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思考(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化学教学思考(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范例教学探讨

【摘要】

本文分析了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阐述了范例教学的含义和特点,针对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笔者实践或者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选择范例时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选用合理的范例,并且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做好课后反思的策略。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实现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目标,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范例教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十分重要,而应用范例化教学对化学教学效果提升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范例化的教学能够使得教学能容呈现得更加系统化,能够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更加准确、生动的传达给学生,其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获得思维迁移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化学乃至其他学科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掌握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下文便对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做以论述。

一、范例教学

1.范例教学的含义。

范例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正确的范例来进行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掌握相类似知识的规律,并且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它的方面,以转换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范例教学的特点。

教师在利用“范例”材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特点有: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1)基本性。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时候要注意其基本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化学的概念、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规律进行讲解,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与学习的积极性。(2)基础性。在初中化学中要运用范例的教学模式,就需要根据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化学感兴趣的地方,来安排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3)范例性。范例教学模式中的范例性,是指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筛选的,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转换与应用。

二、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范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能力与课堂知识相一致,并且为学生创造出更加广泛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

2.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通过应用范例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化学课堂中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从而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想象力,并且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以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三、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积极地鼓励学生学习化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并且在他们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需要耐心的讲解。

2.一切从实际出发,合理的选用范例。

在初中的化学课堂,教师应用范例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范例选用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要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水平选用合理的范例,这个范例应该是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即将学习的新的内容的一个承上启下,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状况,来决定所选用范例的难度系数,并且范例要具有针对性,最好做到一个范例对应一个问题,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3.结合范例内容,做好教学反思。

在实际中开展化学教学时,要结合范例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细致观察在范丽化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课堂上要多于学生互动交流,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课堂的接受程度。在课程结束前,可以采取师问生答的方式来对课堂内容做以系统回顾,在课后可以收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并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进而做好对自身范例化教学的反思,从而做好改进措施,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范例教学法的应用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继续加强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既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范例的选用,从而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标准。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项目的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水平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周海峰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德凤.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24.

[2]李向虎.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4:171.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知识可视化研究

摘要:

在概述“知识可视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教学实例探讨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旨在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知识可视化;教学应用新课改呼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更直观的知识展现方式,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互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资源,以图像、图形、图表、视频、动画等可视化的媒介替代文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知识可视化的教学理念,以教学工具转化化学的定义、概念或理论,揭示化学的内在本质[1]。对此,文章在概述“知识可视化”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教学实例,探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旨在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一、知识可视化的概念内涵

图像是人类接触最早、印象最深刻的视觉记忆,幼儿认识事物是从认识图像开始的,从模糊的轮廓到具体的形象,逐渐形成空间概念,因此,图像是传递信息及建构概念最直接的途径。知识可视化的理论形成正是建立在图像研究基础上,2004年,瑞士卢加诺大学的马丁•爱普(Eppler,M.J.)和雷莫•布克哈德(Burkard,R.A.)在他们共同撰写的《知识可视化:一个新的学科及其应用领域》一文中首次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了定义。他们指出:能够经过视觉直觉储存于记忆表象并纳入认知结构的事物是图像,而知识可视化是以图像为媒介,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的途径,从而实现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种认知方式。实践研究表明,知识可视化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具有重要意义的[2]。仅就初中化学教学来看,中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初次接触化学知识,学习化学的概念、符号、定义等对他们来说颇具难度,而知识可视化则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图像、图表、视频、动画等,有助于初中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化学课程的特点,掌握学习化学的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知识可视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立足于课堂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由教师引导学生将重点知识进行结构分解,划分出重点知识的枝干,再以枝干为中心进行结构分解,形成数个类别不一的支点,最后对支点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从支点到枝干,再到重点知识,逐层向中心靠拢,从而扩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范围,提高学习效率。以苏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温室效应”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以一组视频和图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温室效应现象,并让学生合作讨论后以关键词的方式提出几点自己对温室效应的理解,最后师生合作对温室效应进行定义。在第二个环节,笔者以温室效应为主题,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进行结构分解,画出思维导图。首先是温室效应的构成,主要包括:①太阳;②大气;③人类活动;④自然环境。其次分解温室效应的枝干,主要包括:(1)太阳:①太阳光,②辐射线,③热量,红外线,紫外线;(2)大气:①二氧化碳,②温室气体,③甲烷,④臭氧,⑤水气;(3)人类活动:①建筑,②交通,③能源消耗,④农业生产;(4)自然环境:①气候反常,②土地沙漠化,③海洋生态,④农业。最后再以上述枝干为中心,对代表枝干的关键词进行结构分解,如温室气体主要包括:①水汽;②二氧化碳;③氧化亚氮;④氟利昂;⑤甲烷。在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思维导图得出结论,其次笔者以多媒体图片展出关于温室效应的相关数据,让学生将数据录入思维导图中的对应项,最后得出总的结论。如此,利用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使原本定义化、依靠文字承载的重点知识转化为形象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视频、图片、实物模型等可视化工具的运用

课堂教学中,视频、图片、动画等可视化工具一般以投影、录像或计算机展现,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课堂时空的限制,将文字化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实例,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更使学生直观感知和体验知识,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教学二氧化碳时,对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很多学生仅能从生活经验中寻找答案,并且只说出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二氧化碳产生的例子,如动物呼吸、汽车尾气排放等。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各种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制作成视频展现出来,会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备课时将重点知识制作成视频或图片,替代教师讲解,从而实现知识可视化的教学模式。此外,实物模型是知识可视化的代表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化学物质的抽象性为他们学习制造了很大的障碍,而将符号化的化学物质用实物模型替代,在多媒体展示或教师讲解的同时,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真实的化学物质,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教师可将实物模型展示与多媒体视频或图片、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可视化形式相结合,多管齐下,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实践证明,知识可视化的应用顺应了当前信息时展对知识传播和创造方式改变的需求,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细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尽快转变思想,改变当前教学模式,以知识可视化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倪钦 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仰化初中

参考文献:

[1]蓝嘉.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化学教学———以利用Chemof-fice2004的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3,(4):34-37.

[2]张力平.知识可视化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教育:中学刊,2011,(11):30-31.

第三篇:新课改初中化学教学思考

摘要: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其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教师对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新思考,以提出全新且更高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化学知识。本文主要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新思考进行分析,以为广大初中化学教师提供更多相关教学信息和方法。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化学;新思考

在新课改如火如荼推行的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1]。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个性及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实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及针对性。教师可通过实施趣味教学、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等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创新[2]。从以下几方面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与改革进行详细分析。

1.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正处于身心与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每一位学生在身心与个性发展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同。因此,对初中学生实施趣味性教学,可极大地满足学生身心与个性发展需求,并且符合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创新要求。通过提高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关系。例如,教“化学反应”内容时,对于其中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知识内容教学,教师可将各种反应的内涵特点使用较为有趣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使学生感觉到有趣和新颖,从而利于其理解与识记。如可将分解反应表达为一变多;催化剂表达为一成不变;化合反应表达为多变一等,不仅使学生直观明了各种反应的内涵特征,还使其迅速抓住其中重点。而教“化学符号”内容时,教师同样可使用趣味教学法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的比喻,使学生快速、有效地熟记各种化学符号。如化学符号中的硫(S),教师可将S比喻为呈“S”形欢快“硫”淌的小河,从而使学生在有趣、形象的比喻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不断丰富化学知识。

2.合理设置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创新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时,应合理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方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和学习,从而切实掌握更多化学知识,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例如,教“空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方案中设计一个测定周围空气含氧量的实验。通过运用齐普发生器等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操作自主实验,对教室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探索和测定,期间教师再给予适当指导和相应提示,使学生顺利自主探索和检测出空气中具体的含氧量,从而使其在动手实践中不断增强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另外,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装置研究与制作,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兴趣,挖掘学生自身潜在能力,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案中扩充设计一些教材以外、更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并积极主动动手操作实验,从而不断增强其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强化学生的真实感受

初中教学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着重强调实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3]。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自主动手探索问题答案,从而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切实感受化学知识的真实存在与实际运用。另外,教师的实验教学内容应进行改革与创新,不应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学,而是进行更多探索与创新,同时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诸多“意外”有效结合。例如,在“氧气”教学内容中,可知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实验室使用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经过加热提取出的氧气却是有“味”的。教师可针对此现象将二氧化锰与氯化钾于试管中加热,并让学生闻制取出的气味,在学生纷纷反映闻到刺激性气味时,教师可趁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氧气有了“味道”?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很快便对此感到十分好奇,均纷纷思考和探索答案,期间教师再加以适当引导和提示,并且与学生一同探索:使用蒸馏水洗涤氧气后,将硝酸银溶液加入蒸馏水中,之后会产生白色沉淀物质,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物仍不溶解。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了解制作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其他副反应,从而出现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符的现象,教师再针对该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思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化学思维。化学课程是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前提条件的学科,因此学习化学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学习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4]。因此,教师应不断致力于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从而提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化学教学更符合新课改要求。

作者:邵亚兰 单位:响水县周集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何金火.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新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197-198.

[2]王忠华.浅谈我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点思考[J].中学生导报,2013(149):1-2.

[3]陈世龙.新课改形势下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J].学园,2014(03):120.

[4]秦建彬.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应实现四个转变[J].新课程导学,2014(01):20.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校本课程开发探究

【内容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我国的课程体系实施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初中化学属于科学学科范畴,其涉及到的实验等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认知和了解一定的物质直接变化规律,形成一定的科学净胜和素养等等。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迫切性的。

【关键词】

校本课程初中化学教学学生

新课改指出: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阶段,主要教学任务在于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认知一定的事物变化规律,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清楚的了解科学与其他一切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体验和感悟科学的本质,进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等等。在新课改进行如火如荼的今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初中化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初中化学本身属于自然性的科学学科范畴,涉及内容较广,资源也较为丰富,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能够直接性的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是综合性的,能够促使学科与实践之间的融合性等等,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基于校本课程开发视角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一、开发和利用化学史渗透科学精神

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说:“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化学教学中每个理念以及实验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背景,理论界将其称之为是化学史。开展化学史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清楚的了解化学理念形成的过程。开发和利用化学史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知和了解化学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去探究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辩论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利用化学史来引导学生感受、想象化学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的执着精神,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等等,以此给予学生思维和探究上的启发,渗透一定的科学精神。如:在学习“燃素说”相关的内容时,笔者引入燃素说的化学史:燃素说的辩论问题,它的出现是错误的、它是不存在的等等辩论内容,同时笔者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内容,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找出了诸多运用燃素学说来解释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等等,并通过收集信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燃素说虽然有异议但是他是作为一个概念出现的,对于化学来说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是化学史的有效资料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开发和利用化学史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开发和利用生活资源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养

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倡导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同时,能够运用化学解决一定的问题,了解化学知识的认知结构、能力结构等等,进而形成一定的综合技能和素养。我们知道,初中化学知识本身是对生活、自然的一种升华性、理论性的总结和显现,其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新背景下就初中化学的本体内容主题也都是生活化的显现,诸如: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等等。可以说,化学与生活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生活中的一些资源来整合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凸显生活的教育功能等等。进而通过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生活认知和实践,强化自我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信心。如:笔者就化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其本职内容,诸如:在学习化学与环境章节内容时,笔者给予每个章节的内容以生活化的命名,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到化学的生活性,即:大气污染:还我青山绿水;水体污染:生活中的败血症;土壤污染:大地母亲的痛苦等等,以生活中学生最为常见的内容来代替化学教材中的内容,生活化的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本质,强化自我的化学学习等等。

三、开发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化学的生活性决定了化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联系。新课改下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学生自主探究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化学实验技能等,真正的感受、参与化学与生活。开发和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是校本课程的另一重要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深化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如:在学习“饮水与健康”教学内容时,笔者就目前社会上对干净水的呼吁情况,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引导学生感受水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即: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其次,让学生就目前城市中水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工业排水、农药化肥污染、管道、下水道等等。再次,就目前我们喝的水进行分析和阐述:我们现在喝的水中好多都加入了化学物质,诸如:氯、沉淀剂等。最后,引导学生就社会实践活动中水的问题进行实验。收集多种水样,将其运用化学来进行分析等等。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化学实验,进而,通过自我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化学实验来增强学生对水的节约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总的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一切教学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的。有助于从根本强化了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质的认知和了解。我们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应正确认知、了解并运用校本课程,挖掘和整合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以此来辅助化学课程教学,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夏永康 单位:江西省瑞金市大柏地初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宣婕、徐培珍、孙尔康.最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分析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被当作一种先进的学习方式而加以应用,并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否发挥固有优势,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是众多教师所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做了分析,并就如何完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

在当今社会,合作已经成为获取成功的方式之一,而合作意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在工作、生活中皆有体现。而在教育领域,合作学习也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充当的角色,总体而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合作学习逐渐获得教师与学生的认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多,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太理想。因此,要想使合作学习发挥真正的作用,就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了解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一、合作学习概述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为达成一定的目标而展开,由教师来分配学习任务以及控制教学进程。合作学习具有互动性、互助性、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自主性等几个特征。所谓的互动性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流动;互助性即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参与性即全体学生均参加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每位学生都拥有表现、思考、探究、创造的机会;体验性是指让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体验教材内容;探究性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性指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知识与方法结合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现状

第一,合作学习流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尽管我国已经在推行教育改革,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并没有把握合作学习的实质,而是参照应试教育,认为学生只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并上交结果就可以。这种行为明显背离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无法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第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实验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然而,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较差,无法独立思考问题,所以参与度不高,在合作学习中不能获得较大的提升。第三,教师过于重视结果而非过程。合作学习的结果能够比较直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收获,因此很多化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结果非常重视,且这种重视超越了对合作学习过程的关注。受此影响,部分学生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后只是抄一下其他学生的学习结果,敷衍了事。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

第一,完善教学内容设计。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先明确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设计加以完善,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及爱好等)。以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为例,这一课需要做较多的实验,比如盐酸的酸碱性实验、澄清石灰水的酸碱性实验、蒸馏水的酸碱性实验等。因为盐酸、澄清石灰水和蒸馏水比较相似,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应先按照性质将各个实验加以归类,之后再将实验安排给合作学习小组,从而使学生明确盐酸是酸性物质,澄清石灰水是碱性物质,蒸馏水是中性物质。

第二,做好实验分配工作。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加强引导,给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合适的任务。例如,在《石灰石的利用》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几个小组归纳生活当中石灰石的用途以及石灰石存在于哪些地方,再让另几个小组做石灰石的相关实验,比如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的化学实验,澄清石灰水通入气体的实验,澄清石灰石与锌块的实验,等等。剩下的小组则专门负责记录数据。通过这种形式,使每个学习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参与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优化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问题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深度,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重视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向学生抛出难度适中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能够调动学习兴趣的问题。比如,在教授《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时,教师不必提出像“元素分为哪几类”这种明显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应提出像“元素和原子有何区别”、“元素符号有何意义”这样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提出这些问题,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究的动力,不让合作学习停留在表层。

第四,完善合作学习的评价。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合作学习的评价环节给予学生鼓励,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评价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欠缺之处,从而采取措施指引学生对欠缺之处加以改进。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而教学实践也证明合作学习具有多种优势,能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此,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继续对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探讨,从而使合作学习更加适应教学实际,使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提高。

作者:咸化文 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易康荣.解析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4(01).

[2]傅映锦.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2(10).

第六篇:初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提出和思考,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那么在学生刚接触化学知识时,教师就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因此,本文就对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

合作学习理论;化学;现状

学生在初三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奇而又充满疑问的学科,所以在刚开始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是较高。但是随着化学知识的复杂和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吃力。故此,要想继续确保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继续确保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合作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设计不够合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具有很大的教学意义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和应用都不到位,使得合作教学的效率不高。比如,在合作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于合作教学应用范围和技巧的探讨,从而使得在合作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够合理,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问题,教师却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讨,这样是很难提升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热情。

2、缺乏对学生的合作探讨过程的控制

虽然大部分化学都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却缺乏对学生合作探讨过程的控制,使得学生的合作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探讨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而无法融入到讨论当中,从而降低他们的讨论兴趣,使得整个小组探讨变成了某个学生的个人演讲,这样的讨论方式是无法有效地提升整个班级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的。

3、缺乏科学合理的合作分组

部分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过于随意,在进行合作分组时,为了节省时间,部分教师会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组成小组。而学生在选择小组成员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同学的化学水平,而是自己与该同学的感情高低,一般学生都会选择与自己感情较好的同学作为小组成员。这样的分组方式会使得小组的化学水平参差不齐。

4、对合作小组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大范围地使用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节省时间,他们就会将评价方式进行简化,只是做最后的评价,而最后的评价又只是简单的分数评价,而缺乏对学生的文字点评,这样过于简单的评价方式会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认识到自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从而无法更好地完善自己,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合作探讨问题

为了确保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探究,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合理的合作探讨问题。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任务,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教师应该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来让学生合作完成,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如进行“生活中的酸碱盐”教学时,教师可以各个小组将自己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都带回课堂,然后通过试纸测验,测出生活常见的酸碱盐的酸碱度。

2、实施奖惩制度,提高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积极性

要确保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就要控制好学生的讨论过程,所以为了进一步地控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探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建立和实施奖惩制度。如:教师可以秘密地选择出观察小组,为了公平起见,如班级一共设计有6个小组,那么教师就应该从6个小组中分别选出观察小组成员,然后在进行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这些观察小组就要对各个小组进行相应的评分。观察小组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气氛,以及每位小组成员的发表次数等等来对各个小组进行相应的打分,如A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积极地参与讨论,每位小组都成认真地听讲其他成员的意见,那么观察小组就可以给A小组评90分。

3、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性格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

要确保合作学习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在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多方面的情况来进行分组,如学生的化学成绩、平常表现等等。例如教师可以将化学成绩较高的学生和化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可以将平常表现比较出色的学生与平常比较沉默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小组。通过互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4、完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在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中,要想进一步地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吗,那么初中化学教师就要完善自己的评价机制。如,教师的评价不能过于简单,因为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进行学习反省,如果教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学生很难进行相应的反省。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应只是简单的分数评价,还应该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整个小组的表现以及个人表现都应该作出相应的点评,将学生或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优缺点都准确地点评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根据教师的评价来完善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化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要想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研究,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王雪峰 单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何少文.浅析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2:75.

[2]刘学芳.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方式浅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07:27.

第七篇:初中化学教学问题及策略

我县地处偏僻山区,从2003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可以说已经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在改革中解决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面对新鲜、开放的新课改,我们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了许多理性思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仍然感觉有许多问题困惑着我们深入改革,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现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论述,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题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动机。据课堂观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三无”问题。即无目标、无动机、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水平较低,动手能力差,不屑于自主学习,更懒于动脑、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二:学生缺乏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由于受以前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做“存储器”或“知识的容器”,老师教什么,自己就记什么,对知识的获得不愿意质疑,甚至不敢质疑,缺乏合作学习与交流、互动,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丧失学生的主体品质和反思批判思维意识,使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没有创新精神、没有合作意识的人。问题三:教学条件有限。新课改注重自主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而现在有的学校,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实验室设备比较落后,没有分小组实验的条件,没有专门的实验员,没有多媒体教室;缺乏相关信息搜集的渠道,结果造成学生见识少,难以发挥学生自主求知、创新的能力,难以开展正常的探究教学。往往过分注重应试教育,忽视教育本质。不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给学生揭露和展示化学学科的思维过程和一般规律,忽视实验教学,弱化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束缚学生思维,对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和举一反三。问题四:部分教师缺乏改革动力和信心。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教师普遍感到有必要提高自身素质。但面对以上几点现实问题,又不知如何是好,互相观望,只是偶尔试,没有全面展开,以致改革动力缺失及信心不足。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

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全面融合能力、方法、情感、价值等方面内容。重视探究的过程性学习,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重视德育,渗透人文教育。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原则,改革教学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信心,促进发展。经过初中学习,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发展。

2.适时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很多常识性内容,老师设计出问题提纲,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总结。分小组时注意好差搭配和男女搭配。如《碳单质》这一课题,老师画一个表格,从色态、硬度、导电性、吸附性、组成、用途等方面让学生自主学习填表、小结,最后老师补充。实践证明,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记忆程度、课堂气氛要比老师传授介绍强得多。

3.注重情境创设。

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触景生情,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些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虚拟下酸雨时的情景:树叶、蔬菜、建筑物、金属制品、雕像、水中的鱼、恐慌的人们等变化,扣紧学生心弦,继而提出什么是酸雨?从哪里来?怎样防治?带着疑问学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又如虚拟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出现在坟地上方的“鬼火”,引出什么是“鬼火”?它是怎样形成的?进入《燃烧与灭火》一课的学习。这样的情境教学具有很强的实效性。

4.以故事、悬案、谜语开课。

教师要掌握大量课外化学知识,也可适当自编自演,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如以狗死洞中的故事引入《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学习;以一场大火后珠宝店里钻戒不见了的悬案引入《碳的化学性质》一课;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生活时刻离不了,请问它是谁?引入《空气》一课的学习。这样开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

5.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如去自来水厂参观学习后,引人《水的净化》一课,再通过家庭小实验: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开水所含物质的实验调查,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饮用常识。又如酸碱度的测定,老师先给出几种蔬菜和水果适宜种植的pH值,让学生带点自家土地的泥巴回校检测,既学会pH值的测定方法,又学以致用,增长见识。

6.实验创新。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探究过程。如《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活动与探究》,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选择仪器组装,大多学生按图示装置。由检查装置气密性引导学生悟出:只要密闭,集气瓶、广口瓶、烧瓶等能代替试管、锥形瓶。再和氧气的制取对比,总结出制作气体的一般常识。知识扩展:(1)在家里能用什么制二氧化碳?学生思考后明白:用药瓶、矿泉水瓶做发生装置,盖子穿孔代替胶塞,吸管代替软胶管,等等;(2)演示启普发生器制二氧化碳的过程,得出能自由控制反应进行的结论,再画出一些能自由控制反应的装置图。让学生交流、讨论、总结出原因,最后老师小结。能自由控制反应的情况有:利用开关控制液体滴加速度;利用夹子控制气体压强使固、液分离;手工操作使固、液分离。学生理解原理后,能顺利处理相关练习,掌握重要的实验题解题方法。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规,不同内容可灵活多变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忘记了眼困、忘记了开小差、忘记了做小动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刘洋 张莲 单位:安图县第三中学 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八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

基于初中化学对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的作用,对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肯定,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探讨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基本科学素养;学习兴趣

一、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气氛应是愉悦、融洽、开放、相互支持的,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觉,使师生双方精神焕发,思维活跃,灵感迸发;学生能自由地表达想法,师生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激发双方潜能的充分发挥[1]。例如,课前放一首学生喜欢的歌曲,缓解学习的压力;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播放一段碳酸饮料的广告,让学生放松心情去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可推动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去钻研。如果教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第一节化学课给学生变“魔术”,白纸上看不到字,但用喷雾器喷后便出现了字;讲氦气时,可以“曲江眼”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氦气球能升空,而人工吹的气球却不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探索新知。

三、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为学习化学提供了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作用及功能,而教学理念的落实也需凭依化学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操作要规范,实验速度要适中,便于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后,向溶液中吹气,待红色褪去后,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此时就会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实验结束后,针对实验现象讲反应原理。讲浓硫酸的性质时,由于实验比较危险,要确保安全,让学生描述浓硫酸脱水的实验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在进行学生实验时,教师要让学生事先预习整个实验过程,做到胸有成竹,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及时进行干预。实验室制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金属、酸碱盐的性质等初中化学的重点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做家庭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定家中各种溶液的pH值等,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巧记忆

初中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教师可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比如,在学习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时,可采用游戏法,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还可编化合价之歌,把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步骤、盐的溶解性编成口诀,简化记忆,便于学生快速理解并掌握。

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其环保意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环保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空气的成分、水的污染和防治、化石燃料的燃烧、化肥的施用、酸雨、温室效应、白色污染等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具体原因和危害,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另外,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规范操作,学会实验“三废”的正确处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六、复杂问题简单化

学生遇到难的问题往往容易退缩,其实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比如,很多同学对化学式的计算不理解,以计算化学式NH4HCO3的相对原子质量、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及N元素的质量分数问题为例。我们可以把这个化学式当成一篮水果,不同元素代表不同的水果。现在,要知道这篮水果的质量、每种水果的个数比和质量比,某种水果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含量。这样分析,学生容易理解,就能准确无误地计算出结果。在初三化学总复习时,学生经常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蒙”的现象,此时需要梳理知识,明确目标,穿插巩固,形成网络。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实现由知识点到知识块再到知识网的构建,做到纲举目张,避免知识在大脑中堆砌。如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可将碳的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找出三者的联系,画出知识网络图。

七、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都希望表现优秀。但在教育实践中,教育教学可能会极大地挫伤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劲头[2]。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正确分析和看待学生的成败,引导学生形成能力增长观,培养永不言败的性格,使优生更优的同时发展学困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建立自信。

实践证明,只有在充满创新和活力的课堂中,化难为易,将知识与生活相关联,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的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发展,终身受益。

作者:朱红 单位:西安市长安区第一民办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1-182.

[2]王振宏,李彩娜.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295.

第九篇:初中化学教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化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初中化学教学创新,同时能加强素质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落实。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遇到的问题

(一)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对初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需要得到教师教学观念上的支持。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意识,才能让教学活动的设计更加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但是,当前的许多初中化学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没有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教学目标的一部分。在社会竞争激烈的今天,初中学生的学习节奏不断加快,学习压力也有所提升。教师为了让学生快速提高成绩,忽视了考试之外的能力培养;初中化学检测仍然以卷面考试为主,没有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氛围沉闷

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需要有轻松的教学氛围。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满足学校与家长对于化学教学的期待,仍然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学生只能在做练习时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生不能完全融入到课堂中,没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造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沉闷。

(三)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性不足

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化学学习行为。目前,许多初中学生认为化学学习是枯燥的。在课堂中,他们从教师的讲解中得到化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本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就使得学生好像是教师支配的玩偶,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会让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逐渐消失,甚至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学生没有积极的化学学习情感,很容易成为化学课堂的旁观者,丧失动手实践的积极性。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乐于在课堂中积极探索与学习新知的动力。部分初中学生认为化学学科较为枯燥,趣味性不足,不乐于融入到化学学习中。面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变传统为现代,变死板为创新,让学生找到化学学习的新鲜感,其注意力必然会集中在化学学习内容上。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解有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时,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阅读元素周期表,要求学生背诵。生硬的教学条款,会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压迫感,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在教学创新的今天,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讲一讲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让学生制作一个元素周期键盘,先制作电脑按键大小的卡片,在上面写上化学元素。引导学生与同桌一起,一对一地按照顺序对化学元素进行排列,形成个性化的元素周期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利用实验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学科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让学生成为实验操作的主体,给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进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化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物质本质与发现物质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师的口头讲解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无法促进学生完全理解化学知识。而实验能够让化学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突出学科的特性。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就要给学生机会去自主实施实验,进而提升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在讲解《燃烧和灭火》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主查找相关的实验资料,设计个性化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中实施自己的实验。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实验活动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严格审核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度。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与观察,体会化学知识的精准性,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传递已经研究出的化学成果或者已经解决的化学问题,而要给学生机会去实践。如在讲解化学知识时,可先告诉学生这一化学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与学生一起讨论与假设化学原理探究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思考。通过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化学问题,探索化学原理的验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利用生活实践活动或者化学实验去解决他们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自由。通过实践,学生可能会得到一些与化学原理不尽相同的结果,这时,教师就需要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实践活动失败的原因,并向学生传递百折不挠,敢于面对失败的科学精神。实践活动在化学课堂中的融入,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化学学习方法,更培养了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总之,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推动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开发更多符合初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化学素养的提升。

作者:沈鹰峰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学

第十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观察、实验、调查、阅读、讨论、资料收集和辩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或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灵魂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和属性,发现事物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趋势,从而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一切探究活动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教师还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材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主动性。改变以往教学中知识传授的模式,使学生通过主动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熟悉的领域入手,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探究的问题。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通过观察,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说明了的空气的存在?(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3)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空气中成分的变化?当然,探究式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更要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阅读教材和交流讨论等途径,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知识。

2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如果探究学习活动过难或过复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失误,从而偏离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问题,鼓励学生创新。在设计教学情境,提出思考问题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多与与其他学生的学生进行交流,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多肯定少批评,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用蛮强的激情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树立学好化学恒心和自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学习与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3利用探究实验,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

与传统实验教师做实验,教师提问题,学生来验证不同,探究实验是通过学生的“做”来发现实验结果,学生实验前并不知道实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且在实验器材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实验步骤不同,或者加入的剂量的差异,实验的结果也并不相同。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究实验,记录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获得了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探索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课时,关于铁的生锈实验,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课前观察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让学生分组讨论铁生锈的的原因,思考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铁在潮湿空气中最容易生锈。而探究实验则是让同学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看看钢铁生锈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会造成什么样的经济损失,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如何防止钢铁生锈,更有同学提出,不锈钢产品为什么也会生锈。所以说探究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学探究习惯。在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集体评议、交流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多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把教学变成一种交流和对话。教师要适时的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表达自己的机会,多听听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征途上的领路人。因此,在新课程体系下,初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做好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教学的内容,明确探究教学的目标,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监督和引导学生探究的全过程,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远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目标。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探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每次探究活动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恰倒好处的应用探究式教学,对于贯彻落实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大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求探究式教学法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

作者:程娟 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彬县龙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