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效性化学实验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有效性化学实验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农村有效性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

文章从农村学校的实验条件、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农村教师对实验的认识几个方面阐述了促进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动手动脑;演示实验

身为一名农村中学化学教师,我亲历了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过程。教师、学生分别由当初的讲实验、听实验,到演实验、看实验,再到如今的导实验、做实验,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特征之一,“我听见而我忘记,我看见而我记得,我亲手做而我理解”可谓是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化学实验之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情感、科学素养、思维能力、知识掌握、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化学实验亦是塑造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但目前农村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化学实验教学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如何提高农村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实验准备条件有限

农村学校的化学实验员一般是兼职教师或者是非专业人员,这就给实验的准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得已,我们任课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准备。在教学任务繁重的今天,每天四、五节课下来,有时也确实没时间、没精力去准备。这就使得有些分组实验做成了演示实验,有些演示实验干脆变成了讲解实验。要解决该问题,要求学校配备专职实验员,目前来讲还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氛围,有条件的实验一定要做,没条件的实验创造条件也要做。

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较差

1.动手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

农村学生生性比较胆怯,自信心不足,在实验操作中依赖性强,独立动手的能力较差,导致实验的成功率不高。例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很多同学表现得不尽人意。有的同学将铁丝向集气瓶中一放,就吓得把手松开,任由铁丝掉落到集气瓶内的水中,导致实验失败。有的同学一看到火星四射,就将身体离得很远,不敢再将铁丝向下伸了,导致实验时间极短。有的同学甚至连划根火柴都害怕。再比如,在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不少同学手会发抖,把药品滴到实验台上。还有的同学为避免此种情况,干脆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再例如,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时,小组内的同学不会合理分工,有的同学无所事事,有的则手忙脚乱。在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本该自己独立完成,一手拿试管,一手拿导管即可,可他们非要两人合作来完成。实验过程中,本该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制取气体,有的负责准备性质实验,如事先把澄清石灰水等倒入试管中备用。可这些事情有的小组就只靠组长来完成,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导致只有少数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造成时间的浪费。

2.动脑习惯需进一步培养

农村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单调、乏味,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非常有限,因此他们对于音乐、美术、体育、信息、实验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上课时情绪特别高涨,这也是老师们所希望看到的。但在浓厚兴趣的背后,他们所缺乏的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的表象上面,过分关注实验的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我们开设实验的目的,也可以说实验的作用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训练学生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能力;加深对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对化学规律的掌握。但实际上,我们的实验教学有时仅仅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种作用,并且还是在表面上。例如,学习了实验室中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再让学生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不少学生还是出错。原因是他们根本就不理解装置选择的依据,做实验时,也只是按照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模仿练习,只要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就认为实验已经成功,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对于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有何联系,该实验完成后自己对于哪一部分化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则一般不会去考虑。再例如,学习了酸、碱、盐的性质实验后,他们本该对于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感到非常熟练。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虽然口口声声的说有气泡或沉淀生成,却有不少同学忘记了加气体或沉淀符号。能够熟练地写出化学方程式,却不能准确地描述实验现象。针对此现象,我们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端正实验态度,让他们明确做实验不仅仅是为了观察现象、看热闹,而是应该用脑去思考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实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要有意识地多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深入地思考,让实验课呈现出“动中有静”的效果。

三、演示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演示实验无论是对学生的引领、启迪和示范,还是对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教材中的一些演示实验有时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寻求好的解决办法。

1.变演示为分组,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实验现象越明显,可见度越强,越有利于学生观察,就越能有效地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但有些实验时间较短或现象不是很明显,只有离教师很近的学生才能观察到,这就不能充分发挥出演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例如,铁丝与稀盐酸的反应,气泡产生的很慢,不利于学生观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只能找几个同学上台观察现象和读数,其他同学则无法得到最直观的体验。教材中,类似此类实验还有很多,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尽心尽力地做了演示实验,但实验效果却不尽人意,对于有些同学来讲,做与不做,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改变为分组实验,那实验效果可就有天壤之别了。

2.添加实验,增强实验的对比度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忆,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联系,从而导致实验现象的死记硬背。例如NaOH和CuCl2的反应,同学凭记忆们都知道实验中产生了蓝色沉淀,但若把CuCl2改为CuSO4,就有不少同学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了。如果在实验中,我们再增加NaOH与FeCl3、NaOH和MgCl2的实验,实验现象的不同肯定会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和更深入的思考,学生的记忆也就更为深刻。再例如,做酸与金属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将Mg、Al、Zn、Fe、Cu同时与稀盐酸反应,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时,最好选择哪一种金属?除此以外,做CO2与碱溶液的反应时,也可以将CO2与氢氧化钠溶液、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同时进行,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CO2可以用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3.补充实验,增强实验对知识的巩固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只有文字介绍,尽管教师作了讲解,但还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能理解,若能设计成演示实验,把抽象难懂的原理和性质变成可操作的实验,让学生获得生动的知识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把握知识。例如,实验室中制取CO2,需选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不能选用稀硫酸。尽管教师一再强调稀硫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从而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可大部分学生还是不理解。我在教学中增加了这个实验后,学生亲眼见证了刚开始有大量气泡产生,可不一会气泡产生就越来越慢,后来干脆就不再产生气泡了。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药品反应完了?我又加大了药品的用量,重新进行实验,结果还是一样。我又引导学生观察石灰石的表面,上面覆盖了一层白色固体,学生终于明白是产生的未溶解的CaSO4使得石灰石与稀硫酸不能接触,从而使反应停止。再例如,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如图实验装置,教材中提到如果向水中的白磷通入O2,结果会如何?当我说水中的白磷会燃烧时,绝大部分同学都不相信。当我做该实验时,他们亲眼目睹了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并产生了很多白烟,在他们的一片唏嘘声中,真的出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和途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教学实践中,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对化学实验有效性的认识,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效融合,让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去内化,从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梅海英 单位:高青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陆浩淼.巧用实验实施化学课堂有效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2,(1)

[2]刘松.改进演示实验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化学教与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