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课程组针对大一新生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大一新生;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如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园艺、园林、茶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地质、资源勘查等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也是这些专业开设的其他化学课程的基础,因此各院系多年来都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该课程的教学不仅是要传授化学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为后续化学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石,而且还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的艰巨任务。如何让这些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此,课程组开展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差异较大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不均衡,各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又加上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和高考模式的改革[1],导致大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无疑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的依赖性较强学生的依赖性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学多是在老师的督促以及家长的“监护”下进行的,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家长总是不遗余力地提供后勤保障,生活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当然也少不了监管;老师更是整天跟学生在一起摸爬滚打,与学生如影随形,这样就使得学生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生活上依赖家长,学习上依赖老师。而且,由于升学压力所迫,老师很难做到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导致学生自学意识淡薄,自学能力普遍较差。进到大学以后,由于失去了家长的监管以及老师的督促,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常常显得无所适从,甚至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三)课程教学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突出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由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其特点是内容多,知识跨度大,而授课学时较少(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该课程计划学时是56个)。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加快教学进度、加大课堂容量,再加上无机及分析化学通常是以专业为单位采取大班上课,这对于刚进大学校门,习惯了中学阶段教学方法的大一新生来说,一下子难以适应。
(四)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基础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缺乏积极性
与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不同,非化学化工类专业新生一般对自己所报的专业还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往往认为无机及分析化学跟自己的专业没多大联系,又加上该课程本身内容繁杂,头绪众多,其中还涉及很多抽象难理解的概念,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既难学又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省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组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针对大一新生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精心设计绪论课精心设计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产生激情,有激情才会有动力。绪论课是课程教学的开篇之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设计合理、内容丰富、紧扣专业、贴近实际的绪论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绪论课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习目的)、学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学(学习方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通常,我们会结合学生的专业,介绍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应用实例以及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该课程确实学有所用,并且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对后面的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同时还应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告知学生,以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解答怎样学的问题。通过绪论课,要让学生了解到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的基础教育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性质不同和授课方式变化上。基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可利用绪论课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做好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好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基础化学课程,承担着实现大学化学与中学化学在教学内容上有效衔接的艰巨任务。现行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为大学基础化学做好了铺垫,但其知识点存在如何进行有效衔接的问题。无机及分析化学与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相比,有些知识点是近乎重复的,有些知识点是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而有些内容则是高中化学中不曾涉及的[2-3]。因此,任课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摸清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做好与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任课教师对于重复的知识点可以少讲或不讲,将有限的时间放在需要加深和未曾学习过的知识点上;对于有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在讲授时,可以以高中化学中的知识内容为切入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顺利实现从高中化学到大学化学学习的过渡。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知识内容时,关于电子云的概念,中学化学教材中只介绍了s轨道和p轨道的电子云图像,没有介绍d轨道的电子云图像。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却引入了波函数的概念,学生要根据波函数对电子云做定量分析,进而学习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径向分布图以及空间分布图。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对于s轨道和p轨道的电子云图像可以略讲,重点放在怎样从波函数角度解释和理解原子轨道及电子云,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另外,由于不同专业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培养需求,整合和精选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学到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基础化学知识。例如,对农科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将绿色环保、防污减排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对食科类专业的学生,我们将食品安全教育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升学率是学校工作最主要的评价指标,教师教学几乎都是围绕高考来进行,教学侧重课堂讲授,注重培养学生应试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技能,大部分学生学习上习惯依赖教师。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的教育体制、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都与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也不会再像高中那样监督学生的学习;同时,往日家长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照顾和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复存在;另外,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增多,“自由度”增大。大学的新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新奇与兴奋,更多的是困难与挑战。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1.思想认识的转变。要帮助新生调整心态,提高认识,使学生明白,大学仍是打基础阶段,考上大学不是终极目标,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实际,重新确立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意识到,与追求高考升学率的高中应试教育不同,大学的考试分数不是衡量大学生的唯一指标,要把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作为大学生活的主要任务。2.生活方式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一新生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在生活中他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事,要学着与过去没有打过交道的教师和同学交往,要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要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集体为中心”转变。为了给大一新生一个生活上的缓冲期,任课教师要积极配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经常深入学生中去,多了解和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在生活上顺利走过“断乳期”,使之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许多学生一下子难以完全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也有部分学生从严格管理的高中升入大学后思想会有所松懈,而且学习上仍然较多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除了要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还要帮助学生尽快实现从“督学”到“自学”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总结”“带着问题听课”的学习习惯。同时,要指导学生拓宽学习渠道,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等不失时机地获取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为主,往往侧重于“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互动式和讨论式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采用问题导入法,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互动,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讲解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效果,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的设计和导入上,既要结合所讲的知识内容,又要顾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要让学生能听得懂、想得到、答得出,以避免“启而不发、互而不动”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熟悉教学内容,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教师不必总是“有问必答”,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总结。这种由“老师搭台、学生唱戏”的教学方法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可以安排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采用多媒体技术以三维动画形式对抽象的分子结构如σ键和π键的形成过程进行描述,使抽象的空间结构变得形象而具体,使复杂的形成过程变得直观而生动;通过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拓展了教学空间,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得到了加强,减少了教学盲区,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
我校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通常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大班教学,在学生层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采取“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部分专业新生中开展了分层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所谓分层教学是指在不改变原有班级建制的情况下,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结构、学习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将其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5]。分层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教学活动更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实践表明,在学生层次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实施分层教学,可以保证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吃得饱”,基础一般的学生能“吃得好”,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吃得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收获、共同进步,使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促进教、学、考和谐共融
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的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不仅能客观、真实地评价和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因此,我们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主要涉及学习过程中的课内、课外考查。其中,课内考查主要包括到课情况、课堂互动、课后作业、随堂测验等方面;课外考查主要包括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等进行延伸学习的情况,通过设置一些需要查阅有关课外资料才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例如,对于化学基础普遍较差的农科类专业职高班学生,我们将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设置为40%。期末考核则主要是指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在考试方面,我们注重考试题型的多样化、考试内容的多元化和考试管理的规范化,确保考试的客观、真实、公平、公正。考试结束后及时进行考试情况分析,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本课程在教学中形成了以考促教、以考导学的局面,达到了教、学、考和谐共融、互促共进的效果。
三、结语
作为大一新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课程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但只要我们教育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引导到位,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伟,陆靖.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J].大学化学,2014(1):11-21.
[2]易洪潮.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3]周享春.无机及分析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黄剑平.高校农科类专业职高班《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7(14):78-80.
[5]刘晓玫,宋庆莉,赵其蕙.基于课堂的分层教学:理解与实施[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2):48-50.
作者:黄剑平 周享春 单位: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