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思考(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这一观念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当前的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政治课程,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本文将分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征及其意义,并深入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重要性策略
1引言
良好的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政治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学科,它与生活紧密相关,学习政治的主要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所以,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政治这门课程。
2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主要特征
2.1接近生活的课堂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将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对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让他们独立思考并学会如何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一些近期发生的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更容易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2.2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生活化的教学课堂将课堂的主导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讲解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所学内容的感想,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知道学生在哪方面存在误区,便于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将其指引到正确的方向上。这种课堂模式给了每位同学展示的机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还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3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3.1高中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展
高中生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正在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在这个阶段让他们自己研究观察某种事物的发展及其运行规律,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这对他们以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很大的帮助[1]。政治与生活有很大的紧密性,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是政治事件,这些事件能成为学习政治课程很好的案例,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案例来归纳总结知识,能使学生锻炼出很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对高中生的主体性发展起到很大的正面影响,同时促进了高中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
3.2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政治教育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政治课堂变得很乏味、枯燥,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状态,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不起一丝兴趣,即使是认真听讲也不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政治课程太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播而与实际生活相差太远,使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感觉到无聊乏味。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就要使政治课教学做到“贴近生活”,“贴近你我”。而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政治,摆脱了单纯的理论教学,使课堂变得充满生气。
4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现策略
4.1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重要的学习资源,这不仅仅是指课本上的知识,也包括学生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及体验。传统的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只有理论教学,没有联系实际,这就造成了政治课程内容生硬、千篇一律的特点,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完善教学内容非常必要。在政治课堂上,要想实现教学生活化,除了引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师还要经常在课堂上组织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证明一些理论知识,同时明白政治没有脱离实际而是真实存在的[2]。一段时间举办一次小组辩论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2改变教学方法
政治课不一定要在教室里上,也不一定每周只有两节的课程,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就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学校可以增加政治教学课程,教师可以经常安排政治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多去联系实际。经常开展这类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还能使他们发现政治与生活如此贴近。
4.3更新教学理念
如果想要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那先要更新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课堂缺少朝气,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政治上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做到既能在生活中找到政治,又能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这一点很重要。
5结语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观念符合现今的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教师应将这一观念深入落实到教学当中,引领学生不断通过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做到知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新的教育体制将会使未来的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生动有趣,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优化。希望各个学校能尽快实现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真正爱上政治这门课,并享受这门课的教学过程。
作者:黄作贞 单位: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种国.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高考(综合版),2015,(3):44.
[2]何绍翔.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校园(中旬),2015,(2):57.
第二篇: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引入当地资源思考
【摘要】
当地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有选择地让符合教学需求的当地资源引入高中政治哲学课堂,可以增加亲切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当地资源的价值及如何发掘等角度探索当地资源在高中政治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当地资源;高中政治;哲学;发掘;应用
在高二生活与哲学的课程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认为此门科目抽象枯燥、晦涩难懂。为何会产生这种感觉,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举例更多是从教材出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而当地资源具有最淳朴、最实际、最鲜活的特点,如果可以发掘一些当地资源引入哲学课堂,将会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入当地资源对哲学教学的意义
1.较强的生活性,学生容易理解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是一本没有字的书,学生最为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当地资源是丰富的、开放的、生动的、真实的,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带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从而让学生感悟到书本上所说的哲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因此,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当地资源,是提高哲学课堂教学生活性的迫切要求。
2.高度的直观性,转变学习方式
大多数学生对哲学这一模块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上,对哲学产生一种“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错误观点。而能够引入哲学课堂的当地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学生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中获取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勤于思考、有效探究、有所发现,这样既不占用学生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共享资源的方式来培养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转变学习方式。
3.生动的现实性,培养学生品质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哲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热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热爱家乡的情感中萌发升华的,热爱家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家乡,这就需要教师细心发掘和创新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责任感、自豪感,进而上升到爱乡、爱国,这是书本中概念化的案例资源无法做到的。因此,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最亲切、感染力最强的当地资源,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重要课程资源。
二、发掘当地资源,服务哲学教学
在高二哲学教学实际中,笔者试着在课堂上融入当地资源案例,从县情、乡情、村情、校情出发,挖掘典型的符合需求的教学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选择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二是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材料,三是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四是要选择典型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材料。我们要努力让当地资源素材在哲学课堂中发挥最大效益,反对舍近求远,反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1.关注学生生活,发现身边故事
课堂上最基础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掘当地资源首先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情境中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当主动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充分利用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不知不觉地把学生的经验有机地融入哲学教学中,使学生感知生活、体会哲理,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在讲矛盾的基本属性时,了解到高二年级正在举行篮球联赛,笔者就以其中一场精彩的半决赛为切入点,跟学生讲到一场比赛就是一个矛盾,比赛的双方就是矛盾的双方,双方互不相让,都想赢了对方,打得很是激烈,这就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表现。在讲矛盾同一性时引导学生思考:比赛少了一方能不能进行下去,解释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用比赛双方的攻防转换来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场比赛有攻有守,你攻得精彩,我守得漂亮,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比赛达到高潮。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所以,把学生生活中的小事设置成课程资源应用到课堂上,可以增添亲和力,吸引学生参与,增强教学互动,触动学生体悟身边小事的哲学意义,形成生动而富有磁性的课堂。
2.吃透当地文化,追溯历史往事
缺乏有感染力的课程资源是导致某些哲学课堂教学没有底蕴的原因之一。而取材于当地文化中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往事可以增加哲学课堂的文化底蕴,散发人文气息,彰显正确导向,其效果远胜于教师空洞的理论说教。例如,在讲价值与价值观这一主题时,了解到学生在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已经接触到本地历史文化名人——陈第,于是笔者就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己派代表讲述和讨论陈第一生的奋斗历程。这样,学生对该持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就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体悟。由此可见,在生活与哲学课堂中选取资源时,挖掘当地富有感染力的历史往事能够使课堂变得更有张力与生机,更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继而有助于生成一个能够滋养学生心灵的哲学课堂。
3.立足县情乡情,讨论本地大事
家乡变化发展的大事是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当地课程资源,是最原始、最直接的哲学课教学素材,学生最能够感同身受。在哲学课堂中,如果经常引述一些当地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不但能够改变哲学教学枯燥无味、缺乏存在感的状况,还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内容时,适逢我县加快发展步伐,提出建设“三城三基地”的时机。于是笔者就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材料,思考县委、县政府根据什么提出这一目标。学生经过调查、讨论,了解到县委、县政府是根据我县各乡镇实际情况,描绘出要立足海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温泉、人文、区位、生态等优势,在本县构建“三城三基地”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现代海洋经济强县的宏伟蓝图。从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此外,学生在收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目睹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还能进一步加深对党和国家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一举两得。
4.根据地方特色,取材典型事例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事物,如果在哲学课堂上链接本地生活中有影响力的典型事物,再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理论分析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解决学生只会背哲学原理不会应用之困的重要举措。例如,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授课中,笔者了解到本县仁山村有一拉线狮绝活乃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曾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进行过为期7天的展示表演,受到广泛好评。于是就以此为例,让学生先观看视频,再讨论本地拉线狮与其他地方舞狮的异同,进而推导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像这样富有特色的当地课程资源不少,教师应用得好就能增加学生的社会见识,使学生融入本地生活,开阔社会视野,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灵动的哲学课堂。
三、总结
总之,生活与哲学是高中政治中理论性最强的模块,通过多渠道收集并合理运用当地资源,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激发学生兴趣。然而,当地资源不会自己跑进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掘、去筛选、去应用,尤其是要通过教师主导的活动来实现开发和利用。这样才能打破哲学原理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课堂教学与当地生活对接,带着学生回归到最原味的社会生活中,使哲学课堂更加生机盎然,真真正正充满“生活味”。
作者:陈华 单位:福建省连江黄如论中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等.教学相长: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基础知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永强.《生活与哲学》教学的“生活味”“哲学味”[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4(5)
[3]张珩.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开发和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探析[J].文教资料,2013(25)
[4]李娇、孟庆亮、房鸣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植入“乡土资源”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1)
第三篇:学生发展的构建高中政治创智课堂策略研究
摘要:
如何解决常态化教学中存在的过分关注学生增分而忽视学生生命增值的问题,如何解决政治课教学中常出现的学生主体缺位,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如何让新课改精神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等等,都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寻的问题。本文重点从“营造创智课堂的思维场,共历创智活动的体验路,拓展创智课堂的生活源”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建设有利于学生智慧生成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创智课堂。
关键词:
高中政治;创智思维场;创智活动台;创智思维路
一、“创智课堂”的内涵探究
智慧: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简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创智课堂:即创生智慧的课堂,是课堂文化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是师生具有的共有和共享信念,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追求的课堂“生命发展场”的一种行为方式。创智课堂建构: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对思考水平教学形态及心理自由安全环境设计并通过实践将其内化为师生学习方式和成长方式的具体过程。是课程改革、课堂创新、环境创设、资源开发、师生活动、教学评价等诸多教育要素交相作用的课堂变革行动。
二、建设高中政治“创智课堂”的策略研究
1.营造和谐课堂生态,优化创智课堂环境。
“被奴役人制造不出精密的钟表”。同样,任何创智、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安全宽松的心理环境。创智课堂的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的课堂心理生态,离不开安全的创智思维场。高中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为了应对考试,一些教师用简单机械的方法让学生背一些抽象的灰色理论,学生毫无兴趣,更谈不上创智创新。为了取得成绩,有的教师还动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学生。学生整天只为分数奔忙,精神生活呈现出“荒漠化”现象。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得到的只能是靠加班加点、机械训练压出来的没有生命色彩的分数,学生的能力与情感被考试和升学淡化。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思维活力,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进行创智创新活动。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老师要创建尊重、愉悦、开放的课堂生态。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服务,即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服务学生生命增值的需求。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设创智课堂的思维场,营造有利于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课堂环境,教师在研究学生的基础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立足生活,探究知识,生成精彩思想与先进理念,帮助学生开展活动,积极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2.开展课堂创智活动,搭建创智课堂舞台。
创智课堂教学主张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感悟代替空洞说教。建构创智课堂,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和经历实践活动,借以激发和保持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创造激情。例如,9月12日国内一位专家刊发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批评李嘉诚的长和系列撤走中国资产是失守道义的行为。文章一经,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使这位居于亚洲首富位置多年的香港富豪李嘉诚深陷舆论漩涡。“这是资本的正常运作,还是李嘉诚的道义失守?是合法的进退,还是无奈的选择?是成功转向,还是非法逃离?”一位政治老师利用学生对李嘉诚的崇拜感和好奇心,设计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这个具有辩证性、开放性、生活化的热点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热情。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大家悟出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开放经济、竞争经济、多元经济、流动经济,价格有涨有落,资源有进有出,有人走、有人来,有人看跌、有人看涨,这是价值规律的必然。“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只要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坚定完成转型、保持市场活力,就不用担心李嘉诚之后没有资本进入。我们能做的不是自降身份挽留,更不是激于义愤的谩骂,而是相信包容开放的中国不仅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容纳他们,而且会以超越金钱的胸怀温暖他们。据此,同学们推理得出解决“别让李嘉诚跑了”等类似问题,更为关键的是中国需要加快自身产业结构变革,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科技水平提升,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通过这些新颖活泼的活动形式,同学们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可以通过演讲比赛、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学科知识竞赛、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创智创新能力。
3.关注多彩社会生活,拓展创智课堂源泉。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创智的源泉。只有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才能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教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建构创智课堂,真正实现政治课教学的历史使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体现创新精神和时代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打破陈旧、僵化、沉闷的局面。建设创智课堂,要求教师带着书本走向生活,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涉猎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通过简洁新颖的背景材料,引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政治、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认识自然、关注社会、善待生活。例如:将访美、人民币汇率问题、股市波动问题、欧洲难民涌入问题等热点话题引入课堂,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对接起来,让学生接触和感悟生活,在五彩斑斓、千姿百态的生活大舞台上获取信息、增长才干。新课程改革突出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倡导通过情境分析、案例考察、问题辩论、探究活动等环节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提炼和呈现思想观点,达到教育目的。
三、总结
建构创智课堂,教师要善于建设安全自由的课堂生态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智课堂活动,多创设“互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创新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率高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生生间交互活动的动态过程,让学生享受真实的课堂之旅,快乐的心灵之旅,丰盈的思想之旅。
作者:李昌明 单位:江苏省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