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的应用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先阐述了导学式教学的内涵,再从三个方面对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即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交流与生生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重视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导学式教学;教育理念

在高中阶段,高中政治作为一门必考科目,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最终成绩。然而,高中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核心价值的德育课,教材偏向理论,课堂枯燥,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为此,教师需要引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导学式教学,以导为主线,以学为主体,使课堂效率得到最大化发挥。

一、导学式教学概述

通常情况下,高中政治课堂上导学式教学的应用,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课堂进行预设,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以学定教,以学定导,发挥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并且,导学式教学的思想与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一致。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导学式教学主要有学生自学、相互交流探讨、教师指导启发、练习并总结等环节。

二、导学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导学式教学中,自学教材是教学最为核心的部分。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自发制定学习提纲,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规划学习能力。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在讲解前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预习,并为学生规划时间,提高学生紧迫性,同时,教师巡回指导,把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难题,在真正讲解时,教师针对学生疑点、难点展开教育,提高学生参与性,使学生掌握本节课重要知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2]。

(二)加强师生交流与生生讨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导学式教学中,交流与讨论是教学启动阶段的根本。高中政治课堂上,师生、生生间加强交流,集思广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同时,学生知识水平得到增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被激发出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3]。讨论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在备课时,教师根据课堂重难点设置讨论题;其二,在自学教材过程中,就某些问题,因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学生之间会出现分歧,并就此展开讨论。对于前者,以“正确对待金钱”一课为例,学生分析例子,表述自身观点,在不同的价值冲突、比较鉴别中,学会辨别、确认,并学会提炼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人们对金钱的看法,展现金钱观的事例等,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些故事。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与金钱观。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教师应给予学生思维冲击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点中,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不对的,并举例:“美国街头的一块石头如何与中国产生联系”,某些学生却认为其实对的,并回复:“在最初,大陆为一个整体,经过板块摩擦,才分为不同大陆,在若干年前,它们必然存在联系”。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引导。最终,教师对学生讨论问题进行总结,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教师重视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应使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得到结论。为此,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通过提问进行启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兴趣。第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情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积极了解学生水平,在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方向,针对性进行启发指导,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导学式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为教学所有环节都制定具体步骤的新型教育方式。其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岳肖冉.高中政治课导学式教学的探索与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5):90.

[2]王玲.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政课中的有效应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305-306.

[3]温鹏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应用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4(88):127.

作者:傅泰山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