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保障体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保障体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保障体系研究

摘要:顺应时展,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发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力度空前,“双一流”建设和振兴本科教育等相继提出,在这种新形势下提高新进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是保证育人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目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特点和新进青年教师特征,提出了建立有效的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保障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力求达到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新形势;保障体系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发展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提出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双一流”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越发重视科研和本科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前提,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推出了一系列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师资是一所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基本大学职能的支撑资源,是一所高校保持持久竞争力、强大发展优势和突出发展特色的命脉所在。一流师资既是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根本保障。为“双一流”建设和振兴本科教育,需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的教师队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型高校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这确实对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带动高校整体科研队伍创新素养的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师资博士后制度作为高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选则,在加速高校人才流动、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和引进风险以及优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重科研轻教学现象[1-10]。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保证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坚实基础。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新进专业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受多方面因素干扰,可以归结为内外两方面,内在因素指青年教师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主观意愿等,外在因素指校内外的各类考评机制,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因素影响。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为何师资队伍中普遍出现教学科研发展不平衡现象,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在因素的导向。因此,本文主要从影响新进专业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外在因素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新进专业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本文基于调研情况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措施,如图1所示,通过构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保障体系,实现新进专业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导向功能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育机制,实现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协同提升,为“双一流”建设和振兴本科教育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开展新进专业课青年教师队伍结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导向功能。明确岗位职责,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给予充分发展空间。鉴于教学和科研都是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应鼓励新进青年教师将更多时间应用于科学研究,在教学方面应以培训为主,侧重教学参与度,如助教方式,适度放宽副高职称评定在教学方面的要求。对于新进副教授以下职称青年教师,实施科研工作为主,晋升副教授及以上后,再进入教师岗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新进青年教师的科研压力,不管是从近期和远期来看都是保障了本科教学质量。新进青年教师均为博士毕业,精力充沛又具有扎实的科研基础,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既有专注学术研究的热情,又有进行科研创新的能力与条件。可以采用SRTP项目等方式,让新进青年教师参与到本科生教学中,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让本科生接触领域内前沿科学问题,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新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11-15]。

三建立专业课教学团队,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引进大量刚毕业年轻博士,他们学术水平较高、思想活跃、眼界开阔、理论知识扎实,能够准确把握专业前沿,但是大部分缺乏系统的教学训练、实践积累,难以掌控课堂,普遍存在专业水平高、教学能力有限的问题。构建老教师带头,中年教师为主,新进青年教师为辅的教学团队,实现团队备课,可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准确把握前沿科学问题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及时解决了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迷茫甚至是停滞状态,既实现了互相学习,也能达到共同发展,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完善考核制度,提高培训效果

目前,高校教师多数为外校、非师范毕业,对所在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不清楚,学校在统筹开展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基层教学单位的参与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制定健全的新进青年教师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培训机制。因此,培训机制应该分为学校教师工作发展中心和基层教研室两个层面。①校教师工作发展中心需结合学校定位、发展和教师队伍结构,培训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与青年教师成长结合,合理安排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措施,实现最大效益。②完善教研室每周研讨活动,设置青年教师问答环节,针对教学(助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为保障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质量,明确青年教师培养责任人也是关键举措。建立新进青年教师培训一把手负责制和导师责任制,聘请有经验、负责任的在岗、退休老教师为新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指导老师,将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最终努力实现培训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也接地气。

五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提升青年教师产学研能力

构建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促进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鼓励、积极推动新进青年教师以博士后身份进入到企业,高校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生产实践当中,服务于企业生产实践当中,使高校青年教师树立和明确理论联系实践的科研理念,促进实践性科研能力的提高。将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带入课堂,积极参与校内教学改革,使产学研合作成果融入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工作。高校青年教师还可以带着问题到企业生产部门,使高校青年教师的课题、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整合为一个整体,与企业人员联合攻关,并将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生产,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下,通过企业生产实践,将最新技术发展现状带到课堂,让教学内容紧跟行业步伐,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适合时展的人才;青年教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形成新的科研成果,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如此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16-25]。

六结论

针对新入职教师,各高校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岗前培训,但培训效果欠佳。在“一带一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为实现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双一流”、“双万”专业建设等,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专业课教学团队,完善考核制度,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等措施,强化政策导向功能,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提高培训效果,最终达到青年教师产学研能力提升目的。

作者:牛纪强 王月明 杨美传 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