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德育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德育论文(共9篇)
(一)
一、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是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高等院校最基本的活动是教学,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路人的重要作用。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高校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生活的引路人和道德的指导者。教师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态度、综合能力等,还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产生重要的影响,老师简单的言行举止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都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时期,我国倡导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实践能力。为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各高校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实际上,高校青年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其中,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俗话说的好“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学生的老师”,高校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对高校学生的道德高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想要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抓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只有这样高校青年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对一个高校人才的培养及学校自身的建设都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在实践中,很多高校都把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看成孤立的个体,并没有将其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认识。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的方方面面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德育效应。部分院校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难以做出系统的规划,部分校领导认为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与自己的职责无关,以至于难以很好的协调与配合,结果影响了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既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同时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客观掌握,而智育的过程是“内化”的过程,外部影响对智育固然重要,但是内化为自身的优良品质才是其终极目的。青年教师虽然已经成年,走出了校园,但是年纪不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自身要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在实际的高校青年教师德育工作中,部分高校难以为广大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没有让德高望重的专家为高校青年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难以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三)部分高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了强制性的要求,青年教师一旦出现与学校规定不符的情况,就要严加制裁。校方的这种管理模式表面看似对青年教师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实际上却严重挫伤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不仅不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还使得高校青年教师失去了对学校的归属感。
专业化个案教师德育论文
一、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成功经验
在对春蕾小学这一个案的诊断过程中发现,教师在充满变革活力的学校环境中,具有开放的德育资源意识和强烈的德育创新意识,使学校德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和生命力。
(一)开放的德育资源意识拓展了德育空间
学校德育的封闭性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顽疾,往往导致德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了无趣味。因此,开放性的德育意识能够为沉闷的学校德育注入活力,增添魅力。而开放的德育意识,往往突出地表现在教师对校内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本个案研究发现,无论在学校层面还是班级层面,都体现出开放性的德育资源意识。如在校园文化中,无论是校史馆还是“会说话的墙壁”处处都体现出教育者的独具匠心。在家校合作中,无论是“家长课堂”“家政校本课程”还是“大型亲子德育活动”,都充分体现德育主体的力量,家长更加理解和支持学校,亲子关系得以增强,家庭德育的影响力大大提升。此外,学校还注重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近20个校外参观基地和实践基地,为学生校外德育体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封闭狭隘的德育意识会窒息学校德育应有的韵味和魅力,而开放性的德育理念则赋予了德育无限的拓展空间和价值实现的可能。
(二)强烈的德育创新意识提升了德育效果
德育活动可以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成为乏善可陈的“形式主义”,也可在不断创新中成为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有效德育过程。缺乏创造性的教育者,会将制度性的规约作为借口,蜷缩在制度划定的角落中无所作为;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者,则会在制度的网格中积极寻求创造的空间,在富有创意的行动中实现教育的最大可能性。春蕾小学教师不断突破形式主义的惯性和制度限制,在不知疲倦的创造中,实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德育活动效果。每周的升旗仪式是学校的常规活动,然而,春蕾小学的升旗仪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了自身的创意和特色。每天早晨的升旗仪式以一种自然的状态举行,在国歌奏响的那一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所有的小学生会凝固在自己站立的地方,庄严地行队礼。“习惯成自然”的自觉,最好地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每周一举行的全校规模的升旗仪式,都有新颖鲜明的主题,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学生的生活。同时设置的“国旗下荣誉殿堂”则由校长为每周表现优异的学生和班级主持隆重的颁奖典礼。这种关乎学生荣誉感和集体感的仪式化教育,影响的不只是台上的获奖者,还有每一个聆听和观看的学生。如此,看似形式化的教育便具有了实质性的作用,因为它承载了教育者郑重的教育意图。春蕾小学教师的德育创造性,还典型地表现在打破学段和班级限制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方面。在学校德育中,往往由于班级、年级以及其他制度化的架构,将学生群体割裂开来,使他们失去了更加丰富、多元的同辈群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而春蕾小学的教师以兴趣、活动、少先队组织等各种教育要素为纽带,进行跨班级、跨年级的合作,构建了多元、立体的同辈群体相互影响的德育模式。例如打破学段、跨年级举行的大型体育活动“挑战十小时活动”,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关心和照顾,而高年级的同学也在照顾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自我的道德力量。此外,跨年级的俱乐部活动、大型节日庆典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都打破了制度性限制,充分发挥了同辈群体的道德影响作用,不但丰富了德育形式,也提升了德育效果。
二、教师德育专业化的问题与不足
中职学校培育核心素养的德育初探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本文对中职学校培育核心素养的德育策略进行探索,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德育;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应遵循潜移默化和长期渗透的原则,通过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的四位一体培养,帮助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培育职业学校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要求
党在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要求,中职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在思想品行、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和能力素质等四大方面开展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培育核心素养的主要德育做法
(一)提出“知行合一•出彩人生”的德育主线。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哲学观点“知行合一”,是指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之间的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三大理念。我国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据此提出“知行合一•出彩人生”的德育管理主线,突出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的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符合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