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摘要:会计类专业与其他商科类专业相比具有更强的专业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会计逐步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作为会计人员培养主阵地之一的高职院校,其会计专业教育也应发生相应转变。然而,如何转变才是科学的,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核算型会计;管理型会计;转型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对已经发生或者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整理、归纳、综合和报告,谓之核算;依据国家法律、政策、会计准则等,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检查和监督,谓之监督。而会计的拓展职能则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等。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可以在人工智能环境下轻松完成会计的核算工作,因此,似乎弱化了会计基本职能的会计核算。为了使企业更好发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日益凸显预测、决策等拓展职能。

一、智能化时代会计工作方向的转变

在智能化时代,会计人员的工作方向转变主要体现为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但管理型会计不等于传统的管理会计,管理型会计的管理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借助人工智能会计核算系统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其方式是会计工作者在其工作中运用人工智能会计核算系统,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进行管理,实行业务财务一体化,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在供应过程中,运用智能化核算体系,对商品或材料的来源、成本等进行数据分析,确定采购成本与渠道,作出采购决策。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是会计人员通过智能化核算系统对已有产品的各项数据分析作出快速反映,了解各产品的生命周期,并结合大数据分析确定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倾向,反馈给研究部门,从而确定产品研发的方向。会计人员借助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决策分析方法,作出产品投资决策及生产决策,促进研发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产品生产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销售过程中,财务人员通过定期分析产品及市场数据,对产品及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为销售部门的销售价格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二)财务与风险管理。财务与风险管理,是利用前人总结出来的风险管理经验,并结合近现代科学技术,运用财务数据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的一门新的管理科学。财务与风险管理是指个体工商户、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营主体对其投资理财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和分析,及时反映并采取有效方法进行预防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理财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这对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战略管理、规划财务资源能力、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能力,拥有符合价值管理和资产管理的综合素质和复合知识结构。

(三)智能化核算体系运营管理。包括对智能化核算体系的团队管理及其他经济业务内容的智能化管理,以及企业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分析等。其中团队管理及其他业务内容的智能化管理是基础,而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则是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核算体系运营管理。

二、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转型的主要表现

(一)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会计核算系统的形成,企业会计核算环境与操作流程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核算工作逐渐被智能化核算体系替代,会计人才急需转型。财政部于2016年末《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的任务目标,标志着会计转型新的开始。在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的驱动下,各大财经类高职院校和会计类专业带头人也都积极行动起来,修改和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有的学校为了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往往增设一门《管理会计》课程,而对于其他课程及教学改变较少。而大多学校意识到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通过一门课程实现,因此在其课程体系中增设了《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财务大数据分析》等多门课程。但是对我国高职院校来说,大多为三年制,而这三年时间里,还有半年时间要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学习时间相当有限。同时教育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课时也有最高限制,于是在增设管理型会计培养所需课程的同时,只有通过大量削减核算类课时甚至删除部分核算类课程来达到目的。

(二)减少对学生核算能力的培养。《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将管理会计胜任能力聚焦在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等五个领域。各大高职院校也对此作出了及时反映,将会计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重心由核算能力转移到了管理能力,除减少核算类理论课程外,也删减了核算技能培养实训课,比如一些学校删除了《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课程。

三、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转型分析

按国家财政部有关管理会计范畴的系列文件、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等有关要求,高职层次管理型会计人才能力概括主要包括基础通用能力和专业适用能力两个方面。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基础通用能力包括人际交往与沟通协调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延伸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和基本写作能力等。专业适用能力主要包括会计与财务专业基本技能和企业管理基本技能;会计与财务专业基本技能包括以核算为目的的财务会计技能和以参与经营决策为目的的管理会计技能;企业管理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的管理预测与决策、财务与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等技能。由以上可知:一方面,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包括财务会计技能,即会计核算技能,这是作为管理型会计的必备基础,是管理数据的来源和依据。因此,会计专业在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量削减核算类课程和减少核算能力培养显然是不正确的;另一方面,管理会计管理的内容既包括财务管理,还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大数据分析等方面,不是单靠增加一门《管理会计》课程所能实现的。

四、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一)明确培养方向。如前所述,管理型会计的管理方向包括财务与风险管理、智能化核算系统运营管理和业财一体化下的企业经营管理,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来说,首先应明确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基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和学习时间限制,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应借助智能化,运用业财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及运用财务数据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优生进行财务与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

(二)设置适合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能缺少《管理会计》课程,而其他管理类课程,因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和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的限制,应慎重开设。那么,如何解决管理型会计所需的专业知识要求?笔者认为应以现有专业课程为基础,融合智能化和管理技能因子,修改课程标准,改革教学侧重点。比如在《财务会计》中,原来主要教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对应经济业务的核算,即分录以及最终报表的编制。而为适应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应增加智能化因子,增加管理型人才培养元素,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不是单纯地教授其会计分录的编制,而是利用智能化、大数据分析,既从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形成原因、发展方向及对企业影响等方面去分析,又要教授其会计处理方法,做到业财融合,从而实现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也可适当增设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与风险管理、大数据等课程。

(三)培养智能化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技能。对于智能化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技能的培养,应从实验实训入手,在实验实训时,把更多时间留出来,通过仿真案例,引导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判断票据的合理合法性,帮助学生利用核算数据分析判断企业供、产、销的决策正确性及未来发展情况、成本控制能力、分析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等情况,这既培养了基础核算能力,又培养了管理会计能力。

(四)开发智能化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配套教材。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除增设《管理会计》课程外,更多地应考虑课程融入,即在现有课程中融入智能化和管理技能培养因子。因此,很多专业课程教材的传统教材体系已不能满足智能化时代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亟需开发出一套能适应智能化时代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教材。

五、结语

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会计行业工作范围的变化迫使会计人才转型,会计教育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尽管会计的基础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代替,但会计人员也必须掌握专业基本原理,管理才能有基础、有依据。因此,必须谨慎设置会计类专业教育课程,要在不放弃核算基础的前提下,兼顾培养信息化、智能化能力、管理能力,为市场的发展培养适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田荣梅 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