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摘要: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8年9月在广州市天河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的影响,为降低功能性便秘提出对策。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9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便秘的情况,均应用药物进行通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2周一次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膳食指导、学习呼吸肌锻炼法和腹部按摩法、学习规律如厕、运动锻炼、精神心理引导和用药指导等。两组患者自行填写症状日记和《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用于观察便秘疗效,每周接受1次电话回访,共观察8周。在入组时、8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结果共有65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对照组便秘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2.9%和56.7%,试验组的便秘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焦虑量表平均得分为(13.54±6.75)分,与干预前的平均得分(55.64±17.36)分相比较有大幅度下降,也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平均得分(39.64±18.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改善功能性便秘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健康教育;功能性便秘;社区卫生服务

功能性便秘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困难、粪便重量和次数减少的慢性便秘。便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结肠肿瘤的发病率,也引发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欧美国家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患有该病,受到便秘的困扰。王佩佩[1]在北京市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男性便秘患者达到了32.6%,女性患者达到了48.1%。现代医学治疗功能性便秘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润肠通便药物、生物反馈疗法、中医内外治法等[2],治疗期间可短暂解除患者痛苦,但效果无法持久,患者需要反复多次就医。笔者以个体化的综合干预为原则,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开展健康教育,观察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8年3月—2018年9月在广州市天河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20~65岁;(2)符合罗马III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者[3];(3)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1)非功能性便秘者;(2)合并甲状腺、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1.2治疗及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两组患者的病程、病情、便秘类型及大便性质、排便次数应用合适的通便药治疗,辅以促动力剂、肠道益生菌等。对照组给予生活饮食指导,试验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健康教育,每2周一次。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膳食指导、学习呼吸肌锻炼法[4]和腹部按摩法[5]、学习规律如厕、运动锻炼、精神心理引导和用药指导等。

1.3随访及效果评价

所有患者均需要学习入组观察表的填写,准确完成症状日记[6]、《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7]的记录。症状日记是包括大便性状、次数,通便药物使用的频率和剂量,饮食情况及处方药使用情况等。《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C-SYM)》包含3个维度(腹部症状、直肠症状和大便症状)、12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将“无此症状”、“轻微”、“中等程度”、“严重”、“非常严重”分别赋予0~4分。计算各维度评分和量表总分,评分越高便秘症状越严重。每周电话回访1次,共随访8周。便秘疗效判定标准:用PAC-SYM量表总分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再根据疗效指数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指数≥70%为显效,30%~70%为有效,<30%为无效。心理状态评估在入组时、8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内含20个项目4级评分制:偶或无为1分,有时为2分;经常为3分;持续为4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疗效情况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焦虑评定分值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试验组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9.5±5.7)岁,平均病程(7.5±2.8)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68.9±6.5)岁,平均病程(8.6±2.3)年。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便秘疗效

试验组35例中便秘治疗症状改善的有效率达82.9%,对照组为56.7%。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58,P<0.01)。见表1。

2.3焦虑状态改善情况

两组干预前焦虑评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在健康教育后,焦虑评分量表分值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9,P<0.01);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焦虑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758,P<0.01)。

3讨论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发病因素未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的身心疾病。病因不外乎饮食结构失衡、静态生活方式致使的肠道蠕动功能下降及精神心理因素三方面。从病因来看,药物对于该病的治疗并非决定性的,一切可干预上述诱因的健康促进行为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正因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因素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故而通过饮食、运动、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才能发挥相应效果。迄今为止,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证实,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水平控制肠道功能,而情绪障碍和应激心理的影响则会加重植物和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加重肠道功能障碍,同本研究结论相符合。林征[8]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情绪不稳定、心理压力大的患者易发生功能性便秘,精神心理因素是导致便秘的重要原因。宋玉磊[9]的研究发现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水平越高,其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积分越高。因此,焦虑状态和便秘互为因果,焦虑情况越重,便秘症状越严重,反之亦然。心理治疗己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包括功能性便秘。本研究立足于社区健康教育,使用综合干预手段,患者不到医院就能实现居家养护和自我调适。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是有效并值得推广应用的,健康教育后带来的生活行为方式改变将是预防和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佳良药。

作者:伍春燕 刘紫凝 张小益 曾佳媚 卢海伟 李绵莎 崔明明 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沙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