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创新教学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化学实验创新教学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化学实验创新教学3篇

(一)

一、改革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改革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教学,增加基本操作实验,压缩性质验证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基本操作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必须保证合理的课时比例,即可安排集中训练,也可穿插在有机合成实验中进行,如洗涤、蒸馏、萃取、重结晶、常用仪器操作方法、常见有机反应装置安装和使用等等,教师要强化各种基本操作的要点和使用范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时可进行考核,实现人人达标。性质验证实验要适当减少,对必要的验证性实验,要尽量与专业性质联系起来,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断改进,以提高实验的应用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如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做“糖类物质的性质实验”,可把这个实验改成不同糖类物质未知样品的鉴别实验,教师提供未知糖类样品,学生通过实验加以区分鉴别,既验证和巩固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从实验结果中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对实验越感兴趣,收获就越大。在经过基本操作实验和基本有机合成实验的训练后,可开设综合性实验,就是把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化学性质鉴定、组成确定、有关物理常数的测定等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实验。这种实验内容多、操作繁琐、所需时间长,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实验过程,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和各个操作的衔接,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很好的锻炼。如“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通过苯胺和冰醋酸的加热回流反应制备乙酰苯胺,减压过滤后得到粗品,再经重结晶制得纯品,烘干,测定纯品的熔点,计算产品的纯度。通过完成这一综合性实验,学生练习了合成、减压过滤、重结晶、测熔点等基本操作,掌握了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乙酰苯胺的制备方法。学生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都得到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后,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教材或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选取实验题目,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实验中仪器、设备的选用及组装,药品选用及配制,实验步骤的组织实施,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计算,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一系列的内容,都由学生独立来完成。教师则要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进行监督、把关和指导,以保证实验顺利完成,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训练和培养过程。如合成苯甲酸的实验中,就可设计两条合成路线,或选用甲苯为原料,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或选用苯为原料,采用格氏试剂法,选择哪条合成路线更合理,更简便易行,以及如何进行实验操作,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完成,实验中得到的经验与教训反过来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种实验费事、费力,但是实验效果较好,强化了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确立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实验讲授方式,要求学生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查阅资料,撰写预习报告,对实验目的、原理、过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上实验课时,教师或采用问题教学法,就相关实验内容向学生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或采用讨论法,与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严格操作规范,注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记录好数据,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启发下,立足于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引入实验教学中,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演示,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全面、具体的实验过程,实验演示效果清晰真实,学生可以很好的了解实验步骤、实验所用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对实验有了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思考和探索。对于一些在目前条件下不能开设的实验项目,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了解这些实验的现象和过程,变抽象为形象,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开拓了思路。开放式教学,定期施行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制度,鼓励学生或主动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根据专业特点或兴趣爱好自选课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与教师一起讨论研究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撰写相关实验报告,对于其中有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3、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改革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考核学生掌握了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是否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的评定,从而引导学生由过去只重视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向重视培养综合能力的方向发展。因而,针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特点,为客观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与能力,要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实行综合评定,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主要包括实验预习占20%、实验操作及方案设计占30%、实验报告占10%、期末考试由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组成,各占20%,共同组成实验成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确实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水平。

二、结语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为实验教学拓展了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需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作者:武文涛 李桂英 支国单位:河北张家口学院

(二)

一、利用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养成全面观察的好习惯。化学实验现象是千变万化的,特别是在一部分复杂的实验中,某些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若无周密的观察计划引导,就可能失掉观察该现象的机会,导致观察不全面,甚至影响到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所以,指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时,要引导学生养成全面观察的习惯。所谓全面观察,一是指观察的过程必须详尽,观察的要点必须全面,这一方面可通过严格执行观察计划来实现;二是指观察时应尽量使用多种感官。只有对实验进行全面的观察,对变化过程的细节有了详尽的认识,才能从中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变化规律。

2.指导学生学会写实验观察记录。所谓化学实验观察记录,是指用文字、化学术语、化学用语、数字、计量单位、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图、线图、表格等形式,对实验观察现象进行简要、概括描述的一种科学方法。在进行观察记录时,应要求学生遵循准确无误、完整周密、详细有序等原则。

二、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

操作能力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形成探索问题的方式方法,因此,在实验教学中狠抓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必要的。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常用仪器及实物基本画法、常用仪器的构造功能及使用特点。如介绍滴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挤捏胶头?为什么使用时不能伸入试管或接触烧杯内壁?为什么滴管不能横放或倒拿等。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加热、过滤、溶解、蒸发、气体收集、仪器的装配与连接等基本操作。要求学生弄清道理、掌握要领、操作正确、叙述明白,这一训练主要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及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为其今后在学习、生产、科研中创造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改演示实验为分组研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把演示实验改为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使用仪器装置、取用药品、试剂、控制实验条件等实验操作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研究能力。研究性实验教学的主要流程及功能:流程:提出课题→形成假设→实验探究→分析评价→巩固拓展功能:明确目标→创设探究情景→发现新知→获得结论→迁移创新例如,在“铁的化合物”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加深对氢氧化亚铁性质的认识,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制取氢氧化亚铁,观察它的变化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同时,针对操作过程拟出以下思考问题:①锌与稀硫酸反应时不能加热,为什么(新)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却要加热?②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中要多加入几枚铁钉,并在溶液上面加一层植物油,各起什么作用?③用滴管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前一定要先挤压出胶囊中的空气再伸入溶液,为什么?④吸取硫酸亚铁溶液后的滴管为什么一定要伸入氢氧化钠溶液液面下再挤出硫酸亚铁溶液?⑤不按上述步骤,让学生直接把硫酸亚铁溶液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所制得的氢氧化亚铁与上述制法所得到的现象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通过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看清了氢氧化亚铁的状态、溶解性,而且详细地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变化过程,从而归纳出氢氧化亚铁的化学性质。紧接着又提出新的问题:Fe(Ⅱ)的化合物与Fe(Ⅲ)化合物可否相互转化?在什么条件下转化?学生讨论设计,课后在开放的实验室进行验证。这样,新旧知识不断“冲突”,引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在头脑中所进行的一种规划。化学实验设计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例如,设计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的实验方案。炭与浓硫酸反应是教材中的隐性材料,学生分组讨论了多种方案,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评定。①用什么装置制备三种气体产物?迁移,固—液反应制气体此装置已学过。②三种气体产物如何检验?引发旧有知识,H2O用无水硫酸铜检验,SO2用酸性品红试液检验,CO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③检验顺序应怎样?选用什么仪器?④可能出现的现象。⑤问题讨论。最终,综合得出最优方案。本题设计起点高,涉及到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但落点低,反应装置与制氯气相似,三种产物的检验是已学过的内容。但把它们综合起来难度较大,不仅要考虑单一物质,还要考虑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这种设计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类似科学家发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学生设计的方案教师都要做出评价,对成功的设计,教师要肯定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对不太成功的设计,也应肯定他们的积极性。

作者:吕秋娥 单位: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

一、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和其应用价值

在化学实验设计之前一定要调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知识构成情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设计的改变和创新,为科技的发展萌发新的思想。也就是说,化学实验方法既能达到推动整体化学教学质量前进的目的,又能达到培养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历练能力的效果。具体而言,化学教师要将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比较自然的融入到每一节化学课中,让学生随时都做好化学实验创新的准备;化学实验的创新价值还在于可以加强学生在面临新问题时随机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应对考试,化学教师运用实验创新教学方法授课,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评估和设计化学实验。在具体的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应用,还要一定程度上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实验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化学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转变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以及更好的积极投身于化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法要想能够顺利在课堂中实施,就必须要求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和帮助,其引导和帮助的效果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化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简言之,只有化学教师能够应用自己的渊博的知识体系和端正的职业态度才能引导学生不断的产生实验创新的灵感、激发实验创新的火花、增强学生的求知渴望。

二、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建构

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本,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核心,学生在化学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充分激发自己创新思维和拓展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法。它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化学教学法中优点,比如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解,同时它也引入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要求和新方法,比如着重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疑和评估分析能力,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化学实验创新教育模式的步骤和内在涵义,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包括三个大的步骤:

1.化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理解

学生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创新都离不开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只有将最为基础的化学知识学习、理解、感悟,才能谈得上对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乃至创新,这是学生提升能力基石,因为新方法、新思维、新能力是在对原有知识基础充分研究而来的,也就是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学生在中小学中所接受的教育是最为基础的教育,其教育质量和其教学思维对学生受更高阶段的教育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其思维方式。所以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思维的启蒙和引导。

2.知识体系的评价是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核心

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质疑和评价是化学实验创新教学的核心,这也是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与以往的教学法最大的不同所在,传统的教学法只强调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被动接受,从不会让学生质疑知识正确性和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仅将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盛放知识的容器。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则强调学生在对所学知识评价和质疑之前一定要先拓展视野并了解相关知识点的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掌握所学的知识。当然学生要适当的评价知识,尤其是发现知识的推理和逻辑关系有缺陷时更应该去积极的评价而不是刻意的评价全部的知识点。

3.适当的让学生进行有关创新思维的练习

创新教学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进行适度的创新思维练习,在开展活动过程一定要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其正确的顺序为先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知识,其次是根据课本模拟思维的创新,接着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评价和指导,最后鼓励学生要时刻要有这种创新的意识。

三、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流程

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的良好素材,因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故化学实验在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素材,所以在开展化学思维创新教学方法时也将化学实验作为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手点和落脚点,化学实验一般而言由下面这几大板块组成:1.化学实验的目的;2.中学化学基本原理和本实验原理;3.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及其修正;4.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基本仪器;5.化学实验的操作流程及其操作规范;6.化学实验的现象、结果及其结论;7.化学实验的意义、及其推广实践的价值。上述七大实验板块构成化学实验的整个流程,同时也是对化学知识整体动态应用及其简单创新。为了同一个实验目的,不同学生可以应用同一化学原理设计不同的化学实验方案,当然也可以应用不同的化学原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化学仪器的应用顺序以及应用角度也是不同的,这些都为学生激发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和环境,也为学生海阔天空的想象力提供广裹的空间。

四、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指导步骤

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是以化学实验为素材,学生通过化学教师的指导完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的建构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以使其成为创新人才的一种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师要较好的利用化学课本实验以达到规范化教学,化学教师在开始阶段要规范向学生演示化学课本上的实验,其主要目的就是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和验证化学原理的正确性,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具体操作动手能力,以使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一个相对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比较扎实的化学实验基础。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详细阐释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原理及其该组实验所需要的外界条件和一系列的实验控制方法,特别是任何实验都要遵循的三条根本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任何实验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安全这一因素,安全包括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实验仪器的安全;第二条原则是精确性原则,该原则是说化学实验必须要很好达到实验目的所要求的精度,如果没有达到其精度就不能算作一个较为成功的实验;第三原则是环保性原则,环保性原则要求实验者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能污染周围的环境,同时也要求实验操作者在保证实验效果和精度的前提下少用化学药品,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2.在演示实验时要向学生详尽的介绍实验仪器的用法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实验时一定要详尽的介绍各种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药品的用量以及在具体实验操作技巧、最佳流程等等。

五、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由于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所以其教学原则也有所差异,化学教师只有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其教学原则,教学法的核心目标一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所以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对教师具体实施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目标性与指导性原则化学实验创新教学法有两个目标,一是教师通过该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原理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二是要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标。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培训的指导者。

2.操作实践性原则该教学方法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性的练习,让学生参与到实验的每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不断的学习知识强化对实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又能在实验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从而为全面的掌握实验方法和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3.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共同训练的原则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遵循同步训练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原则,该原则强调学生要在实验技能训练中有意—教育在线—识的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激发创新灵感,并在创新灵感中进一步更好的训练实验技能。

4.技能的迁移性原则学生在掌握了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要学会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迁移到新的实验方案中,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化学研究的进程中不断的进步。

作者:张志欣 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