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及化学防治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及化学防治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及化学防治方法

【摘要】小麦赤霉病也被称为烂麦头、红头瘴,会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区域,基于此,本文研究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总结了两点:温度和湿度条件;病毒侵入。从喷药剂量、时间、频率三方面入手讨论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方法。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喷药剂量;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爆发,不仅小麦籽粒会腐败变质,而且这些变质的小麦还会释放毒素,人畜误食都会中毒。靠近淮河地区的小麦受病率比较高,这是因为淮河地区在4月上中旬降水较多,气候环境长时间处在高湿条件下,这正是小麦抽穗的时间段,导致在乳熟期内出现小麦麦穗腐烂的不良情况。

1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流行因素

1.1温度和湿度条件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的抗病毒能力、细菌量、生育期间有很大联系,性质为偶发气候型病害。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配合程度对病害的流行范围起到决定作用。此外病毒的流行范围和轻重与小麦抽穗和扬花期的天气情况有很大联系。比如小麦抽穗养花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而且气温较低,加上土层表面温度高、子囊壳生产快,此时细菌量也会更多[1]。如果小麦在抽穗扬花前,小麦穗体内的子囊壳发生率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赤霉病大爆发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相关研究显示,最适宜病菌发育的温度是24到28摄氏度,病菌发育的最低温度是8摄氏度,最高为32摄氏度,在湿度方面,潮湿或者是较为潮湿都适合病菌发育。适合子囊孢子和子囊壳形成的适宜温度是20到25摄氏度,同时这个温度也会使分生孢子快速生长。

1.2病毒侵入

一般情况下,花药是病菌侵入的媒介,小麦齐穗之后的时间段是小麦感病较高的时期,尤其是在开花期,这是小麦感病率最高的时间段,感病程度会受到小麦开花时间早晚的影响。品种的感病性由小麦扬花期间的气候情况和播种的时间决定。通常情况下,播种较早的麦田花期也早,经常能够避开病菌感染流行的时间段,发病程度也会相对减轻。相反的播种时间较晚,花期也会比较晚,很容易在抽穗阶段遭遇病害爆发期,播种时间越晚,感染病害也会越严重。此外,病菌的发生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土地沾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赤霉病爆发。如果施加的氮肥量过大,肥效迟迟不发挥,抽穗成熟期就会推迟,发病情况也会更加严重。尤其是春季,常常会出现阴雨天,小麦的生产情况也不统一,这就意味着赤霉病发生的机会有很多。农民自身储备的防病害知识十分有限,再加上自身防病积极性不高,这也加大了赤霉病发生的可能性。

2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化学防治方法

2.1控制好喷药剂量和时间

赤霉病的防治时期比较短,而且很有可能遭遇穗期多种虫害并发的情况,对防治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保证做好相关农业措施,在此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赤霉病严重流行期间运用化学防治策略,并实现对化学防治技术的优化。严格把控喷药时间,合适的喷药时间是阴雨连绵、时晴时雨期间。抢时喷药要赶在雨前或雨停间隙,在露水干后喷药。如果在喷药之后遇雨,就需要在5到7天之后再次进行喷药工作,这会大大提高防治赤霉病的效果。喷药保护要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进行,预防病菌进入到麦穗中,要保证做好药剂保穗工作。如果小麦扬花率已经达到10%,则需要使用多菌可湿性粉剂,每亩的撒药的浓度为25%,剂量为200到250克,第一次喷药工作十分关键,如果在用药之后遇到了高温、高湿天气,或者是小麦品种已经严重感病,生育期不整齐,扬花期持续时间达到七天以上,就需要在七天之后再次进行喷药工作。喷药时务必保证药剂为弥雾、细雾,不能喷洒粗雾,要为防治效果提供良好保证,同时有效降低病害损失。

2.2轮换使用防治药剂,避免小麦病菌产生抗药性

小麦赤霉病是淮河地区常见的一种小麦病害,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影响的范围逐渐扩大,淮河地区冬季的温度也比往年高。小麦子囊壳形成的时间比较早,极有可能受到病菌的再次侵害。此外秸秆的还田面积在逐渐扩大,地域环境中有效菌源的数量不断加大,小麦种植密度大,施入的氮肥剂量偏高。如果春季阴雨天气较多,赤霉病流行的风险就会明显加大[2]。小麦赤霉病防治的重要时期就是扬花期,用药时间要控制在始花期。如果是在齐穗期就可见病害,此时需要适当提前病害防御手段的实施。针对已经感染病菌的小麦有必要开展二次防治手段,除此之外,还需要在见病后立即防治。为了避免小麦品种的赤霉病对药剂产生抗性,有必要轮换使用防治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良好。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防治赤霉病的新药,名叫氰烯菌酯,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氰烯菌酯可靠性高,可以大面积使用。

3总结

四月中上旬是淮河地区小麦抽穗养花期,此时阴雨天气较多,是小麦赤霉病容易发生的时期。假如病发情况比较严重,则有必要使用药物辅助治疗手段,病发情况不严重,则需要考虑到避免环境和粮食污染,运用化学手段防治淮河流域小麦赤霉病,要保证控制好喷药剂量和时间,并保证轮换使用防治药剂,避免小麦病菌产生抗药性。

参考文献

[1]刘琴.防治小麦赤霉病新型药剂乐麦宝上市[J].农药市场信息,2019(6):31.

[2]于思勤,马忠华,崔荧钧.河南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2):53-60.

作者:郜成杰 单位:临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