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化学教学合作学习应用

1探究式合作教学模式的概述

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现代被各大高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引入问题阶段、合作交流阶段、实践应用的阶段,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由此可见,这个教学法,适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推广使用。

2目前高中化学教教学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而言,高中化学教育课程中依然有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在班级里积极的讨论问题,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这种教育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在的课堂教学。现在的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学习,主动提问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主动性,营造出主动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学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能实现这一目标。然而,教师在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中,依旧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是因为教师在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过分强调合作形式,盲目的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聚集在一起漫无目的,不知所措的合作。此外,高中化学教师还会忽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不敢在化学教学课堂中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这些都是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改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中应该养成良好的教学作风,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以及化学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力求全方面把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要求。

3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将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应用到化学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3.1指导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合理的组建化学学习合作小组,教师可以根据座位、成绩等方法进行组建,合理的分配学生资源,力求每一个小组的综合素质相近,实现小组成员互补的效用,鼓励成绩较好的学生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化学课堂讨论气氛,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论,如何检验食盐中的碘元素存在?之后,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提出看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碘元素是以何种形式存在于食盐中的?提出具体的问题之后,教师继续追问:碘元素有几种存在形式?经过这些问题的补充提问之后,可以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谈论探索,得出答案:碘元素有三种存在形式。那么哪一种存在形式是正确的呢?为了探究答案,化学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进行紧张有序的实验操作应用,通过学生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来进行主动的探究。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让学习小组介绍实验结果,纠正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错误,直至正确的结果被学习小组公布出来,教师再进行各个小组之间评价,激发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3.2策略的激活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首先要成功的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答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着对合作探索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慎重选择教学内容,找出富有挑战性,具有可操作性,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内容,创建问题情境,并且确保内容符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引导全体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讨论中来。.例如:在学习“原电池”这一节中,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创建问题情境: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是否必须要有一个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学开展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在经过各个小组积极的合作学习之后,得到了一个共同的结果:“不一定,比如说氢氧燃料电池”。经过情景问题的创设,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化学学习的,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3.3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率的探索学习,并及时给出评价,促进发展:

在探索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探索,这样做避免不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犯错误,教师要以微笑来容忍这种错误,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具有团队意识的合作过程,并不是学生们坐在一起就是合作,为了能够更好更有效率的合作学习,教师要向学生渗透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合作学习所要必备的自身因素。

4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事实也证明了,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当今教育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百家争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自己的交流、探索、实践获得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作者:徐振英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