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多功能和语文课程的基础决定了其在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要基于语文学科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必须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发挥教材本身的作用,激发学生情感,并让学生了解伟人故事,学习伟人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合格人才,强化德育教育。
近年来,语文教学把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语文素养体现在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主义道德素质,逐步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价值观。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注重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优秀的人文文化和营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热爱祖国语言,培养语言的自信和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方法作为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习各种学科的精髓。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霍尔巴特是传统资产阶级教育的代表,他认为,如果教学不进行德育教育,那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如果没有德育教育的教学,就是失去手段的目的。这意味着教学和德育教育应该在教学中教授,两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德育教育因素应该包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一是忽视德育因素,不过分强调知识因素等,把语文课作为简单的文化知识课;二是过分强调德育教育,使语文课程成了政治课堂。要正确处理德育教育与知识的关系,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中,语文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建设。那么,如何基于语文教学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一、必须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文章的布局、文章的语言、文章的思想。语文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关于革命领袖和英雄崇高品质的生动故事,有描绘祖国壮丽山川的优美风景,有弘扬爱国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真挚情感,有批判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的深刻思想,有宣扬新社会的建设成果与伟大功勋的华丽篇章。它们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学生的德育教育生活。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是固有的,是包含在字里行间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加强德育教育方面,我们不能淡化知识教学的基本任务,不能切断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两张皮。而是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共同高效。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课文内容的内在精神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基础,语文教师要向40分钟要质量,要因材施教,注重方式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要根据每个文本的具体特点,根据不同的体裁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在文本教学中,学生根据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进行德育教育。例如,《苏州园林》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并热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母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性传统教育的良好教材。文学与德育教育的和谐一直是一个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已渗透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三、自觉实现意识形态的渗透,激发学生情感
教材中选择的精美文章,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感染人,为人们创造潜在的教育效果。然而,教科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存在一定的生活情境和历史背景,学生与书中的人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有必要掌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共鸣,产生与创作者相同的情感。我们必须自觉地实现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平稳与沉默”的效果。例如,文本《一个人的贵族在灵魂中》是一种理性的散文理论,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散文式的推理方法和散文特征,并理解文本中包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学会区分贵族和平庸,理解人生的真谛。
四、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在学习语言和写作的同时净化心灵的过程
文字是文章深入研究的发现和感知,它与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道德素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能以教师的使命取代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今天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学习中遭受了许多挫折和自我意识。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通过课堂讨论、写作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受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蒙,享受审美愉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语文课上,教师应依靠教材,坚持积极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在理解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注内心情感,相互激励,进一步启发和感染文本思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微妙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来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教学无形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语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利用自己的个性魅力来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正确的思想深深印在学生心中,从而润物无声地受到思想和感情的教育。学生心理尚未健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不仅学到了基本的学科知识,更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净化自己的心灵。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要照顾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差异,还要照顾班级和班级之间有形和无形的结合。
五、了解伟人故事,学习伟人精神,强化德育教育
当然,在整个的学科系统中,德育教育的存在并非都是特别直接而明显的,但是在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这是因为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各种德育教育材料。语文教科书中选择的文章大多是典范的,多为古代和现代中外经典作品,融合了知识、意识形态和艺术性。这些作品中的许多篇章都闪耀着爱国主义的光辉,表现出不屈不挠、勇敢、克服困难的人类精神,彰显出人类勤奋的传统美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大火,在木里的森林里,我们定西岷县的赵耀东以年轻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壮举。4月,岷州大地数万人,十里长街流泪送耀东。这表现了人们的爱国情怀以及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精神和各方面的支持。这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吗?然而,在我们学校或班级,有些学生为一些小事闷闷不乐、不愿意吃苦、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相比之下,这种生活态度太消极。学生受到了微妙的影响,树立了坚强的意志和正确的人生导向,做一名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合格公民,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从而成为一名有用之才。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有些人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个人未来,没能树立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远大梦想。有些人耐挫力差,稍微受到挫折就情绪低落,丧失学习兴趣,萎靡不振等。现在,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我们每个学生都必须下定决心,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为祖国服务,这是历史给我们带来的神圣使命。
六、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学生成长
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精神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建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小坚定理想信念,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只有长期坚持理想信念教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例如,通过对《长征》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红军士兵不怕困难、敢于奋斗、勇往直前等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的感染,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品质。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元化。许多学生也沉浸在社交习惯中,他们个性自负,不思进步,沉迷享受,甚至个别学生玩赌博、迷网吧等,在学校或班上形成了恶劣的影响。对此,教师不应该错过机会,要不遗余力、多措并举地教育他们,帮助他们端正思想,纠正行为,建立崇高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接受传统的德育教育,如勤奋、礼貌、简约、朴素、文明等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凸现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当然,我们也应该开阔视野,寻找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德育教育世界。
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培养合格人才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重视工具性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德育教育贯穿语文教学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把德育教育做细做实做出成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但有的教师只关注语言的工具性,并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培训、阅读练习和写作训练以适应考试,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德育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教育人的本质,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汉语基础知识,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人才。在语文教学中,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事关国家命运和前途的问题,灵活运用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突出语文教学的内在精神,渗透和体现德育教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将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六个下功夫”贯穿语文教学始终,贯彻德育教育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禹文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18).
[2]郑格.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
[3]邹小丽.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24).
作者:杨喜兵 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马营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