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师德育发展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现在很多教师认为德育培训没有多大意义,正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培训是培训,工作是工作。其实,这和学校的要求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学校针对这种情况,加大了考核力度,如检查培训笔记,上交培训体会,交流培训感受,向培训要效果,老师逐渐把培训中得到的信息吸收、内化到自己的工作之中。
二、加强教师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增强教师德育常规意识
在教师德育专业化的过程中,教师具有德育常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1.做好德育常规工作计划。德育常规工作比较琐碎,要想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不忙乱,有效果,就必须对每天的工作有一个计划。比如,从时间段上看,早到校、课堂上、大课间、放学后每个时间段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从内容上看,每天重点解决哪些德育问题要有目标。
2.有效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师生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有很多,无论是精心设计和布置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化阵地,还是每周评选出的“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还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对学生而言近在咫尺,生动而有说服力。学校要求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效利用的智慧,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很好的教科书。
3.学会德育反思。波斯纳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德育反思对于教师德育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意义。我校要求教师每天写德育反思日记,每周三以科研小组进行一小时德育反思交流,每项德育活动开展后,从领导到教师都要对活动的设计、组织、临场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员性反思,在反思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在反思中探索出更有实效的德育工作理念和方法。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
教师的德育观念与技能的获得,一方面要靠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研修去解决,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的实际训练去提高。
1.参加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活动。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学校要求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机会。比如,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环境教育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爱我社区、爱我家乡”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快乐的童年”庆六一文艺演出;十一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庆十一歌咏比赛等活动,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项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化能力。
2.参与校本德育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科研能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习、思考、成长。在一线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更多的是从事行动研究的校本科研。比如,我们参与的“十一五”市级重点课题《小学生自我管理主体性策略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特点的学生“自我教育”8种策略32个操作点。“十二五”自立省级重点课题子课题之一《教师有效利用德育课程资源问题的研究》总结出4个策略,4个操作点。校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思考,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四、建立德育工作监督机制,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德育工作我们不能仅仅思考,最主要的是行动。行动的实施效果如何,德育监督机制的建立很重要。
1.完善德育规章制度。学校制订《教师德育工作一日常规》《德育工作周评价制度》《德育工作日反思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把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教师的德育专业发展处于一个有序的、有组织的状态,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强化德育专业委员会责任。对学生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为此,我们学校强化了德育专业委员会的责任,成员是全方位的,包括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社区多个层面。责任具体明确,一方面负责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评价。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定期反馈意见和建议,督促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的尽快提高;另一方面,科任教师作为副班主任或中队辅导员协助管理,他们不再是德育的旁观者,而是身在其中的管理者。
五、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1.制订德育专业化标准。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专业化标准去衡量、去评价、去激励。这个标准应该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教师的德育专业化标准和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应该是有所不同,前者是一个起码的标准,后者应当大大高于前者的要求,而且这个标准也应该是动态的。
2.适时的评价和激励。教师德育专业化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德育评价机制,根据专业标准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激励,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鞭策,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认可,它可以让老师们工作更有方向、目标。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坚持布置、总结和评价、激励相结合,在每学期末的全校教师工作会议上,通过各种表彰增强教师的德育责任感,感受德育工作所带来的幸福感。教师德育专业化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呼吁,是唤醒,更需要行动,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工作在一线的所有教师立足于校本,自主探索出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素养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德育实效性,做好檀传宝教授所言的浪漫的事业,为学生走向社会,肩负起更重要的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崔艳平 赵智勇 孟凡伟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第二篇
一、改进教师德育培训方式
强化式培训属于任务型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主要是针对被动接受型教师这个群体进行的,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具有的心理特点。烦琐的事务性工作,让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新课程背景下的德育是什么,应该怎么做,他们凭借仅有的工作经验,被动地重复着一天天的工作。在强化式培训过程中,给这些教师下任务,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比如,请教育专家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解读或学校组织进行各种教育理论学习,包括理论层面观点的渗透,教育实践层面方法的指导,使教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标准。其实,就是一种要求,一种德育责任意识的强化,最终让教师对教师德育专业化产生认同感,增加使命感。
二、增强利用德育资源的意识
教师身边活化的德育资源很多,无论是精心设计的课程,还是身边鲜活的学习榜样,对学生而言近在咫尺,生动而有说服力。有效利用身边的德育资源,是提高教师德育专业化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
1.善于发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自身的德育专业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比如,学校新开辟了“红领巾蔬菜园”,对此,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驻足观望,有的熟视无睹,有的用心呵护,有淘气的学生可能还会搞些小破坏。此时,有的教师从关心爱护、积极实践、互帮互助等方面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这一来之不易的教育实践基地。适当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到蔬菜园去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为了增强教师有效利用德育资源的意识,我们学校还开展了“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出的优秀班级和学生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扬、颁发喜报。当熟悉的同学名字,真实的感人事迹通过广播传播到每一个学生耳中的时候,教育的实效性是可想而知的。而“魅力班级”和“我身边的小明星”的产生主要源于教师的推荐。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一个小小的友好的动作,一句随口说出的关心的话语,随手捡起的垃圾,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又有多少师生去做,坚持去做呢?这些都可以作为其他同学甚至是老师学习的榜样。
2.敢于实践,做德育的行动者传统的德育方式多以说教为主,简单、直接、见效快,但可持续性效果甚微的现实也是教师公认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也是德育的有效形式。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即教师的德育专业能力。德育活动的内容很多,校内的,校外的,社区、家长参与的,网上进行的等等。学校要求教师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对学生教育的机会。比如,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环境教育日”,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爱我社区、爱我家乡”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学生进行“快乐的童年”庆六一文艺演出;十一国庆节开展《歌唱祖国》庆十一歌咏比赛等活动,这些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项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学习德育经验、方法,提高德育专业化能力。
三、提高德育反思能力
教师德育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把自我和德育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专业自我及德育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观察、分析、设计、评价、反馈与调节的一种行动研究能力。波斯纳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促进德育专业化水平发展的重要意义。
1.加强自我反思,促进自身德育专业发展
自我反思是反思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自我反思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转换视角则是一种发现问题的好方法。现仅举通过学生的视觉进行自我反思一例。一位中年教师在参加社区活动后写了这样一篇反思日记:今天晚上,我在社区参加了关于选拔“优秀人才”参加市里跳舞比赛的活动。我自我感觉良好,第一圈,我走在外圈,抬头挺胸,舞姿婀娜,尽显自信和优美。但是,当教练毫无表情地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心里有点小失落。在走第二圈的时候,我走到里圈,离教练的距离更近,但是,结果仍然是一样的,我的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第三圈,我不再表现,情绪低落,动作懈怠,我知道一切都不可能了。当我强迫自己坚持走在队伍里时,从未有过的自卑感油然而生。这让我突然想起学校或班级搞活动挑选学生时的场景,教师站在教室前面或穿行于学生之间,一边审视一边指指点点,叫着学生的名字,现在想来,老师每一次的点名,对那些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老师的学生来说,都是对心灵和自信心的鞭挞。这次,仅这一次,我懂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尽量找到一种方法,建立一种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公正程序,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激发自己正能量的自信点,真正营造让学生普遍参与的宽松环境与氛围。
2.开展同伴交流,促进德育专业化能力共同提高
同伴交流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反思者从别人身上折射或反射出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顿悟、启发的反思方法。从教师德育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是教师进行德育反思,提升自己德育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上,我校曾经进行过这样的反思交流会议,现仅举其中一个片段。
教师1反思: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老师的要求,稍有差池,便会怒火中烧,就会受到严厉批评。其实,这是无视孩子的天性,不尊重教育规律的做法。各有特色、万紫千红,是我们对自然风景美好向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们对艺术风格的最高追求。对于孩子个性的彰显,我们希望在发言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解题思路有所不同,为什么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我们的学生非得都要走路踢正步,说话字正腔圆呢?其实,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还未健全,天真活泼,走路蹦蹦跳跳在所难免,做事“无厘头”的状况时有发生,是自然规律,我们得允许它的存在。
教师2反思:反思我的德育工作,我觉得既不能过严,也不能放纵,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他懂得做事都要遵守规则,要有个“度”,无论在什么场所,当别人不限制你做事的自由的时候,你也一定不能影响到他人的安全、他人的利益,否则,小则受到老师的批评,大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我认为,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更多地应该告诉学生做人的普遍道理。在这次交流反思会后,有一位青年教师在反思日记中写到:今天的德育反思交流会后,我不再因为工作中出现的德育问题而焦虑,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在这里我要说,要想让自己的德育专业化能力有所提高,让德育变成檀传宝教授所说的“浪漫的事业”,那么,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德育专业化途径探索的道路上来,呼吁、唤醒所有教师都要肩负起普遍的德育责任,自主探索出提高教师德育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德育实效性。
作者:赵智勇 崔艳平 单位:佳木斯大学附属小学
第三篇
一、要增强德育科学化内涵
德育是一门科学,是触动人心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外延已经扩展,提升德育效果不能离开时代的需要,也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所以,有人主张把德育心理学化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了解学生的身心、情感、个性和心理、动机、志向等,适时矫治、引导。在施教的过程中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学识、行为去感染、打动、影响受教育者,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来完成德育过程。为适应这种要求,需要学校坚持通过“灌输”的手段来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这是道德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这还不够,学生真正的成长是对现实问题的处理解决,是现实社会与心灵的碰撞。如果没有这重要的一步,就不会有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就不会有成长。北宋王安石认为:善教者使人心里明白透彻,而不是整天盯着和苦口婆心的说教。学生面对着这个世界,心理压力是有的,特别是对现实和人生问题的处理,需要有人指导教育和疏解压抑情绪,调节心态平衡,以增强耐挫性及合作精神。这是学生的内在要求,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学生应该是社会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学校教育要主动接近这一问题,通过认识社会,促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积累知识,不管是今后升学或就业都能达到有备而学的目的。这就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所起到的动力作用。所以,学校阶段除了积累专业文化知识外,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也很重要。学校要创造认识社会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调查了解认识体验。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讲授和理性理解,出于经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忽视实践体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劳动、考察等。当然,社会实践活动还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讲究真实性、针对性和学生可接受性,避免形式主义。
三、把德育的各个环节都运用起来
德育的内涵很宽,使德育机制完全运作起来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生活环境呈多样性,个人的发展需要也逐渐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德育应主动探索适应多样性要求的形式。除了改革德育课讲授的内容与方法外,还要通过参观、知识竞赛、艺术节、运动会、演讲会、纪念会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渗透德育,强化组织和重视程度,注意人员参与面要广,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校园文化来说,包括物质文化(楼房、草坪、美化绿化校园)、精神文化(校风、各类活动),二者结合紧密才能显示我们德育管理的水平。还有,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德育渗透工作。靠这种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身心受到熏陶。在德育制度方面,除了定期召开研讨会、党群联席会,座谈会、报告会等会议外,还应增加定期举行大型文体活动、参观、郊游等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且当作潜课程来对待,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对德育的考评,也应该活起来,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衔接,用可比性数字说话,打破凭印象、拉关系等陈旧模式。另外,学生面临社会的复杂性和就业的困难,有的容易思想压力过大,因社会期望值降低而随波逐流,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缺乏正误的辨识能力引起思想苦闷、人云亦云等。所以,学生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育人、关心学生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倡导教师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难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贾鸣放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