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健康教育预防脑卒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逐年增高。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已经位居榜首,脑卒中治愈后复发率高达25%。脑卒中看起来具有未知性,无法预测和有效防范,其实,其有一个明确的病理损害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明确发病的危险因素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大多数脑卒中的发生。俗话说,不治已病治未病。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中,一级预防的重点就是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早期改变人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人们积极主动控制各种危险因素,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的目的。
1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对包括我科患者在内的广大住院门诊患者、家属以及所在社区内的居民普遍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方式包括发放资料、专家面授、专栏板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随访等,大约共发放各类传单10000余张、资料手册2000余册。每月定时请心脑血管、内分泌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专题讲座1次,提前通知,尽可能召集在院患者、陪护人员、门诊患者及社区居民参加学习,并鼓励患者积极互动,现场提问。现场免费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自愿建立健康档案。结合季节因素,每月围绕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更新板报内容2次,宣教群众普遍关心的知识。对出院患者和已经建立了健康档案者,予以电话随访,每月1~2次。尤其是男性和低学历群体,因其对自身关注度和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应予适当重视和监督,提高其依从性[1]。
2健康教育的内容
2.1定期体检,监测高危
全面施行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对40岁以上健康人群,建议每月进行1次身高、体重、血压的测量,条件许可时每年体检1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体检项目至少包括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有条件的可做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了解心血管功能。脑卒中风险初筛评估包括以下8项: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房颤和心脏瓣膜病;吸烟;糖尿病;日常体育活动少;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kg/m2);血脂异常;有脑卒中家族史,每一项1分。重点评估对象为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或40岁以上、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的高危人群。对以上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干预。
2.2合理用药,走出误区
2.2.1脑卒中的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临床资料显示2/3以上的脑卒中首次发病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脑卒中已经开始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也可能存在引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嗜烟、酗酒、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还可能有高血压、代谢异常(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病、心脏疾病、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因此,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病是青年人远离脑卒中的关键。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肥胖者易患脑卒中,这些的确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我们绝对不可以只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人身上,血压正常或血压偏低及体型较瘦的人也可能出现动脉硬化、血脂紊乱,虽然发病概率较前者低,但也不能忽视。
2.2.2很多慢性病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较差,在服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的过程中,往往吃吃停停,检查指标基本正常或自我感觉良好就自行停药。分析原因除了少部分是未加重视,造成漏服外,大多数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老年患者,认为身体无自觉不适,继续用药是一种浪费,住院期间可以遵医嘱用药,出院后一旦自觉症状好转,便自行调整药量甚至停药。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宣教,强调长期药物治疗的重要性,间断和无规律的治疗不但会造成血压、血糖较大幅度的波动,而且会加重动脉硬化和对心脏、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指导其遵从医嘱,坚持服药,同时学会自我监测,发现波动较大时及时随诊。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应明确告知其该药物剂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常规二级预防剂量为75~150mg/d,若每日剂量低于75mg,则不能达到有效预防血栓的目的;而每日超过150mg,不但不能预防血栓形成,反而会增加其毒副作用。通过针对性的宣教,使患者明白今天的小投入,换来的是脑卒中的迟发病或不发病,那就是大回报。
2.3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
2.3.1合理膳食
饮食结构中注意增加蔬菜水果,减少热量、脂肪、盐的摄入,保持清淡饮食。既要进食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又要搭配粗纤维,避免精细食物和饮食过饱。不吃泡面、咸菜和油炸食物等不健康食品。一日三餐,食量营养都要均衡。尤其工作繁忙的上班族,要避免早饭不吃,晚饭食量过多,营养过剩。适当少吃晚餐,不仅促进睡眠,而且利于减肥,同时可以减少动脉硬化和糖尿病的发生[2]。
2.3.2适度运动
尤其脑力劳动者,要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既可和谐家庭,又可以锻炼身体。情况允许时可以步行上下班,也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消耗体内过多脂肪和热量。活动要循序渐进,以不喘不累为宜,不走极端,持之以恒。
2.3.3心态平和,健康起居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保持心态平和,戒烟限酒,劳逸结合,起居正常[3]。切忌大喜大怒、疲劳过度。气温大幅变化时,做好防暑或保暖,以防患病。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尤其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出现便秘应及时行通便处理(如润滑性泻剂开塞露)或就医,切忌不可屏气用力。肥胖者要通过坚持节食和运动等来有效控制体重。
2.4监测早期症状,及时就医
学会自我监测和管理,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指导家属学会简单的观察和急救处理知识。脑卒中常见的各种预兆,特别强调“突然”二字,如若患者突然自感头痛、眩晕、视物模糊、手脚麻木不灵活、讲话不清楚,或者家人发现患者口眼歪斜、步态举止异常,应该保持冷静,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切不可在家自行观察,以免延误病情。
3讨论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在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需要向社区延伸,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经济情况等诸多因素,以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长期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宣教,使广大群众普遍形成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或已经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指导其保持良好心态,必须遵从医嘱用药,建立健康饮食起居习惯,掌握病情自我监测,达到脑卒中不发病或迟发病,降低其再住院率。同时不可忽视非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积极干预其不良生活习惯,灌输防病意识,提高疾病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逐步形成健康行为习惯,使其远离脑卒中。
作者:张晓丽 单位:偏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晓蕾.脑卒中高危人群重点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9(11):1089-1091.
[2]董申琴,邵小青,靳春艳.社区护理在居民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C):836-838.
[3]陈希萍,李子萍,潘杰.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6B):1587-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