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文章提出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推进策略: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健全一流“双师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拓宽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渠道;对标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建立一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旋律,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探讨如何建设一支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旨在培养契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诉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将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的内涵式发展,这就需要大量适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目前的现实问题是企业用工和学生就业之间存在巨大矛盾,一方面,企业的用工需求量很大,却招不到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与企业人才的需求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因为一流“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流“双师型”教师能够根据行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实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授课内容,以培养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所以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诉求。2.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自1995年以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次出现在相关政策文件中。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也提出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具体建设任务;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22年将建成36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具体目标。这一系列文件凸显了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双高计划”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
1.“双师型”教师数量落后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麦可思研究院的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总数约为133.2万人,“双师型”教师数量仅为45.56万人,占比约为34.25%。目前,我国专门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所,占普通师范院校的6%左右,且部分学校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偏离,培养职教师资的形势不容乐观。从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是缓解“双师型”师资缺口的重要途径,但囿于企业生产的限制,企业一线员工腾不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学校授课。2019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高职院校将大规模扩招100万人,这势必对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双师型”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高职院校所招聘的教师基本上是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往往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历,不了解产业升级背景下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态势。加之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有限,无法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3.“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滞后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第一,在培训机构选择方面,主要以知名本科院校或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主,缺乏行业与企业的参与,使得培训内容仍然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深度的企业综合实践技能培训不足。第二,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虽然国家制定了相关建设制度与方案,但是由于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诉求不同,校企双方尚未构建一种双向交流的互动机制,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企业不愿或者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来进行“双师型”教师培训,使得高职院校缺少稳定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基地。第三,在培训绩效的考核方面,没有建立适合“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年度绩效考核、项目申报、年度评优评先等分类分层的评价机制与激励办法,导致“双师型”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4.“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不适用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内涵建设的关键要素。由于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存在不同的见解,因此虽然部分省(市)从本省(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本省(市)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但部分学校认为只要教师具备教师资格证且拥有一个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就可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导致“双师”教师质量参差不齐。
三、契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推进策略
1.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一流“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因此必须坚持“四有”标准,构建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对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第一,制定一套如《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性办法》师德师风建设政策文件,把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放在首位,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第二,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的监管作用,对师德师风建设进行动态性监控与评价。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第一,定期组织开展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定期举办师德师风讲座、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师德师风建设高端论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第二,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出台一套《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将师德建设融入“双师型”教师聘用、考核、培养的全过程,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录用、资格认定、考核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首要内容。同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严格执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度,全面提升教师师德水平。2.增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健全一流“双师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多方协同。对于政府来说:第一,从政策上加强宏观引导,鼓励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借鉴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实施校企“双元制”培养;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培养具备“双师型”教学能力的职教师资,为高职院校提供精准的“双师型”教师供给。第二,制定一套关于深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师资培养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建设一批一流“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出台一套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指导方案,把教师企业实践、社会服务的实绩与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等一起作为职称评审指标之一。第三,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一流“双师型”教师培养专项经费,并制定专项经费的实施规划与具体实施细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第一,与企业建立深度稳定的双向交流互动机制。在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打造教师发展全周期培训体系,实施青年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计划,重点选拔和资助一批专业青年教师到基地顶岗培训,完善青年教师“校企双师傅”指导机制,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使教师能够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了解行业前沿知识与专业新技术、新技能,提高岗位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第二,与国内知名大学或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立长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基地,分批次培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兼职教师,提升“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与管理水平,培养校级、省级、国家级名师梯队。第三,多方筹措资金,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骨干教师国外访学研修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或优秀管理工作者赴境外进行为期3周以上的国际(境外)学习培训或交流,建立海外专业培训基地来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以此来提升一流“双师型”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给教师提供挂职实践的岗位与平台,让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教师承担企业课题;给每位挂职或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配备一名企业导师,通过“传、帮、带”等方式,让教师掌握产业转型升级下的新工艺、新方法与新技术,全面提升一流“双师型”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同时,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一套企业培训考核体系,定期对受训教师进行考核,以此来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教师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3.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速度,拓宽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引进渠道。以“学者、名师”为引领,实施一流“双师型”教师的多元并举引进模式。第一,高职院校制定一套人才引进、兼职教师聘任、教师培养培训、大师(名师)工作室建设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实施产业背景专业教师引进计划,明确引进的专业教师必须从企业技术骨干或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中招聘,此类应聘人员必须具有3年及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对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第二,实施产业教授选聘计划。在对产业与专业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发展需要,聘请行业企业中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或掌握关键技术,或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专家为产业教授,形成以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以产业教授与工匠之师为补充的层次分明、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梯队。第三,实施企业兼职教师库管理计划。校企双方建立深度合作的产教融合机制,学校大力引进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技能专家、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企业推荐优秀工程师、技术技能大师、企业专家在学校兼职设立技师工作站,建立大师工作室,担任“实训教授”“课程教授”,指导和开展教师培训、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第四,实施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引进计划,全职引进相关学科声誉高、团结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第五,实施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计划。学校建立领军人才、专业(群)带头人、产业教授、高职“长江学者”、青年骨干教师遴选和认定标准,设置专家顾问、讲座教授、院士工作站等岗位,建立政、行、企、校协同的高端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柔性引进国家杰出人才、院士、领军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担任国际化办学顾问。4.对标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建立一流“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体系。按照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集群化、融合化和国际化方向,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特色鲜明、制度完善、内容翔实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是提升一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核心要素。结合不同地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建设情况,设置分级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从层级维度方面来看,“双师型”教师认定类型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类型。从“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时间维度方面来看,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大都需通过2~3年的综合培养,才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因此,只有任职初级“双师型”教师满3年后,才能申请中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当中级“双师型”教师认定满5年后,该类教师已经具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那么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即可申请高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从“双师型”认定的内容维度方面来看,不同层级标准需考虑到彼此之间的连贯性和深入性。例如,只要能达到行业企业标准和教师资格标准,所有教师均可申请初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职业教育领域;中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相对于初级“双师型”教师来说,其标准将有所提高,如增加其在教学、科研、企业实践经历、学生技能比赛指导教师、教学竞赛等方面的赋值条件;高级“双师型”教师是最高级别的认定,只有通过自身较大的努力才能实现。同时,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吸纳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外部的行业企业专家、家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第三方机构人员和专家来制定。
[参考文献]
[1]潘冬南.广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5(3):50-54.
[2]李晓东.基于岗位能力视角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培养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8):76-81.
作者:陈超群 胡伏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