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化学教学研讨(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多种教学模式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学任务。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和生活化教学三个方面介绍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研究。
关键词:多种教学模式;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人教版的高中化学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教学特点,能够满足各个化学水平的高中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将化学知识点全面、清楚地传授给学生,进而实现化学教学目标。
一、小组合作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课程充分归还给学习,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进而实现共同进步。以高三年级的《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教学为例。相比于高三其他的化学知识,这一单元的化学知识点相对简单、易懂,且与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有利于进行小组教学活动。而且,因为考虑到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较低,适合各个化学水平阶段的学生进行自学、整理。因此,在小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由结组,自己挑选自己的合作搭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课件的PPT制作。有的学生挑选第一节《油脂》,有的挑选第二节《糖类》,有的选择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在这一教学任务中,小组内的成员会结合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负责部分,进而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本人是自己学习安排的主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而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小组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组内任务分配不均,或者有人偷懒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不断走动,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还以《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当教师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学章节的时候,难免会出现有的章节很受欢迎,有的章节无人问津。因此,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没有绝对的自由,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监督者和调节者,为学生的学习保驾护航。
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相脱离,超出学生思维发展范围的知识点,学习很难掌握。针对这一类的教学难点,教师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仔细观察、认真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质量。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为例。这节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再加上,本班学生化学基础弱,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教学的一大难点。多媒体辅助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给教师提供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碳原子、氢原子和价键模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多媒体中制作出由四个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可能球棍模型,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模型的结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极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播放CH4、C6H6、CH=CH分子结构及碳原子杂化轨道的电子云图片,对学生缺乏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弥补,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从已知的知识入手进一步明确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特定有关,进而为以后掌握同分异构现象打下了有效的基础,促进了以后教学的顺利开展。化学知识中有很多原理性的知识,这些远离原理学生的生活,学生摸不到、看不到,理解难度很大。多媒体技术的普遍应用,能够将这些摸不到、看不到的深奥原理变到学生的眼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原子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抽象的“原子”产生形象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为接下来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由于学校教学资源有限,教师不可能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化学实验或者化学公式的由来都进行实际操作、推理,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弥补这一遗憾。
三、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依托,进行化学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进而借助自己已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引子,导入相关化学知识的教学。例如,在借助新闻中的天然气爆炸事件,导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借助常见的自行车生锈现象,导出《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教学;借助最近几年冬天北方天气雾霾严重,环境恶劣的新闻事实,导出《改善大气质量》的教学。总之,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以致用,进而促进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中的化学大讲堂”,将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知识搬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例如,在《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常见的消毒液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消毒液的种类、益处、消毒步骤”进行小组实验、探究。经过学生的不断地假设、推理、实验、验证,学生很容易掌握消毒液的性质及实际生活应用中对其消菌杀毒效果产生影响的外界条件和主观因素,进而有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通过具体的实践,加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总之,新课改下的多种教学模式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力的活跃了化学教学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直线攀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我们广大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努力学习,积极调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找出最佳、最适合本班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乔晓玲 单位: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教学的生活化,体现了这一理念。高中化学教师将生活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指导学生从科学视角分析生活中的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获取知识。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的策略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1化学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照本宣科、缺少拓展的单一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学习兴趣缺失。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出现化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学生不会解决问题。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无从培养。而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则是要求化学教师依据学生生活经验,从现实生活引入新知,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丰富生动,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环境,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施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化学,能够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投身于课堂的学习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习“回归生活”,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同时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生活,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社会,感觉学有所用,让生活过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2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支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深奥的知识学习变成愉快的知识探究。例如,借助于图片——不法商贩在馒头出笼前用硫磺熏蒸,来引入二氧化硫漂白性学习;借助视频——二氧化硫与环境,来讲解酸雨对环境危害等;借助新闻事件——装有氯气的罐车泄露,来引入氯气性质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讲座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专题“化学与人类健康”,“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技术”,“化学合成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等。这些都能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从而使学生爱上化学。
2.2改变教学方式
“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是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师生状态的生动写照。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生活化将改变过去一讲到底的状态。它要求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课堂。课堂教学可以不拘于形式,只需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在做中学,身临其境,乐在其中。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培养探究欲望和发散思维,培养科学的研究态度,同时还能培养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在教学中渗透化学热点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且不断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化学知识,了解最新与化学相关热点内容,如近些年社会比较关注的地沟油、毒奶粉、工业盐、勾兑假酒等食品安全问题;如近几年北方冬季取暖期的严重的雾霾——环境污染问题;如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等。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些热点问题,通过课堂教学,解除学生心中的疑惑,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好化学,才能解决更多的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将生活情境融入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中化学有关的探究实验。例如,利用家中的废油进行“自制肥皂实验”;选取日常生活常见的苹果汁进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实验;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简易电池”等。通过这些增加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除此而外,在化学实验用品的使用上也可以适当的生活化。高中化学课本中的许多实验我们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替代品进行实验。如:过滤可用泥水;用豆浆代替氢氧化铁胶体做丁达尔效应实验;用厨房里的纯碱、小苏打、食醋、食盐等代替实验药品等。我们尽量用生活中能见到的、熟悉的材料做教具和实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化学,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正好集合了这一特点。在面临高考检验的化学教学中,把高中化学教学与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生活是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
参考文献:
[1]郭儒.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初探[J].现代交际,2016,(2):225.
[2]叶春燕.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读天下,2016,(12):74.
作者:李伟夫 单位:哈尔滨市第二十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教学协同合作意识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教学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也一改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始更加贴合学生的天性,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在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更有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协同合作;培养
新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这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中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高授课质量,让学生学会在和他人的合作中解决问题,最终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对于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如何构建一个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化学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就成了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
尽管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认识到了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并不能找到正确的施行方式,导致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过于形式化。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体制下,教师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往往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然而很多教师基于授课时长和教学内容考量,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还没讨论出结果,教师就开始提问或者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真正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更没有提高他们的协同合作意识。
(二)不能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既要能管住学生,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亦师亦友。教师必须时刻在教师和朋友的角色间进行切换,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对师生关系的构建往往走入两个极端。有些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他们的协同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放开胆子,迈大步子。但是这往往导致课堂失控,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另一些教师又始终脱离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不放心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成为一句干巴巴的口号。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
(一)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性
高中生每日面对大量的学习科目,学习任务重,要想培养他们的协同合作意识,教师首先要能设计出有趣的问题,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课堂教学的情景导入中,教师首先要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探索的热情。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情境等方式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内容。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明确学生之后的探究任务,鼓励他们大胆设想。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有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这些问题确定之后合作探究的方向和内容。在完成前两个步骤之后,学生对新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已经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和同学讨论合作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不足,也能在同学的启发下快速得出结论,最终起到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的作用。
(二)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
化学教师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途径,被应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就是合作探究的方法,不同水平和性格的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想让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能正确的分组。高中阶段不同学生之间不论是性格还是基础知识都差异较大,教师在对学生的分组中必须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加以考量,科学分组,保障不同小组探究能力和水平的均衡,小组内部不同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积极和同学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新的发现,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最后,在小组讨论完成之后,教师要帮助每个小组整理总结讨论成果,在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学习效果的最大化。为了合作探究的开展,教师必须在班级里营造民主活跃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并及时对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的吸收知识。
(三)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提高他们的协同合作意识
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养成,离不开一定的合作技能。具体而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必须重视对学生以下几个技能的培养。首先是学生的管理能力,化学老师要想引导好学生合作的方向,就必须重视对小组组长的技能培训,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其次是对学生讨论行为的规范,在讨论中学生必须遵守课堂规定和实验室的管理要求,不能三心二意开小差。最后是对学生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顺畅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对学生来说是语言的沟通、环境的合作、情感的交流,而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就不能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协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和理解知识,也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能够设计出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多开展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和同学的交流合作中自主解决问题,最终提高他们的协同合作意识,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7):154.
[2]刘明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才智,2017(2):66.
[3]陈再来.高中化学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学周刊,2017(20):80-81.
[4]姜军.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84.
作者:江珍兰 单位:龙岩市永定区侨育中学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摘要: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随之提出的新课改教学理念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相关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采用生动教学课堂形式开展相关教学,合理、有效地保护学生探索未知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高中教学阶段,高中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精神、培养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重要教学途径和手段,对学生展开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但是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由于巨大的学生压力以及较大的学习负担已经被打磨的几乎殆尽。为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激发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是现下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高中化学的认识可以归于三个字: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对相关化学理论知识进行着重强调,将化学知识依据考试涉及的范围以及考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对应考试的化学知识,学生并没有思考过学习这些化学知识的用途,学生没有从内心上思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目的以及对应的意义。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展开严重超负荷的习题训练,促使学生通过大量习题的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感到厌倦,而且化学知识比较琐碎,不易记忆,学生会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以及学习中的困难逐渐丧失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往往是“开门见山”式,即教师将书本上的教学知识直接照搬给学生,比较直接死板地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认为学习化学知识只需将相关知识深深地记忆在脑海中就行,因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几乎不运用大脑进行思考,而是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提升和发展十分不利,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合理地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家为教学切入点,导入与之相对应的化学教学内容,从化学家的个人事迹或者其具有的化学探究性精神为教学基点,围绕基点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从而逐渐引入相关教学内容。比如:在惰性气体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拉姆塞这位化学家,作为惰性气体之父的拉姆塞具备的实验探究性精神值得学生学习,教师可以以拉姆塞小时候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方式,以多元化的教学元素展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思维细胞,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化学知识。比如:在有关铁的氧化物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在教学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铁的氧化物发生相关化学反应时的现象,在学生看到绚丽的化学现象之后,学生会对相关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会更加深入地投入到相关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二、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应试教学的壁垒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观念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导学生考试技巧,传授化学理论知识,将化学教学内容依据考试的重难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不只是教师注重考试分数,更是在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应试热潮,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考试的基础上,而没有对相应化学知识真正地从本质上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固定性思维,以致于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可以借助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学生都不会进行相关的运用。为此,为了全面提升学生化学知识能力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打破应试传统教学的壁垒,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考试,不能因为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对待,要深度提升自己对考试的认识,不在教学课堂上高度强调考试知识点,然后,教师要为学生普及有关考试的意义,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考试,让学生通过考试不断提升自己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范围。另外,教师要从考试中合理地引导学生认清自身学习状况,利用考试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及引导学生发现学生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讲解,从而完善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三、实验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考试中并没有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相应的要求,教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程,在教学过程中省去了化学实验教学这一环节,单一地进行理论教学内容的传授。化学教学的目的以及意义就是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化学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相关能力进行培养,为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进行相关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一定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进行相关思考,拓展以及延伸学生的思维,不能依照死板的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已存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思考每一个实验的步骤和细节,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严谨性思维利用到相关化学实验中,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是传授学生化学知识、锻炼学生严谨性化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方式,增加化学知识的趣味性,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突破出来,探究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勤子.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人间,2016,224(29).
[2]张婷婷.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2).
作者:王勇生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学生在掌握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也要掌握相应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授化学知识时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学习掌握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究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效率。
一、做好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要明确高中化学的教学难度,根据化学教材的内容,做好自主学习内容设计,使学生能够依照教师的设计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时,应当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化学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粗盐提纯”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设计能够完成粗盐提纯的化学实验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内容进行点评改进,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实验的利弊,从而完成化学实验内容。学生通过独立使用化学仪器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可以掌握化学实验的步骤与内容,从而提升自主操作能力。教师通过做好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时,应当以学生的化学知识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化学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教学知识进行预习,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知识,明确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当学生自主完成预习课程,在教师讲解新课程内容时,学生可以快速融入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学教学内容,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时候,首先应当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掌握化学知识;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可以开拓学生的固有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思考化学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将化学教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
三、选取适宜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应当选取适宜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全程参与高中化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空间,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电池原理”的知识时,可以安排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电池,并自主了解电池的内部结构。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电池的结构内容,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电池的发电原理,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池的发电概念以及原理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电池原理的化学知识。因此,教师通过选取适宜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适宜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能力,使学生高效掌握化学知识。
四、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时:第一,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教师通过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化学问题掌握化学知识。第二,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通过自主思考掌握化学教学知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解决化学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果。
五、积极开展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师生交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掌握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通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思考。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之间积极进行交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化学知识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六、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高效掌握化学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高中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军.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亚太教育,2016(18):42.
[2]童万兴.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6(2):135-136.
[3]龚龙生,冯福良,王铮,等.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2):105-107.
[4]詹荣鑫.浅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54.
作者:黄莉 单位:盘州市第二中学
第六篇:高中化学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摘要:高中科目中化学占有不容小觑的地位。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性,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相应的化学知识学习。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为例,阐述如何更好的设置化学教学“任务”,促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成为各科调研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一、设置趣味“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与生活相联系的趣味化学知识,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的这一特点,设置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以高一化学中的《物质的分类》教学为例,为了更好地帮学生了解“胶体”这一物质特点,熟练掌握“胶体”在生活中的巨大贡献。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性的教学“任务”,例如,“入冬以来,北方常出现大雾天气,导致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说,大雾属于分散系中的什么”,“过年在制作豆腐时,家人为什么会在豆浆里面放入盐卤或者石膏?”通过这些与生活相关的趣味性教学“任务”的设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质量的化学教学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任务”的设置,这种由易到难的任务设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二、设置探究“任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体验教学过程,还要有意识的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任务”的设置,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自动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探索,进而获得相应的化学知识。以高中必修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教学为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化学反应,例如,食品的变质、金属的腐蚀、橡胶的老化等等。学生也会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如何进行食品保鲜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教学实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学习。例如,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速率。“古代的青铜器历经久远而腐蚀斑斑,牛奶一个月就会变质,蘑菇一星期就会发霉,这是为什么呢”,在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实验、探究中,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相关的表达方式,探索出化学反应的快慢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条件的影响。此外,这种探究性的“任务”,教师不仅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实验,也可以促使学生有意识地将化学知识的探究延伸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这样的探究性任务也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将课本中的化学知识转变为现实中的生活经验,实现了新课标下对化学教学的内在要求。例如,在学习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后,学生了解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比赛任务,看谁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青菜不变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布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做作业的兴趣,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设置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大都是以小组活动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要注重考虑小组之间的配合、互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学习精神。比如在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中,学生清楚了如何高效利用日常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优化排出物,实现绿色化学。但是,由于学生教学资源有限,教师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现场展示煤的干馏、液化、气化的具体应用,以及石油的聚合反应的实际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探索主体,各负责一项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和合作中搜索资料、阅读文献、查找图片,从而对煤炭和石油的具体绿色应用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在具体的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对话、配合,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进一步认识,深化学习知识,从而促进他们对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新的认知。除此之外,在《基本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主体,进行小组活动的探究,深入理解基本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从而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提供科学的理论帮助。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能够以“任务”为导向,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有森.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如何开展任务型教学[J].学苑教育,2014(6).
[2]周利.“任务型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1).
作者:权梅 单位:宁夏吴忠市吴忠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大力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需要应用多媒体设备资源,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再适应新的教育体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地探索适合当代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以便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就新媒体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作初步分析,以此希望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下;现存的问题;应对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黑板、教材、作业本作为基本教学中介,教师通过在黑板上写板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化学知识,这种具体表现为:教师写一个知识点,学生则要记住一个知识点,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呆板、机械化,使得学生陷入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他们不会进行主动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21世纪以来,科技的高速发展为多媒体注入人类生活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其对教育的影响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发现目前现存的教学问题,并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而制定出符合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策略。
一、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现存的问题
1.教学模式较为死板;2.教学模式的效率较低;3.教学模式较为固定。
二、应对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发展,笔者从互动教学模式和程序教学模式这两种新型方式进行剖析,从而探索符合当代新媒体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但是笔者的分析并不是绝对的,只是从自身角度出发,从而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建成一个动态、联系、发展的双向过程,其旨在通过教师的启发性引导教学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他们变成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强制性灌输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的新颖点在于改变了以往教师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从而限制了他们在自主思考作用下所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当代新媒体背景下所提供的便利条件,这就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丰富性、生动性等特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笔者认为要想有效地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就要从三方面来着手落实: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线上、线下关系互动;第二,教师以小组合作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第三,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首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不仅是学生的良师,更是他们的益友,但是部分教师在上完课之后与学生缺少基本的沟通,即使有短暂的交流,也是建立在学生向教师请教问题的基础之上,这样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在学习“元素周期表”时,笔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建立微信群,在群里会为学生出一些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特点、性质等题目让他们进行抢答,以此来督促他们学习各元素知识,并熟记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律,同时与其就这章节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既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同时又能帮助他们复习化学元素的相关概念,更重要的是还能拉近笔者与其之间的距离。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共同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教师较少关注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团结意识,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探究“电解水”的实验时,笔者并没有将实验的步骤和方式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电解水的实验目的:一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水的组成结构;二是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化学式和反应式。在实验之前,笔者利用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水,并向他们提出问题:水是生命之源,可同学们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吗?下面,请各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水的构成与反应原理进行共同探究;接下来,笔者让各小组针对电水解的实验进行分工协作,并督促他们做好实验报告记录,而笔者要做的就是不停地在各组学生之间进行走动,以便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笔者在走动的过程中不会随意地干涉、打扰各小组的实验进程,完全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软件的诞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所以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找老师不再成为学生寻求帮助的唯一途径。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建立化学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2.程序教学模式
在听到“程序”二字时,可能有的教师会产生怀疑,认为其会不会仍然是沿用应付考试的那套教学模式,让学生变成背诵、考试的机器,其实这种想法有失偏颇,程序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个大的问题划分为不同的小问题,并将各个小问题联结起来,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击破、各个解决,最终解决大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学习“垃圾资源化”时,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第一步,就要先找到垃圾的性质有哪些,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分类;第二步,可回收有哪些分类,不可回收又有哪些分类?第三步,就拿可回收的垃圾来讲又分为可回收的纸类、塑料、金属等,其中可回收的纸类又分为纸屑、餐巾纸、卫生纸等,如此一来,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关系就可以将垃圾分类问题理解清楚。程序教学模式要注意两方面:第一,通过各种应用程序软件建立思维逻辑导图,种类繁多的互联网资源为程序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好的实用条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载相关软件并建立自己的程序思维图式;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从而使他们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以上就是笔者针对新媒体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所作总结。当然,更多的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广大同仁进行开发、探索。总而言之,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会越来越多元化、丰富化、立体化、信息化,教师需要及时顺应社会潮流,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以此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7.
[2]靳梅.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J].求知导刊,2016.
作者:毕磊 单位: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化学教学支架式教学法运用
摘要:支架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使用具有很多优势。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教师需要注重教材的选择、问题的引入、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以及效果评价这四个方面。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
支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核心是让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部分,从而使学生了解整个知识的框架。
一、精选教学素材,构建支架
高中化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的,这是因为其不仅需要记忆大量的知识点,还需要学生本人具有抽象理解能力(例如:高中化学的摩尔定律是难以基于现实被观测的,物质的量是一个很抽象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精选教学素材显得格外重要。而精选教学素材也是更好地构建支架的好方法。化学教学素材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包括:图表类素材、音像类素材、实验类素材。而不管是何种教学素材,其核心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而在这种情况下,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合适的分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找到适当的教学素材很有必要。例如:在有机物的学习章节中,学生要学习很多不同类型但是化学式又相近的有机物,比如:醛、醇、苯、酯类等,它们存在相同点,都包括C元素和H元素,甚至有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完全一样的,只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差异。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状态、性质、氧化性以及还原性等。由于存在较多相同部分和较多不同的部分,很多学生都容易将不同的知识点混淆,从而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记忆。针对这样的特点,可以进行以下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记忆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与这些化合物的基本性质。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或者回顾,学生心中会初步建立或者再次建立其关于此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接下来所要教授的内容。其次,老师可以通过对比讲解让学生对这些化合物的不同之处有更深刻的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图片、视频或者有机化合物模型,这些可以加深学生对此的印象。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经典的教学范例,对范例中涵盖的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不遗漏教学案例中的重要知识点。最后,老师可以通过对整个教学进行整体的梳理让学生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整体整合。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精选教学案例是建立较好地搭建支架的方法,教师对细节越重视,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二、设置教学问题,理解支架
设置教学问题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关键。通过设置合适的教学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问题的设置必须是精巧的,能够和教学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除此之外,问题的设置还需要具有引导性,可以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入化学知识的殿堂,由浅入深地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例如:当我们对物质进行划分时,可以将其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种。另一方面,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由同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化合物(由不同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这两种不同的分类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些理论,从而导致失分。通过设置教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此有较好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提出“纯净水是纯净物吗”这个问题,由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向纯净水中加入一滴墨,纯净水还是纯净物吗”这个问题。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其很容易就得出“纯净水不再是纯净物”这样一个结论。接着,老师可以提出“向纯净水中滴入过氧化氢,纯净水还是纯净物吗”这个问题。有了上一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将很容易明白:“即使组成元素是一样的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其也不再是纯净物”这样的结论。通过这样的结论进行方向发散,其也很容易明白“即使包含两种或者多种化学元素,物质也可能是纯净物”这样的结论。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对问题的层层剥解,让学生不断进行问题的思考,是让学生对复杂的问题有更好地掌握。当然,通过设置这样的教学问题,也更好地建立了“纯净物和混合物”以及“单质和化合物”这两个重要的化学支架节点。
三、合作探究内容,运用支架
在支架式教学方法中,老师往往将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的小块,这是一种让学生快速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做法。但是这样的做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是比较差的,每个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但是化学考试常常是一个知识点套一个知识点的,其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进行整合应用的能力。例如:在高中化学中存在氧化物、还原物的教学部分。而氧化物和还原物的氧化反应以及还原反应所释放或者吸收的能量常常是一个考试重点。如果学生仅仅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掌握度的话,其是很难快速分析与常见氧化物和还原物相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积极地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疏通,这是使学生对知识点融会贯通的好方法。进行合作型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疏通的有效方法。例如:老师可以将学生们有机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不同的小组去归纳、总结氧化物、还原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因为很多学生的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仅仅让一个人自己去归纳总结,则其将花费很多精力。而让一个组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话,其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归纳总结出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同学认识上的薄弱之处或错误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纠正。除此之外,将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总结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使用这两个不同的知识点,这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好方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物质或者反应进行比较,以此加深学生对此的记忆。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组内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让其对自己负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最后进行知识的综合与交换,以此来达到整体的学习最优性。
四、关注效果评价,改进支架
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不注重效果评价,他们会将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与学生的学习不够努力关联起来。其实,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还可以搭建较好的教学框架,让学生对整体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记忆、复习和使用。而效果评价则是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最优途径。除此之外,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还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更正学生的学习模式的不二途径。下文对此展开分析。在上文中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对氧化物、还原物、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这些知识点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分析还是不够全面的,其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较薄弱,例如:学生们就很有可能忽视了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或者,学生们就很有可能忽视对一些反应进行时的现象进行总结。那么,老师就可以对学生的探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之处,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并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适当给出相应的指导。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多多进行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找到学生支架的薄弱之处,对支架进行重建。而有时候,教师教学的支架结构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当支架的结构存在问题的时候,支架内容就不能够较好地依附在支架上了,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支架情况,对此进行积极的更改,使之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积极地反思、进行支架的调整和转变能够较好地处理这种变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支架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上文中提出的精选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进行组内活动以及积极地进行教学效果评测这四种高中化学支架教学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国君.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时代,2016(23):226.
[2]韩柳杏.浅论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7(6).
[3]郝桂莲.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0).
作者:郑锋 单位:福建省福安市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