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体育运动是实现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体质方面的锻炼,对于学生心理方面的成长比较忽视。而在新的教育体制下,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传统的教学职能,并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疏导职能。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含三个方面,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在这三个影响人的综合健康的因素中,心理健康尤为重要。目前,世界各国心理研究中心都非常重视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二者是交互作用的,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人要想获得身体健康,必须注重体育运动,而体育运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会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将对如何实现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进行分析论述。
1.高校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现状
目前,国内学校的体育教学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教学阶段,并没有有效地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侧重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进行锻炼,关注点在体育技能、竞技达标以及教学的统一性方面,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的体育教学还处在发展初期。总体来看,当代学校的体育教学,主要还是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也主要偏向于体育运动知识的教授,教学结果主要以学生竞技成绩为参考,关于学生心理方面的动向,几乎没有相应的课程内容设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是以前的身体健康,而是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以及社会适应性的统一体。在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大家普遍认为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身体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教学评价最终也以学生身体素质达标为导向[1]。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提升情况,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传统的体育教育也缺乏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在发展学生的个性方面没有充分条件,阻碍了学生综合发展和进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关注点也是以运动竞技为主。体育教学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多被忽视。因此,从现在的体育教学大环境来看,缺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心理教育的投入很少,教育水平也很低,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2.1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想要心理健康,必须保证有正常的神经系统和大脑基础。人的许多心因性疾病例如消化性溃疡等,通常通过体育运动的辅助治疗后,都会得到缓解和减轻,也会使人的心理得到明显的改善[2]。对于女学生来讲,青春期身体发育会呈现出一些特点,尤其在生理期时,她们就特别不愿意进行运动,尤其不愿意剧烈运动。因为学生对于生理知识比较匮乏,所以她们容易从心理上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而这个时候,老师和家长如果没有进行正确及时地引导,就会造成学生不敢参加体育课活动,担心不良后果等。女生在生理期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困倦、嗜睡、情绪烦躁、易怒等,这些状况会让他妈排斥体育课的心理增强,但实际上,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消除她们生理期的负面心理,缓解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减少其恐惧心理,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2.2合理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起到心理疏导作用
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越来越重,经常容易身产生疲劳感,而这种疲劳是身体和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人在从事某项活动时,产生了消极的情绪,或者一些事情自己力所不能及,人的身体和心理就会产生疲劳感。但是,如果进行有效的健身活动,可以让人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人如果经常进行体操、游泳或者球类运动,心肺功能就能得到有效锻炼,人的感觉器官以及协调性就会变得很好,慢慢地人就会变得坚强勇敢和乐观,身上的良好品质就会增多[3]。研究显示,体育运动具有特别明显的治疗神经衰弱的功能,可以治疗心理疾病。根据众多心理医生的综合认知来看,体育运动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手段。人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越严重,越适合进行健身活动,坚持健身,会改善人的焦虑和抑郁状况。
2.3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加以调节的,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一方面能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改善了他们心理不良情绪。2.3.1提升人的自我价值感。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智力发育,通过体育运动,可以锻炼青少年的思维能力、观察力以及记忆力。据实验表明,学生如果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他们智力方面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体育运动还能使人的神经传导加快速度,让神经系统反应灵活,因此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优势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出来,使自我价值感提升。2.3.2利于情绪调节。人如果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那么他的免疫力也会变强,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利影响。但是,人的情绪如果时常很消极,身体健康也会被影响,一方面消极情绪损耗人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使人的健康水平降低。因此,青少年应该时常进行体育运动,学生多参加一些适量的体育运动,这样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不良情绪。2.3.3利于人形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拥有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品格,能够帮助学生跨越障碍,克服心理和身体方面的挫折以及困难,让人的心理逐渐变得积极向上。体育运动的内容有体能、能力和战术等,这对于学生来讲是身体上的挑战,也是一次自我突破。如果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了压力或者心理方面的问题,那些不良情绪和身体疾病就会对人造成障碍,这个时候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能够磨练人坚强的意志,促进人形成良好的品格,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运动中得到改善和增强,从而在挫折中变得更加坚韧。2.3.4利于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一些需要集体完成的体育运动,往往离不开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在通过这样的体育运动后,更容易形成稳固牢靠的人际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也会调节和弥补当代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缺陷,比如个性孤僻、不善于沟通等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有的体育活动需要团队间进行拍肩、拥抱或者击掌,通过这些互动性的肢体语言,能够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4怎样将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2.4.1开设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相结合的课程。学校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增设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课程,结合学校特有的优势,在提高学生运动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体育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使他们更加重视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去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将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结合起来,防治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发生。首先,学校要开设体育保健方面的课程,体育保健课程的质量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紧密围绕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掌握情况来教学,帮助学生将体育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4]。第二,老师要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教育中要提高预防意识,引导学生加强对精神建设的关注,通过体育锻炼改变学生的身心素质,帮助学生跨越一些心理方面的障碍。2.4.2正确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如果心理方面有不良因素,体育运动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学生如果情绪不稳定,再去参加体育运动项目,很可能因为情绪影响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因此,要将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首先要重点关注体育运动的注意事项。第一,体育运动之前,必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在体育运动的难易程度上,选择难度适中和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适当放松。第二,学生在运动前要有积极的运动情绪,运动中不仅要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使他们从思想上引起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2.4.3为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利条件。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发展目标,实现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放松的氛围中保持良好心态,从而使紧张、焦虑等情绪能够被减弱,从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体育运动。首先,学校在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加大投入力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完善的教学设施。第二,要加强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加深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第三,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开展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3.结语
学生的健康问题是教育的关键问题,在强调个性化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不仅要是教育工作者,也要是心理健康工作者。新课改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当前,我国青少年中,许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这些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能单纯靠心理咨询和医院诊疗来解决,还应该从源头上进行调节,将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社会培养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刚.如何让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J].青春岁月,2013,(24):158-159.
[2]孙晓东.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7-7.
[3]韩沉英.如何实现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0):140-141.
[4]彭玉蓉.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金色年华(下),2011,(11):4-4.
作者:吴珊珊 王磊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