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思想政治对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加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是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健康战略的需要,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应主动加强研究,强化顶层设计,从强化理念、优化课程、整合资源、加强资源保障、拓展教育载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模式等方面深化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将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高校党委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化生命健康教育内涵,形成思政教育工作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和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重大课题。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常态化,生命健康教育在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中的意义日渐凸显。
1高校加强生命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世卫组织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来定义健康人。健康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1.1生命健康教育是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为落实这一战略,我国又颁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健康、疾病预防等。高校要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党和国家培育时代新人。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提升学生健康素质提供了科学指南。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对国家建设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关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高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事关健康中国的未来。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认识到,重大传染病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防治重大传染病不只是医务人员的工作,更是全人类的战斗。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参与和合作,才能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对大学生进行重大传染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既能帮助他们增强防护意识,防止传染病在他们中间传播,同时也能使他们愿意关心重视并参加重大传染病预防的公益活动[1]。
1.3生命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命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内容,涉及生命健康教育的内容非常少,而后者却是思政育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的生命健康教育多流于形式,将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
2高校生命健康教育的现状
2.1大学生生命健康现状不容乐观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进行正常社会活动的基本前提。据《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报告》,我国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仅为9.30%,低于全国14.18%的平均水平[2]。我国大学生体质的整体水平已有提高,然而力量、速度和耐力没有改变太多,身体素质改善不显著,体重超标、肥胖和近视的越来越多,大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运动保健知识,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3]。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年进行的调查表明,1/4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超过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15~24岁青少年每年自杀人数已经超过6万,自杀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大原因[2]。“00后”已成为大学生的主体,有学者调查过上海近2万名2018级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数据证明,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近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多表现为抑郁、焦虑等[4]。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感到沮丧。虽然有些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此抑郁,产生了焦虑、恐慌情绪,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不够深刻。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大学生对生活感到茫然,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容易跌倒,走向极端,还有一些大学生甚至对自杀表示认同。部分大学生从未思考过人活着的意义和自己的人生目标。此外,大学生对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健康知识严重缺乏,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流感、肝炎、肺炎、胃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手段缺乏了解,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不知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2]。这些情况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生命安全、生命态度等重要问题认知不足。
2.2高校生命健康教育现状不理想
2017年6月,教育部结合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高校健康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普遍较低,针对性也不强。此外,人们对生命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未统一,关注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关注生命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陶冶、生存能力培养、生命价值提升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5]。有的则侧重健康教育,注重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6]。我国高校的生命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一些高校对生命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各学校的开展情况各不相同,但重学术轻健康的现象普遍存在。国内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育制度不完善,不同地区的评价体系不同;课程体系不健全,缺少专业师资;教材不统一,内容不系统;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大部分高校由校医兼职授课。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学生主要通过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网络新媒体和生命健康讲座三种途径获取生命健康知识,其中学校的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和生命健康讲座是主要渠道[7]。60.30%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只是偶尔提供此类课程和讲座,3.23%的大学生甚至表示学校从未提供过此类课程和讲座。这说明高校生命健康教育工作与国家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8]。
3思想政治视域下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新形势下,开展生命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追求“活着”,也旨在提高生命的质量和价值,为人的生命过程奠定基础[9]。“在具有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社会当中,生命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风险防控意识,使他们具备相应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知识技能,同时更承担着为整个社会培养具有公共卫生能力和意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疫情时能够有效应对的合格公民的重大使命。”[2]高校应找准切入点,将生命健康教育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科学传授生命健康知识与理念。
3.1强化理念
高校应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设全面的体育课,使学生能够受益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改善个性,磨练意志。高校应把生命健康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营造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校园氛围。
3.2优化课程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关系到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强生命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高校就必须开设好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健全课程体系。一是开设生命健康教育必修课。据了解,目前国内开设生命健康教育必修课的高校非常少,相关教育内容主要分散在体育课、心理课、健康培训讲座中。因此,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生命健康教育必修课是当务之急,也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措施。在课程内容上,高校可以考虑设置生命医学概论、常见传染病与典型慢性病防控、药物与健康等疾病预防专题,性和生殖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营养保健等健康生活专题,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防治、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精神疾病防治等心理健康专题,健康促进理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规范、急症的自救与互救技能等健康技能专题[2]。如黑龙江大学面向全体在校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性健康等必修课程,同时开设了人际关系团体训练、压力管理训练、性教育与性文化等选修课程[10]。二是开设生命健康教育通识课。参照一些高校将生命科学素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做法,生命健康教育也可被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人们意识到,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重大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人。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突出重点,可以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需要,从生存、灾难、死亡、生涯、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疾病预防、性与生殖健康等方面着手。
3.3整合资源
高校的很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健康教育资源,将生命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加强学科间的资源整合,将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生命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生命健康教育的水平[11]。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整合生命健康教育资源:一是将生命健康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深化包括生存教育、灾难教育、死亡教育、生涯教育等在内的生命价值教育。二是把生命健康教育融入体育课程,在注重训练学生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传授运动损伤应急处理及防护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养生保健和科学生命健康理念方面的教育。三是拓展校医院生命健康教育功能,将其由传统医学诊断和治疗拓展为健康管理与疾病预防。2018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校医院为基础成立了健康中心,通过健康管理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从学生疾病预防、体质监测、健康咨询与课程培训、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采集与评价研究、健康政策制度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四是把生命健康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课。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工作的基础上,拓展生命健康教育内容,加大生命健康教育力度,结合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大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和素养,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4加强资源保障
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专业性强,高校要加强人财物等资源统筹,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生命健康教育职能。高校有必要成立生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便在学校层面协调工作、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案。可在现有的医务、心理咨询、体育、学工等部门的基础上整合设置生命健康教育促进部门,以更好地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工作。二是建立生命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从事生命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应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高校应建立高素质的生命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3.5拓展载体
一是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等时机,面向大学新生普及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知识,以及安全应急、急救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宣传栏及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定期宣传普及生命健康知识。三是结合卫生主题宣传日和季节性疾病预防工作,通过营养与健康以及食品安全主题绘画征集、网络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大学生中普及生命健康和疾病预防有关知识。四是通过开发生命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来创新教育形式,扩大生命健康教育的覆盖范围,增强其趣味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五是成立相关学生社团,支持大学生自主开展生命健康宣教活动、主动学习生命健康知识。六是建立安全教育体验馆。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安全教育体验馆于2020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该馆融参观、学习、培训及体验为一体,设立了火灾隐患认知、应急器材学习、交通安全、心肺复苏、安全宣教等功能模块,定期面向大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3.6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模式
家庭和学校应就生命健康教育达成共识,秉承一致教育理念。首先,学校要定期举办线上家长课堂,开展生命、挫折、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辅导讲座,帮助他们学会正确引导、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其次,家庭要定期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适时对其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最后,生命健康教育要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组织大学生参观安全教育体验馆和禁毒馆,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告诫他们远离毒品。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互相配合、协同共育,生命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
4总结
加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既是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委应主动加强研究,强化顶层设计,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从强化理念、优化课程、整合资源、加强资源保障、拓展载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模式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深化生命健康教育内涵,形成思政教育工作合力。
作者:王少华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离退休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