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实验论文(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
一、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被动接受。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生活化、个性化,将课本上的化学理论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积极去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也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更加牢固、深刻。例如,在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备”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实验室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习过的如何制取氧气、氢气及二氧化碳,在制取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化学装置。通过引导及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学生就会明白制取氧气的反应类型,即固体加固体进而得到气体;制取氢气及二氧化碳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得到气体。为此,教师可问学生:“那制取氯气需要哪些化学装置呢?”大家都知道,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12+C12+2H20。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氯气的反应类型为“固体加液体反应为气体”,同时所需要的仪器有石棉网、分液漏斗及酒精灯。教师可继续问:“那通过上述装置所收集到的氯气是否纯净呢?还是掺杂有其他物质?若想得到纯净的氯气,该如何收集呢?”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较感兴趣,于是根据氯气反应原理、原料等,进而画出装置图。通过创设实验活动情境,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总结归纳的办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化学实验的竞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其中的化学原理,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课堂上的欢乐。多组织一些化学趣味活动和趣味实验,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障碍,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课堂上运用交流合作学习方式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适应了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要提前制定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案,创建合作小组。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了解,依据学生的特点,遵照公平原则,合理分配小组人员,尽量做到小组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施展自己的平台。如在做“实验室制备溴苯”这一化学实验时,教师在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时候,让学生上台来一同与自己操作,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说说在这个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和细节,这样既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加强学生对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各司其职,合作起来,完成任务。譬如在讲解“分子间的作用力”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问:“大家夏天游泳后,从泳池上岸时会感觉到非常冷,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因为在此过程中水从液态进而转变为气态,由于汽化会带走身体的一部分热量,所以会感觉到冷。”教师问:“那有没有学生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感觉到冷呢?”然后组织一轮交流、探讨,学生说:“最主要原因是水在汽化过程中会吸走身体的热量,水分子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吸收的热量进而来克服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课堂上,教师划分小组讨论时,设置的讨论问题要具有价值和趣味性,要真正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一般而言,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应选一些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或者依据个人力量较难以完成的问题。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探究欲望强烈的内容,问题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趣味化、科学化。另外,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合作常规,来保证课堂交流学习的顺利开展,完善评价考核体制,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及时作出指导。
三、在课堂评价考核机制中加强师生互动
不再以原来的教师评价为主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估,也不再以传统的固定标准这类评价机制来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从不同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考核、评判。注重过程教育,不以最后的结果作为下定论的唯一依据。在教师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己,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不以教师个人的评价为唯一标准,让学生自主评价,成为主动反思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之后,教师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让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以后的交流以及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四、结语
为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要求,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应当积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角色互换。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适宜的学习氛围和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加强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有效改善教学质量。
作者:刘丽娟 单位: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中学
(二)
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以达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析技能;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和增设开放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完善实验考核体制,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调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自身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
高职药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且由于医药行业职业的特殊性———担负着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特殊使命,因此,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当今社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药品质量不合格而出现药害事件的报道屡现不止,如“齐二药”假药事件、“欣弗”劣药事件等,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显得日益重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文化素养,最终把他们培养成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合格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人民提供安全、优质的药学专业服务。
三、教学内容“四结合”
为达到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该与以下4个方面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
1、与专业课程结合分析
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药学专业课程中都有重要应用,尤其与药物分析技术关系密切。分析化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练掌握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从事药品质量的分析、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药物分析技术是利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并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为学生以后从事药物的分析检验、药品质量标准的制订和研究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分析化学是药物分析技术的重要基础,药物分析技术是分析化学的具体实践和运用,且两者的教学目的在培养目标中得到统一,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中的分析原理和方法时,能深刻体会到各种方法在药学领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2、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
20世纪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科学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发展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3]。其中,色谱分析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药品的分析检验中,且有代替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的趋势。如在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阿司匹林的特殊杂质水杨酸的限量检查是采用水杨酸与铁盐的显色反应进行,而在2010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查。因此,教学内容应与社会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减少滴定分析实验,增开仪器分析实验。
3、与社会热点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由工业化时代转变为信息化时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必然引起青年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药品行业中的相关报道展开教学活动,如“毒胶囊事件”。首先,由教师叙述事件始末,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表观点、看法,然后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胶囊的质量标准,并设计实验方案,开展胶囊的分析检验实验教学。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分析手段和技术在药学专业、药品行业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使学生具有爱岗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与岗位能力及就业方向结合
为使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岗位实际,满足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基础理论知识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为准则,着重培养实验技能,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以及医院药房等实习基地参观,并到相应的岗位进行见习和顶岗实践,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郭飞宇 李存金 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宜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三)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1.药品和仪器是需要补充还是在限定范围内选择。若药品和仪器只部分给出,则应作出必要的补充,若限制范围,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确定操作步骤都作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仪器、药品的描述。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一定要指出试剂的全称,如: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饱和NaHCO3溶液、NaOH溶液等。此外也应该注意某些仪器的规格。
5.会画简单的实验装置图。考纲要求能够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有时要求绘制实物图,有时则按要求画出简笔画。
6.其他注意事项。如冷凝回流的问题;冷却问题;防止倒吸问题;具有特殊作用的实验改进装置,如为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能顺利流出,用橡皮管连通装置;为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可在发生装置中的漏斗末端套一支小试管等。
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化学实验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方案的自我评价。我们要从实验的实际操作情况入手,评价实验的严密性、科学性、环保性、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一)全面分析实验设计的可行性
实验设计的可行性是实验能否正常开展的前提也是对实验设计评价的开始。对于实验的可行性评价,应注重从以下几点着手。
1.实验设计是否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是否遵循实验要求,能否有效得到实验结果。
2.实验设计的操作过程是否安全可控,是否合理。
3.实验步骤是否简洁方便,是否可以用最少的步骤得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4.实验设计是否涉及安全问题,如有涉及,有没有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
(二)从“绿色化学”视角对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绿色化学”要求设计安全的、对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降低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据此,对化学实验过程或方案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反应原料是否易得、安全、无毒。
2.反应速率是否较快。
3.原料利用率以及合成物质的产率是否较高。
4.合成过程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
(三)化学实验的评价要符合高考理综考试的要求
理综实验试题的设计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把问题编制在特定的材料之中,如何提高得分率是每个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做好实验知识复习准备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练习题,练习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综合训练,有利于我们形成解题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具体要做到以下。
1.认真读题审题,读懂材料在说什么,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读清设问在问什么,搞清设问的特殊指向性,即从什么角度,运用什么知识,切忌没读清题意就盲目作答,那只会离题太远,影响得分。
2.联系教材,回扣教材,针对问题,反馈教材、发散思维,找准切入知识的角度,一般会涉及多个角度,把这些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联系材料概括作答。
3.精心组织答案,一目了然,答案要序号化、步骤化、要点化,并且字迹要整洁,语言要流畅,这些都是影响得分的因素,都值得注意和参考。理综中对实验的要求是必须紧紧抓住课本,突出重点和主干,又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小的知识点,还要掌握每一个实验知识点,每一节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网络,提升自己宏观驾驭实验的能力。
三、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每一名化学教师都应做好实验设计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教学内容出发,充分分析教学涉及到的知识点,保证实验的切题性,并选用最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实验原理。
2.确定好实验原理后,选用经济实惠的药品和能够使实验效果最明显的显示出来的实验装置。
3.实验设计好后,要反复验证实验的有效性,现象是否能够呈现,原理运用是否正确,进一步完善实验。要针对实验中的装置、药品与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反复验证,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对实验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要反复思考。
作者:王兰福 单位:山东寿光市圣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