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教学论文

农村非专业教师教学论文

一、社政非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教非所学”突出

据S镇中学2014年上半年调查,七、八年级现有专兼职社政教师共15人,占全校教师的15%。但全组只有3人专业对口,其他专业的有12人,“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还呈现“三多”特点:起始学历不对口多,教师半路出家多,后续提升仍不对口多。以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底子薄,从而影响到了社政学科的教学效果,对社政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

(二)兼职兼课杂乱

从教师任职任课表看,S镇中学只有1名专任教师周课时15节,其余14人均为非专业兼课:(1)行政领导兼课,有中层及校级领导4人;(2)主科副科混搭,调剂英语、数学、科学主科教师6人兼课;(3)超编学科转岗改任有2人;(4)管理岗位兼课,如图书管理员、实验管理员2人兼课;(5)老年、产病弱教师照顾兼课,减轻工作量。非专业兼课如此之多,看来社政教师专职化成了学校期盼已久的“奢侈品”。

(三)研训弱化脱节

学校社政教研情况不容乐观:因非专业兼课严重,师资素质亟待提高,导致教研任务无法落实到人,“研不了”;因兼课多,教研活动容易与其他学科撞车,“研不起”;教研活动就算勉强开展,也是走走场,无从着手,“不会研”;由于专业素养欠缺,教师没底气,教研常草草收场,“研不精”。如此,教研氛围严重缺失,大多应付了事,各管各的,没有发挥集体智慧。同时,教师的继续教育也相当糟糕。15人中参加社政专业继续教育的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兼任教师参加非专业继续教育。虽尽兼教的义务,却没尽到受训的义务,原因要么学校没有安排受训机会,要么教师不愿两头都受训,训与教严重脱节,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阅读全文

教师情绪与教师教学论文

一、影响教师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

人际偏好状态:这是指在师生交流中会产生个性化的情感因素,进而出现不同倾向的情感偏好,客观上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和学生处于不同的教学地位,这会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交往状态。学者阿伦森观点如下所述,每个人都喜爱对自己产生信仰或益处的同类人,以及具有才干、能力、技术的卓越品质。如果上述的条件不符合要求,人际关系便建立在疏远的基础上,教学环境中也是体现出如此的状态,教师一般都喜欢成绩好或者利于教学的学生,学生一般都喜欢有才干或者吸引力强的教师。如果将这些要素引入到教学领域中,将会对教师的课堂情绪产生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的个性等其他因素也会对教师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很可能体现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对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二、教师情绪自我调控方略

这是体现在教师自我情绪管理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情境内容的差异化,适度有计划地调节和控制教师课堂教学的情绪,使其能够适合教学的需求,并有利于教师情绪的运用和意向选择。教师教学情绪自我调控可以运用如下策略。

1.认知调节情绪方法

当处于同样的时代社会大背景下或者类似的生活环境中,有些人会产生情绪上的困惑,有些人则能够很好地控制。这就表明产生情绪困惑的原因是来自于自身,更是个体对世界的主观看法。通过科学研究论证,情感和行为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人们产生的情绪或行为问题源自于对相关事件的分析,这其中负面认知情绪和行为阻滞间会产生共鸣效果,进而导致恶性循环,让当事人困惑于其中无法自拔。有效地改善现有的认知行为和不理性的思考模式,用正确的观念去理解世界,这会有效解决人们产生的情绪困惑。教师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素养,有利于实施认知调节策略。

2.提升个体精神境界

阅读全文

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论文

1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1.1高校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个性特征对其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一方面,许多高校数学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习经历,由于硕博阶段所选的专业不同,所以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以及对知识处理运用的偏好。比如:理学出身的数学教师注重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善于理论推导;学出身的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捕捉理论知识到应用转化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教师本身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及才华情趣,这对于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性格活跃的教师喜欢制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善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格沉稳的教师踏实认真,注重课堂落实,会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条理性与凝练性等方面。以上这两种因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其本质特色,从而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打上独特的烙印。因此,教师应该扬长弃短,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而不能盲目模仿他人,扼杀自身特色,最终失去自身的特点和个性。

1.2数学教师风格的多样性和多侧面发展是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

每个教师教学风格是独特的,一个个教师独特的面貌构成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同时,为进行有效教学,任何一个风格成熟的教师又不仅仅固守于一个模式,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相应地变化教法与风格,也就是说教师个体教学风格是多侧面发展的。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大学里几乎每个专业都开设一定学时的数学课,各个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数学基础、性格气质以及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同一本教材的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专业其教学目的和要求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数学教师整体风格的多样性和个体教学风格的多侧面发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促使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对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高水平特色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教师的特色是创办特色大学的根本保证,有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的教师才会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才能引领学校特色发展。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旦得到认可,其主体作用必然得到发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必然会空前高涨,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自然能够不断提高,如此必然会产生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高。

2数学教师如何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探索与创新形成的。结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如下几点。

阅读全文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探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现阶段,小学语言教学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传统的文章内容减少,诗歌、故事等比例有所增加,其中一些诗歌、故事涉及到简单的人生哲理,其语言深度略高,对小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而言,必须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特点,以生动、形象语言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同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师不但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转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多因素的分析,在充分考虑本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之外,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措施分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教学规范、实际操作、特点分析等几方面入手,根据教育大纲创新教学方法。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小学语文教学做以下几点思考。

1、规范教学行为,明确教学基本思路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未来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小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无法有效区分正确事物与错误事物,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全盘接受部分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要规范教学行为,以严谨的语言表达,指引学生学习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将“去吃饭”表述成为“吃饭去”,虽然两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基本相同,但“去吃饭”透露出一种平等、邀请的语气,具有礼貌性;而“吃饭去”表现出一种命令、要求的语气,具有强制性。教师在发现自己表述错误之后,应该立即向同学们讲述两种表达方式的语境,并通过场景分析,告诉同学不同环境下的语言应用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说:“小明同学,你在邀请同学与你一起吃饭的时候,你要说‘一起去吃饭’;如果在家里,你妈妈对你说‘小明,你吃饭去’,说明你妈妈可能正在生气,那时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教师通过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能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同学提升语言特点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小学生通过科学掌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能够更加容易了解相关语言文化的含义;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远低于高年级学生,导致其无法有效的思考抽象事物。

阅读全文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论文

一、我国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现状

(一)教学认知理论有待改进

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品低下,不能够针对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来组织安排教学,有的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环节设计、课后反思等活动。缺乏对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教法的研究和学习,总体来看教学认知理论乏善可陈。

(二)缺乏深造学习机会和科研能力提升

很多教师忙于课程工作量的完成及各类教学、教案的检查,不去对教学进行反思,不去参加深造学习,不去撰写科研论文,更不用说去通过教学科研来提升完善自己。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

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掌握转化知识的能力素质。在以下论述中,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即普通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

阅读全文

农村教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及对策浅析

1.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内容陈旧

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一部分是中师生,相对学历偏低,受正规教育较少,存在拔高教学现象。虽然后期经过培训、自学,达到了合格学历,但是综合知识素养还是很有限,同时又存在严重专业不对口现象,这就导致农村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在职前没有系统的学过相应学科的发展史,所以他们无法很好地了解对应学科发展演变过程,也就不能跟上掌握本学科最新更新动态。又加之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对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理解程度不到位。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较生疏,不懂得利用网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学习,开拓视野,为自己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2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欠缺

新课程意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由原来课堂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提前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预期效果不统一的矛盾,这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矛盾迅速做出判断,并机智地做出应对措施,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农村数学教师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掌控和处理能力,但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1.3学校培训种形式轻内容

阅读全文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一、目标意识欠“精”

教学目标,这里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制定的目标。青年教师明显表现为对目标作用认识不够,目标意识淡化,甚至视目标为摆设。于是在目标的确定、显示、达成等诸方面易陷入误区。

1.目标确定不够恰当。

确定目标时无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例如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时,教师要求学生从字典中查出诗中带点字的意思。这个目标表面看是对查字典法的巩固应用,实际上目标要求过高,因为二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生在字典中查到某字,而不要求选择义项。

2.目标制定不够精当。

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往往贪“大”贪“多”,要求不明确,随意性强。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有位青年教师制定的目标是:学习部分生字词;通过看图读懂课文;通过课文学习弄懂寓言的含义,并受到启发;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这样的教学目标繁杂而难以操作。如学习部分生字词,到底学哪几个字词?要达到什么要求?寓言的含义到底要理解到怎样的深度?应受到什么启发?对分角色读课文在熟练程度和情感驾驭上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3.目标显示不够清晰。

阅读全文

新课改视域下教师教学论文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一)教学的不确定性而非统一化,使因材施教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统一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标准等的统一,整齐划一成了传统教学的标志。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与多元化发展,失去了教育本真的追求。教师眼里没有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被工厂加工出来的一模一样的相同型号的机器,这样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需要,于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应该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宝贵教学资源加以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其不确定的方面,使得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空间。

(二)教学的自主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其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努力地去实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理论自身无法全部预料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要具备去解决这些“防不胜防”问题的技巧。教师应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地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教育”。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中各章节的具体要求没有了,课时规定没有了,难度和深度要求的具体规定没有了,教学顺序的要求也没有了。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参,教材中的内容也不再是考试的唯一依据,不再起支配作用。课程标准只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某一门学科后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但是教师自主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来完成这些目标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的民主性与创造性

有了民主才能保证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中也是一样,在民主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平等沟通、有效互动。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独树一帜,不敢逆流而上,形成了“唯书、唯师”的封闭思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有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更需创造性。“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创新就成为新课程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如果不进行创新,新课程发展就会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学也要由“单向性”走向“双向互动性”;由“一人包办”走向“合作探究”;由“应试而教”走向“创新能力”。教学的民主性与创新性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很多东西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这就更需要的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