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化学实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化学实验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

化学是一门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实现价值的快乐和学习的一种成就感。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与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及彼,让学生的认识更加透彻,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新的教材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都大大提高了。实验操作本身就是一个烦琐的过程,一招一式是很难驾驭的,而基本操作的好坏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所以对于初步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说,实验操作成了学习的难点。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的目的,根据学生构思的可行性,让其付诸实践。对于一些没有危害的小实验,教师不妨用错误的实验引导学生的思考,通过错误的思维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悟,在实验过程中生成新的思维过程。对于实验必须具备一切装置、操作流程,这都是由实验的根本目的决定的。因此,应围绕实验目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自行考虑设计实验的装置和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实验的信息,明确实验目的、原理;2.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实验方法;3.根据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步骤;4.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流程和仪器装配。

一、实验装置的思考

实验装置应该要经过严密的筛选,思维在权衡中就会变得更加成熟。筛选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的回顾、整合与创造的过程。因此选择合理的科学仪器是学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这一思维的过程却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助,以及遵循一定的原则。1.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即要求实验者明确装置的整体轮廓,了解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培养观察的严密性和整体性,这不仅是训练学生的眼力更是培养学生静态思维的能力,通过静止的仪器让学生想象实验的过程,通过不完整的装置设备让学生思考实验进行的可能性。这是思维与想象思考的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的完整与缺憾中得到提高。例如:CO2实验室制取装置是:a.明确实验目的是制备气体CO2;b.确定实验方法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c.得出实验步骤酸加入装有大理石的容器中,收集气体;d.确定试验仪器:发生器(大试管)+注有酸的填加器(长颈漏斗)+气体收集装置(集气瓶)+尾气吸收,此为从整体到部分。双孔橡皮塞把长颈漏斗下端浸入液面之下,导气管插入集气瓶底部,进入试管内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CO2可直接排入空气无须吸收尾气。这是从外到内的观察,不同的观察方法能让学生的思维也变得灵活。2.部分到整体的原则。即实验局部的需求导致必须考虑整体的装置安装。如下图实验室制CuCl2:实验目的是制得纯净的CuCl2,对于D装置,就需要通入的Cl2必须是纯净的Cl2。这一局部需求,就需要我们对该装置进行整体修改,为除去Cl2中的HCl和H2O,要加入B、C两个净化装置。且B、C装置也有先后顺序。这就是在考虑实验装置时,要根据局部的需求对整体装置作相应的调整。从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局部利益看到的集体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实验方案更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至上观念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陶冶,这是思考过程生成的至高境界。

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思考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合,同时,在化学实验后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变化的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应物生成物是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反应前后让学生观察化学药剂的色态味的物理化学变化,从一系列现象中找出异同点总结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如:MnO2作催化剂使H2O2分解制O2,就是通过对实验的一系列验证,得出反应前后MnO2的质量和组成都没有发生变化,总结出催化剂这一概念。

三、实验操作过程的思考

实验操作的过程贯穿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助。教师无论是在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时,都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操作过程上,同时对实验过程进行必要的提示,比如,仪器的安装、连接,气密性的检查,试剂的量取方法及用量等。如在制备氯气实验中操作过程:按照实验步骤:①安装好仪器②检验气密性后③添加的试剂浓盐酸不能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2/3④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⑤用浓硫酸干燥氯气⑥多余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等。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装置等方面的观察、思考、概括、归类、总结。让学生产生理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获得新生成的知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架构师生沟通的桥梁,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实验操作得到了升华。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一节成功的课堂总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民主性、趣味性、和谐性的手段组织课堂,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严密的思维方式踊跃思考,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维的生成是无限的,因为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思维生成才是笔者所认同的。新课改的进行正是在追寻着一种思维的生成。

作者:张程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