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探析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包括服药和检查)及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服药和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8%(30/32)、96.9%(3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81.3%(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4.010,P=0.039、0.045<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社区慢性病防治中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治疗依从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防治;高血压;健康教育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国民慢性病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为改善国民素质,帮助老年人群缓解病痛,国家卫生部(现卫健委)工作人员主张卫生事业模式由大病晚期治疗向预防为主转变,培养人们对自己健康负责的意识,社区慢性病预防与管理作为国民健康管理的重要举措,常规防治干预仅局限于疾病筛查、病例随访管理、常见病处理、生活方式干预、并发症发现及转诊前处理,虽可有效开展疾病诊疗及疾病管理工作,但缺乏患者健康管控,开展健康教育,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组织化社区教育活动,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行为,以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经社区医护人员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其他慢性疾病(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糖尿病)及精神交流障碍者。所有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6±3.2)岁;平均病程(4.8±0.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3±3.4)岁;平均病程(4.6±0.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6个月常规干预,由社区医护人员定时组织患者开展健康检查或提供上门服务,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督促其服药检查,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与医院医生联络,定时提醒患者到医院复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自制高血压疾病及护理知识调查量表,组织患者进行考评,根据考核结果设计干预方案,由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患者定期召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病因病情、护理要点及药物治疗意义,由家属督促,定时进行考核,及时完善知识漏洞,帮助患者正视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自行停药行为,以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其他器官器质性损害。定期由医生开展座谈会,会中组织患者提问并由相关工作人员指出患者日常问题,并给予针对性解答,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合理安排膳食,减少碳水化合物,限制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自制营养手册,指导患者健康饮食,如多食蚕豆花、莲子心及绿豆等,告知患者健康饮食的意义,培养良好饮食行为,进而以达到降糖、降脂、保护血管、防治高血压的目的。组织患者开展全身性、有节奏的放松型运动项目,侧重于有氧代谢运动,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喜好开展不同类型运动项目,如气功、散步、慢跑、太极拳,忌空腹运动,宜饭后2h开始活动,穿着舒适吸汗衣服及运动鞋,循序渐进地加大运动量,注意保暖,避免伤风感冒。此外,传授情绪调节技巧,闲暇时间多与患者沟通,消除其紧张、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告知患者家属其承受的身心压力,多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身心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组织开展娱乐活动,保持最佳生活状态,同时指导血压测量方法,动态监控血压状况,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包括服药和检查)及干预前后血压(SBP和DBP)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率比较
研究组服药和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8%(30/32)、96.9%(3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81.3%(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4.010,P=0.039、0.045<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悉,我国约有70%的成年人受到高血压的威胁。高血压作为常见慢性病,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SBP≥140mmHg,DBP≥90mmHg)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肥胖者及长期饮酒者,随着病情进展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患者会出现晕眩、头痛、颈项板紧及心悸等症状,致使劳动能力遭到削弱,生活质量下降[1]。研究显示,高血压患病率达32.5%,且治疗人群血压达标率仅为29.6%,总体控制率不足5%[2]。为规避恶性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我国大力地开展社区干预,以公共卫生观念为主导,坚持以预防为主,分层管控高危患者,以健康促进(行为干预、药物)为手段开展综合防治工作,进而提升高血压患者疾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培养患者健康生活方式,以控制血压及血脂,减轻医患负担[3,4]。常规干预虽监控患者病情,督促其服药检查,但干预效果不甚理想[5,6]。为充分挖掘患者潜能力,培养保健意识,作者在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时加入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促进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疾病防治工作。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服药和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8%(30/32)、96.9%(31/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24/32)、81.3%(2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4.010,P=0.039、0.045<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BP和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证实,在开展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时加入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增加顺从行为,具有广阔推广前景。张绩琼等[7]学者推崇培训者培训模式以改善患者的知信行,培养其健康行为。邓利群等[8]分析高血压患者管理现状,指出健康教育、自我血压测量、门诊随访及良好生活习惯均可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疾病控制效果,即重视健康宣教,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动态监控患者病情,培养良性行为,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治疗依从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丘信彪 邓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