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效应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会计人本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对会计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介绍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会计从业者存在的认知误区,分析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之间的效应,提出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工作实践中逐渐提高综合能力、在会计人本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改革、从职业角度全方位培养会计人才等提高会计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人本教育;会计就业;效应分析;就业质量;职业层面
人本教育理念是在总结传统应试教育中的弊端之后,总结而成的现代教育基本规律,其中以人为本、确立主体、平等竞争、健全人格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学校,期待为国家培养出堪当大任的复合型人才。当代高校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走好“毕业”到“就业”的人生之路,通过对会计人本教育与就业效应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此种教育模式的科学性。
一、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会计从业者存在的认知误区
在传统会计教育理念下,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下列认知误区:第一,在入学之前,很多学生及家长对会计的理解极为狭隘,甚至认为会计等同于银行工作,因此存在盲目报考现象。第二,在入学后,普遍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待,渴望在毕业后迅速找到好工作。然而会计及相关专业每年招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数量众多,行业自身的流动性较低,市场供求关系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导致大量学生“毕业即失业”。第三,总体来看,资深会计师数量稀少,因此在很多会计从业者的眼中,自身的工作资历是与用人单位“谈条件”的强力筹码,往往提出超过正常范畴的物质需求。当过高的要求无法被满足时,部分资深人士迅速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较大的损失。第四,会计强调实际工作能力,但近年来流行的“考证热”使得广大从业者将重心全部放在考试上,导致了很多从业者理论分析水平高、实际工作能力差的现象。
二、会计人本教育与会计就业效应分析
《英才薪资调查报告》对某地近15年来不同学历会计从业者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如下:在2004年前后,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本科生年薪为3万元,硕士研究生为3.8万元;工作1年后,本科生年薪为3.5万元,硕士生为4.5万元;工作2—4年后,平均涨幅与第一年差距较小;工作5年后,本科生年薪为5.5万,硕士生为7.5万;工作6—9年后,本科生年薪为6.3万,硕士生为8.8万;工作10—15年后,本科生年薪为6.8万元,硕士生年薪接近10万元。工作超过16年之后,受年龄、岗位等客观因素影响,两种学历的会计从业者年薪均有所滑落,其中本科生的年薪为6万元,硕士生年薪为8.2万元。从上述数据可知,两种学历从业者的平均薪资差额以及实际工作能力在十数年的时间内一直呈现正向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即会计专业学生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其起薪、薪资增长幅度均超过低学历者[1]。根据上述的数据分析,一些人可能产生诸如“研究生薪资超过本科生是必然的”之类的想法,而忽略了隐藏在背后有关人本教育的重要作用。根据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普遍情况来看,大多数高中毕业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的年龄为18岁,经过4年本科教育后,周岁在22岁左右;而硕士研究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年的学习时间,在25周岁左右踏入社会。在“多出”的三年时间内,硕士研究生接受了更加全面、系统地人本教育。比如在攻读学位期间,绝大部分的研习过程均有自身的积极参与,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毫无“用武之地”的英语、高数等学科虽然对实际工作的帮助不大,但却在另一个层面引导研究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近年来,会计就业环境变化频率较快,相关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很多从事多年会计工作的人员面对新的挑战时,往往无所适从。而具备高学历、经受过完整人本教育的会计师,基于其对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加之较强的学习能力,在适应的过程中能够呈现出积极的面貌。
三、通过会计人本教育提升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意识。高校培养人才的核心思路,并不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最终形成终身受用的能力。此种能力包括:第一,在工作实践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日常接触大额钱款的机会较多,因此,除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之外,还应该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面对诱惑能够岿然不动。此外,对于新制度、新理论,时刻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身体力行实践终身学习。第二,除了在校园之内学习的基础财会知识外,为了满足工作需求,还应该对管理学、财政学、金融学、市场管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内容有着深刻了解。不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与外国企业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除了外语之外,高水平的会计师还应该对合作方所在国的法律、文化、风俗、业务开展方式等有所了解。第三,充分掌握、熟练应用业务流程固然重要,但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则会为企业发展造成伤害。基于此,会计从业者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独有的创新能力。比如科学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等智能设备,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互联网信息存储技术,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搜寻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经过仔细分析之后,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为企业管理者开展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2]。
(二)在工作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指除了专业技术能力之外,其他所有能力的统称,包含沟通能力、应用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1.沟通能力,是一项最基本却最重要的能力。比如会计从业者在网络上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之后,整理成完整的报告。在向领导及其他同事介绍时,首先,应该说明重点信息;其次,分析信息背后的原理;最后,详细阐述针对性计划。保证此过程清晰、无误,即可让全体同事产生刮目相看的感觉,从而认真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如果阐述过程“磕磕绊绊”,他人受“先入为主”的影响,很可能对具体内容嗤之以鼻。此外,针对各类事件保持有效沟通,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特别是会计从业者往往给人“高冷”的感觉,通过沟通,能够极大地改善此种认知。2.应用能力,分为实际操作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首先,实际操作能力即为日常工作中的执行能力,如财务信息整理、根据既定安排,保证工作的正常进展等。当代会计工作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信息电算化、网络传输等能力,因此务必注重对相关技能的培养。其次,判断能力需要从业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及时发现财务信息中的异常之处。最后,应变能力。随着国家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会计从业者必然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在保证不违背法律及企业内部制度的情况下,当机立断处理好各类问题。3.管理能力及决策能力。并非狭义认知中身处管理岗位后,开展的管理工作及决策过程,而是在日常处理会计信息时,通过自己专业的判断、分析,通过巧妙的方式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三)在会计人本教育理念下进行教育改革。为了培养出的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高校必须结合会计人本教育理念,进行教育改革。首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向会计专业的学生介绍会计的定义及会计普遍从事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对未来的工作、生活进行规划。在此情况下,逐渐引导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的理解至关重要。其次,人本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育过程应该围绕学生及从业者的切实需求,除了不可或缺的理论知识外,对于一些过时、严重脱离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应该予以摒弃,引入学生们感兴趣以及市场切实需要的课程,如《市场营销》《交际能力的培养》《人力资源管理》等。再次,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育”是广义的,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均可以作为教育场所。只有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加深对会计工作的理解程度。最后,很多高校在毕业季临近时,将实习作为“必须完成的任务”纳入毕业考核,由于仅仅从形式上考虑问题,导致实习报告的水平较低,甚至存在大量的虚假报告。面对此种情况,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组织会计专业学生真正投入实习,使其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四)从职业层面全方位培养会计人才。人本教育理念第三条规律———平等竞争,第四条规律———健全人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理念下,高校应该从职业角度出发,全方位培养会计人才。第一,平等孕育着尊重,竞争孕育着成功。只有在平等竞争的氛围中才容易生长出创新思维。学生创造性是在平等的氛围中形成的,学生的创造性又是在竞争中开发的,创造性的考试是平等竞争一个手段。此理论不仅适用于高校教学,同样适用于职场工作。只有时刻保持赤子之心、维护平等竞争的土壤,充分践行人本教育的科学思想,会计从业者的思想才不至堕落。第二,人格是素质的核心,会计工作责任重大,如果交给人格存在缺陷的人,很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伤害。健全学生人格的过程本质上是开展深度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大是大非、法律底线、道德准则,无论面对任何情况,均能够坚定信念,唯有如此,方可胜任会计工作。第三,学校教育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工作时间,因此最终结果究竟如何,必须经受时间的考验[3]。综上,教育的根本目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踏入社会的专业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职场工作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违背法律、道德的情况下,处理好每一件事情。若要切实达成上述两项目的,必须充分结合人本教育理念,从思想高度进一步深化学生认识并向其灌输终身学习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耶红,马光华.会计专业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31):196-197.
[2]仇迪.以就业导向为根本,进行针对性会计模拟实训[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40-241.
[3]会计人继续教育新政三问[J].中国总会计师,2017,(6):13-14.
作者:马迪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