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化学教学论文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基于能力培养的化学教学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基于能力培养的化学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化学信息处理能力培养

新课改中对初中化学教育的要求是对学生接受、消化与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培养.化学信息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阐述;通过实验现象或化学有关事物联系化学知识;化学解题中能看出问题的实质,并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将吸收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重组.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对新事物的阅读能力.不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刊,必要时也只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进行知识的恶补,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课本知识的阅读、实验内容的阅读、化学图标与图象的阅读以及化学试题的阅读.提高化学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化学知识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重点在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对课本关键词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化学阅读效率的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有益的作用.化学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化学知识的学习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从课本知识、化学试题、实验现象以及化学模型等方面获得感知,并抓住事物的关键,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化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化学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解决方法;二是将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化学事物敢于发问,进而才能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带着问题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思维引导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灵活度,对相同的化学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必须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而不是为了教学成绩去用固定的模式解决化学问题,封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教师教学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对化学研究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其中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规律,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化学实验的特点,做一些化学趣味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实验数据记录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与探究实验本质的动力.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作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拓展,如对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解答,但所提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化学实验中,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讨论小组对实验中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将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也符合新课改要求中将课本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学生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同时,面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学校教育也应该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充分有效地挖掘化学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程锦成 单位:江苏泰兴市根思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的突破点

人教版高中文科化学一共有2本教材,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社会》。纵观这2本教材我们可以将高中文科化学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与社会的关系;3.人与人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的负担日趋严重,大量工厂随意排放着不达标的废气和废水,造成臭氧层被破坏、河水重金属超标。因此,合理运用化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够促进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绿色化学的概念应运而生。2.人与社会的关系。化学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3.人与人的关系。教育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化学与社会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和的一门课程。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向社会索取利益,却很少对自己进行反思。而人文精神的主旨就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到人自身的问题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其人文精神

由于不同的学生其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不同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其思维的逻辑性没有理科生强,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能预先设计好答题的步骤,对于公式往往也是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文科生的思维优势也不容忽视,他们的形象思维很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这一点。

三、学科交叉,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现如今的高中文科生不仅需要学习文科的必修课程,还要学习带有理科性质的选修课程,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课程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将一些化学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原理、定律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众所周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是它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更为关键的是还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而在政治学科中,教师经常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因此化学研究的范围也包括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文科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可能会感到陌生、排斥,但是对于政治的学部分人还是很感兴趣的。由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尽可能地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文科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借以培养文科生的人文精神。

四、总结

《中庸》中强调,对于学问应该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要求文科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而应该放宽眼界不断地汲取大量的知识充实自己。对于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方面,不止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对他们人文精神能力培养也至关重要。

作者:赵淑梅 吴蔚 林红 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