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研究(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研究(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新课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状况

摘要:

2011年我国教育部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对于日常教学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意义,农村中学对于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理解情况如何,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如何?本文将做出一定阐述。

关键词:

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改进

2014年至2015年我们对于北方部分农村中学的实验教学开展做了一定调查,通过对数据分析来看,我们对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1.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学校有化学实验室,配备专职实验老师的很少,有一半的化学实验室仪器和药品配备充足,另有约1/4的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稀缺。

2.对于学生实验的认知:绝大部分老师十分重视,会创造条件尽可能开展学生的分组实验,条件不成熟的则进行演示实验或选定部分学生实验。半数以上的师生意见一致,表示8个学生实验全部做过。约1/10认为实验评价需要改进。

3.大部分老师会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60%老师表示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另有28%学生表示可以征得老师同意而改变实验方案。58.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从不同于教材中的实验方案的模式组织实验教学。超过20%的老师有经常追加实验的习惯。

4.实验交流和评价。58%的学生认为老师只关心学生是否完成了实验。37.5%的学生认为老师注意到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能力发展。喜欢师生互动、或是学生互动开展实验的学生占53.5%。大部分老师会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其他能力进行评价。但是还有约一半的老师是只通过提问或笔试来评价学生实验能力的。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中显示只有半数老师和同学能完成全部学生实验,另有少部分人只能完成实验中的一两个,普遍偏低。数据还显示上学期的实验完成率明显高于下学期实验。

2.从老师、学生两方面的调查数据差异来看,能够对实验进行改变改进的老师数量,和改进实验的规模、频率仍有待提高。实验的改进不仅限于实验本身,还要有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3.对于实验评价仍然是一个软肋。评价主体少,评价方式单一,不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和发展性的评价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实验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1.从日常教学中入手,按时足量的完成课程设置中的演示实验。以《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学科说明》为参照,强化对于实验的改进。

2.积极争取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从实验室环境,药品的供给,实验器材,实验教师等方面给予保障。

3.尽最大可能安排做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开出率。提高学生实验中的学生的动手率和动脑率。

4.积极开展学生实验中的评价工作。师生之间多角度对实验的组织,动手能力,过程控制,发展性等做出评价尝试。

总之,以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多元的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作者:朱旭东 单位:河北容城南阳中学

第二篇: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摘要]

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却存在师资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等诸多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农村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关键词]

实验教学;农村中学;化学

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在初中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初中化学教学的灵魂。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乡镇中学实验教学开展得怎么样,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农村化学实验教学又应该作哪些改进呢?作为一名已有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我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实验教学的真实现状

(一)化学实验的奇妙现象对学生存在着强大的吸引力

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学校很少甚至没有开设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

(二)学生实验基础差,不能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

这直接导致学生做实验耗时费力,教师在沉重的教学压力之下不愿让学生做实验。

而是直接通过演示或讲解代替,这反过来又导致学生的实验技能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久而久之形成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教师不愿让学生做—学生能力无法提高”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化学分组实验开出率严重不足,以讲代做。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经常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变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则是能省就省。导致农村化学课堂中的实验教学基本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验证性质和规律”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被动地观察,缺乏思考和探索,更谈不上创新。实验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基本没有,基本上处于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状态。

(四)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很多老师都选择通过视频或动画来模拟改进实验

因而老师就缺乏自己动手动脑设计实验,改进实验的能力,缺乏创造精神,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实验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思想落后,应试观念严重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考、高考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录取依据,只要成绩理想就可以,讲实验、背实验也可以应付考试并且效率还更高,教师何乐而不为呢?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健全、科学的实验评价机制,管理不科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有加强对学生实验理论知识和探究能力与方法的考查,但是对日常的实验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教师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操作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弱无法体现。以笔者所在市为例前几年在中考中有专门的实验考查占有30分。因此无论教学任务多么繁重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安排相应的分组实验,并且在考前还要专门进行强化训练因此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掌握较好。而现在取消了实验考查,则是变成了另外一种景象。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各级考试中加入不同形式的实验考查内容,可以促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

(三)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师资力量,教师专业性不强。

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足,有时缺乏相应的实验设备,但更严重的是缺乏师资力量。专职实验教师配备不全或基本没有。一次分组实验准备器材约2节课,试验后收拾器材需一节课。以笔者为例:本学年任教九年级化学,中途因教师不足无法开课还兼任七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担任化学实验教师,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后基本没有时间去准备、收拾实验器材,更不用说日常的维护了。

(四)新课标中,实验内容繁多,课时不足,不利于实验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安排了大量的实验。翻开九年级化学课本,几乎每节课都有实验探究、活动天地等动手实验内容,而化学实验是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在初中化学中只安排一年进行化学教学,在学完新知识后还要复习迎接中考,这直接导致化学教学课时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肯定会砍掉部分实验以保证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闫廷木 单位:山东泰安宁阳县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吴素萍,黄晓灵,郑柳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反思[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2]张婷娥.部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黎里中学,2014(10).

第三篇: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

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从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学习化学知识,然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说“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对生产、生活、社会中的化学实例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大有可为,根据农村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有关化学实例,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的探究。

一、利用生产生活实例进行探究

收集一些生产生活实例,在教学中遇到合适的知识内容,就可以利用其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例如,第六章《金属》第三节《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钢铁锈蚀原因。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生产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容易生锈,可涂油或漆等方法则不易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易生锈。拖拉机犁耙田后或铁制农具和自行车雨后等放置一段时间就会锈迹斑斑,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几种假设问题。为探究铁锈蚀的影响因素,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方案将3枚洁净的铁钉同时置于试管中(可用小矿泉水瓶代替),观察铁钉锈蚀情况。实验现象2天后,A、C中铁钉不生锈,B中铁钉生锈。结论(1)对照实验A、B、C可知铁生锈的条件为;(2)防止铁锈蚀的几种常用方法。拓展探究(3)王同学发现自家厨房的切咸菜刀很容易生锈,从而猜测氯化钠能加快铁的锈蚀。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王同学的猜想。在此基础上学生各抒己见后,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产生锈蚀的结果。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得到拓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铁制品的生锈原理,延长铁及其制品的使用时间。以上的问题可做家庭小实验处理,因为家庭小实验取材易,容易做效果好,这可调动学生课内外的知识学习。又如,农村的洁净燃料———沼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该燃料可以再生,是农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的快捷途径。利用田间地头中的稻草、杂草、桔杆及人畜粪便等投入密闭的沼气池中。这些物质在池中(1)为什么会产生沼气?(2)为什么资源源可再生?(3)为什么作洁净的燃料?(4)城市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现要探究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学生对这些可见可用的化学知识,通过拓展思维、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利用生活常识进行探究性学习

农村教师利用生活常识有关的例子,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学习《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进入山洞、地窖要进行灯火实验;(2)为什么二氧化碳能灭火;(3)为什么国际在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制定CO2减排计划;(4)人工降雨原理又怎么样?(5)木炭放入冰箱可以除去异味吗?问题提出后,学生引起热烈的讨论,探究气氛很浓。让学生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经过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在生活生产中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像温室中的玻璃罩一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到保温作用,致使地球表面的热不能很好地散到太空中去。于是,地球的气温就持续上升,而产生“温室效应”的结果。人工降雨,利用飞机或高射炮把固体二氧化碳(颗粒),即是干冰粒,送到一定积云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迅速凝冷变成水滴,而下雨。随着学生对探究性的问题和实验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建议采用家庭小实验的方式,为课外探究向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化学知识更广阔的舞台,而且素材很多。除课本所列到的“家庭小实验”外,还有如下一些小实验:①利用煮菜勾芡的豆粉检验食盐中是否含碘小实验。②煤炉烧开水,水溢到通红的煤层上发出“嘶嘶”的声音,火不会灭而火苗窜得很高。③家庭做馒头为什么和面后发酵加入一些面碱(纯碱或小苏打),蒸煮后疏松多孔。④热水瓶中水垢可用食醋除去。⑤除去水后热水瓶更保温,为什么?⑥卫生间中的黄迹如何除去?等一系列的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用例子,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动手、动脑,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启发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提出假设,回家去做家庭探究性的小实验,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获得课内课外的相关知识,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三、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做好实验探究

作为农村中学教师特别是山区农村中学,学校财力紧缺资金不足,导致实验室中的仪器药品短缺,有些演示实验都比较困难,更谈不上分组实验了。鉴于这种情况,建议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迎难而上,有相当一部分仪器药品可以因地制宜加以补充。实验仪器装置可采用一些可行的代用品,经过洗涤消毒使用。药品可用废旧金属中废铁、废铝和废铜等;干电池中二氧化锰、锌片、电极、铜帽等;做菜用的豆粉、食盐;化肥中:(氮肥)硫酸铵、碳铵、硝酸铵、尿素,(磷肥)过磷酸钙,(钾肥)氯化钾、草木灰,(硼肥)硼砂,木炭、石灰石、石灰粉(生石灰)、石灰水(熟石灰),酸、碱等等。在农村这些都是唾手可得的化学教学代用品。教师只要善于利用,就可解决课内课外实验用品的不足。(1)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填“a”或“b”)。(2)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3)微型装置(3)可用于实验室制备H2,此微型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4)是医用输液观察滴夜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洗气装置,则气体应从(填“a”或“b”)进入,其中所装洗气的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因地制宜,通过学生“家庭小实验探究”,“合作与交流”教师及时收集反馈问题,达到人人参与愉快学习,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教与学长足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者:荣晶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