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班小校乡村学校的个性化教学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针对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在乡村学校学龄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采用更为灵活高效的个性化教学,既能为每位农村学生提供适合教育的最佳途径,又能发挥乡村学校“小班小校”的优势。立足乡村学校建设现状,以解决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为出发点,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乡村学校个性化教学策略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现状及成效
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平凉市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扶持乡村学校,把落实个性化教学工作成为促进乡村学校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提升”发展的重要措施。经过可行性调研、专题研讨、行政推动、试点先行、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示范引领、区域性推广等实践过程,初步呈现出区域性发展态势,试点学校逐步形成了以“个性化教学”为突破口的办学特色,为乡村学校建设探索出一条内涵发展之路。其成效主要表现在:
1.教学中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增强教学的主体性。一是个性化课堂教学服务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性增加。生均用于教育的面积增加,学生获得的教学服务时间明显增加,体现教学的充分性。二是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规模小、角色参与率高、针对性强等特点,教学活动的强度大、频度高和有效强。三是个性化教学的个别化和个性化增强。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式等都发生适应性变化。
2.教学过程由教学的“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增强教学的精致性。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实现以学生为本,关注教学上的人文关怀。一是教师的教学更加“精心”。个性化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教师进行教学的智慧型劳动,教学的科学型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加强,教学也精耕细作了。二是教学空间和环境更“讲究”。从教室前后空间的利用到学生课桌椅的设计和组合,都变得灵活丰富。三是学生的成长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还要把重点放到“备学生”上,要了解并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单独辅导和面批作业成为常态,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困难能够获得老师及时有效地帮助。
3.师生关系由“师和生”关系向“师生、生生、生师”关系的转变,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在个性化教学的课堂中,师生关系变得平等民主。在个性化教学中,师生交往机会增多,交往的频率加大,师生之间更易加深了解,感情更加密切。个性化教学的互动性,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交往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相互评价。
二、存在问题
1.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理解的问题。“个性化教学”被误解为人数减少的“小班教学”或“个别辅导”。教师不能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研究教学过程中,教材与教法多样化、教学设计适性化、辅导原则个别化、教学评量多元化等一系列小班化教学特有的问题。而大而化之的“100%关注”扭曲了个性化教学特性。教师仅着眼于每一节课“100%”的学生都被触及的热闹现象,缺乏对学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品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等方面给予不同的引导和个性培养。
2.个性化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师往往认为,个性化教学就是25个学生设计25份教案的做法。事实上,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在围绕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的依据,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设计学习方案或学习指南。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制定学习计划,所有参与学习过程的师生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合作完成计划和共同开展计划的实施。
3.个性化教学组织形式表面化的问题。学生的深层体验不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教学活动热闹的多,实在的少;走过场的多,深层体验的少;为活动而活动的多,追求活动效益的少。同时,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培养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学习和竞争的对象相对就少了,课堂中争论和开阔思路的气氛相对较弱,缺乏对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进取心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4.个性化教学的评价问题。一是评价重心关注学习结果,忽视个体在各阶段进步状况、努力程度和情感态度;二是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努力和交互作用评价过程,忽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价值呈现,尤其忽视个体自我评价;三是忽视评价结果反馈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思考和建议
1.厘清内涵为乡村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教育学中的“个性”理解为,个体在先天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主要为教育)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利于自身解放的,由多种素质融合而成的独特整体。邓志伟教授认为,个性化教学是充分考虑个体学生的个性和需要,并采用灵活步调,充分发展学生教学实践活动。威廉鲍威尔在《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中提出,个性化教和学是灵活的、有目的的和相互尊重的特点,并且要有了解学生、了解课程、策略开发、教学互动等四个关键要素。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学适应个体个性化的需要,就必须做到:尊重个体的个性和尊重个体的需要。
2.了解学生是乡村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前提。首先,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个性化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个性化地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精神和风采,重视学生的学习创新。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思想,丰富学生的智力活动和内心世界,力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一方面,从自然人的角度,了解学生基于遗传、自然和社会环境、家庭与社会教育情况等因素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是存在的,具体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兴趣、性格、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个体性。另一方面,从学习者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方式不同,一些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有些通过视觉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还有较多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必须全面了解和恰当运用。
3.课程设计是乡村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依据。依据个性化教学理念,围绕关注和利用学生个性差异的核心,以国家课程的教材单元为单位进行二次的设计与实施,实现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策略。①差异性学情分析。面对学生在学习速度、学习时间、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需要对所教学生的学习异进行分析与诊断,以此作为个性化教学的起点,进行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教学设计与实施。②优化单元内容结构。优化单元内容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的增减,二是对顺序的调整。其中内容的增减主要以核心目标的实现为依托,适当删除非本质内容,增加本质内容;而顺序的调整,以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依托,需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编排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掌握基本方法和思想感悟。③分层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目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确定弹性的发展性目标;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达成基础性目标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给予帮助。所以制订单元指导计划,要从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层次将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体现基础性目标保底,发展性目标不封顶。④设计乡村特色课程。教师应根据地域特色,尽可能寻找与当地文化相联系的材料,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饮食文化、人文趣事、山水田园等内容,也可以把校外有一技之长的人员聘请进课堂,为学生展示才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的个性化教学特征。
4.合作学习是乡村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在乡村学校的个性化教学中,班级人数本身比较少,为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突出同伴互助的效果,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尤为重要。首先,组建合作小组。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通过组内合作,实现在不同水平、不同起点上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其次,设计合作问题。合作的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另外,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虽不直接介入但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洞察学生心理,以便在课内或课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和帮助。
5.发展性评价是乡村学校开展个性化教学的保证。首先,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评价。评价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语言鼓励,而且要通过学生对个人进步和成就的认可来进行鼓励。评价的重点需要放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激发自我学习动机。其次,促进学习目标理解性评价。为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最大化,学生需要理解并能表达他们努力达到的具体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交流讨论,加强学生对目标的认可,并提供学目标和分层目标实现的示范。让学生既明确学习目标,又知道实现目标的途径。第三,教师需要专业的评价能力。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学习中的确定和弱点,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要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机会,这种建设性反馈能帮助学生最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有评价的标准和依据,而且教师需要为评价、观察学习、分析和解读学习证据、提供反馈等工作进行前瞻性计划和过程性落实。教师在个性化教学中,必须具备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评价能力。第四,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学生设定自我评价的目标,强调学生参与评价活动,让学生记录且分享自身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的技巧。通过建立成长档案袋的方式定时收集自己进步的依据和改进的内容。相对模式化、统一化、标准化教学而言的,个性化教学能给予学生适时、适切、适合的教学服务,凸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在乡村学校小班额的条件下,它是是一种注重儿童个别差异,根据儿童发展水平与需要,寻求其最近发展区、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最大化发展的优质教育教学机制,也有效促进教育效率与公平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内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37-40
[2]熊梅,王艳玲,艾庆华.个性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1(8):18-23.
[3]威廉•鲍威尔,欧辰•库苏玛-鲍威尔.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王中华,熊梅.个性化教学经验、问题和对策[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14).
作者:曹三及 朱怀太 单位: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