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化学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历史建筑保护化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历史建筑保护化学策略

摘要:历史建筑传承着一个城市的发展文化脉络,现如今,自然侵蚀、人为破坏,使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呈现出消失的趋势,大部分历史建筑也处于被人遗忘的落寞角落,非科学化的保护让哈尔滨乃至我国历史建筑风格遭遇毁灭性打击,利用科学化手段保护历史建筑刻不容缓。保护历史建筑,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以经济文化两不耽误为原则,既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传承历史文脉,同时也不能影响经济发展。文章从化学角度为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建言献策,同时结合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哈尔滨历史建筑的文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化学手段

1解读“历史建筑”

1.1“历史建筑”的定义

首先明确一下“历史建筑”的概念。历史建筑(HistoricBuilding)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5世纪,19世纪后被广泛用来指受保护的建筑。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专指有重要历史意义与价值的建筑。到了现在,“历史建筑”这个词已成为人们对广义建筑遗产的一种很笼统的概括性称谓。根据相关条例,历史建筑是指经市、县(市)人民政府确定公布,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建筑物、构筑物。

1.2哈尔滨的历史建筑

或许因为“级别”没有文物保护单位的高,也或许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人们重视较少,历史建筑逐渐被人遗忘,受到各方面的破坏,并且正处于逐渐消失的阶段。1994年01月04日哈尔滨入选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哈尔滨有着数量和种类丰富的历史建筑,例如教堂、纪念碑、历史名人旧居、历史文化街区等等。随着哈尔滨市第五批历史建筑普查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列入名单,例如哈工大土木楼食堂及规划院、李兆麟故居、万福广火磨厂房、花园邨宾馆、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等。与此同时,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没有正确的修缮理念,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无完善的管理制度等原因,哈尔滨的很多历史建筑经历了强拆、朽蚀,例如哈尔滨市工人文化宫院内的一座挂牌保护的、砖木结构的俄式历史建筑,因建设需要而被拆毁;哈尔滨百年气象台被违法拆除;哈尔滨原犹太国民银行旧址被拆除等。

2哈尔滨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措施

哈尔滨是一座建筑艺术多元的城市,20余种建筑风格在此交融荟萃。哈尔滨的历史建筑在保存过程中,面临着人为破坏和自然力破坏两种类型的破坏,人为破坏包含历史原因和人为恶意破坏;自然力的破坏主要包括冰雪霜冻、风吹日晒、雷击雨淋、病虫鼠害等影响。由于这些原因,哈尔滨的历史建筑经历了一场场磨难与艰辛,例如松北区对青山镇铁路北住宅,墙壁表面有多重污渍及破损现象;原中东铁路会办公馆内的墙皮大面积脱落;道外区北四道街100号的一处L形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墙壁表面大面积霉变,一层部分立面被新建广告牌等构件遮挡……随着各种规章制度的出台,哈尔滨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也正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1哈尔滨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案例

2.1.1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

老道外历史文化街区,其中的中华巴洛克式建筑群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中国巴洛克建筑群,在靖宇街沿线从头道街一直延伸到十六道街,占地面积逾50hm2,且已有百年历史。现如今历史街区的样貌并不似当年那么高贵、华丽,走在历史街区,感受到一丝荒凉与破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现象:①建筑墙面因漏水、长期潮湿而有大面积的墙皮脱落、发霉的现象;②存在墙体出现裂缝和墙体塌陷的现象;③木构楼梯及二层木构长廊出现倾侧的危险状况;④有的街道狭窄,导致拥堵现象,既不利于交通也易发生事故,同时还增加火灾隐患;⑤街区明显居民减少,历史街区鲜少生活气息。街区内一部分缺乏保护、年久失修的历史建筑,面临着无法修复的困境;而另一部分建筑,政府也在试图“拯救”。2007年7月,街区开始进行分期改造,改造工程持续进行,但是改造工程并不尽如人意;之后,还启动了老道外棚户区动迁改造工程。改造后的老道外,失去了历史街区的原真性,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进行了建筑新建,造成大量翻新仿古的建筑出现,也失去了老道外的历史味道。在改造过程中,许多店铺迁出,大批原住民也被迫迁到新的住址,后来由于政策问题,原住民回迁困难,而历史文化街区长期闲置,重建之后,原有的历史气息、生活风貌也不复存在,使得住建部、国家文物局通报称将提请国务院撤销哈尔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见下图)。

2.1.2石公祠历史文化街区

再者例如石公祠历史文化街区,石公祠是呼兰县目前仅存的一座牌坊,建于1927年,建筑保存基本完整,门脸和里面的塑像已不存在,经历动乱年代,古祠基址得以幸存,牌坊中门门楣上横书“带砺山河”四个字,也是经过修缮才看得清楚;院内陈列的两块龟驼石碑,赫赫闻名的“大总统令”石碑惨遭折断,后经过修缮,折断的石碑已经修复,但依然能看到明显的拼接痕迹。2.1.3其他历史建筑道里区145号的历史建筑,砖混结构,折衷主义风格,其白色抹面上墙皮脱落,以至灰色水泥面大面积显露;背立面的红砖墙面有受潮痕迹;二层楼的铁艺栏杆也因各种原因而锈迹斑斑。对于该建筑的保护,政府决定对建筑进行维护修缮。上文中提到的道外区北四道街100号历史建筑,政府决定对其建筑外墙重新粉刷涂料,并根据历史资料,将历史价值较低的、多余的老化建筑构件进行拆除。香坊区文政街66-3号院内的历史建筑,二层砖木混合结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立面对称,简化的壁柱贯穿两层。该建筑的外墙面污渍较多,有受潮发霉现象;较大面积的墙皮脱落;并且有漏水问题,保存现状较差,政府决定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

2.2哈尔滨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措施

2.2.1木质结构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措施

哈尔滨的历史建筑中,木质结构较多。木质材料抵御自然环境影响能力较差,遇到下雨以及暴风雪天气,木质构建不易抵御水的冲刷,加上木质材料间存在空隙,因此出现漏水、长期潮湿的现象。并且历史建筑在砌筑或抹面中,运用到砂浆,久而久之,以木质为内部支撑的墙体多为出现裂缝和墙体塌陷,同时木质材料的构建,还增加虫害以及火灾隐患。此外,冬天的气候干燥,温度过低,对于历史建筑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因素。加固木质构件,利用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等化学材料对木料的残缺、空隙部分进行粘接,同时可在原有的成分材料表面进行覆盖,可适当减少虫害问题以及防腐性能也有所增加。针对老道外木构楼梯倾侧以及糟朽的问题,可以使用化学材料对木料进行加固修缮。①针对木质结构建筑防水的化学保护措施对于木构建筑的防水问题,运用防水涂料在主要构造材料表面附上,以WPU改性乳化沥青乳液防水涂料为主,以WPU/AE比例介于1/10至1/4的合适比例时,防水涂料的吸水率有效降低,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例如哈尔滨文庙的保护修缮,当时为了防止因漏雨而导致腐烂,其采取用清油刷几遍的方式来进行防水处理,现如今科技进步,对于木质构件以采用防水涂料来进行防水保护。在哈尔滨犹太老会堂的修缮中正运用了防水涂料,全面粉饰建筑立面后,采用耐久性涂料,后将墙体表面施了防水涂料。②针对木质结构建筑防腐防霉的化学保护措施木构建筑防腐防霉方面,在木构建筑表面进行封护剂的处理后,再加入防腐防霉剂,使其表面形成一个防腐防霉层。防腐防霉剂的选择有多种,例如多菌灵、灭菌丹、水杨酰苯胺等,其中多菌灵的杀菌能力强,毒性却小很多,并且对木构件无污染和损伤,故较为推荐。

2.2.2混凝土结构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措施

对于混凝土的历史建筑,在哈尔滨有着漫长冬季且低温的地域,聚氨基甲酸乙酯的化学砖适于推广,比起普通的混凝土,它的优势在于砌合紧密以及质量轻,有效地控制了运输成本,关键在于抗冻。

2.2.3砖石结构历史建筑化学保护措施

砖石质的历史建筑,面临着灰缝脱落,加上雨水的浇灌,会生草长树;由于地基下沉导致膨闪、坍塌、断裂等问题。似有灰缝老化脱落的现象,先将勾缝内杂草、积土等清理干净,再用油灰重新填实,例如白色勾缝油灰、虎皮墙勾缝油灰以及水泥砂浆等。在哈尔滨的历史建筑中,例如石公祠,它的修复方式则是以拼接方式将石碑修复好,新建了正门左侧围墙自石雕花瓶至墙垛一段;老道外历史街区改造工程中,则是逐一对砖块进行清洗、喷刷。索菲亚大教堂也面临着类似问题,其墙体出现明显裂缝,内墙面上也有大面积装饰图案及墙皮脱落,2019年末完成了修缮工作。

2.2.4历史建筑其他化学保护措施

历史建筑同时也会受到麻雀、蝙蝠筑巢以及排泄物的影响及危害,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网罩法防止鸟类筑巢栖息,化学措施上可以采用神经性杀虫剂进行驱赶。对于历史建筑的维护,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最贴切实际情况并在不破坏历史建筑的基础上的化学材料。但是只在建材上用心思远远不够,需要技术人员的定期监测和研究,针对观察现象及时做出记录。相关人员对历史建筑的现状有更好的了解,在修缮时尽量少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而是更多地在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利用化学措施进行保护,有利于历史建筑长期地完好无损。

3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探寻哈尔滨历史建筑保护

3.1荆州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荆州市,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也是经验颇丰。近年来,荆州市实施了《荆州古城修复与保护》项目。涉及城墙维修、民居修缮、护城河清淤、内环道改造、石质文物展陈利用等保护利用与环境整治工程。与此同时,荆州市还编制出台了多项规划与条例,构建荆州古城保护规划基本框架,开展古城保护涉批、涉建、涉管工作。

3.2苏州

作为同样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苏州,不同于荆州的古老城墙,而是悠柔的小桥流水人家。2011年,苏州启动了市首批12个试点老宅的保护利用工程,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对这批老宅进行统一的保护性修缮和科学合理利用。其采用多种模式对古城区老宅实施统一的保护利用工程,例如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程将与古城区“改厕”工程相结合,通过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老宅的历史风貌,既保持了老宅的原真性,也为促进了苏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3.3借鉴经验

由此看来,两城都出台了许多条例,对于这一点哈尔滨不相上下,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哈尔滨对于法规条例的实施有所欠缺,故应当加大保护力度。从两城保护建设的案例中,哈尔滨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加以利用,也是将其传承发展的方式。对于这一点,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历史建筑则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案例,由于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和制定,中央大街的历史建筑既获得了保护,也发展了旅游业。历史建筑的保护有一定选择性,历史价值较低的历史建筑在与经济建设相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拆除;对于历史价值高的历史建筑,在做好科学修缮保护的同时,可以将其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使经济发展与历史延续二者并肩前进。

4总结

在千城一面的今天,很多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丧失原有的特色与文化,众多铭记着年代沧桑的历史建筑也渐渐消失。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的灯塔,它们联系着家乡人的乡情,也让异乡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虽然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保护历史建筑也有一定选择性,历史建筑让位于城市建设也是时代必然,但还是要尽力保留。每一处历史建筑都是城市的根、城市的魂,保护历史建筑,应从人民大众的自觉保护到政府管理修缮共同重视,并科学行动起来。政府方面在逐步完善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减少暴力强拆事件的发生;在修缮历史建筑之前,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并注重化学手段的应用。

作者:刘月鸣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