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技能探讨(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技能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技能探讨(3篇)

第一篇:茶文化精神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茶文化融合了不少优秀的思想观念,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核,且茶文化在人们意识与物质发展上都有重要影响。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中的茶文化精神对体育教学有启发和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展开讨论,探索茶文化精神用以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举措。

关键词:茶文化精神: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相关举措

随着时代的发展跃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趋向“德、智、体、美、健”全面发展,大众不仅仅满足于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与道德素质修养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注重体质素质的锻炼。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素质对于人们而言十分重要。因此,体育教学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也越来越看重,茶文化饱含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人际交流、身体锻炼以及知识学习上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茶文化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包括茶艺和茶道精神。茶艺与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其中所代表的精神内涵也不同。茶艺包括在制茶和饮茶过程中一系列的工序,我们可以称为茶艺之术;茶道指的是在制茶饮茶中升华的精神内涵。茶艺是茶道形成的基础,茶道是茶艺的神韵,茶艺与茶道相互独立但也相互依存。此外,中国茶文化精神是茶艺与茶道精神相互结合的产物,不仅对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的塑造大有裨益,而且对当代体育素质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1.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概述

中国传统茶文化广泛的吸收不同学派精髓思想。如,学习采纳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讲求和谐相处,这样的思想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对人们正确树立价值观念大有助益;吸收道家“道法自然”的观念,崇尚自然的本质不仅对人们追求淡然超逸的人生态度相符合,而且对现代的体育健身与养生有借鉴意义;引入佛教中的寺庙文化,增添了虔诚参禅的信仰观念,这使得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更为丰厚。

1.2茶文化与体育的内在联系

随着社会对体育教学得重视程度提高,体育教学逐渐走入大众的视线,但不少高校主张应试教育,以主要学科知识教学为重点,忽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使得体育教学方面的教学水平较为薄弱,从而导致高校学生体育课程的大幅度减少,高校学生体育观念与意识的淡薄,很多学习因无法体验体育教学所带来的乐趣而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事实上,体育的内容涵盖甚广,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帮助,体育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调理身心,提高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积极性,还能促进思维,开拓视野,这与茶文化所传达的修身养性与陶冶情操的思想内涵相一致。

2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问题分析

许多高校专注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轻视对体育学科教学的建设,这样的现状间接导致了体育教师对自身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在课程压力紧张的阶段,不少体育教师自愿让课给主要学科,这样的做法虽然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却不利于学生劳逸结合、缓解学业带来的身心压力。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上也趋于单一,缺乏改变创新。这让体育教学本身缺乏乐趣,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积极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很多以竞技为主的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的顾及大部分学生体育兴趣,不利于学生体育爱好的培养,很难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

2.1文化知识储备薄弱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专注于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培养,在文化课程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较少,因而导致文化知识储备薄弱,这对于体育教师教学而言是不利的,学科与学科之间都有着相应的联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与生物知识相关,关于介绍体育历史的发展是又将会联系到历史学科;关于世界体育水平的发展涉及地理学科,诸如此类,体育学科不可能孤立存在,这对于体育教师文化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泛的学习专业化知识中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有利于学生们开拓视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教学的主力军,对于文化知识储备需要更加重视。

2.2课题调研实践经历缺少

高校体育教师对课题调研的重视程度不高,刚毕业不久任教的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课题调研的实践经历更是缺少,因此,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而言,重视课题调研,增加参与课题调研的实践经历,可以行之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在课题调研的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精神,以开放性思维创新体育教学的模式,增加体育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真正的在体育教学中感受乐趣,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运动中感受自然、修身养性,体悟茶文化精神。

2.3教学经验总结缺乏

体育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有一定特殊性,体育教学需要学生们充分的调动肢体开展运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因此多在开放的室外进行后,体育教学工作更具灵活性与随机性,不会按部就班,可以根据教案有迹可循。然而高校青年教师们大多将主要的重心放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够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忽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对于不同阶段学生体育水平的相关性。学科教学需要积累才能形成较为全面的体系。茶文化精神成为一个全面化的系统,也是在长期的经验智慧总结中不断发展而成形的。

3茶文化精神对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举措

茶文化精神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有着相应的内在联系,茶文化精神中包含着“精益求精”的人道主义精神,这要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调动热情与兴趣,融入体育课堂“内外兼修”,外在做到强身健体,内在做到调理身心。灵活运用茶文化精神,对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3.1进行教学调研活动

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需要深入进行教学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可以面向广大的学生群体,了解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在,让学生们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同时,教学调研活动可以转向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调研,融入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寻找与体育教学相融合的内容,让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传统文化特色。比如,将体育教学中的健身操与富有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茶舞与茶曲创新结合,运用茶舞的舞蹈节奏与茶曲的音乐节拍搭配体育健身操,既能让学生们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感受传统茶文化精神。

3.2组织教学竞赛项目

组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竞赛项目,可以有效的激发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显著的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教学竞赛项目的形式与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这不仅仅是对高校青年体育教师自身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赛事的考验,而且还可以考察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与技巧策略,这是对体育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例如,对学生们体育课堂中热身项目与练习项目的创意创新,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们运动健身增强体质意识,促进学生们在心理和人际交往上的健康发展。在教学竞赛项目中应用茶文化精神,可以有效的助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达到精神的享受和身心的放松。

3.3开展经验总结会议

经验总结会议不仅仅是对体育教学阶段取得成效的总结,还是现阶段体育教学的重要的衡量标准,也是对体育教学的有效预测。由此可见,开展经验总结会议对于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在经验总结的会议中,可进一步的贯彻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将其分阶段日程的运用在体育教学中,并且在经验总结会议中,分析原有的教学方法是否对学生们的体育水平提高产生了作用;根据数据调查考察茶文化精神是否贯彻到底,且被学生所理解接受;茶文化精神中哪些是可以深入提炼让体育教学受益的内容。总而言之,灵活的运用茶文化精神有助于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体育教学能力。

4结论

茶文化精神与体育教学工作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茶文化精神对提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科学合理与灵活巧妙的应用,可以让高校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者相互联系,有助于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与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在体育教学中茶文化引入的具体思路[J].福建茶叶,2017,39(06):221-222.

[2]张诗雄.中国传统文化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与启示———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04):354-355.

[3]陈楠.浅谈茶与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38(11):249-250.

[4]白帆.茶文化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福建茶叶,2016,38(07):220-221.

作者:刘莎莎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第二篇: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及发展

摘要: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教学技能的专项培训少、培训形式单一、培训经费少、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较少、忽视对综合教学技能的构建、没有引入对培训效果的考核等。结合高校教学工作实际,可从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加大培训经费投入、科学设计培训方案及加强培训管理的角度进行改进,以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效果。

关键词:教学技能培训;高校教师;培训效果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用以提高教学效果的行为系统。一方面,教学技能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另一方面,教学技能也是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有效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不仅是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更好传授知识的有效保证,也是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大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保证。因而,加强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强化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技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技能的培训少

目前,针对高校教师的培训种类很多,但是关于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专门培训却并不多。李建芹等(2011)在豫北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经常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占4.5%,定期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占19.2%,偶尔开展教学技能培训的占72.6%。由此可知,当前高校已普遍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但培训覆盖面虽然广,培训次数却很少,仅参加过1次教学技能培训的教师占75.8%,参加过2次教学技能培训的教师占11.3%,只有12.9%的教师参加过3次以上教学技能培训。培训时间偏短,培训时间1天的有21.2%,培训时间为3天以下的占39.8%,培训时间1周的占39%,培训时间2周以上的占21.2%。

(二)培训形式单一

当前,教学技能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其有采用“理论讲授”的占64.7%,采用“教师指导下小组织研讨”的占26%,采用“网络课堂讲座”的占24.3%。而技能类培训强调的是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反复练习,这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培训形式对于受训者的技能提高效果有限,关于教学技能的培训应以理论讲授做指导,以受训者的反复练习,深入体验为主。丰富培训形式,增加教学技能演练、角色扮演、工作情境模拟、一对一辅导等深入细致的培训项目,将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做精做细,保证培训的效果。

(三)培训经费少

培训经费少是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培训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培训通常选择本校讲课优秀者作为讲师进行授课,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授课讲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技能经验,但缺点在于教学技能理论的先进性不足、全面性、系统性有限,不足以引领先进教学技能的发展方向。由于培训经费短缺,还导致培训师少,师生比例高,教学设备陈旧,培训体系不完善。

(四)培训效果不佳

当前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技能培训效果普遍不理想。首先,由于高校教师授课过程具有专业性强,不同学科间内容和逻辑差异较大等特点,致使培训课程难以具有针对性,受训者反映一些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缺乏实际操作指导,讲授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存在困难,出现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其次,培训缺乏制度约束和激励措施,导致受训者学习纪律涣散,参与教学技能培训热情不高,培训效果下降。

二、导致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对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高等学校教学的对象是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均较强的大学生,因而长期以来,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高校教师都忽略了对于授课过程中教学技能的探究。然而,虽然课程所传授的内容课程质量具有基础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优秀的教学技能对于引导、激发学生的研究精神,夯实理论基础均有重要作用。试想,不能逻辑清晰、深入浅出地阐述基本理论的授课方式如何吸引并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呢?因而,学校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准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进行教学技能的准备。

(二)教学技能培训的经费较少

在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中,由于培训资金有限,在培训过程中容易陷入形式化的泥潭。首先,培训间隔期较长,很多高校会安排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但之后关于教学技能的培训就很少了,而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创新,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需要通过持续的教学技能培训传递给高校教师,培训间隔时间较长限制了新的教学技能的及时传递。其次,由于针对教学技能的培训资金较少,在培训过程中,通常采用大班额进行教学,而所有技能性培训都需要通过个性化的辅导、反复练习、持续思考来不断提高,培训班额过大,导致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忽视对综合教学技能的构建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的运用通常不是单独的,而是多种教学技能融合、交杂在一起的,是多种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如运用讲授技能时,既包含讲解顺序安排、沟通技巧,又包含教学教具使用、教学模块引导等技能的综合。而以往的教师技能培训中,培训课程设计通常将各项教学技能分开进行培训,缺少对综合教学技能的培训和练习。

(四)没有引入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现有有关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通常只有培训没有考核,培训效果不能保证。培训的组织者在设计培训方案时,通常只考虑到培训内容的设计,缺少关于培训效果考核的设计。而缺少考核,一方面不能引起受训者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考核,没有反馈,受训者对自己关于教学技能的掌握情况不清楚,也阻碍了受训者教学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建议

(一)思想上重视

要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的效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认识到专业知识固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但也应重视教学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恰当的教学技能的应用可使教学过程如虎添翼,一方面促进教师更加清晰、明确地传递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和深化教学内容,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所授知识,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兴趣,激励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要多宣传教学技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使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教学技能培训工作。

(二)加大经费投入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教学技能培训效果的资金保障。教学技能的习得需要培训师的细致指导和受训者的反复练习,这就要求班额不能过大。当前培训中普遍采用的动辄上百人的教学技能培训,只能传授基本的教学技能理论,不能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专业化指导。没有学员的反复练习,没有培训师的专业指导,培训很可能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能保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提高教学技能培训的师生比,尽可能采用小班额教学法,给受训者在培训中多次练习并获得培训师实时指导的机会,对提高教学技能培训的效果将具有重要意义。

(三)科学设计培训流程

第一,培训前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前,收集高校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学习需求,使培训活动更有针对性。首先,要进行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的分析,因为资金将影响培训的宽度和深度,时间、人力将影响培训的有效性。其次,培训需求分析应考虑到教学的具体内容及教学形式的变化,在培训过程中要对未来发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或预见性,引入对新的教学技能的培训。最后,培训需求分析还应从高校教师的群体特征出发,高校教师群体是一群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高知识水平,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长的知识分子群体。其本身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只要培训内容和程序设计得当,高校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第二,精心设计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果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并按培训计划有序开展培训。培训计划的制订需要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等进行系统设计,并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使高校教师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第三,重视培训效果评估。培训后应用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第一层,了解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和培训后的感受、态度和意见,如制定的培训目标是否合理、培训内容在教学工作中是否实用、培训采用的方式是否合适有效等,通过所收集受训教师的反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第二层,学习成果评估,在培训结束以后对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可采用角色扮演、工作模拟等形式,请学员将所学教学技能展现出来,这种评估有利于受训教师将在培训中所学技能迁移到教学过程中。第三层,评估工作行为,即考察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所学的教学持能的运用情况,确定培训项目中学到的教学技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第四层,评估工作结果,在培训后观察受训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变化情况,包括学生的反应、教师自己的感受,以及同事或同行评价等。

参考文献:

[1]陈玉玲,左晓媛.地方高校初任教师教学技能实况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7,(2):81-83.

[2]高宣.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方略与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2016,(10):87.

[3]杨杰.探索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J].河北企业,2016,(4):131-132.

[4]黄进禄,郑劲松,苏艳丽.专任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5):172.

[5]李建芹,毛伟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现状的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34-37.

[6]张萍.高校教师培训的问题及策略解析[J].文教资料,2017,(1):105-107.

作者:徐本华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第三篇: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现状

摘要: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承担着促使医学生向医生的身份转换、培养其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任。本研究目的是分析目前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现状及成因,探讨提高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将缩短医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有利于医学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呈跨越式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发生巨大改变,大量青年教师迅速充实到其中,成为高校教学及科研的新生力量。医学类高等院校是培养医学高等教育人才的摇篮,所以深入探讨医学类高校青年教师成长与发展规律,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将缩短医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周期,有利于医学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医学基础课程比较,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劣,更能影响医学生的角色转变,直接反映其向社会输送的医务人员的质量。因此,了解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教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现状

(一)课堂教学技能低下

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乏良好的导入、板书、讲授及教态变化等技能。合理的课堂导入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益于后面的授课。但当下许多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时缺乏课堂导入,即使有也是三言两语,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准确精炼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可随着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普遍应用,青年教师也越来越多依赖课件,课堂上仅口头讲授无板书,在遇到难点和重点时学生理解不透。运用恰当的口头及肢体语言,选择合适的讲授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些青年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但讲授技能及方法差,词不达意,照本宣科,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变化、身体走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技能。许多青年教师因缺乏教学经验,课堂上焦虑紧张,忽视了教态变化,自始至终站在讲台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二)教学设计技能低下

大多数临床课程青年教师表现出了解学生、制定授课计划及编写教案技能低下。因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均为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缺乏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知识,只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不注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医学高校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缺乏专业学习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很难把握教学大纲,制定出合理的授课计划,编写出科学完整的教案,从而使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相关知识。

(三)教学研究及教学反思能力贫乏

接受过研究生阶段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师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但其科研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真正立足于自身教学工作,深入思考本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的青年教师很少。能够依据高校对教师知识、素质、能力的要求对教学课程内容、方法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教育教学改革的青年教师更少。

(四)临床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高等医学教育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医学临床类教学有时需在现场进行,教师除了用大量符号性、公共性学科教育知识以外,还要用更大量操作性、个体化的实践知识。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目前存在将临床实践知识进行转化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低下的成因

(一)临床工作繁重

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是各教学医院临床工作的主力军,既从事着繁重的医学临床工作,又肩负着医学生的临床理论及临床实践教学任务。因临床工作紧张忙碌,责任重大,风险高,故青年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日常临床工作中,无暇顾及教学工作的质量及教学技能的提升。

(二)重科研,轻教学

因教学医院人才济济,晋升职称的压力大,教学能力往往不作为晋级和晋职的参考标准,而科研在职称评选中所占比重较大,且奖励高,收益大,故青年教师不愿投入较多时间及精力放在回报较少的教学工作中。

(三)缺乏教学专业指导

首先,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均毕业于非专门性教师教育机构,因缺乏教师专业化训练,而当前医学院校教师岗前及任职后培训存在的不足,又无法弥补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的缺失,所以导致青年教师缺乏教学技巧,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不能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教学设计不理想。课堂教学控制及组织能力较弱,课堂教学欠生动,教学反思及研究能力差,致使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自身的教育自信力及专业发展。其次,医学临床教学医院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都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但在现实中,指导教师忙于自身的临床及科研等工作,只是名誉上的导师,没有真正履行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的职责。最后,部分青年教师自己对教学工作要求不高,缺乏主动性,更使得导师的督导流于形式。

(四)缺乏教学技能培养的长期规划

指派青年教师参加一些教学培训、教学会议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培训为应景之作,往往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也较差,故收益较小。此外,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缺乏长期规划,培训不成体系,对青年教师综合教学技能的形成不利。

三、提高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的途径

(一)建立常态化培养机制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及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包括建立实习授课制、岗前培训制、教学导师制、集体备课试讲制、教学督导制等。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短期进修的机会。定期组织观摩本专业教学名师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技能操作等临床实践工作。导师对青年教师要制定培养方案,真正发挥传帮带的指导作用,最终需经过目标考核及过程化监督得到具体落实。青年教师每学期要承担数次实习生小讲课及生产实习等教学实践。要进行教学领导听课、学生评教、教学监督考核等教学督导机制,帮助和引导青年教师认真履行教师岗位职责,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二)减轻临床工作压力

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既是帮助医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技能的桥梁,又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优秀医生。因此在进行本专业临床课程教学时应适当减轻青年教师临床工作量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青年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置于临床教学活动及教学的学术研究中,保证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其教学技能的提升。

(三)建立良好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

改变以往重科研轻教学、重临床轻教学的观念,提倡临床、教学及科研并重,学校的发展定位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在执行政策时,要向教学工作倾斜。学校及医院对青年教师职称晋升评定、年终考核、效益工资发放等方面增加教学能力、同行评价、学生评教的比重,适当降低科研论文数量,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制定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活动,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及奖励,并在年终评优或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

(四)开展师德教风建设

师德教风建设是激发青年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围绕育人的核心任务,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和学习实践活动,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促进师德教风建设,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使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潜身于教学,研究教学,站稳讲台,站好讲台。

(五)青年教师应谋求教学技能的自主发展

青年教师应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及主人翁精神,通过努力学习,自主提高教学技能。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使得教学与临床、科研工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保证自己的专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参加各类提高教学技能的培训班、观摩学习、考察、研讨及竞赛活动。主动联系教学导师,深入课堂及病房,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其自身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未来,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医学高等院校的医学生承载着中华民族健康的重任,医学临床课程青年教师承担着促使医学生向医生的身份转换、培养其获得专业实践能力的重任,故提高医学高校临床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高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参考文献

[1]车玮,曾智.教学技能:医学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J].医学教育新思维,2009(12).

[2]李梅.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途径和方法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9).

作者:曲建平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