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简析(8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简析(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简析(8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进行完善,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也着重放在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素质提升的一个过程。对高中学生进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很大程度的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阅读能力,还能丰富学生自身的写作灵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学名著;教育理念;文学素养

新课标指出了,在教学中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正是以名著的语言为载体,让学生从阅读的字里行间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在这个过程中陶冶自身的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亲自感受文学名著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挥创造美的能力。在此,笔者根据语文名著阅读的审美教育谈谈自身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来阅读

所谓美,有抽象和具体之分,有天然美和后天形成的美,总之美分布在世界万物,通过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而审美,也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进行一个直观的把握。而作为欣赏的主体,更是要在这个过程中经过美的体验而有一个自身的理解和感知。文学名著的审美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不仅要对文章有浅层次的理解,还要有对文章美学更深层次的探究。首先,要用审美的态度去感受文章的美情美意。一大名著的造就蕴藏着诸多的载体,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方面的品味,解读文章要表达的意图。不管是描写优美的风景还是叙述人物的情感变化,读写都要多角度的感受文章情与意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品味文章的美。例如《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可以将其当做抒情文来阅读,不仅要理解文章书面表达的意思,还要深入的去感受文中的意境带来的美的体验,使读写的心灵得以感化。其次,读者要学会欣赏文章的语言美。例如《故都的秋》中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在阅读过程中,名著极具魅力的独特表达是需要读者去细细品味的,而且这其中对文章语言的感知和理解也正是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点。

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挥联想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学生最基本的阅读知识,适当的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文章表达的情境,真正意义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名著带给自己的情境体会,也是提升学生对阅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新课标也指出在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才是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在优美文章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自身的情感体验是阅读的根本,而且这种体验读者能够通过自身的联想,通过想象的画面能够真切的表达出来,才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关键。所以在名著阅读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着手,强调对名著的联想,从而改进学生对名著的感知和审美。首先,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着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情境,体会着作者的情感,这正是学生培养阅读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著名专家也曾提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读者自身的初始感受是开展阅读的重要前提。欣赏文学作品的内容体验,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是最重要的心智活动,它们是文学作品欣赏和情感体验的最根本的表现。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联想和想象是阅读过程必不可少的体验,也是读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必经之路。但是相比教师来讲,学生在阅读过后很难进去抽象化的理性思考,而只是与自己的联想相伴,而缺乏联想和想象的阅读也就失去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性。其次,对于文学作品内容最表面的情境也要有更深入的联想和想象。高中生的抽象表达和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也正是这样才造就了他们在阅读中心理层面有了很大优势。例如,《春》中写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出小草的生长过程,体会到作者将小草拟人的过程,体验文中的情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联想、想象阶段,不能直接进去主题探究,忽略对文学作品的鉴赏。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阅读,体会文章的美情美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美,同时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想象着作者语言中创造的情境,感受这种情境带来的美,进而让学生学习了文学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名著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D].冯小靖.河南大学2011.

[2]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詹雪.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陈芳 单位:四川省大竹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是国家“立德树人”方针下最重要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而阅读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实质上提倡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应该勇于敢于对文本进行探讨、交流、对话。同时,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积累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良好的阅读技巧与习惯可以使学生自身得到良好的素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扩宽自己的视野。

一、制定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教师在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比如说,对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以及阅读内容进行调查。再者就是要根据学生每天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阅读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增加学生阅读负担,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不能太少,太少达不到阅读量,知识得不到积累。最后还要培养学生记录笔记的习惯,将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可以应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时,要让学生主动的阅读与思考,对阅读内容更加深刻。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使阅读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和理解阅读内容。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规律,这样学生在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阅读内容都会清楚的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二、提高学生的知识加工与记忆能力

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并不单单是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更在于对阅读内容文本的再创作能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对阅读内容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加工处理能力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多加思考与想象,思考与想象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加工处理的过程。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加工,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的。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如果阅读过程中只是接受,就不会达到阅读的目的。因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加工与储存。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在阅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性的记忆和储存相关知识,为以后的阅读和学习奠定基础。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将获取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所以在高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才是语文阅读的主要任务,而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知识的记忆上的。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不仅对阅读感兴趣,更应该对阅读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记忆。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对阅读内容感兴趣,才会认真看书,并在阅读过程中对内容进行思考。通过不断阅读不同的内容来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与增加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手段与方式引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感兴趣,发自内心的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润。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得从文本着手。在高考模式下,学生每天面对的都是枯燥乏味的文本内容,长期下来会产生厌倦情绪。从文本出发,通过情境创设或者以文本内容为探究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想去阅读,这样才能为有效的阅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阅读不仅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可以用朗诵的方式。朗诵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通过语调的变化感受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阅读。此外,教师可以在讲授课文时通过讲解或者播放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阅读内容的背景,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开展阅读教学活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展各种阅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由于高中学生学业压力大,高中生的能够阅读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可能无法把握阅读内容的重点,并影响学生的阅读质量。因此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与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将阅读内容中的重点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阅读理解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果教师布置的阅读内容一样,就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效果,布置的阅读内容过难,会导致阅读水平低的学生难以理解与完成任务,如果布置的阅读内容过于简单就会影响到阅读能力高的学生阅读思维的扩展,造成大量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的阅读内容,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总结

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课外读物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去了解、掌握、学习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开展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与心理状态,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真正爱上语文,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件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要求教师与学生都要长期坚持,相互配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郭宝贵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部分,对学生的成长、性格塑造和内心素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古老的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的影响,积极运用创新的、多彩的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教师要求下才去阅读书籍的情况。本文以高中学生语文阅读为主,先分析介绍了现如今阅读的状况,并根据不同情况给出了适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及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方法策略;有效教学

虽然我国早已经实行了教育改革,也出台了新课标的标准,但是由于现实条件和其他主观的因素,很多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或者有些教师还是按着传统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其中尤其体现在高中语文阅读上,由于我国的高考制度,大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课外阅读和名著的关注度根本不够,认为只要语文分数考得高就可以了,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并不涉及学生阅读这一方面,就导致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不统一,违背了教育的本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合理探究和积极运用各种各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自主阅读,并且能与教师或者家长分享心得,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

一、改变旧观念、旧方式

首先,部分教师根本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内容和考试的技巧,殊不知只有进行良好的阅读,学生才能学习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内容,才能理解一些深厚的含义和内涵,才能增强阅读文本的能力和鉴赏文章的水平,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能让教师和学生有了心与心的交流,促进师生友谊。在以后的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会十分顺利,课堂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其次,有些教师知道阅读的好处,也明白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贯穿阅读教学,事实上教师也在实际教学中做了阅读教学,但是获得的效果不佳。这个其实是因为教师往往为了课堂的效率,而扮演着课堂的主人,进而缩减了学生的交流、谈论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气氛是冷硬的、机械的,学生自然就不会高度集中,课堂效果也达不到最佳。所以,教师在教学阅读时,坚决不能把对学生精神的陶冶和人文素养与考试中提高分数相联系,如果这样做,就完全失去阅读教学的意义,应该在重视阅读的同时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和学生一起感受文章背后的含义和情感。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阅读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尽情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领悟阅读的好处和真谛。

二、不同类型的文章使用不同方法

中华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尤其体现在文字和写作上。因此,我国的文章类型也是各种各样,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等,各种文章有其独特的写法、不同的呈现模式、独特的表达方式。所以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时,需要教师教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阅读技巧的帮助下更加了解文章的本意和背后的含义。对于记叙文阅读,教师要教学生记叙文的基本元素,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文章时,准确无误地分析出文章里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结构、顺序以及谋篇技巧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文章的深意,有效地进行阅读。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判断说明文的类型和技巧,抓住说明文的本质和说明方法,让学生知道说明文的特点——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才能在写作中写出优秀的说明文。对于散文的阅读,教师要在教学时刻中抓住“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然后再分别讲解情感态度、寓意哲理、把握本质。例如在讲解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让学生感受到意境,接着再一段一段地分析段落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指引着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美。

三、要求学生主动学习

高中生的阅读其实教师要做的很少,只需要把技巧讲到和正确地引导,教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最重要的部分还是要求学生自主分析、欣赏文章和享受阅读带来的美感和诗意。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的,教师可以在讲解文章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习文章,部分教师可能也要求学生预习,但是由于预习没有检查的形式,所以有些学生敷衍了事或者甚至并不预习。因此,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就要求学生仔细完善预习文章,在讲解文章内容前就要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只要学生自主预习过的文章,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注意力十分集中,就会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祝福》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文章创作背景、主题、创作原因等,也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包含深意的句子。学生通过充分的预习、自主的学习后,就会对课堂上的内容饱含着深厚的兴趣,促进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四、结语

当然提高高中生阅读有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如创设情境教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读促教等一系列非常实用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运用这类方法时切不可盲目使用,要结合学生的接受情况、班级的学习情况以及阅读文章的内容来正确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也可以结合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只要学生的反应良好,都是可以尝试的。最后希望在广大教师的探索和合作下,教学模式逐渐有效、多趣,我国的教育制度也逐渐完善,学生更加享受课堂,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学问的全能型人才。

作者:施耘耘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浅析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是学习迁移的一种,是语文学习中形成的阅读能力变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其他学科形成的思维方式应用到语文中的一种尝试,独特的特点可以使得学生不断的提升自己,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对略读方法迁移探究是值得研究的。就此,本文进行相关探讨,寄望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相关举措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探究

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文学习并不是受到很多的关注,高中有很多的比语文更难学习而且更容易得高分的科目,那些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所以,为了提升语文的阅读效率,让学生可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达到高速准确阅读的目的,阅读方法迁移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本文就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的几个方面,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的特点

学习中所谓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课后通过应用老师课堂上讲解的方法不是所谓的“迁移”,只是验证。我们所说的“迁移”其实是用他山之石攻玉。尽管当今教育界认识到了迁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如何真正发挥迁移在语文阅读中的作用仍需得到关注,接下来就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的特点。一是在高中学生都有略读课外文本和非连续文本的经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既有略读经验的推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经验受到了足够的重视,甚至是对他们阅读个性的尊重,他们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引申到自己本不感兴趣的知识上。二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从来就没有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去学习和提升自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提高短期的语文成绩,也可以让他们学会学习,因为学生以后的学习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如果他们没有学会自己去学习,那么他们就很难适应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了。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

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都会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除了新名词带来的新鲜感,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接下来就谈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中的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办法的探究,增加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高中,新课学习的时间非常的少,很多学校通常将高中三年的内容在一年半甚至更短的时间里讲完,留下大量时间复习。如果不让学生选择一种更好的办法去学习,就会让他们的语文成绩下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究,可以增加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不断的提升自己对语文的学习能力,进而就可以提升他们的成绩。2.有利于增加各科老师之间的沟通,形成教学合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语文。语文,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极强的工具性,比如做数学题时的阅读理解,比如做物理题时的理解,让学生学习好语文,对于其他科目来说,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的。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其他科目的认知,其他学科老师在帮助学生审题,了解题干信息,分析题目要求,无形中就是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高中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的具体途径

在高中的阅读略读方法迁移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学生的阅读带来麻烦。因此,在高中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中,应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1.提高老师的能力,让老师起到真正的带头作用。师资力量强大,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老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很大的引导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迁移中,提高老师的能力,让老师可以真正的起到带头作用,让老师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不断的让学生成长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在高中语文讲解文言文句法中特殊句子就特别困难,学生总是不能讲文言文特殊句式中的前后“置”分清楚,一方面是因为初中已经不再讲语法,另一方面学生总会质疑古人为什么会颠倒句子顺序,其实只要将英语的句法特点了解清楚,就能很快解决问题。2.学校要经常的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沟通。迁移,是学习的互通,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学会沟通是区别于动物和机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可以根据沟通更加的了解彼此。因此,在学校中,要经常的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可以增加其他知识的了解,甚至一些边缘科学、现代科技,都能扩开学生的思路。而经典文献文件,也能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严密。当然交融依然以学科内的应用为主,不能脱离语文,过度依赖其他学科提高语文成绩,反之亦然。3.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略读方法迁移更加科学化,互动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的迁移教学一定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让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或者老师给他们制定的专业性的策略进行学习,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老师一定要起到带头作用,学生也要更加认真的学习语文,在新的教学方法上不断突破自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迁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灵活自如,让学生翱翔在语文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林晓枫,高媛媛.略读课文教学中“导读卡”的设计与使用——以《最后一分钟》的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3):56-56.

[2]杨柳柳,滕春友.教略学丰精略有致——高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与方法初探[J].教学月刊(高中版),2010(9):53-56.

作者:沙正连 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明德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探讨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独白和灌输为主,对话教学作为消除这种教育弊端而出现的一种教学策略被大力提倡。教师如何在新形势下把握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将对话策略运用妥当以确保教学有效性则显得更为重要。开放对话过程,增强个人阅读体验缩小对话代沟;加强与文本的对话;注重课堂对话多样性等是深化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和可行之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让学生感悟以及体味文本的内涵,强调让学生从整体角度来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阅读教学,切入点是关键,好的切入点是成功的一半,本文就此探究了如何寻找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任何如文学类、论述类或实用类的语文文本中,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与文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找准正确的切入点,即阅读教学突破口,才能带动阅读走向文本的深入。

一、课文标题的切入

高中文本的文章都常年来经过认真筛选,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特点,而文本的标题则是作者在精心揣摩后斟酌凝炼而成,是文章精华所在,很多选入文本的标题都能直接揭示全文的中心与主旨,且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因此不少文章从标题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并形成探索全文的内驱动力。教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文章的标题着手,将其作为切入点,抓住文本的关键所在,逐渐引导学生解开文章的面纱,一窥真面目。比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文章时,单从文章的标题就能大致明白全文故事的内容。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为学生根据切入点的提示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荆轲刺杀秦王的目的是什么?他在行刺以前又做了怎样的准备工作?在文章中是如何详细描绘荆轲刺杀秦王的?这个故事表现出荆轲怎样的性格与品质?针对荆轲刺杀秦王这个典故,同学们作出怎样的评价?教师直接由明确的标题为学生指明阅读的方向,并根据文章具体描述的方法与顺序帮助学生梳理内容,以层层深入的问题探讨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文章标题直接作为切入点是一种较为简单的阅读教学方式,通常情况下文章内容的表述会比较直接,这样的切入教学也更能让学生接受。

二、文本关键的切入

1.作者时代背景。在高中语文文本中,从作者时代背景展开切入教学的情况大多与文本本身的年代性有关,在语文文本中浓缩了作者的经历、时代的背景、写作的初衷、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内容。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实际上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实现历史融合与心灵碰撞的交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切入作者时代的背景,往往直接串接了作者写作目的和产生影响等内涵,为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更好的交流与对话提供条件。比如学习《荷塘月色》,由于该文很大的篇幅都用在写景上,那么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工作时,教师就要让学生明确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以及写作情感的内涵,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重点再代入作者当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时代影响等等,更进一步理清情与景的内容,同时也感受作者在享受荷塘月色的美景时喜悦掺杂忧伤,寻求解脱又无力解脱的心境。2.文章文眼。作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对文眼有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学生提高文章阅读效率。文眼字面意义为:文章艺术构思、思想精髓、文章主旨,能够牵动全文全篇,通常在文章以词、句、段的形式出现。比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学生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以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再次细读并找到一些关键词句,如“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等等,随后教师再为学生设置阅读引子:作者为了突出故都的秋的特点,以怎样的画面感进行比较和表达?作者表达的情感又是什么?教师前一句由“景”引导,后一句由“情”引导,以情景交融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文章的文眼重新感受全文中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受,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情感。3.文本重点。这是语文文本的核心内容,也是文章的中心,曾有学者说过:阅读教学成功之处就在于熟悉文本内容和破译文本突破口两个方面。那么切入文本重点,从中挖掘精髓,将其在学生面前引导和展示,才是教师高效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比如学习《在别康桥》的文章时,其本身是以诗歌的意象表达重点,也就是诗人将自身对母校的情感提炼在简单的诗句当中,融入想象,融合构思,彰显诗歌与情感的美。那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则要从文本的重点开始切入,如要求学生回忆过去所学的告别意义的诗句,罗列出来进行比较,看看不同的告别诗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有何不同。也可以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感受的意象以自己的话表达出来,阐述自己阅读后的感受。

三、文本情境的切入

情境是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普遍应用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置身与精心设计的情境中,更能丰富学生的感受,在预设的氛围中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寻找切入点,要求教师全面深入掌握教学文本知识点的内涵与思想,并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将知识点教授的形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结合,真正找到兴趣的切入“点”,才能促进学生爱上阅读,并在阅读的探索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潘成红.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25).

作者:吴海燕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感培养策略

[摘要]文感是学生阅读的重要目标,也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高中阅读教学启动学生文感培养策略,给学生宏观阅读思维构建创造条件。教师要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逐渐建立文感意识,并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形成文感基础。教师展开定向性引导,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逐渐理清文本脉络,能够快速形成阅读认同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感培养

所谓文感,就是指对文字的感觉,即在文字辨识度、措辞敏感度形成整体把握和控制。文感和语感有联系也有区别,语感是对语言本身的语音、语义、语法形成的感知,而文感是对文体、内容、情感、结构等产生的认知。文感具有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积累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操作时,教师要切准学生认知基础、文本把握情况、赏析基本能力、训练操作习惯、认知内化水平等视点,对学生展开针对性文感培养,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

高中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明确的是阅读学习目标,然后才是阅读方法的引导,并通过赏析训练强化阅读认知,这样的阅读思维几乎成为一种套路。学生在这个阅读循环训练中,可能获得一些阅读知识,或者是形成一定语感,但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对作者情感、文本主旨、内容、结构、写作特色等的感知,依然呈现支离破碎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语感培养,文感训练系统性较差。为此,全面启动文感培养策略,已经成为高中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文感建立涉及学生认知基础问题,这是教师教学引导的关键因素。学生学力基础高低,决定了文感教学起点的高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师给学生布设一些预习任务:熟读文本,了解这篇散文的选材、立意特点;找出最为经典的描写片段,说说其描写方法运用;找出文本主旨句,体会作者情感表现;展开质疑活动,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学生拿到阅读任务后,对占有信息进行整合,一步步完成阅读感知任务。课堂教学检查开始,学生预习情况良好。有学生在阐述选材和立意时,能够结合作者情感展开:《荷塘月色》描写的虽然是美丽的荷塘、月色,却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内心的不满。课文开头部分便点出心境:心里颇不宁静。虽然月色很美,但不能掩饰情感,表明作者追求自由理想的鲜明立场。在质疑环节,学生给出的问题也比较丰富:作者在描写荷塘月色时,其语言轻松活泼,富有生命力,这里的景色描写有铺垫作用吗?文章实景虚景结合,这样设计有什么用意?课文引用梁元帝《采莲赋》内容,其目的何在?在课文预习阶段,教师给学生布设一定量的任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启动学生基础认知,激活学生主动阅读意识。如果教师不给出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找不到学习切入点,自主阅读学习方向不明,阅读效果也不会太好。文感意识培养与教师教学设计密切关联,这样才能给学生传递明确信息。

二、促使学生建立初读感知

高中学生有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和意识,在学生自行操作阅读时,教师要给出必要的引导和提醒,帮助学生矫正阅读方向。学生阅读文感意识不强,如果教师能够给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学生明白了阅读操作程序,自然会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文感探索途径。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做好文本探究和学生学情调查,找到文本思维和生本思维的对接点,为教学引导提供信息支持。让学生理顺文本结构、写作线索、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认清选材,这都属于文感培养范畴,只要阅读任务设计合理,学生会自然进入到文感建立程序之中。教学《囚绿记》时,教师在学生初读时给出一些阅读提示:题目中有一个“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呢?文章分为几个阶段来写的?从作者所作所为中,我们有什么样的触动和思考呢?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并围绕教师思考问题设计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探究时,学生初读认知已经建立。关于课文题目,学生理解比较到位:“记”是一种文体,这里是指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事物发表的感受,多是为了展示一种哲理。作者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等五个阶段,表达了对绿的热爱之情。这里是运用象征手法,将对民族解放的爱比作“绿”,表达作者更为广阔的胸怀。教师对学生个性总结给出肯定评价,对存在的一些偏差进行矫正,学生学习认知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从学生感知中可以发现,虽然教师并没有深度解析文段,但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多重认知。这无疑是自主阅读学习的结果。其实,学生手中有大量教辅材料,如果教师不给出具体的阅读问题和任务,学生是不会主动去阅读这些材料的,当问题明确后,学生都有自觉寻答案的意识,在具体阅读教辅材料中完成了文感认知构建。

三、帮助学生获得阅读认同

文本赏析是重要阅读内容,常规操作时,大多是找出文本经典文段,教师给出阅读问题设计,学生展开阅读讨论,师生确认答案,这样的赏析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些文感,但存在较大局限性。学生关联意识不够,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到位,其阅读认知难以形成体系。因此,在赏析阅读操作时,教师要站到高处,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赏析操作,从语感培养到文感成长,要建立清晰的操作路线。学生有了关联意识,对文段赏析也会有整体把握认知。高中学生在文本赏析时,往往注重的是语言运用,对内涵思想和情感挖掘不够,需要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如学习《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发动学生找出典型片段展开赏析学习。学生很快就找到一些内容。如“让自由之声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巍峨峰巅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纽约州的崇山峻岭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山的顶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科罗拉多州冰雪覆盖的洛基山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加利福尼亚州蜿蜒的群峰响起来!”有学生这样赏析:这里运用一组排比句,显得非常有气势,语气贯通,给人的感觉就是有力量,特别是感叹号的连续使用,增强了表现力。教师给出点评引导:能够找出语言运用特色,但赏析显得很浅显,联系内容不够,联系作者情感不足,导致赏析缺少基本内涵。学生听教师这样点拨,很快就调整了思路: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从世界不同地方响起“自由之声”,表明全世界人民都渴望自由、和平、幸福。让自由之声响起,不仅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理想。这里的“梦想”不再虚无,而有最为真切的内容。教师对学生赏析进入引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思维,很快就矫正了赏析路线,极大提升了赏析品质。这说明在文感培养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前瞻意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足够的预判,这样才能及时给出矫正性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实现阅读认知构建。

四、塑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关注点往往在阅读问题解答技巧把握方向,这种操作思维带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其引导效果往往是难遂人愿。学生阅读水平高低,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是文感。在阅读训练时,需要从培养学生文感视角展开操作,让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文段,需要给出明晰的认知路线。多设计文感方面的训练题目,内容、情感、主旨、结构、选择、点题、照应、伏笔、烘托、渲染等等,都属于关联性阅读设计。让学生在多重文感成长中建立阅读系统认知,这才是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根本所在。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内容时,要抓住文本特点。训练设计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热情,让学生结合文本阅读展开训练思考,这是课堂训练设计的最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文感是对文章的总体性感知,整体把握是其基本特点。教师要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逐渐建立文感意识,并在阅读实践体验中形成文感基础。高中阶段是文感定型期,学生学习思维有整体把握主观诉求。作为教师,需要给出必要的点拨,让学生主动探索文感的存在,体验文感的魅力,使其成为阅读学习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蔡伟.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

[2]邹曼.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读与写,2016,(11).

[3]高京.语文教育中应渗透人文教育[J].教育探索,2005,(12).

作者:肖纯娟 单位:泰和县泰和中学

第七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摘要:随着“视觉文化至上”时代潮流的到来,影视资源作为一种集文学、美术、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在吸收文化艺术精髓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生活、文学作品中的内容,在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引人深思。《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其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实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里的课程资源主要是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等资源。由此看出,利用影视资源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影视资源的利用;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将影视资源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在生动的影像中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其语文探究兴趣。从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学生所阅读的材料大都来源于教材内容或教师精挑细选的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而且其阅读时间大都局限在课堂上。

一、利用影视资源突破诗歌阅读难点

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大的比重,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内容和思想内涵,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高中生来说,有效体味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是很难的。一方面,诗人一般会利用诸多的意象来构建自己的诗歌,而当前高中生的意识中没有这些意象的实体,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他们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其进行想象,透过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是很困难的。另一方面,诗人常会利用意象来勾画优美的意境,学生无法对意象有深刻的理解,意境赏析更难以谈起。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影视资源来向学生展现诗歌中所呈现的意象和意境,以帮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下结合诗歌内容来体味诗人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我在讲授《蜀道难》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给学生播放与蜀道有关的音乐、风光视频,在生动的画面中引导学生欣赏蜀道,体会蜀道的高危险峻,以此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李白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二、利用影视资源突破小说阅读难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与环境这三要素对高中生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很多学生都无法探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无法通过故事情节来探析作者的所思所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来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小说内容。以《红楼梦》为例,其人物关系复杂、环境复杂等,假如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对其进行一一品鉴,只会处于云山雾绕之中,光其人物服饰就能使学生眼花缭乱,不知所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教学《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利用“87版”《红楼梦》的相关影视片段来引导学生直观地赏析人物、环境、情节等。比如,播放《林黛玉进贾府》的相关片段,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贾府的环境,并结合曹雪芹生动的环境描写来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同时,学生可以在生动的人物表演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像王熙凤的泼辣与精明被邓婕演绎得惟妙惟肖,学生在观看之后可以加深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印象,并主动探究其性格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水平。

三、利用影视资源突破科普文阅读难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能再局限于过去的扫文字盲阶段,要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加深其扫盲程度,深入到扫文化盲,扫科学盲这一层次。在对高中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远远高于科普文,这是因为科普文大都篇幅较长,其语言文字的描绘比较生硬、晦涩,大量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充斥其中,在有限的科学知识的影响下,高中生很容易对其产生错误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对其没有阅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科普文内容,将生涩的语言文字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降低科学知识的抽象性,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一篇有关于建筑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篇幅长,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建筑术语,诸如“拱斗”“脊吻”“瓦当”等,这些建筑物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在他们的意识中不知此物为何物。尽管梁思成先生对其描述生动形象,但是学生在没有直观形象的作用下是无法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美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影视资料,像故宫、徽派建筑等纪录片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建筑物进行直观的观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领略中国建筑的美。总之,教师在组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影视资源来为学生生动地呈现阅读内容,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加深对所阅读内容的理解,以帮助学生突破语文阅读的难点,提高其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景燕.影视资源在高中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欧阳光.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影视资源[J].中国校外教育,2015.

作者:赵太芳 单位:青海省海西州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摘要:语文作为高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而高中语文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逐渐开始转变传统的“填鸭式”和“灌堂式”的教学模式,寻求更有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然而这种改变只是针对语文教学的主体知识上,对于阅读这个板块仍然没有大的进展,本文首先指出了高中语文中阅读教学的现状,然后为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阅读的有效实现提供一些建议,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贡献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自从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以来,高中语文的改革不只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学工具的现代化,更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阅读的形式更加多变,考查的比重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教师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因循守旧,我们都知道,阅读除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要求外,对于学生的视野的开拓,间接经验的丰富以及学生的情感的升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人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对一个人的精神财富的积累自然不可或缺。

一、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与其他的学科一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深,所有的聚焦点都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强行的使学生接受主流对相关作品的看法,使高中语文的教学被一定程度扭曲,本来应该是促进学生精神风貌和心理状态的积极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潜能的激发。具体来说,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模式化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灌堂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仍然过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仍然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文学观点,然后从应试的视角将考试可能会考的要点进行强调,让学生在极短的课堂时间汲取所有的知识,这种方式过于注重文章的重难点,忽视了最基本的阅读体验,可能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记住知识点,而对于文章的整体理解太差,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下降,阅读能力基本上得不到大的提升。

(二)阅读课程形式化

高考体制是所有教师不可跨越的鸿沟,这使得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被严重的束缚,缺乏应有的灵动性,而阅读作为边缘性的板块,被许多语文教师忽视,这一点从阅读课程的设置上就能一探究竟,一些学校虽然设置了阅读课,但是除了一周一次的时间少外,在一些学校阅读课甚至成了形式上的存在,一周一次的阅读课经常被语文教师作为其他知识的教学课霸占。而且更为夸张的是在一些阅读课上,教师明令禁止学生看教师规定书目之外的任何书籍,认为与考试无关的书籍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这种形式化的阅读课程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效果可想一般。

(三)阅读品质传统化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务实精神十分突出,大量的心灵鸡汤的主题都是活在当下,然而与此背道而驰的是,许多高中生在传统的教学影响下,精神境界却十分低下,学习甚至成了他们的唯一节奏,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的人”相去甚远。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是“以生为本”,让学生切实的成为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在关注学生的“原始需求”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大阅读的教学力度,不但要拓展他们的眼界和视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使学生的情感能得到一定的升华,不断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教师在高中语文中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实现的建议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每个学生都是从小学到大,可语文的教学效果却不是最好的,除了语文本身的知识特性外,与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作为高中语文的组成模块之一的阅读教学也由于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那么,为了教师在高中语文中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实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什么措施呢?

(一)树立全新的阅读理念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都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在以往总是通过对少量经典典籍的讲解来使学生快速的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取得高的考试分数,这种功利性十足的阅读理念不但不符合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而且是一种十分不好的理念。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念,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更多的是为了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现代化的交流媒介,每天为学生推介一些有益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阅读,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二)促使学生形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作用,课内教材的阅读主要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教师还要注意阅读氛围的创设,陶冶学生的阅读情趣,可以让学生对经典反复阅读,领悟其中的思想情感,还可以进行优秀片段的摘抄,相互进行交流,通过参透的快感来促进阅读兴趣的激发。举例来说,在进行《楚辞》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提前与其进行交流,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其他的学生积极的评价其优缺点,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有利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阅读的内容。

(三)重视课外阅读

阅读是一个广泛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毕竟课堂的阅读时间有限,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课堂的阅读氛围相对比较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跳跃,课外阅读的氛围更为轻松,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灵动。课外阅读的阅读范围更为广泛,学生的选择性更强,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相关书目,构建良好的阅读平台。此外,学生还以通过报纸,手机等工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把生活当成学习的课堂,不断从中汲取营养。课外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延伸,教师应摒弃旧式的对课外阅读的轻视,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促进学生的学习空间的扩展。教师可以在调查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本,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四)教会学生学会阅读

不管是课堂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利用课堂的宝贵的教学时间,向学生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认真品味,体会情感,并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目标和阅读计划,夸大阅读的范围,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要教会学生精读和大致浏览,提高相应的阅读水平。还要促使学生坚持进行阅读心得写作,摘抄优美的片段,并进行朗诵和积累,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有法,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的进行,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能提高。举例来说,在学习人教版的《飞向太空的航程》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使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具体的分组要综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和阅读能力进行分组,然后让小组成员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要点的谈论,然后选择一个代表对本组的意见进行表述,教师根据学生们汇集上来的看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改进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方式的选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高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显然完全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虽然目前高中的阅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随着高中阅读教学成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失败原因的不断总结,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能有效实现,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周琼.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自能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田琦.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D].西南大学,2010.

[4]张艳.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D].西南大学,2006.

作者:李生渊 单位:尤溪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