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化学的情境教学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创设积极的化学教学场景和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设有“情境素材建议”一栏,表明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情境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的教学展示,莫不创设各种情境,追求使用情境的效益最大化,最好能一境到底。情境教学的支柱是优质的情境素材。情境素材来源于教师的各种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挑选情境素材并精心设计,构建高效课堂。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构建学生的学科观念,符合建构主义理论。

一、情境素材在教学中的应用

1.巧用生活情境,体现化学的实用之美

生活中无处不化学,生活是活教材,要求教师拥有一双化学特有的眼睛,带着化学的独特视角看待生活中的每件物品,捕捉生活场景,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生活情境,拉近生活与化学的间距。以“微粒的基本性质”为例,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泡糖水”:教师在水中放入一块方糖,固体消失,水有了甜味。这一司空见惯的情境用于化学教学,简约而不简单,这一情境贯穿于微粒的三点基本性质的始终,属于“整体教学情境”[1],引导学生进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理解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关系。再以“常见的碱”为例,有一种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展示这种管道疏通剂溶解头发的视频,结合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有腐蚀性、要密封保存等,属于“局部教学情境”[1],虽不能囊括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但利用生活的物质,让学生感觉到氢氧化钠离自己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从化学学科角度加强了对氢氧化钠的理解,推陈出新。以身边的物质作为情境,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化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探究的欲望。初中化学知识不少是事实性知识,巧用各种生活情境引导教学,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带着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事物的能力,让化学服务于生活,造福于人类。

2.关注新闻事件情境,利用STS教育,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科技与化学息息相关,科技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STS教育可以指导学生了解科技及成果,思考、参与和科技有关的社会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技新闻、社会热点事件均可作为化学教学的情境素材。这些素材在使用时必须要经过裁剪,要从化学学科的视角正面引导,提取有效的化学信息,切不可关注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情绪问题、社会问题。以“燃烧时的能量变化”为例,在教学中,可以用火箭发射作为情境,火箭发射场面恢宏,从化学学科这个角度只要聚焦火箭发射时助推的一瞬间,看到火箭下方喷射出来黄色烟气即可,即能说明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一情境已经足够震撼学生的心灵,认识到化学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再如水资源污染是目前全社会比较关心的环境问题,可以选取污水处理厂检测项目及方法作为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怎样减少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TDS)、重金属离子、氨氮等,调节PH,处理达标后排放。我们聚焦的是利用化学知识去治理水污染,而不是哪些化学物质导致了水污染,水污染是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的,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污染问题,这才是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从化学学科视角考虑纷繁复杂的科学技术、社会热点问题,剪辑需要的情境,正面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于科技和社会的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挖掘史学情境,培养科学态度,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以科学家研究物质采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作为教学的线索,创设真实的科学研究情境,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真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畏失败、艰苦探索得出的。化学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原子的构成”为例,教材中介绍了汤姆生、卢瑟福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过程,分别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枣糕模型”和“行星模型”。卢瑟福本想证实恩师汤姆生的模型是正确的,却没想到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更为科学的观点。在汤姆生之前,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个微小的实心球体,在卢瑟福之后,玻尔提出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彰显了化学研究严谨、批判、求真的科学精神,提升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这种基于证据的推理,发展了学生的化学科学思维品质。利用化学史作为情境必须要尊重史学事实,尊重真实场景,不添油加醋。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收集证据”板块是用波义耳和拉瓦锡的研究作为对比展示科学家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过程。波义耳在一个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教材中的图片显示是Hg,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的物质质量增加了;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研究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得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教材中波义尔在敞口容器中用水银实验有违事实,水银有挥发性,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挥发更快,固体质量不会增加,显然教材的编写者不尊重事实。正是由于波义耳提供了金属加热的思路,拉瓦锡才想到用水银去研究,从而为他后面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使用化学史学情境不是把科学家研究的所有过程都展示出来,而是需要裁剪,提取想要的环节。看待前人的研究要保持一定的批判性,不片面贬低有些科学家的重要实验,认识到所有的科学发现对后人研究的结论都产生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培养学生寻求真知的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

二、情境教学的几点反思

1.多维度看待情境素材

优质、经典情境并不是很多,同一情境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能人之所不能”,寻找另类角度,创新使用经典情境。以“二氧化碳”学习为例,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需要提供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一定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作用产生”这一情境吗?提供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简单一点,只需要用一瓶雪碧,加一点沙土进去,雪碧会迅速产生二氧化碳。事实上在雪碧中放一点表面粗糙的颗粒物,就会快速产生二氧化碳,如沙子、小石头、水泥块等。当进行学生实验时,二氧化碳的用量比较多,只需要买一罐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方便快捷,可以满足整个年级的分组实验。再如学习或复习碳酸钙,生活中碳酸钙的情境很多,如钙片、牙膏等。不少钙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也有很多钙片主要成分是其他含钙的化合物;牙膏里研磨的材料可能是碳酸钙、二氧化硅、氢氧化铝等。选择钙片或牙膏做载体复习碳酸钙,要慎重,最好先实验验证一下。提供合适的研究材料,不一定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取,不要一元化地看待某种物质提供的方式。要批判、思辨性地去看一些情境,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方式。

2.提供情境素材的主体

化学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化学学科素养。情境的使用要从学生出发,情境素材的获取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最佳方式不是老师直接提供,而是有指向性地布置学生课前完成必要情境的收集工作,情境素材提供的主体最好是学生。在收集情境素材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如要求学生收集“燃烧与灭火”的情境材料时,可以指导学生在家里做对比实验:一个纸杯加入一定量的冷水,两个纸杯重叠在一起,倒入等量的冷水,点燃蜡烛加热。一个纸杯的,水烧开,纸杯没烧坏;两个纸杯,外面的纸杯烧坏了。[2]拍下实验的视频,作为情境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其他学生交流。用家庭实验作为情境素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需要父母参与共同完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教师提供情境相比,学生提供情境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3.情境教学与学生的发展

生活、生产、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为创设情境提供了素材。情境教学能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学科非常有用、实用。真实的、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形成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3]在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基于对世界的观察产生审慎的思考,要思辨地看待情境的使用。

(1)避免学生产生工具主义思想

大多数情境都呈现化学有用的一面,用化学知识解释情境中的一些现象及本质,这可能会误导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目的,认为学习化学就是为了服务人们的生活。学习这门学科只是为了带来一种功利,这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并不是为了保持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应让学习者始终保持对它的好奇和热情,不能把化学的学习和探究仅作为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工具。我们在使用情境时要审慎使用,呈现情境时不要片面强调有用的一面,避免学生产生工具主义思想,避免这种“有用”的价值观引领摧毁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好奇,把化学学习看成只是帮助人类了解和适应环境的手段或工具。

(2)避免学生产生一元观

我们使用的情境很多时候仅仅截取其中的一面,包含化学学科问题的一面,不能全面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但情境是复杂的,学生没有看到情境复杂的一面,难免会形成一元价值观,认为复杂的事情就这么简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缺乏多元思考。如火箭的发射,难道只有能量的变化吗?难道只与化学学科有关吗?显然不是。世界是多元的,不能把世界的复杂性归结于只用某个学科某个知识点来解释。过多的简单化的情境教学,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不利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避免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艰巨性认识不足

情境教学带来刺激和好奇,而科学研究是对思维品质的挑战。仅仅呈现有趣好玩的一面,认识不到科学研究的艰巨和挑战性,不利于学生坚韧品质的培养。科学发展到今天,纵观其研究过程,哪位科学家不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艰辛的劳动,门捷列夫、居里夫人、诺贝尔……无一不是如此。科学研究的道路非常艰辛,很少以成功为主,大多以失败告终。过多的情境教学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艰巨性,无法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精神。情境教学确实激活了课堂,对化学学科带来的正面影响不言而喻。但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待情境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思辨的角度合理地利用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多角度思考,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辨力、批判力、创造力,彰显化学学科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课堂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40.

[2]徐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73.

作者:沈红英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