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职学生年龄段属于心理学中的青年初期,心理状态还带有少年期的半成熟、半幼稚特点,在人际关系、社会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易形成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心理危机、心理矛盾、心理困扰,情绪控制能力弱、心理及情感适应能力低,需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调控心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及促进其健康成长,使学生心理体系走向成熟。中职学生观察力及想象力强、求知欲强烈、思想活跃、激情洋溢,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语文;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承载了社会学、文学、哲学及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具有非系统性、非逻辑性、非理性及非线性等特点,关注人的精神与心灵,并重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可赋予正确的行为与认知能力,培养良好心态,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培养文化素养、道德素质,树立信仰与提升情趣[1]。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关注体验性,开阔视野,挖掘生动、多元的语文教学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审美情趣、道德情感、生活态度,让学生明辨美丑、善恶、是非,统一心理机能与心理品质,建设稳定型心理机能、独立人格,重拾失落的人文精神,促进心理和谐、全面发展,减少逆反、冲动心态。

一、活用文本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均经过精心选录,文质兼美,反映了科技之美、社会之美、人文之美、自然之美,传递了意志、情感、兴趣等信息,文本内涵丰富深刻,能够影响学生的性格品质、思想情感、审美观与价值观。可将文本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活用文本,深入解读与阐释文本意义,利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真诚善良、诚实守信、不惧困难、乐观向上等优良心理品质,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同时提升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活用文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有机统一教书与育人,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如持之以恒、刻苦耐挫等[2]。例如,教学《行路难》时,可挖掘文本中的美好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这篇对宏伟抱负充满自信的文本,面对政治上的挫折、远大理想与险恶现实的矛盾冲突,尽管诗人感到痛苦茫然郁愤不平,但是仍不放弃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用李白宁折不弯、洁身自好、乐观自信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滋养心灵。同时利用迁移效应启发学生学习屈原忧国忧民、正道直行、九死未悔、上下求索的意志,陶渊明出淤泥而不染、追求自由、傲岸不屈的品格,让学生徜徉在文本营造的美好道德情感中,滋润道德心田,在春风化雨中消除不良心理。再如,教学《项链》时可通过阐述文本说明主人公的幸福观、悲剧发生的原因,喜欢打扮而又天生丽质的主人公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因爱慕虚荣而丢失项链,美梦被粉碎,并对此付出沉重代价,分析文本后向学生说明爱慕虚荣与贪图安逸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可能对人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学会顽强生存与诚实守信才能改变人生。此外,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文字陶冶审美情操,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与健康人格。教学《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可通过分析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感受在巨大的不幸降临时,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最终走出困境的美好,得到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升华。

二、营造良好心理气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情绪、情感容易发生变化,逆反心理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皮球效应,因此,应在语文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使心理健康教育随教入心不着痕迹。心理气氛属于中介学习因素与心理因素,在语文课堂中应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在课堂中敢说、敢做、敢想。为营造良性心理气氛,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乐学心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活跃思维,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实现情感共鸣,在教学中结合师生双方情感、观点与意图,让心理气氛变得和谐愉悦,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师生双方心理距离,进而影响学生的言语、行动与心理[3]。例如,在教学《我很重要》时,课文分析探讨结束后,可以播放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营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充分的联想,从自然、历史、生命、亲情、朋友、事业多个方面去关联,深刻地体会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从灵魂深处一点点、一层层地唤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激起学生对生命、人生的执着、留恋,学会珍视生命、珍爱生活。此外,可运用高期望值影响学习心理、学习行为,激发学生为达到更高期望而自觉努力,感受达到期望时的喜悦与幸福,并体验成功,使心理状态、情感态度焕然一新。例如,教学古典诗词时,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诗人、词人的崇高品质,如李清照、辛弃疾、李白等能正视压力,在作品中表现出壮志、超越与豪情,启迪学生正视压力,与诗人产生共鸣,延续升华自身情感与宣泄激情,明白面对压力要勇往直前,畏缩不前将会错过精彩人生。

三、结合读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文章内容体现的高尚心理品质,教会学生披文入情,教师要找准阅读教学与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的契合点,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改变行为、意志、情感及认知等心理成分,进而形成高尚道德情操、思想观念,让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心理品质的提升融为一体,加深阅读感悟。例如,在阅读《我的母亲》时可以让学生感受爱子之情,使学生学会敬爱母亲,同时联系《背影》中的内容让学生探讨父爱、母爱,学会关爱家人、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使内心情感世界变得丰盈健全。再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自主体会文字中流淌出的淡淡喜悦、淡淡忧伤,在欣赏月下荷塘时使忧伤、苦闷、郁闷等心理慢慢褪色,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收获喜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认识到人生随时可能遭遇到不如意的事,要善待不如意、正视困难,正确宣泄与疏解心理情绪,以平衡心理,让心理状态趋于健康。在语文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写作训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写作训练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写作教学时应利用实践活动构筑写作载体,让学生在写作中想说话并有话说,同时倡导学生写含情、有理的作文,用文字表达真情实感、抒发酸甜苦辣,表达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物、对事及对人的看法,宣泄情绪、放松身心[4]。教师可在批改作文时从写作知识视角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开迷惘、痛苦、忧伤等心结,促进其心理健康。教师写作文评语时应采用委婉、肯切、宽容的语气,不可讽刺或操之过急。

四、结语

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成熟心理行为、坚强意志、文化品位、良好人格、适度情感、积极情绪,避免极端思想。在教学中要营造有效的心理氛围,寓教于乐,以情动人,合理解读文本,通过及时鼓励表扬、运用关切动作与信任目光调控心理状态,启迪人生与净化心灵,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趣点燃学习热情,增强中职学生的心理认知、心理交流,使学生珍惜生命、珍爱生活。此外,应根据学生心理条件、心理逻辑、注意力、感知能力、认知背景,从读写多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程伟,耿晓伟.浅谈教育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32—33.

[2]黄辛,蔡篮,檀倩影,等.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考试焦虑高等职业院校护理学生应付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J].广西医学,2016,38(6):796—799.

[3]刘晓华,刘晓鹰.基于PAC理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策略研究———以重庆市6所职业院校土家族学生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10):227—231.

[4]陈尉.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问题探析———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5):55—58.

作者:宋虹 单位:鲁中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