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哲学辩证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均在矛盾运动中,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样存在矛盾,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其普遍性体现为四者均具有较强的有时代性和针对性,特殊性则体现为四者强调领域不同。同时,四大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内在联系,与其他事物存在外部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其发展也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辩证思考;高中政治学科
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四个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进行一些思考。
一、从矛盾的观点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是普遍的,矛盾是客观的,万事万物均有其矛盾运动发展规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即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作为世界万物的个体之一,同样存在矛盾。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矛盾———科学精神。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的矛盾,而在自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及作用不同,总有主次、重要与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他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被称为主要矛盾。在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科学精神是主要矛盾,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科学精神对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1.科学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首先,科学精神是达成政治认同的基本条件。从政治认同内涵角度思考,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国家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赞同,是社会成员在良好的理性思维驱动下形成的正确的意识行为。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实践中表现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理性特征,因此,社会成员在科学精神的驱动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进而达成社会成员对国家政策及制度的认可和赞同,即达成政治认同。其次,科学精神是形成法治意识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指公民自觉自愿地参加国家法治建设,是社会成员的精神取向,科学精神作为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指引个体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因此,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社会成员形成法治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国家法治建设,形成正确的精神取向。最后,科学精神是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科学精神关乎着社会成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公民有序地参与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离不开其已拥有的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态度,即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实现当家做主的前提基础,是实现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2.科学精神对法制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科学精神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社会学等理论观点,关乎着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是我国社会公民应有的理性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科学精神作为正确的世界观,其发展变化引领着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所以也相应地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感、公共参与积极性、法制意识深化。因此,说科学精神对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普遍性及特殊性辩证统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矛盾的普遍性体现为四大要素都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其特殊性体现为四大要素强调的领域不同,各司其职。1.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体现的普遍性。四大要素的普遍性体现为四大要素均强调以人为核心,强调人的发展。首先,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在一定理性精神驱动下对一定的社会制度、政策的认可和赞同,强调社会成员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做法,坚定社会主义制度,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其次,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取向,强调“人”在实践中的精神作用,在现实实践中,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再次,法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应具有法治意识,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国家法制建设服务,强调社会成员是国家法治建设的主体,强调“人”的中心地位;最后,公共参与是指社会成员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人民是主体,强调人民要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中体现的特殊性。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的特殊性就在于其领域不同。从四大要素内涵角度思考,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对一定的社会制度、政策的认可和赞同,现阶段我国的政治认同是指社会成员是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则强调社会成员应具备法治意识,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科学精神则为社会成员应具备一种正确的精神取向,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强调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符合时展。公共参与则要求社会成员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调社会成员的现实行为。四大要素均强调不同方面,各司其职,但均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最终目的。
二、从联系的观点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万事万物均有联系,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作为万事万物中的一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内部诸要素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与外部事物有着密切联系。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共有四大要素,各个要素并非独立存在,各个要素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各司其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内容上相互联系,但其本质上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展开。1.逻辑相互依存。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间在逻辑上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要素以科学精神为基础,科学精神是社会成员实现公共参与、达成政治认同,形成法治意识的基本条件。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之所以有中国特色的标识,并在内涵上与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强调的本质一致。法治意识则体现社会成员依法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的重要思想品质,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直接关系着政治认同以及公共参与的实现,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应然要求。公共参与是社会成员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2.内容紧密联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在内容上紧密联系,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公民”这一本质话题展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强调社会成员通过学习要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强调社会成员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能力。政治认同强调社会成员要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法治意识则注重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建立,倡导社会成员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做一个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合格公民。科学精神则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用正确的方法参与实践,强调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立足实际,辩证思考,科学实践。公共参与则注重社会成员的有序性和责任担当。要求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做国家的合格当家人。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外在联系。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发展的角度思考,首先,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再结合时代特色形成的,与学生初中阶段学习认知有密切联系。其次,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升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即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的形成,离不开学生一定的理论认知和时展特色。如,现阶段我国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成员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的形成则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法治意识首先要求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学生只在拥有一定理论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情感认同,因此说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生理论认知有密切的联系。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升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目的相承接,均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展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己任,以培育四有青年,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为首要目的,在此基础上,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时代特色等各方面情况,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一首要目的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一时代特色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升华为核心素养四大要素,要求社会成员要形成法治意识以及科学精神,进而实现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
三、从发展的观点对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从发展的角度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长远持久的过程。同时,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过程,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艰难曲折的过程。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首先是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的政治认同,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方向,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要求必然有所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政治认同也在随之发展;其次是法治意识,在不同的时代,法对社会公民的影响不同,则公民的法治意识也有所不同,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化,法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法治意识也在不断深化;再次是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是公民是否具有主动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事宜的意向与能力。从古至今,人们从闭塞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逐渐过渡到开放式经济,社会成员的公共参与意识也逐渐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变化;最后是科学精神,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性思维。”科学精神是实现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基本条件,自古以来从不缺少理性精神,近现代以来,人们的理性科学精神越发强烈,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德育”内容要求也逐渐有所更新,因此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作为社会成员德育的直接体现,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长远持久发展。
(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万事万物均有发展,从发展的过程角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的发展也将存在一定的现实阻碍,如传统教学思想尚未转变和学生认知等一定的现实阻碍。1.传统教学思想阻碍。授课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尚未转换,学校考试制度的“分数至上”论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阻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限制,教师多以理论授课为主,思想引领严重缺位,学生在应试教育及教师的传统教学思想的限制下,其学习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情感培养涉猎较为匮乏,而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养则需要理论和情感的双重认知,因此,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阻碍,打破“分数至上”论的阻碍,在强化学生学科理论认知的同时,更应拉近学生与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政治、社会主义生活的距离,进而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2.学生认知阻碍。首先,学生认知能力的匮乏,影响其辨别能力的发展,进而阻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与网络的联系日趋紧密,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不能准确识别“网络垃圾”,因此,网络虚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认知,如,影响学生对党的认可、对国家法治的信任等,而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发展则需教育客体在了解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认知取向、价值取向,进而在其内心形成对科学精神、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认可和赞同。其次,学生理论知识认知匮乏,难以引起情感共鸣,进而阻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政治认同强调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法律的认可;法治意识则注重社会成员法治意识的建立,倡导社会成员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做一个知法懂法学法用法的合格公民。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的发展则需要学生对我国法律条文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在尚未达到一定的理论认知时,对未知事物则难以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说学生的理论认知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66—467.
[4]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温馨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