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和加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重要性;途径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方面,心理发展具有可变性。今天的初中生和以前的初中生相比,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特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下,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形成个性心理素质上的差异。这种可变性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变化以及学生本人生理发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在程度上表现得或鲜明或模糊,在速度上或快或慢,在出现的时间上或早或晚,在经历的时间上或长或短。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具有矛盾性。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发生了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性发育与社会制约的矛盾;心理上的成人感与行为的幼稚性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不相协调,由此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甚至精神疾病。因此,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1]。
二、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既一致又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通常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这是更高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通过这两个目标的完成来引导学生达到基础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较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他律向自律的发展阶段,初中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向成人接近,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常常发生冲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方面
(1)焦虑症。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是一种负面的情绪状态,初中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表现为考试前心情极度紧张、考试过程中认知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慌乱、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研究发现,不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存在考试焦虑,成绩好的学生由于期望过高,争强好胜,往往有着更重的学习压力,这类学生往往对自己不能形成正确的评价,要么评价过高,要么贬低自己。(2)学习疲劳。表现为学习注意力很难集中或不能持久集中,只要一学习就心情烦躁,坐立不安,思维混乱。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长期处于过度紧张和疲劳状态造成的,他们投入学习的时间很多,但学习不得法,成绩不能提高,身体没有得到充分休息,长此以往,身心俱疲,事倍功半。(3)厌学症。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极度厌倦,认为学习枯燥乏味,毫无乐趣可言,学习起来痛苦难捱,如坐针毡。(4)学习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观察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弱,计算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好,不善与人交往,这类学生往往具有较低的智商。
2.家庭方面
(1)关系紧张。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有些学生与父母或某一方关系不和,有的冲父母发火,有的极力压制怨气,时常感到很压抑。(2)内疚心理。有些学生虽然刻苦学习,但成绩一直不能提高,此时父母越是不责备他,他就越内疚,觉得对不起父母,辜负了父母的期望。(3)单亲家庭的问题。随着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家庭的孩子逐渐增多,他们缺乏正常的父爱或母爱,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心理问题,有的自卑压抑,有的暴躁有攻击性,这些学生往往没有安全感与信任感。
3.人际交往方面
(1)与同学朋友相处。有部分初中生在与同学、朋友相处中,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会和同学产生冲突,不能融入集体,感到受冷落和被孤立,感受到明显的群体压力。(2)早恋。早恋的产生一方面是受初中生生理发育和性意识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不恰当的教育态度造成的。我们要认识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措施,防止可能出现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与现代人才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是培养具有新型建设人才的教育。因此,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全面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总结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其次要明确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对初中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使他们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既不过度贬低自己,也不过高评价自己,能接纳和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会自我控制,努力发展自我,从而使他们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最终达到心理成熟与健康。
三、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完成教育任务,应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及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双向联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以预防为主、心理辅导为辅的教育体系[2],具体如下: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保健知识,提高和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使之保持健康的心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坚持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达到基础教育的目的起着越来越大的实效作用。
2.开展心理咨询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会产生种种矛盾心理,需要心理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一个方面,应多角度向其他方面渗透,如学校教育、学校管理、德育、体育等方面,从而使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相结合,研究教学方法与研究学生实际相结合,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相结合。
4.开通家校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学校要经常和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培训活动。一方面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长的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所思所想,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同时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营造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孩子树立榜样,影响孩子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另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生活表现,与家长共同制定教育学生的有效措施。初中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心理辅导,要讲求实效,要把教育形式和辅导内容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感受到安全感、快乐感和依恋感,尽可能地解决和消除各种负面心理和问题行为的发生,达到维护和提高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温俊城.初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体系建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28—29.
[2]吴盛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76—77.
作者:尚海丽 单位: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