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摘要:

创新型国家的构建核心为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能够在现展中为其提供支撑。大学生承担创新的主要责任,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主要趋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创新能力有必然的联系,基于对创新型人才心理构成的分析,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并研究其存在的主要形式。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引言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在高职院校中,需要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促进心理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还需要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做为主体,利用各个手段有计划的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保证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形成。

二、创新型的心理构成

第一,创新意识较强,因为动机与兴趣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主要因素,也是人们创新工作中的主要思想。所以,在现代化社会中,为了促进生产方式的积极利用,需要增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二,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思维是观点、方法来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观察的,需要为其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对现有知识进行重新安排,促进创造性思维的获取,能够使人的主体创造性思维有效形成。该思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一种创新性的整体思维活动。其二,为灵活性的思维。其三,解决问题的唯一性。将创造性思维作为核心,能够为社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第三,创新人格的稳定性。创新型人格,是动态个体心理活动的主要表现,也能对自我意识进行控制,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第一,创新思维的启发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实现心理辅导工作,利用技能培训方式来执行,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充分融合,保证学生创新思维得以进步和发展。其中,人才培养理念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备的思维启发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克服群体的思维束缚,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大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改变从众心理,保证能够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及实际情况,开放自身思维,学会批判并创造性的思考问题。其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在活动中对大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进行启发,促进其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充分发挥,保证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能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其三,思维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开展的相关活动,其发挥的功能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在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以保证大学生形成统一认识,促进思维的展现[2]。第二,创新动机的激励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创新动机激励功能也表现在三个方向上,其一,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也十分重要。其二,能够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创新需要,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基础上,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强大的创新动力。其三,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利用理论教育、游戏引导方式,激发大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保证大学生创新兴趣的形成,使大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创新活动中[3]。第三,创新人格的塑造功能。个性化的创新素质对大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塑造其人格,其发挥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大学生的情绪心理进行培养,因为社会与学习等各个活动中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能控制学生的情绪。同时,学生常常会保持健康、乐观的态度,促进创新能力的有效形成。其二,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对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稳定心态进行培养,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大学生面对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减少了内心存在的冲突,缓解层次化心理危机,使大学生在逐渐发展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品格的有效形成。其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还能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处理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升。同时,大学生在社会和谐相处下,还能使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4]。

四、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第一,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完善。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利用外部知识实现内化。在大学校园中,课堂教学发挥关键作用。在实践教育工作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传统课堂教育模式进行分析,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工作的实效性与有效性。针对一些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工作中,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人生规划等进行指导,基于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实现职业指导工作,在该学习模式下,不仅能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还能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择业内容,促进自我体验与自我教育工作的完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与新生专业进行结合,分析专业的发展前景、存在的优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所以说,实现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在大学校园中为主要的关键环节,在该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质,还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形成[5]。第二,学生自我尊重的引导。在创新型人才理念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培养,需要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尊重,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被人尊重是每个人的需求,也能促进个体基础发展,为其中的强大心理资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执行需要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等,都能传授学生的自我尊重、自我调节的能力。不仅如此,高校还需要开设多个组织,促进各个活动开展的多样性,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含有更多内涵,保证创新性精神培养下,为其营造良好氛围。并且,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组织讲座、论坛,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讲解,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发展需求,进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能力[6]。第三,危机干预机制的引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还需要对一些心理危机实施干预。基于该现象,需要为其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这样才能使其发挥重要意义。利用危机干预机制,能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消极情绪进行干预,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比较严重的学生,需要给予干预和帮助,减少一些不利要素的存在。加强大学生群体心理档案管理体系,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在某大学心理研究中心,可以定期对大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进行复测,并在宏观上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干预危机方案的执行,这样才能降低一些意外事件的产生。在创新性人才发展理念下,还需要为其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预警系统以及快速反应系统。期间,可以针对学生在目前面对的严重心理问题,呼唤社会对其进行关注,还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面对的伤害,保证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中,实现科学干预工作,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还能为其提供优质化服务工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动力,不仅能促进人的全面进步,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促进学生主观认识,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创新人格,保证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丽,刘惠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3(6):47-50.

[2]冯刚.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深入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4):4-7.

[3]罗登辉,吴帅锋,王桢淞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育[J].现代营销,2012(11):259-260.

作者:张艳霞 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