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4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装备应用

摘要

实验研究表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会因添加顺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基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来探讨这两种物质的实际反应情况,以期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硫酸铜;氢氧化钠

1前言

鉴于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仅生成了氢氧化铜,以至于学生可能错误地理解二者的反应结果就是氢氧化铜。实际上,二种反应物的反应会因反应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有必要对于教材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装备进行改进,以验证这两种反应物量不同所产生的实验结果。

2探究实验装备之一

实验装备目的本次实验装备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硫酸铜溶液注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反应现象,也就是少量硫酸铜溶液和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现象。实验装备设置在本次实验装置中,所用到的试剂主要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所用到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烧杯、铁架台、浇水滴管、酒精灯、铁夹、试管以及容量为50mL的螺口瓶。在安装实验装置的时候,要向螺口瓶中注入容量为45mL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要将针筒和胶水滴管进行有效连接,并要从中吸取容量为5mL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即可搭建铁架台,在其上部固定针筒结构。实验内容与结果在实验的时候,操作人员需要将针筒结构缓慢地下压,以将硫酸铜溶液逐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要保持实验过程中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13℃)。随着硫酸铜注入量的增加,螺口瓶内部逐渐出现了蓝色固体。如果硫酸铜溶液的注入速度比较快,那么所得到的蓝色固体颗粒比较小;反之则会从胶水滴管部位处“生长出”蓝色固体,并且该种固体体积会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增加而继续增大。在实验完毕之后,将螺口瓶的盖子拧紧,接着晃动数次,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没有发生体积上的改变;然后取少量的蓝色沉淀放到试管中进行加热,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快速变黑。

3探究实验装备之二

实验装备目的本次实验装备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现象,也就是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实验装备设置在本次实验中,所采用的化学反应溶液类型、含量及相关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装备一均相同,即:所用到的试剂主要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所用到的实验器材主要包括烧杯、铁架台、浇水滴管、酒精灯、铁夹、试管以及容量为50mL的螺口瓶。但是在安装反应实验装置的时候,要向螺口瓶中注入容量为45mL的硫酸铜溶液,并要将针筒和胶水滴管进行有效连接,并要从中吸取容量为5m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即可搭建铁架台,在其上部固定针筒结构。实验内容与结果在实验的时候,操作人员需要将针筒结构缓慢地下压,以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步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同时要在实验过程中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13℃)。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量的增加,螺口瓶内部逐渐出现蓝色固体,并且会随着注入量的增加,蓝色固体体积量也不断增加。在实验完毕之后,将螺口瓶的盖子拧紧,接着晃动数次,发现生成的蓝色沉淀很快变得非常松散;静置一段时间后,固液出现分层问题,相应的沉淀颗粒也越来越细,并且相应的沉淀蓝色也主要表现为蓝绿色;然后取少量蓝绿色沉淀进行加热直至沸腾,发现沉淀的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蓝绿色完全变为浅绿色[1]。

4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反应原理解析实践研究表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含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现象,这实际上就是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具体化学反应公式如下:CuSO4+2NaOH===Cu(OH)2↓+Na2SO4Cu(OH)2===CuO+H2O针对探究实验装备之二的反应而言,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硫酸铜溶液会生成颜色比较浅的碱式硫酸铜沉淀,并且在加热之后会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沉淀(实际上也含有部分氢氧化铜),其在振荡之后会立刻出现松散的问题,并且在加热之后不出现分解问题,具体化学反应公式如下:4CuSO4+6NaOH===Cu4(OH)6SO4↓+3Na2SO4由此可知,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过程中,两种反应物浓度会对实际的生成物产生重大影响。异常现象解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除了常规的现象之外,还存在一些异常实验现象,下面就这两个实验中的异常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具体表述如下。第一种异常现象主要为:通常而言,该实验正规现象主要从胶水滴管部位处“生长出”蓝色固体,并且其体积会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增加而继续增大,生成的蓝色沉淀在震荡时不会发生体积上的改变,同时放到试管中进行加热时,其会快速变黑。但是在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的时候,此时震荡螺口瓶,会发现部分生成的沉淀出现溶解的问题,并且在静置情况下表现为蓝色的特征。实际上,如果相应的氢氧化钠溶液容量比较多,那么剩下的氢氧化钠会同已经生成的氢氧化铜继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不同于硫酸铜和氢氧化铜的新化合物——四羟基合铜酸钠。为了验证推测的准确性,取用反应之后的少量蓝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些铝粉,并生成一些气体。待化学反应结束之后,原有的蓝色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并且在瓶底及液面上出现一些黑色固体,并夹杂有红色颜色;待将相应的黑色固体取出之后,倒入一些稀盐酸,发现相应的红色固体没有发生溶解,黑色固体溶解了,相应的溶液也逐渐变蓝。另外一种异常现象主要为:在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过量的硫酸铜溶液会生成颜色比较浅的碱式硫酸铜沉淀,同时也存在一些结构比较稳固的沉淀,其在振荡之后会立刻出现松散的问题,并且在加热之后不出现分解问题。与此同时,该固体相应的颜色也逐渐转变为浅蓝绿色,但是在螺口瓶的瓶底依旧存有少量的亮蓝色沉淀物,并且相应的颜色也没有发生改变。而在对螺口瓶进行清洗过程中,螺口瓶瓶底部位有一些较难清洗的亮蓝色沉淀。实际上,在第二次化学反应中,固体生成物会从胶水滴管口逐渐延伸到螺口瓶的瓶底。但是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本身的浓度比较高,相应的密度也比较大,因此,部分氢氧化钠会沿着已经生成的固体物质掉落入瓶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瓶底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极大提升。此时和硫酸铜溶液继续发生反应的过程中,硫酸铜过量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实际上又成为第一种实验条件。而针对那些清洗困难的沉淀而言,其实际上就是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为了验证上述假设,可以从螺口瓶的瓶底部刮下一些固体沉淀,放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然后进行加热,此时的蓝色沉淀会快速变成黑色的氧化铜。由此可知,螺口瓶瓶底的蓝色沉淀确实为氢氧化铜固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实验一中的结论,即在硫酸铜溶液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少量的条件下,会生成碱式硫酸铜。

5结语

综上所述,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因反应物量或者添加顺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现象。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那么就会生成结构稳定的深蓝色硫酸铜沉淀;如果硫酸铜过量,那么就会生成结构稳定性较差的浅蓝色碱式硫酸铜沉淀。因此,在讲解该部分教学知识的时候,初中教师应创新实验装备,使学生全面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作者:许欣玲 单位: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良松.酚酞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红色为什么会消失[J].新课程:教研版,2011(2).

第二篇:初中高效化学实验课堂建设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以及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的提出,教育领域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充分发挥化学学习中实验操作的作用,做好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不断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笔者从化学实验的应用角度出发,对提高化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化学实验;高效课堂;学生素质;具体措施

一、初中化学课堂学习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的特点体现在知识的新和奇。与数学、语文、英语等传统学科不同,初中化学的特殊性在于知识的陌生性,学生在之前对于化学知识缺少认识和了解,也缺乏途径进行深入的接触,导致学科知识专业性较强,初学复杂,初期遇到挫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任务开展难度较大,容易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教师在教学中习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相关的化学学习技巧,没有充分发挥化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优势,造成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利用高效课堂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意义,但是实际上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和应用存在误区,简单把高高效课堂定义为高速度、高知识含量,在授课时急于求成,教学信息量过大,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难以提高课堂质量、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以上一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的初中化学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利用化学实验对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实验对于初中课堂教学的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在枯燥的化学课理论教学中引入实验内容,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工具了解、具体操作等过程对教材知识重复记忆,反复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如在学习《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节时,对于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等有了简单的理论认识,但是学生学习印象不深。缺少直观的认识。之后教师如果进行化学实验,如通过蜡烛的燃烧实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比较实验,对气体的性质有了更加充分和全面的了解,不用过分的死记硬背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调动学生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逻辑性强、知识形式灵活多样,学生掌握困难,理解不通,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甚至可能导致连锁反应。通过课堂实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实验中各种奇幻的组合方式,新奇、多变的实验状态,神奇的实验结果,学生对于实验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化学科学的创造性,为学生探索自然、发现真理的学习旅程开辟道路。

3.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在化学课实验教学中,对于仪器的操作、工具的使用、实验环境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些都需要学生的亲自动手。在不断地化学实验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一些团队合作的实验,小组内进行分工,界定职责范围;实验时小组内成员根据实验的设计步骤,通力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对待事物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路探索,还需要运用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验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自考的探究精神,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对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三、发挥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具体措施

1.保障实验课时,注重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课程的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实验的作用,利用保障化学实验课时,增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应该避免过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做到教材理论与操作实践并重,实现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与扎实性的结合。不能仅依靠随堂练的方式,而是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实验课课时,使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做到寓教于乐;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该重视实验设计的作用,针对性提出假设,全面考虑影响实验结果的各种条件,认真对待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认真实验,认真提出每一个实验假设,谨慎执行每一个实验环节;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和总结,吸取教训,精益求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发挥专业的指导作用,充分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重视学生地位,促进化学学习生活化

化学实验在初中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参与度,重视学生地位,在促进高效课堂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要尽量避免教师过分主导的现象发生,教师在最初的演练之后,应该指导学生自主参加,让学生自主实验,自行组织,开展实验内容。如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闻气体、药品的取用、加热物质、清洗仪器等操作,尽量让学生自主进行。注意做好实验安全工作,避免因学生的操作失误造成实验伤害。促进高效化学课堂的建设,还可以寻找化学实验与生活现象的关系,促进化学学习的生活化。如碳酸容易分解的特性,以及相关实验,体现在生活中就是碳酸饮料需要密封放置。

四、结语

化学学科作为理论与实验结合、分析与操作并重的学科,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理论教学的重要性,还要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利用课堂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最终实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标。以上,笔者针对初中化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于化学实验对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挥化学实验作用的具体措施,希望带来现实意义。

作者:张治文 单位:深圳美中学校

参考文献:

[1]姚红林.浅析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4(10).

[2]宗永学.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0).

[3]荆建英,趣味化学教学初探[J].中国民族教育,2011,(1).

[4]周世林,如何在初中化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6).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微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想学生入门快,更好地了解化学、热爱化学这门学科,就必须加强实验教学。化学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二者相互结合,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应充分发挥和落实化学实验的各种效能,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然而目前落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仍比较薄弱。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改变以往重讲授、轻实验,为应付考试以背实验代替实验操作的错误教学行为。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进行阐述。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之一。演示实验可以是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演示,也可以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或是对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对于这些演示实验,教师应力求做到准备充分,操作规范,确保现象明显。在演示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质疑,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二、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绝大多数是教师在课堂上做实验给学生看,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亲历一系列的实验过程,学生才能获得更形象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形成具体的化学概念,提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将各项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都练习一遍之后,可以考虑组织学生分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如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勤于思考,将这些具有不同优点的学生聚集在一组,不仅能提高小组学习效率,更有助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增设趣味实验

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往往对各种化学现象感到很好奇,渴望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其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三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教师可先演示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白兰地变红葡萄酒”“自制牛奶”等,把学生逐步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并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四、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实验教学

化学教学中危险性大的实验(如爆炸)、污染重的实验、一些耗时较长的实验、可控性不强的实验等均不适合在课堂上演示。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利用教学软件,播放给学生观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增强学生化学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它远比单纯、枯燥的讲解更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直观性、真实性,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探究家庭小实验

实践表明,家庭实验的引入可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起到重要作用。如果通过教师的指导能把一些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原料易得的实验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独立或者组成小组完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还能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总之,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启蒙作用,克服各种困难,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尽可能开全实验课,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操作中获得能力的无限伸展。

作者:袁靖生 单位:江西余干县湖滨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利娟.浅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2):114-115.

[2]夏文兰.浅谈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2):170.

[3]庞财琴.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学周刊,2015(25):70.

第四篇:微型化学实验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发现问题

2016年4月份,苏州市教育局对初三的学生进行了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监考的工作。本次考查的实验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在考签上均已列出,考生只需填出计算结果和调平天平等几空,然后按照步骤完成实验即可。就是在如此简单的情境下去完成实验,很多学生竟会出现如下问题:1.不知天平上的垫圈是什么;2.用手直接移动游码,读数不知读游码的左边;3.称3克食盐时很多考生加多;4.量取水的体积时视线不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5.有考生在细口瓶内进行溶解;6.考生进入考场不知所措、手发抖、实验缺乏条理、药品仪器摆放很乱。

二、分析问题

新课程改革是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基础上诞生的,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要求反思传统教学弊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要紧密结合中学实际情况实施课堂教学。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必不可少,同时教材中的很多实验因不易完成、费力耗时而不被教师所采用,在此背景下微型实验应运而生了。微型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改变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三、解决问题

1.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目的明确,可操作性强。实验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所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如果能够合理地选择微型化学实验,科学安排,可使人人能动手,个个会动手,便会获得较大的收获。

2.微型化学实验最显著的特征是仪器微型化,试剂微量化。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实验,其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仪器微型化,可以使学生不必担心实验中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能够大胆仔细地做好每一个实验;试剂微量化,可以节省实验经费,缩短实验时间,增加试验的普及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另外,微型实验使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不确定因素也明显增多,所以对于教师在知识水平、教学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均提出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目前,微型化学实验方法在我国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学中还未普及,但可将许多普通实验朝着微型化方向改进,将部分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由于微型化学实验种类多,涉及学科面宽,没有必要也难以划定一个剂量界限作为试剂用量。在实验教学中,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可以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更少的化学试剂去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微型化学实验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了绿色化学的理念,所以一线化学教师应该了解并大力研发微型化学实验。

3.微型实验既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又能够体现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在仪器选择上可要求学生动脑从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替代品,如一次性注射器、塑料软管、眼药水瓶等;在药品用量上选择尽可能少的试剂做实验,既节约开支,又能减少环境的污染,践行绿色化学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经济环保意识。我校是农村重点建设中学,为了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微型实验研究,发动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达50余种,指导学生自制微型实验器材多件。目前,学生基本上人人都配备了自己的微型实验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对常规实验的改进及创新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4.微型化学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补充与延续。

四、结语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教学中,我通过设计一个微型实验将溶液的性质中凝固点降低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教学片段如下:教师:同学们,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常伴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典型的物质有氢氧化钠、硝酸铵和食盐三种物质。今天我们以硝酸铵为例,设计实验验证它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注:一般情况下,多数教师就是取三只盛放相同水量的烧杯,放入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然后各加入上述三种物质,搅拌后,再用温度计测出结束时温度,最后与初始温度相比较,得出是吸热还是放热的结论。)而我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多数小组设计的方案还是用温度计测量的实验,没有新颖性。但其中有一个小组设计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实验,实验如下:先取一个小烧杯,加入约40毫升水,取一块小木片,在木片上滴几滴水,这时把小烧杯放在木片上,拿起烧杯时木片不会粘在烧杯底下。然后再把小烧杯放在木片上,向水中加入适量硝酸铵,并不断搅拌,约几分钟后,拿起小烧杯便发现木片粘在了烧杯上,仔细观察后发现木片上的水结成了冰,这就说明温度降低了,也就是说硝酸铵溶于水时是吸热的,才使温度降低。(注:通过这样改进的微型实验,所需器材少,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到很神奇,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印象。)教师:请问同学们,为什么木片上的水结了冰,而烧杯中的水却不结冰呢?(注:这么一问,学生又会感到很奇怪,学生肯定会寻找原因。这时,又可以给学生介绍溶液的性质之一:凝固点降低。)如果每位教师都积极对实验进行创新、微型化,都能积极地将微型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随着不断的训练而更加高涨。那么,本文开头提到实验考查中考生出现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改善。

作者:李长声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临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