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与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会计教育国际化是我国会计教育当前主要发展趋势与创新模式,也正面临从“外延式发展模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的压力。在深化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标杆与指南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会计国际化;课程体系
为促进世界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人才,我国高校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教育准则的指引下开展了国际化会计教育,主要教学方式有:中外合作办学、原版教材授课、根据国际执业资格考试科目设置课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将会计国际化教育引向内涵式发展道路,还要做出努力。
一、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较狭窄
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专业能力。在这十个目标中,专业能力列在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我国国际会计教育在实际教学中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最为典型的就是鼓励学生走考取各种“国际会计资格证书”的道路。本应培养学生沟通、批判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国际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而并非专业知识。这就导致我国本科国际会计方向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很难适应国际社会的要求,胜任实际的工作。
(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僵化
国内高校国际会计专业课程中“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过多,对于学生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交叉学科的课程的设置较少。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和规定出台。而高校国际会计专业教学却是一个相对静态的活动,可能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就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学生又不具备应对这些变化的学习能力,就会变得无所适从。
(三)不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高校国际会计实务教学大多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会计角色,从而熟悉会计实际工作的相关流程。但是,这种“角色扮演”只是一种普遍性的流程,在现实工作中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所以实际意义并不大。高校应更多的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真正在工作中去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很多高校校企合作工作做的很好,但是将学生派到企业实多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后半段,与日常教学的联系较低,降低了实习效果。
(四)对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与重视程度不够
会计是一门与“金钱”有关的学科,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时刻面临职业道德的考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分为四个阶梯型步骤,分别是:(1)传授职业道德知识;(2)培养职业道德敏感性;(3)促进职业道德判断能力;(4)维持符合职业道德操守的行为承诺。这四个步骤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在我国的国际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设定不明确,没有分辨出“道德敏感性”、“道德决策能力”与“道德行为”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区别与联系;在具体教学中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投入尚不充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忽视对会计伦理理论及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学习,在教学中缺乏对会计伦理决策模型的讲解,也没有积极吸收会计国际教育准则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的新思路与新发展。
二、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改进建议
(一)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
在制定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时,高校应该把眼光放高远,不应该局限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当依据国际会计教育公告框架对职业会计师培养目标的要求,确定以“专业胜任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公告框架中,专业胜任能力被定义为具有在工作场所胜任工作的专业能力,具体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价值、道德与态度三个方面。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应对会计基本计量与报告工作,还应具有会计工作中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沟通能力、职业道德判断以及遵守能力。
(二)突出“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
我国高校国际会计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太过于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过高,老师讲授的非常详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很大很大的学习压力。学生并没有过多精力去学习现今很重要的“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现实脱节,不能很好的与国际社会现实需要相契合。因此,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借鉴IES2指南,合理开设“会计与财务”、“组织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并且合理分配其比重。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综合提升,成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三)既重视智力教育也要注重软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校在向国际学习时,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对国际智力教育体系的学习,更多学习的是国外的课本、国外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少注意国外高校在学生社会活动具体能力的培养上。社会经济活动中,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要求外,对学生相关沟通能力、处理问题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国高校在技能培养上,应当以IES3为蓝本,除了重视传统的智力教育,还应当关注交流沟通、职业判断、领导力等软能力的培养。
(四)建立完整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际会计工作中,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有相关职业道德的知识,还需拥有足够的对于职业道德的敏感性以及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并能够在面对实际工作问题时遵守职业道德。因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应当遵循IES4的建议,设置独立的职业道德课程,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各个专业课程中、贯穿会计国际化教育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成为具有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中国会计人员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陈旭霞,吴溪.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新体系简评[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5):109.
[2]刘珈希.会计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9):153.
[3]潘莉琴.基于会计教育国际化目标的会计学专业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7(08):55.
[4]张卫利.国际学院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文化,2018(08):67-69.
作者:夏晓燕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