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混合式教学有助于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凸显线上+线下的教学优势,能引发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也是目前课程改革的热门方向之一。但具体实践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设计,导致线上线下教学两个环节割裂开来,无法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型,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满意度进行的调查,分析学生对课程教学总体满意度、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自身帮助程度、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混合式教学方法、慕课系统等方面的态度,以期了解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真正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
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各高校教师都在积极探讨如何在大数据、云计算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而如何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了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学生团体自我教育方式,通过学生挖掘身边的心理困扰与心理问题,自编自导自演,引发共鸣、释放情绪、解决心理困扰及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一、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文基于国家社会需要、行业职场需求、学校办学定位及学生发展期待四个方面明确培养目标,聚焦成果导向,强调能力本位,围绕“主题教学+随堂考核”确定教学内容,强调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依托超星学习平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理解掌握与“活题”考核学生应用能力教学模式构建起来,实现应用能力培养(详见下图)。
(一)培养目标确立
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该围绕大学生现在及未来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来确定。从国家社会发展层面、行业发展与职场要求、学校办学定位及个人发展期望四个方面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四体一位”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行业发展与职场需求则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理适应力、自我调节能力,掌控自我情绪,具有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积极完善自身人格。笔者所在学校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单位,办学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阶段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需要大学生适应环境、健全人格、开发潜能,促进心理发展,实现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统一。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主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围绕以上四个目标来确定,具体为:一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心理健康意识的树立,二是心理健康情感反应,三是心理健康意志过程,四是心理健康行为方式。
(二)毕业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大学生毕业要求,主要体现在心理学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的识记与理解,掌握心理调适技能,具有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较强心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于成果导向,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实施环节。由于学生心理状态具有动态化发展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心理咨询反馈等重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八大学习主题+一次随堂考核”,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其中线上课时为14,由学生在超星慕课系统自主学习。线下课时为18,分为“八大学习主题+随堂考核”。线上线下学习主题保持一致,但侧重点不同。线上学习主题主要围绕心理健康基本概念及理论解释,线下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以讨论、角色扮演、心理测评、心理体验等教学方式开展。具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四)教学评价
解构原有以卷面考试为单一目标的传统考核方式,重构以过程性评价、心理情景剧展演为主的注重应用能力的多元化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包括网络学习、课堂表现、作业、考勤,终结性评价采用心理情景剧展演方式,以“活题”形式考核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效果的现实审视
(一)教学效果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南宁学院2020级本专科学生,发放问卷39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男生185人,占调查总数的46.37%,女生为214人,占调查总数的53.63%,男女比例适当。35.84%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为“很满意”,46.62%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为“满意”。课程教学综合评价“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人数达到82.46%,说明学生对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评价较高。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自身帮助程度中,27.57%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非常有帮助,26.82%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知识非常有帮助,27.5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非常有帮助,28.32%的学生认为对自身长远发展非常有帮助,27.57%的学生认为对自身团队合作能力非常有帮助,27.82%的学生认为遇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27.82%的学生认为对掌握人际沟通、情绪管理、自我完善等技能非常有帮助。而认为对自身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身长远发展、团队合作能力、遇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掌握人际沟通、情绪管理、自我完善等技能比较有帮助的比例分别达到43.36%、46.62%、44.36%、44.86%、47.12%、47.37%、46.62%,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对自身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到70%以上,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自我意识。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方法的评价
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思维能力、网络教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很满意的学生比例为32.58%、30.58%、30.83%;很不满意、不满意及一般的学生比例为22.3%、24.05%、25.56%。这说明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能力上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融合、课上注意引导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参与网络的评价中分别有29.57%、30.58%、29.57%认为很满意,而认为一般的比例为23.56%、21.3%、24.81%。经过访谈得知,学生对教师引导线上与线下有机融合的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自主进行网络学习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并且感觉到网络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采用讨论互动式教学方式,由于学生课前并未完成网络自主学习,其头脑中对教师课堂授课内容未有储备,导致课堂讨论互动式教学并未达到预想中的效果。
(三)对超星慕课系统的评价
超星慕课系统是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平台,但是学生对平台运行、平台中的教学内容等方面评价不高。38.1%的学生认为学习太忙,没有时间课后在平台自主学习,因此导致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刷课现象,并且在教师课堂授课过程中一边刷视频一边听教师授课。19.05%的学生认为登录平台存在困难,宿舍难以上网。37.09%的学生认为微课(或视频)实用性不强,对学习帮助不大。16.04%的学生认为平台内容更新较慢,不能体现学科动态。20.55%的学生认为平台资源不够丰富。20.3%的学生认为平台学习活动不够丰富。26.82%的学生认为平台中师生交互不多。38.35%的学生认为微课(或视频)课时过长。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质量提高的效果
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对自己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的环节有:线下小组讨论(46.12%)、讨论区同学答疑及讨论(44.11%)、在线观看视频(40.85%)、教师课堂答疑(39.1%)、线下角色扮演及心理测试(38.6%)、在线教师答疑(36.34%)、在线习题训练及即时反馈(33.08%)、线下自主探究(32.33%)、课堂深入讲授(31.08%)。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喜欢线下教学活动多于线上网络自主学习。
(五)心理情景剧作为期末随堂考核方式的困难及学生的收获
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解构单一考核方式,重构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和“活题”形式的终结性考核。学生认为在心理情景剧考核过程中最困难的地方是:演技不够(67.4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53.88%)、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够(48.87%)、队友之间的配合不好(44.61%)、写作水平不高(43.61%)。但谈到心理情景剧活动中的收获,65.41%的学生认为锻炼胆量,64.16%的学生认为掌握了调节心理的方法,63.41%的学生认为同学间感情变好了,61.1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自信,54.64%的学生认为学会了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52.63%的学生认为心情更加愉快。
三、基于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提升心理健康课程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整合线上线下优势,拓展学生深度学习
1.以OBE为理念,更新课程教学目标
OBE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1]。根据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及心理健康意识的树立、心理健康情感反应、心理健康意志过程、心理健康行为方式四大目标,聚焦学生完成学习过程后应该达到的最终学习成果(毕业要求),采用逆向思维进行课程设计,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见表2所示。
2.把握新媒体时代优势,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想要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需要把握新媒体时代的优势,增强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在课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网络教研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和心理调试技能的掌握等。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应坚持校级—院级—基础教学组织(教研室)—教学团队—教师个人“五级联动”培养。校级层面探讨教学能力对课堂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构建适宜的教学能力发展培养模式,从校级层面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院级层面组织落实教学能力发展培养模式,可采用培训、外出考察学习、专题讲座、优秀经验分享等方式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落实;基础教学组织(教研室)可通过教研室研讨会,备课会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特别是通过老带新,加强老教师与新教师的思想交流;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商议确定信息化时代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完善的教学过程;教师个人紧跟时代潮流,更新自我教育理念,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学习。
3.优化超星系统平台,及时更新平台教学内容
线上课程的最大优势是突破教学时空限制,充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便于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碎片化、可重复式的学习,要充分发挥线上课程学习优势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针对目前超星系统平台存在的登录延迟、平台内容更新较慢、平台学习活动过于单一、平台无法很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等问题,教师需要依托教学团体和教研室的力量进行线上课程优化,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呈现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的课程内容,以学科知识为基础展开,紧扣学生心理状态,紧跟心理学理念的更新。
(二)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心理情景剧是一种由学生自导自演的团体自我教育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代替的优势,通过设计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融合,教师示范引导和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优势[3]。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相当于以“活题”形式考核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心理情景剧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一方面需要将心理健康知识性考核通过线上测试进行,另一方面需要小班教学,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心理情景剧续写及现场表演。由教研室组织教师根据大学生心理状态及日常常见的心理现象编制成心理情景剧剧本,各小组围绕所选择的剧本内容进行续写,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冲突,重点描述主角的心理困惑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入心理调适方式的运用,并且对表演、道具准备、时间、存档资料均作出明确要求。期末随堂考核成绩以分组任务形式在超星学习平台进行,以综合评价体现,教师评价占70%,组内互评占20%,组间互评占10%。具体评分标准如下。1.所续写内容健康向上,具有创新性,有亮点,能综合运用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及心理调适技能解决实际问题。(10分)2.围绕所选择的剧本内容进行剧本续写,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心理冲突,生动刻画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不能写科幻、寓言等脱离现实的题材),重点描述主角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的解决过程。(15分)3.剧本格式规范,剧情完整连贯,反映心理问题的出现、发展、高潮与解决等。(15分)4.演员表演生动自然,贴近角色,演员间配合默契,体现了一定的整体表演效果。(20分)5.演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10分)6.根据剧情,准备适当的道具、配乐等,能很好地与剧情相协调,表演脱稿。(10分)7.在事件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了一定的心理剧技术进行表现。(20分)以上评分标准既注重学生小组对所选剧本续写质量的考量,也注重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与演绎,同时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与沟通合作能力,能充分满足培养目标要求。
(三)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多元化文化衍生,大学生容易出现迷茫、焦虑、抑郁等情绪,这就需要高校心理育人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需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深植家国情怀,培养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自信、友善与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有奉献、平等、尊重、文明的积极品质。
参考文献:
[1]柏晶,谢幼如,李伟,等.“互联网+”时代基于OBE理念的在线课程资源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电气教育,2017(1):64—70.
[2]王红彬.混合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9(13):103—105.
[3]傅幼萍.“心理情景剧”引入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探索[J].科教文汇,2016(1):140—413.
作者:傅彩虹 单位:南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