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摘要:“互联网+教育”时代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学更加开放,不再受时空局限。高职院校教师要认识到“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育的新特性,对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融合创新,提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高职教师;新特性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既有的领域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态。2015年,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工业、金融业等社会各行业深度融合。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规律相结合,改进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教育相关因素,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到202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互联网+教育”环境下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1.信息化教学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就业导向”。因此,近年来,职业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强调“职业能力为导向”。许多老师还停留在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上,对“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没有足够的重视。近几年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参加一些“信息化教学”大赛,只是个别教师参与一次对外展示课程,没有在课程中实践。其他大多数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较为落后,对教学能力的提升紧迫性认识不够,对于信息化课程的建设,教师们普遍具有心理惰性和行为障碍。

2.接受信息化教学,参与意愿较低

在大数据为王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教师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和影响,认识到信息化使得对课程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具有灵活性;认识到信息化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是,每位教师承担着既有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完成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后,几乎没有精力去做信息化课程的资源建设。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习靠的是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想学,不用搞得这么复杂;采用信息化教学,使得不想学习的学生有机会用网络做别的事情,不利于课堂管理。

3.接受信息化知识能力强,课程融合创新不足

教师普遍学习能力较强,能够接受信息化知识,有学习的能力。对于一些云教学平台软件的接受和学习掌握能力较强。但是,对于将信息化和自己所授课程融合创新,好多教师存有惰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将信息技术看成是一种简单的操作工具,不能实现其与教学真正的融合,加上相关政策支撑不到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操作能力仍然较为低下。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制约因素

1.外部因素

(1)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学工作占高职教师总体工作时间的40%~60%,在教学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大,导致很多教师不愿意增加教学工作在整个工作中的比例。在教学工作中,除去课堂时间外,“课程的准备”“批改作业”和“答疑”占据时间较多。这些付出不如投入“科研”的精力所获得的“产出”大,这种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制约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另外在高职院校的评聘体系中教学权重体现不够、教学激励力度不够,导致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2)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健全。高职对教学信息化的政策与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教学平台不够。校园网一般设置了平台以供学生学习、教师专业素养学习,但是老师们登录学习的频率并不高,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培训针对性不强,促进教师教学交流沟通的平台稀缺。培训的时间、内容和培训的软硬件有待考虑,不能流于形式。

2.内部因素

(1)主动性不强。美国教育学家博耶认为“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评聘工作只看教学完成的数量,不看质量,重科研、重论文,导致教师不能安心研究教学,发表核心论文成了教师们无形的压力。而一年300多天的教学工作量使教师没有研究信息化教学的多余精力和主动性。(2)去行政化不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们对现有的教学自主权、教学管理制度有不满情绪,教学过程中设备管理、教学场所等的协调和使用都占用教师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不喜欢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都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1.提高高职教师新特性的认识,积极进行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

(1)“互联网+教育”时代高职教师具有新特性。“互联网+教育”给高职教师的职业赋予了新特性,使得教学不再受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更是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互联网+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实现教学信息和内容的远程传输和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可以突破时空局限,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双向互动交流。教学活动可以线上线下随时随地进行,可以使用微信、QQ等移动平台,实现跨时空的交流学习。“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来只重视课堂的理念,不能只靠多媒体和课堂的面对面传授理论和演示实操技能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自己准备的教学材料传到网络平台,供学习者学习,高职教师要重新塑造自身角色,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活动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和学习标准的创新者。这就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学习的陪伴者、解惑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课前、课中和课后。(2)实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师要积极采用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前制作微课,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课前知识内化。课上解决重点、难点,进行解答疑惑和实践操作。课后采用移动交流平台反馈。教师要积极参加每年学校组织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水平,并学会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从教学的高度上升至研究的高度,以研究者的角度审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再应用于实践,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出新的科学指导思想。

2.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环境

(1)制定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激励政策。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与薪资待遇、职称评审无关,这种想法是影响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健全相应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师采取的评定标准,要与以科研为主以及服务为主的教师采取的评定标准差别化对待。对于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应定期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分层评价,并与绩效、薪级待遇和职称挂钩。评价过程中要有分级标准,不能流于形式。要重质不重量,考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创新性。(2)加强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资源。在当前“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智慧课堂”“云课堂”等各类课堂在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试点实行,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学设备网络学习资源、因特网等软硬件配置。开发、完善各专业、各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资源、素材、题库等资源库的建设,便于高职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3.建立健全的培训体系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习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高职院校应举行各类培训,为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指导。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为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定期培训。可以进行院级、省级、国家级不同层次的培训,还可以将企业培训与集中培训集合,还可以在线和远程学习等等。根据不同专业教师的不同需求开展教育教学最前沿知识的培训,根据职业院校特点和教师个性发展定制适合教师发展的各类培训。如时间、地点、内容都要做好合理规划,做好培训计划时间表,有条不紊地进行。总之,“互联网+教育”时代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是迫切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获得技能为目标,“互联网+教育”时代的高职教师要对教师的新特性提高认识,学习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对教师的角色合理定位,利用课余、假期学习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资源,针对所从教学科开展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创新。同时,结合职业学校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融合,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服务于高职教学,实现高师院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黄黎.互联网+与高职教育深度融合下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6).

[2]薛梅.“互联网+”与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

[3]艾亚钊.“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角色定位与职业特性的若干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

[4]田晓红.“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角色转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

[5]邱小芳.“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作者:戴华兵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