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在校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学生心理,教授学生心理知识的调适技能,使大学生保持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而音乐拥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对人的心理有着较大的影响,将其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演唱、音乐咨询、音乐活动等方式,有助于对大学生心理状态的积极引导,使大学生形成更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策略
一、音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一)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践研究表明:不同情感的音乐将带给听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利用音乐营造不同的环境氛围,使听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将有助于改变听者的心理状态,也因此在当前社会中音乐疗法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音乐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情感的表达,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2]。如利用轻快、愉悦的音乐,能够缓解学生焦躁、烦恼等负面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保持更高的关注度;利用激昂、励志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其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
(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的心理健康测试研究显示,拥有良好人际交往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人际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通过音乐,能够为大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更多学生围绕音乐交流自己的感受;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大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些都能够为学生人际交往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心态得到改善。
(三)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崇尚“礼乐文化”,“礼”和“乐”一直并列存在,由此也可以看出音乐在思想道德规范、人格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音乐来展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3]。
二、音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新时期的社会环境中,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感染和熏陶的细致性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便能够顺利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转变以往的教育方式,积极应用音乐的优势和长处,将其更加全面地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形成完善的音乐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利用背景音乐,创设良好氛围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教育或者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够营造出所想要的环境氛围,对心理知识教育或心理辅导开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能够使学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从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当教师发现学生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问题时,通过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出适合的环境氛围,再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中的“心理健康与人生幸福”时,可以选用一些较为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如西村由纪江的《在洒满阳光的树下》、巴赫的《小步舞曲》、班得瑞的《清晨》等[4]。在具体的应用中,主要分为两种应用方式:在整堂课程中循环播放,使学生沉浸于其中;分阶段播放,起到衬托、烘托的效果,突出讲解的主题。又如在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时,首先应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设定开导教育的方案,并在开导的过程中搭配合适的背景音乐;在调节学生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选用宫崎骏的《与你共乘》作为背景音乐,将音乐表达的情感与心理辅导教育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中产生更大的触动,改变目前的状态;在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问题时,可以应用一些浪漫、温馨的背景音乐,如巴达捷夫斯卡的《少女的祈祷》、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等。
(二)利用音乐欣赏,激发情感体验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大学生欣赏一些音乐曲目,将有助于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心理引导教育的目的[5]。同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还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形成对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感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为有效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还需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把握合适的时机,选择对应的音乐欣赏曲目,这样才能够顺利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音乐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促进学生心态的转变。激进的音乐曲目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和自信心;舒缓温馨的音乐曲目能够引导学生想象美好的画面,消除心中的不良情绪。基于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曲目时,需先明确想要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类型,然后为学生配置对应的曲目。例如当感受到学生意志消沉、情绪低迷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此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坚强的意志,激发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当感受到学生自信心缺乏时,可以引导学生欣赏邦乔维的《it'smylife》,激昂的摇滚乐搭配充满自信的歌词,能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顺利找回自信[6]。
(三)利用音乐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包含着各式各样的活动,而音乐活动因其蕴含较为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得到较多学生的喜爱。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音乐活动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来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音乐活动项目的开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自我表现、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消极、紧张等负面情绪,而且需要注重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从而实现音乐素养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提升。例如,组织学生创办“周末音乐会”活动,让学生组织该音乐会的具体内容,安排具体的表演内容。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交际能力的提升[7]。此外,这类型活动的开展,其本身便体现出玩耍的特点,能够让参与者在其中放松心情,释放自己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等,有助于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又如在活动创办中,还可以对音乐活动的主题做出限定,以此能够形成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定向改善,如爱国主义音乐会、青春励志歌唱会等,通过明确的主题来限制音乐活动内容,使歌唱者和倾听者都能够从表演中得到对应的体验,达到改善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作用。
(四)利用音乐疗法,改善心理状态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许多人都表现出心理方面的问题,而音乐疗法是一种有效干预和治疗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的有效性在社会实践应用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同样,当前许多大学生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有学业方面的压力、有就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也使一些学生表现出亚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融合音乐疗法,对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具体来看,音乐疗法主要可以分为音乐聆听法、音乐想象法、音乐放松训练法等。音乐聆听法主要指的是辅导者通过对不同音乐类型的灵活应用,使心理状态不良的学生从音乐的聆听中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心理辅导的目的;音乐想象法主要指的是辅导者引导心理状态不良学生跟随音乐做各种想象,通过想象一些美好的画面来放松心灵,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音乐放松训练法主要指的是通过音乐与辅导者语言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放松,从而达到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当然,音乐疗法要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对教育者的专业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心理教育过程中,不断加强对该方法的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有着自身独有的美感,能够对人的情绪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对其加以灵活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提升,而且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拥有更加积极健康的心理,促使其在高校更加健康地成长。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将音乐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应当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到灵活应用音乐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温梅琴.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9(4):184.
[2]郭清.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的重要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8):144.
[3]李智巧.新式音乐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4):100-105.
[4]张瀚文.探析接受式音乐疗法和奥尔夫团体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干预作用[J].北方音乐,2018,38(6):156-157.
[5]温梅琴,张建新.关于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艺术评鉴,2018(5):164-165.
[6]苑冀.音乐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94-96.
[7]易琳.音乐教育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方法探讨[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14(6):114-119.
作者:周晓博 李晓东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