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教学能力是每一名教师基本职业能力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驾驭的能力。高职院校争创“双一流”需要建设一支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培养和提升新任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每一名教师基本职业能力的最主要的方面,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和驾驭的能力。高职院校争创“双一流”需要建设一支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培养和提升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研究综述

加快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够促使新任教师快速适应教学岗位需求,增强职业成就感。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还很薄弱。

(一)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标准缺失

科学合理的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关键内容,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教师的能力标准的建设,目前,已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同时,还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但是还没有颁布高校(包括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或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因此,有必要研究制定出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

(二)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当前学术界对高职院校的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从内容上来看还不够集中、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成果。现将相关学者的核心观点介绍如下:有的认为要实施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提高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陈良《职业教育新任教师培养模式探讨》(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第3期)提出要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奚亚洲《职业院校新任教师跨界培养实践与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8期)提出要实施跨界培养,搭建校本培养、企业实践与社会培训相衔接的模式;有的专家提出要以老带新、“传帮带”,如向俊蓓《浅谈高职院校新任教师以老带新培养模式》(卫生职业教育.2016年第15期)提出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优势,从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能技巧上指导新任教师;有的学者则认为,在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要重点加强对其教学信念的提升,如韩利红《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信念的提升路径》(职教通讯.2014年第4期)提出要把握入职前、入职后不同阶段,通过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提高新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的专家则认为,对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学校要提供平台,教师本人要主动提升,如王丽英等《高职院校新任青年教师能力发展瓶颈分析与能力提升策略》(重庆电力高专学报.2014年第6期)指出高职院校要为新任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条件,青年教师要积极追求自我专业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但由于这些研究不成体系,因此,系统研究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三)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新任教师自身来看:一是入职适应能力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引进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基本上直接走上讲台,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难以适应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基本能力不强,教学认知、教学设计等能力亟待培养;二是部分新任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职业成长目标不清晰,自身职业发展缺乏目标和原动力,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三是部分新任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的动力不足、底气不足,普遍认为教学工作压力大,占用时间多,没有更多精力准备比赛。从学校层面工作来看:一是对新任教师的培养培训碎片化,没有做到分类指导、精准培训、系统提升。培训方面中理论宣讲,轻实践指导,导致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二是对新任教师“传帮带”的工作范围需进一步拓展,纪要注重教学基本技能的“传帮带”,又要注重对新任教师教研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的“传帮带”;三是新任教师参与社会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单一,载体与平台不丰富,社会服务能力培训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调研中也详细了解了部分高职院校在新任教师培养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长沙民政职院通过“四项”举措提升新任教师“五大”能力,湖南汽车工程职院探索“引转培练、四轮驱动”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二、高职院校构建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思路

高职院校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现代职教发展理论等为依据,系统研究和思考高职院校的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研究制定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探索构建有利于提升和培养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模式与路径,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参与的长效机制,指导和帮助高职院校的新任教师熟练掌握职教规律和教学要求,从一名教学新手迅速成长为一名教学骨干乃至教学名师。高职院校要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新任教师在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培养培训方面的现状,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进行访谈,探讨“政、行、校、企”在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如何发挥作用,研讨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体系构建等问题;根据调研、访谈和文献资料所获取的材料,对国内外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方法、措施、机制等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分析、实践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本质要求和基本规律,为构建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三、高职院校构建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路径

(一)制定评价标准,为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标尺

高职院校要研究编制《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将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其中基础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素养、知识结构、基本技能,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能力,拓展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创新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试行)》列出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三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均为合格标准,高职院校在采用时可以根据本校专业特点和教师实际,对标准进行细化和优化。

(二)创新培养模式,为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方法

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思考和统筹谋划新任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新任教师入职后,通过实施跟岗训练、顶岗实践、双岗轮换的培养培训模式,促进其提高教学能力。在第一学期,新任教师要作为助教助讲,由学校安排一名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指导老师(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较为系统地掌握教师的职责和教学的要求,熟悉自己所要从事的教育教学的环节和方法。在第二学期,高职院校要安排新任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的项目部或工程技术部门进行顶岗实践,全面了解所在专业领域的岗位职责和技术技能等要求,夯实其专业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第二学年,高职院校可以统一安排新任教师承担一部分的教学任务,但教学工作任务不宜太多,要鼓励支持其在教学工作之余,继续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双岗轮换”持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完善联动机制,为新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要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完善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特别是要发挥好学校主体作用的同时,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主动争取支持,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下,形成政行校企四方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把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教师培养工作格局。行业协会要协调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到相关企业开展实践锻炼的制度规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框架之下,激发企业接收教师顶岗实践的积极性。企业要主动对接产教融合型企业创建的要求与政策,积极参与院校办学,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企业培训基地,为高职院校的新任教师和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金秀梅.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562(12):30-31.

[2]秦凯.新时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862(06):67-69.

[3]刘桂林.主体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35):16-19.

[4]任永辉.高职院校卓越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析[J].职业,2016(30).

[5]任永辉.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2018(2).

[6]任永辉.高职院校卓越教师队伍建设探索——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8(15).

[7]任永辉.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9(6):117-118.

[8]任永辉.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研究[J].管理观察,2019(7).

作者:曾红梅 任永辉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