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探寻(9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探寻(9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探寻(9篇)

第一篇:研究学生初中化学教学探讨

[摘要]

研究学生是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尊重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立场,围绕学生备课,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课堂生成更多的精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源头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研究学生;初中化学;基本要素

长期以来,教师更关注如何教,而很少关注学生如何学;更专注于研究教材,而很少研究学生。基础教育是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因此要坚持把视线投向学生,把研究学生视作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可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同时,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并形成新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使教育教学功能最大化。

一、“研究学生”一定要从尊重学生做起

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有可能去了解学生,去观察学生的世界,更多地思考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这种“学生”意识,学生才会更加尊敬教师、信任教师,师生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学生特别希望受到老师的尊重、关注、欣赏和鼓励,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而且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有一次学校开展家访活动。班上一位学生找到我,希望家访时老师别到家里去,提出可否让家长到学校来与老师沟通。当时我说需要考虑一下。然而在之后的几节化学课上,我发现该生上课明显精神不集中,化学作业错误率极高。于是我才想起他跟我说过家访的事情。正好学校有一位老师也是他们小区的,我特地向这位老师询问了他家的情况,了解到这位学生暂时租住在小区的传达室,他家的房子还在装修中。虽然只是暂时的,但这位学生就是不希望老师看见他现在住在狭窄的传达室里的情景。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我才恍然大悟,于是同意了学生的要求。之后这位学生在上化学课时,又恢复了以往上课的认真状态。所以,老师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真心喜欢他们、关心他们,学生自然也会尊重老师、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上的课。只要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二、“研究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地学

在课堂上,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到因材施教,但由于立场的不同,使得我们现实中离学生仍然很远。因此,我们要学会研究学生、走近学生,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体验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实现快乐学习的途径与方法。为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只有当学生真正拥有快乐,才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班上有一男生,上化学课总是无精打采的,学习不积极主动,成绩也不理想,找他谈话也不见成效。于是我有意从其他同学那去更多地了解他,发现他很喜欢听某歌星的歌曲。于是我特意在某一节化学课上安排了一个“听歌猜歌名”的小插曲,正如我所料,这位学生猜对了,于是我趁热打铁:“你在音乐上的表现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相信你在化学学习上也可以同样精彩。”在后来的化学学习中,这位学生认真、积极、主动,学习成绩明显上升。研究学生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研究学生”即围绕学生备课

“只有从了解学生的现有状态出发,我们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决定课堂进程的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只有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到位,才能较准确地把握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预设的问题才能较吻合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范围,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备课就是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知识基础和学习状态,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度,课前是否做好预习,课后有没有复习,能否很好地控制情绪,是否有恒心与毅力,学习是否积极,自身是否努力,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懂得有效的读书方式,能否妥善安排读书时间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去研究。

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改变了教师的授课行为,无论是教材、教法的钻研,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练习的编制及提问的设计等,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查,努力追求最好的效果。同时,研究学生可以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是一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探寻教学奥秘,拥有智慧的有效路径。研究学生创新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模式,优化了师生的课堂品质。

作者:钟雪梅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七都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

[摘要]

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环境保护的联系十分密切,环境的污染和治理都与化学有关,大部分环境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方法。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环境保护教育寓于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方式有:以化学知识为依托,认识环境问题;结合化学原理,寻求环境治理方法;回归社会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关键词]

化学教育;环境保护;初中化学

化学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十分密切,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与化学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环境污染其实就是化学元素对环境的污染,而环境的治理还得运用化学知识。因此,作为化学教育的主阵地,化学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从学生抓起,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一、以化学知识为依托,认识环境问题

在执教人教版初三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编者在编排环境教育内容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学校的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源在哪里?哪些因素在影响环境?这些环境问题已经造成了哪些危害?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有哪些?这些问题都是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提出的。例如,在“空气的组成”知识中,安排有相应的环保知识“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中安排有“水体污染及防治措施”;“一氧化碳”中安排有“一氧化碳的毒性和对空气的污染”;等等。因此,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化学课程标准,以课本为依托,详细地列出课本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点,有计划、有目的、分层次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以《自然界中的水》一课为例,学完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后,同学们已经能够体会到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虽然地球上的水储量是巨大的,但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随着社会的发展,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养殖业污染。这部分知识可用PPT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感,并联系自身的实践,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在无形中对环境造成污染。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结合化学原理,寻求环境治理方法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当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要掌握相应的原理,学会处理废弃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例如,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要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它是大气的污染物。那么如何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造成的污染呢?在此,可以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借助网络,制成专题报告,最终形成有效的处理方法:在集气瓶底部铺设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等,将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吸收掉,避免它们逸散到空气中,形成大气污染。当然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教学形式,即建议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收集雨水,并用pH试纸来检测它们的酸碱度,让学生切身感受酸雨的形成及其对农作物和建筑物的伤害。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工业上制取硫酸和煤炭的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你能否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最终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使用脱硫煤;对产生的尾气用石灰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开发新能源;等等。

三、回归社会生活,增强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性,积极主动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方法,而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实施境环保护教育则是众多学校的通行做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轻松地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充分地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参观,做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它们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原理;聘请环保专家开展环保讲座;组织学生兴办环境小报,在校园内宣传环境保护活动;以“镇区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成果以板报或者校报的形式呈现出来;等等。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只有面对,不能退缩;只有治理,不能放纵。我们要不断地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培养学生环境治理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并由他们去影响周围的人们乃至整个社会,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来完成环境保护的使命。

作者:李顺 单位:江苏盐城市步凤中学

第三篇:科学探究学习初中化学教学作用

摘要:

文章从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内涵着手,对科学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在实践教学经验中摸索适用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制定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提升化学教学的课堂质量。

关键词:

科学探究;化学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初中化学教学以科学实验为主,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学生通过科学性的实验去发现事物变化的表象,思考变化原因,了解变化本质,这是构建科学性探究课堂的重要过程。近几年来,教育领域加快了推进教学改革实验的步伐,遗弃了传统“赶鸭式”的应试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教学根本。

一、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内涵

化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来展示知识的理论阐述。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运用自身已掌握的技能、知识来进行主体性的研究和探索,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获取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享受科学研究与思维方式的体验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化学科学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基于理论加强实践教学的教学观念,通过让学生采用实验调查、观察参与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信息,从对化学学习与日常现象的观察中提问,然后进行假设与猜想,自主设计相关活动方案及实验操作,寻找证明问题的解决依据,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1]。

二、科学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趣味性的实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变化规律,培养其持续学习的耐力,增强其学习化学的信心。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围绕实验实践展开,其本身具有吸引学生注意与引发学生兴趣的魅力,而简单的验证实验只能让学生的兴趣停留在浅层好奇的初期阶段。而科学探究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来,更深层次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学习模式不会直接公布实验结论,而其核心内容在于“探”。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探究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整个过程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并构建对物质新的认识。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变传统教学的“师为主、生为客”的教学互动关系,充分放开学生被抑制的创造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科学探究学习模式为学生在对未知领域的求知创建了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挥自己的无限潜力。

三、科学探究学习模式运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适合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实验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开展适合学生的科学探究性实验,同时教学内容要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可先进行谈话引导,通过假设化学发生反应前与反应后生成物质质量的总和有什么关联,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3]。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例如,重量、天平的平衡状态等,以备结论分析时作为参考数据。然后,教师进行白磷燃烧的实验,在此过程中强调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最后,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结果的原因,初步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定律含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开展辩论调查的实践活动

在科学探究学习模式下开展辩论调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针对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展开调查,能够促使学生探究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让学生体验并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例如,在教授“水的净化”的一课时,通过结合本地水源在水壶内容易结垢,用过的毛巾经过一段时间也易变硬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并对测定区域的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在此过程中,找出改善水质方法[4]。

四、结语

科学探究学习的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教学质量,通过科学探索的过程,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蔡亚云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附中

参考文献:

[1]黄明忠.浅谈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34):50.

[2]谢淑华.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J].赤子(中旬),2014,1(2):189.

[3]蒲建春.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5(6):177-178.

[4]郑勇.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8(9):139.

第四篇: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教学效果提升

[摘要]

没有问题就无法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不创设情境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多彩的探索时空,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究更主动,进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化学;问题情境;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奇妙而又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求知热情高涨,这样教学也会在积极而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问题情境是情境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引领学生进入多彩的探索时空,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探究更主动,进而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连,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开化学。教师要多对生活中的化学进行研究和探索,查阅资料,搜集信息,为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准备充足的素材。然后巧妙合理地将我们所熟识的蕴含着化学知识的场景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从中感觉到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有多重要,从而使学生对化学更感兴趣。例如,笔者发现学生对“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不能抓住它们的本质差异进行区分。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笔者特意准备了一瓶雪碧饮料,并提问:这瓶雪碧我们该轻轻地打开呢,还是该用力摇晃之后再来打开?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轻轻地打开。继续提问:为何不能用力地摇晃之后再来打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马上做出回答:用力摇晃之后再打开,瓶口会涌出很多泡沫。又追问:这是为什么呢?随即,教师告诉学生雪碧是碳酸饮料,饮料内溶有大量CO2气体。于是教师借此引入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这一情境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压强升高会导致气体溶解度变大”这一知识。由此可见,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活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如此一来,在积极活跃的化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引用故事趣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激情

引用奇妙的故事趣闻设置悬念,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牵引学生探究奥妙、揭发真相的神经,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平时注意对那些与化学知识有关的故事以及新闻热点进行收集,从而确保在教学中将这些素材运用得科学合理、得心应手。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CO2的性质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意大利的一座深山里有一个神秘的“屠狗洞”。相传当猎人带着猎狗不慎走进此洞,猎人往往毫发无损,而猎狗却总是无一例外地晕倒在洞中,甚至死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位科学家决心入洞一探究竟。一天,他一只手举着火把,另一只手牵着狗进入洞中。进去不久,狗便晕倒了,于是他立即俯身查看情况,然后他马上感觉自己呼吸困难,火把上的火焰也飘忽不定。科学家立马迅速将狗抱起,跑出洞来,狗最终得救。学生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产生了揭秘真相的冲动。随即教师提出问题:进入山洞的狗为何很快晕倒,而人往往不会有事?可是当科学家在洞中俯身查看狗的情况时,为何会呼吸困难?像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在课上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动力,课后学生还会意犹未尽,继续讨论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记忆更为牢固,也会对学生的现实生活产生启迪和指导,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学有所用。

三、运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实验本身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实验往往隐含着需要探究的问题,驱动学生去积极探究奇妙现象背后的本质,这样学生在收获知识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开发。例如,学习《燃烧与灭火》一课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表演了一个奇妙的小实验:将一纯棉手绢放入含乙醇70%的酒精中浸泡至完全湿透,之后将手绢取出,然后将手绢的两个角用镊子夹住,在酒精灯焰上将其点燃,并迅速离开灯焰,待手绢上的火焰熄灭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该手绢。学生惊奇地发现,着火之后的手绢竟然完整无缺。学生顿生疑惑,个个急于弄清真相。于是教师顺势抛出问题:手绢明明着了火,却为什么依然完整无缺呢?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随即教师引导探究热情高涨的学生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如此生动奇妙的实验如同精彩的魔术一般神奇而绚丽,实验焕发的魅力使学生为之惊叹,为化学折服,使学生处于兴奋而愉悦的气氛中探索求知,教学效果极佳。

总之,问题情境创设的角度和方式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思考、尝试、探索,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地去探究、去学习,奔向知识的彼岸。

作者:于冬 单位:江苏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设计策略

[摘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优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学中常见的情境设计有:以化学实验创设探究型情境;以生活场景创设经验型情境;以化学历史创设故事型情境;以问题引导创设认知型情境。

[关键词]

初中化学;情境设计;策略

化学是初中生刚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的接受难度较大,采用情境教学策略能够吸引学生兴趣,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化学实验创设探究型情境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能够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实验情境开展教学,深化学习效果。如《溶解过程中的热现象》一课中,教师可设计如下实验情境。[实验准备]将学生分组,给每组学生提供等质量的NaCl、NH4NO3、NaOH三种物质和等质量的水以及温度计。[实验过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溶解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先测定溶解前物质的温度;同时在盛有等量水的烧杯中放入三种物质;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再次测量水温。[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溶解后,NaCl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明显,NH4NO3溶液的温度降低,NaOH溶液的温度升高。[实验总结]溶解过程伴随着热现象。吸热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从晶体中分离出来并向水中扩散;而放热过程则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形成了水合分子。教师通过设计实验情境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吸引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研究。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同时也积累了实验经验和探究方法。

二、以生活场景创设经验型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以生活场景为基础创设经验型情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化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在教学《酸碱盐》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生活情境。[情境1]厨房小贴士:在处理鱼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不小心将鱼胆弄破的情况。鱼胆的苦味会渗透鱼肉,影响鱼的口感。将鱼放入纯碱水中进行冲洗,即可去除苦味。思索:能够用食醋或食盐来去除苦味吗?[情境2]药店小常识:生活中常常会有人得胃病,而“胃舒平”则是治疗胃病的良药。思索:其中隐藏着怎样的化学知识?[教师引导]鱼胆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纯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以与酸进行反应,从而去除鱼的苦味;得胃病的大多数原因是胃酸分泌过多,“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可与胃酸进行中和。设计目的:处理鱼和吃药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以此为引入可使学生的化学知识体系和生活实际产生共鸣。

三、以化学历史创设故事型情境

利用化学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家在探究化学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从而学习化学家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氧气》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入氧气发现的历史故事。[故事情境]普利斯特里进行了如下实验:首先加热汞煅灰,放出气体;将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蜡烛的火光更为明亮,同时燃烧了更长的时间;将小白鼠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小白鼠存活了较长的时间。从而他得出了实验结论:这种气体中不含有燃素,但可以助燃。普利斯特里向拉瓦锡展示了实验,拉瓦锡不相信燃素说,并通过金属煅烧实验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进而提出了氧元素。[教师引导]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某种未知的气体,但是受到燃素学说的影响没能发现氧气,而拉瓦锡打破了这种限制,发现了氧。设计目的:让学生沉浸在氧的发展史中,可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学习化学家积极探索的精神,陶冶情操。

四、以问题引导创设认知型情境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进行主动思考,达到积极学习、主动形成化学思维的效果。如在教学《溶解度》一课时,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情境。[问题1]进行课堂演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水,向水中慢慢放进白糖,发现当放至一定量后,白糖不再溶解。提问:为什么白糖不再溶解了?[问题2]白糖不再溶解了,说明已到达溶解的极限。如何科学地表达这种极限呢?[问题3]如果想让白糖继续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教师设计了连续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课堂展示和逐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由易到难,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综上所述,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在情境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要注意联系教学和情境,提高情境教学的应用效果,以情境促教学,以策略促提高。

作者:郭洪敏 单位:江苏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对策浅析

摘要:

初中化学学科是中考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初中学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学科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这自身的作用。在新世纪及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化学教学发生着默默地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化学教师该如何处理、面对。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下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交流、提高。

关键词:

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浅析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生活各种化学现象,非常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据此来说初中生对化学学科学习有浓厚学习兴趣才是正常,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不喜欢化学课,甚至讨厌化学课。面对这一现状再结合新时期时代特点,我们应该积极地去探索期成因以及该如何去解决该问题?

1新时期化学学科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的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也应紧跟时代步伐,甚至是领先时展。可是,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去不容乐观。作者根据多方调查并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及经验,认为造成该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初中化学课堂重理论轻实验:

初中化学本来是一门研究以生活实际中化学现象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所以,我们教学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学习,可是我们初中化学现状却忽略了这一点,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忽略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当然我们也不是淡化理论内容的学习。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造成理论学习好,而动手能力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化学教师教学侧重点不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领会不透彻;化学实验设备不完善等等。

1.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单调:

初中化学有着自身的学科特点,化学现象千变万化、千差万别。所以,化学学科的教学就应该各种各样,存在着很多的变化,所以教学方法也应该各有特点,形式多样。但现实却是千篇一律:定义的讲解、实验现象的单纯描述、练习题的单一强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师专业素质欠缺;教师激励制度不完善缺乏专业成长动力;化学教学设备不齐全等等。

1.3初中化学教学设施陈旧、老化:

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依托的学科,很多化学反应现象只以语言描述是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还是要依靠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体会化学实验的真谛,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由于很多学校教学经费紧张,化学实验设备无法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化学实验设施陈旧、老化,一些实验无法保证安全性,尤其是耗材类的化学用品不能及时补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育经费紧张;教学经费被挪为他用不能专款专用等等,不能保证化学教学秩序正常进行。

2结合新时期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在科技发展的当今时代,再加上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化学老师要一次为契机,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利用现代科技和有利条件为我们的化学教学所服务。

2.1把握课标,立足教材:

我们要想把化学学科教好,首先就要把握课标,立足教材。也就是要以义务教育新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为出发点,在完成教科书上任务之后,再加以知识面和强化练习的拓展。但是,我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拓展的前提是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前提下。这样一来的话,不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夯实,还能将拓展知识加以巩固和延伸,自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2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培训:

有些学校化学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甚至不是化学专业的老师代化学课,这种现象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更为严重,这就会造成化学学科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化学教师是决定化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是化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教育部门可以经常筹备、举办各种学科的专业、针对性的专项培训。

2.3运用先进科技设备为化学教学服务:

要想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首先就要配备先进的设备,政府就要给学校以充分的教育教学经费保障。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所以,要想取得教育教学上的优秀成果,就要加大教育投资。有了教育经费保障,就可以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辅助设备。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电脑互联网设备等,利用这些设备不但可以打造化学高效课堂,还可以变化化学教学形式,还可以演示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实验。

2.4加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应加大实验教学内容比例,让学生在动手做试验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反应实际情形,从而能够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实验还可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传统格局,给学生以新颖的教学形式,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总之,虽然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只要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的我们共同努力,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并对其加以改善,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那么,我们的初中化学教学定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贡献化学学科的独有功效。

作者:刘媛君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一峰.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中).2015(06).

[2]王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黑河教育,2014年12期.

[3]伏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考试周刊,2014年63期.

[4]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5]赵秀者.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

[6]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7]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调查及实践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将一些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将学生由原来的配角变成主角,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形成乐于动脑的习惯.

一、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现状调查

1.调查概况.调查对象:九年级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查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为研究教学生活化准备真实的数据依据.调查方式与选题目的:为了方便统计,将问卷分成两份.一份是为学生准备的,统计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另一份是为教师准备的,调查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和态度.调查设计方案:(学生问卷)为了方便学生答题,全部是选择题.其中第1~9题是关于初中生对化学的喜爱程度及其原因;第10~18题是关于学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程度及平时参加活动的状况;第19~34题是关于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第35~42题是关于研究影响学生的因素.(教师问卷)主要是调查教师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

2.调查结果及其数据分析.在对化学学习的目的中,大部分学生倾向于考试.其中66%的学生把学习化学的目的归结于升学的需要;85.5%的父母同样关心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53.5%的学生将考试无关的问题放弃;44.7%的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选择问老师.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父母,应付考试.学生对学习化学没有一种渴望的兴趣,缺乏主动性.在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中,研究显示初中生还是有一定的兴趣的.40.3%的学生表示对于学习化学有一定的兴趣;32.1%的学生表示兴趣不大;41.5%的学生表示化学的知识点或者实验只有在有趣时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只有52.8%的学生表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己会去研究;67.9%的学生表示对化学的兴趣来自于老师.这表示学生是否喜欢化学,与教师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对外界感知的程度中,结果显示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不是很了解.只有15.7%的学生了解很多城市淡水资源缺乏;60.4%的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十分有限;80.5%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很低;64.8%的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关注.

3.调查结论及启示.首先,初中生在实验能力方面缺少机会去进行多次的实验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喜欢进行动手实验.教师调查显示学生在这一个方面缺乏自主设计实验的意识,也缺乏实验方面的必要知识.其次,在解释化学理论问题与得到结论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理论教育,缺乏理论与现实的联系.最后,对于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提出猜想的能力方面表现不足,即使提出了假设和问题,在辨证的时候也说不出有力的证据,需要教师进行有力的引导,才能自圆其说.

二、实践策略———利用教学资源体现生活化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内教学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中心等;校内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等.校内资源是实现教学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2.重视利用校外资源.校外资源丰富多彩,有社会提供的科普教育资源,如书店可利用的科学教育资源等;有可以作为科学教育的简介社会资源,如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等.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利用这些资源的各种探究活动,将它们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教学资源.这种人际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教育管理者、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这种相互合作与情感交流,可以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才能顺利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4.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等内容,只靠文字解释很难让学生理解,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成质量较高的化学课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

总之,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将它们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并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和责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徐儒红 单位:湖北利川市沙溪乡民族初级中学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摘要:

思维导图是系统化掌握相关知识的重要方法,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思维导图在素质教学中的运用越加广泛,注重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将复杂知识简单化,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出发点,研究和分析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

思维导图;初中化学教学;运用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具有简单性、创造性特点的学习模式,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认识相关知识,借助图像、结构、符号等方式使抽象内容更加具体化,采取的一种指导性的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思维方式。

1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作用

思维导图是集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结合形成的一种知识网络框架。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知识结构的框架。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具有以下意义和作用:第一点,思维导向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将化学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同事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第二点,思维导图能够对化学知识系统进行构造,使化学知识显得条理化、系统化,既能帮助学生构建初中化学的系统和框架,又能帮助教师简化教学内容设计,能够优化和更新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点,帮助学生掌握更加有效地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方式更加具有结构化、系统化,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整理、归纳、分析化学知识的能力。

2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方式和方法

2.1教学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不比其他学科,其中有大量的化学概念、化学公式。教师若是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则无法全面地表现化学理论知识,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将化学知识的教学进行串联和整合,从而构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引导学生自行想象构建知识网络图,进而易于教学的开展。这样不仅可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与教师间的课堂讨论提供更多的机会,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误区,并对其进行纠正。因而,在教学设计上,运用思维导图能够保证化学教学的有效性,突出化学知识学习的重难点。例如,教师设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教案时,为了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加系统化,可设计成思维导图,从化学仪器的使用再到相关的化学实验都有所明确,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简便化和程序化,便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2知识点连串结合思维导图:

化学知识内容繁杂,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过程比较繁重,若是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和困惑[1]。思维导图有所不同,能够很好地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态,使学生将相关的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构建一定的化学知识,系统性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为了区别不同的化学反应,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的有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制作出思维导图表进行(如图2)。这种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节省基础知识教学时间,深化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予以指导,加深其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3在小组合作讨论中注重运用思维导图: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会经常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2]。尽管教师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不能及时有效记录与整理化学讨论要点,容易导致合作学习的成效较低。而且,由于初中学生的好玩好奇好谈的特点,很容易在小组讨论中偏离教学重点。所以,教师可在学生小组讨论时,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课堂讨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防出现偏题现象。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应设置具有探究性的化学问题,同时发挥自我指导作用,为学生择取学习价值较高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记录讨论重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思维导图首要主题为探究问题,再着重知识细节的讨论,合理结合次主题,最终得出思维导图初稿。

2.4化学知识的复习运用思维导图: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掌握化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初中化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知识更进一步地理解、分析和记忆[3]。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的时候,思维导图以关键词、化学方程式等形式对内容进行标注与连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学习内容重点。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构建过程,及时准确地指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错误点及补充点。教师还可以选取学生具有代表性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观看和学习或者组织学生对该思维导图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善和补充自己的思维导图。学生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既可以对一个章节进行梳理,也可以对整个化学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复习,不仅可掌握化学知识,而且可准确应用知识,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相比一般复习法,思维导图复习的成效更为显著。

结语:

思维导图具备心智图、超级记忆、启动大脑等功能,在实践教学中会呈现出巨大的作用和意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实践,能够使学生内化和掌握化学知识知识,启发思维,使学生的眼界更为宽广。思维导图是将抽象性知识转化成相应的图片和文字,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是师生思维可视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于学生己有的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迁移,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才能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金美兰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龙井中学

参考文献

[1]孙婷.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贤露.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07(23):126-127.

[3]惠为标.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4,20(50):199-201

第九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与学生零距离交心沟通,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消除师生间的拘谨和隔阂,和学生一起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师生兴趣盎然,才能使课堂活力无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催化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的开始、是化学家发明创造的源泉.对化学充满好奇的初中学生,刚开始自主学习化学时热情高涨,但是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质疑情境,催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例如,在讲“盐类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酸溶液和碱溶液pH的范围,然后让学生思考Na2CO3、NH4Cl、Cu-SO4等水溶液的pH范围.学生不假思索做出回答,但实验后学生感到困惑,这些盐溶液的酸碱性为什么与自己的想法不同呢?由此催化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新的化学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生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或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当然,教师设计的疑问要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梯度,要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找准切入点,进而层层递进地解决疑问.例如,在讲“有关杂质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习题(某炼钢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炼铁,请计算能得到多少吨纯净的铁.)拆分成下面两个问题: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中含氧化铁多少吨?这些氧化铁中含多少吨纯净的铁?这样,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层层递进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二、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动机是创新的基本条件.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及探究的欲望是初中学生潜藏的无意识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竞赛活动,激活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人类的发明创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物质世界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的驱动.比如,中国近代的化学家侯德榜出于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技术垄断的创新动机,经过长期研究和不懈努力,创造出了中国人的制碱法,即联合制碱法,而获得了金奖,展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

2.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是创新的作风.人类的许多创新发明是在偶然的机遇中不经意间产生的,如果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遇将导致科学家的终生遗憾.比如,化学家李比希对于自己不能先于巴拉尔发现溴的事件就后悔不迭.李比希先于巴拉尔接触到了溴的液体样本,如果不是他没有经过严谨细致的分析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氯化碘液体,那么他将是发现溴这种新物质的世界第一人,但由于他的工作疏忽导致这一发明与他失之交臂.因此,我们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科学研究更要有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3.顽强拼搏、执着进取是创新的精神.人类的许多创新发明都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甚至牺牲而获得的.比如,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就因为顽强执着、敢于冒险地进行炸药的研究和制造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硝化甘油炸药研究过程中,多次发生爆炸,导致多人被炸死,且他自己被炸伤,但他在困难和危险面前不妥协、不放弃,坚持实验,终于收获了成功,并成为伟大的发明家.

三、结合初中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采用富有激情或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冲破自己固定思维的桎梏,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提出质疑,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因此,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有可能采取各种手段,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及意识得到培养.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赵兵 张爱香 单位:山东高青县第二中学 山东高青县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