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利弊以及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探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构建系统化的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努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构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目前基本饱和;2011年网民比重也已经超过九成,达到90.9%。[1]那还只是前几年的调查数据,再加上如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所以今日大学生网民的数量之庞大便可想而知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确给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与乐趣,但它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它本身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让某些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的大学生因此误入歧途。所以,高校必须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引起重视,加强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大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专业素养全面发展。

一、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比如需要预约心理教师,咨询需排队等候和通往心理咨询室路途遥远等,这些都可能会错过大学生情绪最低落最需要帮助的时间点,导致咨询效果下降甚至是在他们轻生时,无法挽救他们的生命。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它能使心理咨询服务随时随地的发生,可以使大学生们的负面情绪及时得到疏导。

2、消极影响

(1)对大学生认知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极其方便,他们每日会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所以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但目前在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并且由于它的自由性和共享性,导致其中价值观念多元化,很多负面的思潮都能横行其中,比如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自我主义等。学生在大学阶段时,他们的智力发育达到高峰,精力充沛,学习吸收能力极强,再加上此时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未完全稳定成型,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侵袭,形成错误的认知观念。(2)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当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时,他们的情感需求往往会有很大程度上的增强,他们渴望友谊和被理解接纳。在如今网络渗透严重的环境下,他们这种迫切的交往需求通常都是借助网络达成的。然而,在网络这种虚拟的空间中,人们的交流都是通过文字、图片或者影像等电子方式进行的,这样非直接性交往方式虽然能使人们沟通更便捷更灵活但它由于缺乏感性的联系和直接的情感体验,所以会降低学生们的交流质量,不能真正有效的排解学生心灵上的苦闷与孤独。而且当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交往时,一方面他们将缺少时间去参加集体活动和与同学相处,他们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将变得越来越紧张;另一方面,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也会下降,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开展真实的大学生活。(3)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网络环境最典型的特征即是虚拟性。在这样不真实的空间中,人们的身份、个性和背景都能被隐藏甚至是虚假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充分地表达自我,随心所欲地塑造出各式各样的自己。这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虚幻的快感,面对这样的吸引,学生在网络上的自我约束将逐步被削弱,他们将越来越放纵性情,意志力、思考力和行动力都会慢慢衰减,从而愈加沉迷网络,陷入恶性循环。更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大学生会逐渐混淆虚拟的网络环境与真实的现实生活,认知发生混乱,出现人格异化、行为异常甚至心理变态等严重问题。

二、利用网络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网络有效地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必须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咨询或者参加课程、讲座,它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但如今利用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得到很大的扩大。在网络心理教育平台上,学生可以和教师随时随地进行线上交流,可以方便地任意观看教师的网络课程,可以依据自我偏好参加心理论坛的活动,可以根据需求学习适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灵活地根据自己最真实的现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等等。教师也可以将情况相近的学生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集体互助形式的咨询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同龄伙伴的理解与帮助也会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网络高效地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想要获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往往都是通过阅读书籍或者听比自己更有经验的教师口头传授。这些获取知识的方式都速度慢并且所涉及的知识面窄、所含的知识量少。这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网络出现后,教师们可通过它将全校、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心理健康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全面的庞大信息库,学生和教师皆可便捷地登录网站查询特定心理健康知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也将被显著提高。

三、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凡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的因素都应被纳入教育工作范畴。虽然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有其局限性,但其在咨询交流过程中的深入性以及带给学生的信任感是网络心理教育无法比拟的,尤其是针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面对面的循序渐进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想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另外,同时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它们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爱国主义、实现自我价值类思想政治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类思想政治内容有助于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标准,抵抗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害。

2、构建系统化的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应该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努力下被不断完善的结果,它是一个逐渐走向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的过程。首先教师应建设起专业的在线咨询服务平台并且这个平台应有24H急救服务措施,以此确保学生们在任何重要的有需要的时候能获得有效的帮助。第二,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全面丰富的绿色校内网站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个网站中应及时更新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电子书籍与微课等,让学生们可以灵活方便地通过网络自主查询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学习。第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干部,创建一个心理健康知识的论坛,让学生可在其中自主地发表言论,与教师与同学平等地进行交流,匿名实名皆可,这将有助于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宣泄心理压力,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与支撑。

3、努力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因其便捷、新奇、开放、虚拟和大容量等特点对大学生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对于教师们来说,这正是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契机。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它们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主体。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片和动态影像都融入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课程中,这种信息量大、视听冲击力强的课程更能激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的热情。而且,现在极度普及的网络实时通讯工具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工具,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以通过QQ、微信或微博等软件进行在线交流。迎合学生“口味”的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们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参加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形成一支适应网络环境的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亲切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英君,舒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D].内江科技,2012(10)107-108.

作者:张华 单位:平顶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