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浅析

摘要: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整个实验能否顺利进行。目前,医学院校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实验方面的创新能力,却忽略了学生对实验基础知识的掌握。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验教学经验,反思如何才能打好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基础;操作技能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相辅相成,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根据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引导,自己动手,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理论知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目前在医学院校的有机化学实验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基础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差,不知道仪器如何操作,甚至连仪器名称都混淆,根本不能完成复杂的综合性实验,更别谈创新性实验。基于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应该注重学生对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此之上进行创新。结合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经验,笔者反思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能够在最短时间、最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

一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参与准备实验过程

面对化学实验,学生会有各种复杂的情绪而不去动手做实验,或者不认真做实验。我们可以先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认真学习实验基础操作。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参与到准备实验的过程,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消除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化学实验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准备实验是把学生上课时需要的所有仪器和试剂及相关物品全部准备妥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仪器校对到工作状态,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实验台上摆放整齐;把化学试剂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溶液、不同组成的溶液或固体等,装入试剂瓶中,放置在实验操作台上;把课堂讲台及边台放置的公共用品按实验所需量摆放整齐。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而且更有益于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知道某种溶液是由哪种试剂通过什么方法配制而成;知道某种仪器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更小的产生实验偏差;知道某些小仪器是如何制作而成,更努力的去学习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先理论重基础,课程安排合理化

(一)先理论后实验

在课程安排上,应先排理论课,再排实验课。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先掌握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实验的意义,更容易掌握该实验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做,该怎么做,带着探索的想法去做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掌握知识[3]。如果实验课提前于理论课,则学生会很盲目,不知所措的、毫无头绪的进行实验操作,甚至都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实验课没有效率,浪费资源。所以,一定要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再进行实验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论知识,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重基础再创新

合理安排实验课程内容,不仅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基础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3]。很多学生思维活跃,想法独特,有很好的创新能力,但是一提到实验动手操作,就只能口头表达,不会操作,或者操作方法很不正确。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尽量偏重于基础操作,没有基础,再多的综合性实验都是海市蜃楼,经不起能力的考验,这对学生以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是不负责任的。只有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掌握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的去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完善实验设备,保持与时俱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技成果日新月异,教学资源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也需要掌握先进仪器的使用技能。目前学生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导致教学内容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学生的思维就会停留在以前的老方法上,创新不出来新东西。虽然要紧抓基础操作技能,但是我们抓的是能与时俱进的基础,而不是过时的基础。比如熔点的测定这个实验,已经有先进的仪器可以快速的测出化学物质的熔点,但很多医学院校还是会采用熔点毛细管法,用提勒管盛装液体石蜡,用酒精灯加热来测定熔点。这种方法不仅耗时浪费资源,而且误差非常大,让学生对熔点的概念产生更多误解。我们就应该更新这种快速、误差小、操作简单的仪器,更能适应现在科研工作的需要。

四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拓展学生实验思维

目前很多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归根结底是因为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低,学生认为不重要。为了扎实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该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每门课程的情况不同,合理的调整实验成绩所占比重,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程度。另外,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操作时,要随时观察并予以指导,对认真操作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提高相应的动手操作分数,激励学生认真仔细的做实验;对原始记录的检查,不能要求学生刻意的去和理论数据相雷同,只要自己亲自动手,无论数据如何,都要如实记录,数据偏差大的,要进行误差分析,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学生随意抄袭,为了记录而胡乱编造数据。对实验报告的批改,不能一味的要求结果一致,而是要实事求是,把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仪器的连接,试剂的加入量,操作的细节和要点等都要记录下来,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水平,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拓宽学生的实验思路。

五参加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对操作细节的掌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没有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很难真正做到创新。实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对待科学实验一丝不苟的精神。为了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推荐学生多参加化学实验技能大赛这类竞赛,同时,在日常学习中,要求学生独立动手操作,反复练习一些操作难点和重点,做到操作规范、熟练掌握[4]。比如,移液管的使用方法,学生都会觉得一根小小的玻璃管,只要吸取上来所需体积的溶液就行了,其实是有很多注意事项和要点需要熟练掌握。就拿洗涤和润洗来说,先用自来水冲洗一次,再用洗液进行洗涤。吸取洗液至移液管球部的四分之一处时,把管放平并不断的转动管身,让洗液布满全管,然后从管的上口将洗液放回原瓶。再用蒸馏水冲洗三次,荡洗的水应从管尖放出。洗涤干净的移液管,其内壁应是完全被水均匀润湿而不挂水珠。为了保证移液管的内壁及有关部位与待吸溶液处于同一体系浓度状态,再用所要移取的溶液将移液管润洗3次。看似简单的操作,都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掌握,由此可见,基础操作技能对整个实验的重要性。

六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让学生打好实验操作基础

(一)改进教师讲课风格,引起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课的讲授,笔者认为应该多贴近生活,形象生动活泼的把实验内容引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联想的方式,创新出更奇妙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并能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掌握每一个基础操作技能,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进行改进,不断提高不断创新。

(二)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减少污染

化学实验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和废液,有时还会产生废气。为了保护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遵循绿色化学理念,对废物和废液进行有效处理和回收,减小污染,利国利民。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和“清洁化学”,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和拒用这五方面[5]。根据这五方面和现有的课程设置,我们应该做到合理利用、分类回收、有效处理。比如,对废液的处理,给每个需要废液处理的实验,都配备有专门的回收桶,只回收此种废液,最后按照分类,全校把废液集中在一起,进行合理环保的处理;减压蒸馏和常压蒸馏,所蒸馏出来的馏分都是乙醇,可以再次循环利用,这样,既节省资源,又有效的处理了废液,做到一举二得。在化学实验中,我们要不断的摸索和改进,让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化学污染。只有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才能专心学习实验基础技能,进行有效的操作。

(三)提高人文素养,体现人文关怀

化学实验具有客观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所体现出来的认真态度、社会责任感、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6]。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珍爱生命,爱护公共环境。如有划伤、烫伤,先不要惊慌,利用实验室的急救箱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施救,再根据病情看是否送校医院进行救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家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思想交流,认真学习好每一个基本操作技能,可以碰撞出更奇妙的火花,创新出奇妙的想法。

参考文献

[1]余彩霞.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1-153.

[2]刘蓉.关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思考[J].当代化工研究,2017,2:48-49.

[3]段体兰,汤化伟.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5,6:72-74.

[4]牛燕燕,孙伟.大学化学实验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15):216-217.

[5]马祥梅,王斌.高校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155-156.

[6]李永娟,梁慧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J].广州化工,2017,1(45):181-183.

作者:杜娟 曹宏梅 陶然 姜涛 王宇茁 任浚萁 邵冰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