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分析(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微探究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生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氛围。教师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采用微探究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在知识点、能力层上获得提升。
一、精心设计问题
微探究可以理解为针对阅读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和问题,组织学生再次阅读文本,联系文本与自身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专题为主线,熔铸人文精神,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人文性方面的问题设计微探究问题。如在《老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该文“底层的光辉”的体现,可以提问:课文最后一段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先生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再如老王临死前一天还去拜访杨绛,送上了“好香油”、“大鸡蛋”,老王买“好香油”“大鸡蛋”的钱是哪里来的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更能让老王的性格品质活化,让学生感受到老王的质朴与善良。我们还可以从语文素养方面提问,如从写作方法等方面设计探究问题。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拿来主义》中比喻与类比手法的运用,等等。这样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自主预习中质疑而来,也可以是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思考而来。这样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应是整节课的一个教学环节,是与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微探究的问题需要教师仔细甄选和精心提炼,并融入整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要引导、追问
阅读课堂强调学生阅读主体性的激发,要求学生能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互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给出个性化的解决。但是,学生毕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不全面、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提出微探究问题后要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解决路径。如《雷雨》学习中准确把握周朴园这一人物性格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周朴园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他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呢?”很多学生只从周朴园如何虚伪,如何欺骗鲁侍萍的情感,如何在家庭耍家长权威、专制等分析。但是我们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多向解读文本能力就要加以引导,可以在学生得出片面、狭隘的探究之后,引导他们思考:“周朴园保留鲁侍萍生前房间的布局,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爱穿侍萍绣过字的衬衫,遇人会打听鲁侍萍的情况,难道仅仅是做出一副有情有义的表象吗?显然,就仅从其虚伪、欺骗的角度分析多少还是有点偏颇的。”当然,有的学生还可能从周朴园的身份、地位去探究,得出周朴园也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他保留着三十年前生活的印记,有可能是内心的恐惧、忏悔和赎罪。如此的探究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唐与黑暗,更能形成个性化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也使得阅读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微探究要重视过程优化和有效调控。有效引导,能够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让问题探究动态、开放,并多元起来,又能有比较合理的方向,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具思辨性,使得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认知理解、情感体验获得知识能力和问题分析及解决能力的提升。
三、促成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是为了不教而教。如果教师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和学习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必将是低下的。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是就是让学生读读、谈谈和议议,这其实是本真的语文教学。因此,在语文阅读课堂运行微探究就是凝聚“研学共同体”智慧,让学生能够摆脱拐杖自由行走。现在,我们一般都强调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如果学生能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查资料,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就形成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方法。如在《记念刘和珍君》的预习中,要求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写人记事性文章的写法;通过对一些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等是学习重点,并要求主动寻找分析文章思路和布局的方法,把握文章的思路;尝试通过对重要词句含义的分析获得作者对“猛士”“庸人”“流言家”等的情感和态度。这样,他们就具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对刘和珍形象、性格品质的把握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情感。学生如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刘和珍一些点滴事迹,可以得出刘和珍是一个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的人呢?能自主或者合作对此进行探究,能获得人物形象、性格品质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如能结合全篇内容分析其作用,作者的情感、提出的教训和意义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总之,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微探究是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探究策略,只要我们精心备课,设想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惑点,精准把握学生的发展诉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就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方面的能力素养,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作者:丁文华 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预习课堂教学微课应用
一、微课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一直是语文教学中让教师头疼的事情,布置了任务,但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效果不好。虽然教学中也可采用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去完成,但结合完成情况来看,效果也不够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预习的兴趣不高,在预习中不知道该做什么,哪怕有目标指导,学生因对目标的理解不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难以提高。随着微课的兴起,在预习环节以微课形式来进行,通过微课预设情境、揭示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课前根据微课视频观看,自行预习,效果就好很多。以《我与地坛》的预习为例,作品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要让学生理解这一点,那就必须先了解作者的经历,若单纯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写作背景了解并不会很深入。而借助微课,通过搜索史铁生的相关资料,将其制作为视频,将视频放到班级群中,学生下载观看,在观看后阅读作品,对作品的感悟就深刻了。同样,在《阿房宫赋》《六国论》《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的教学中,通过微课引导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利用视频引导学生朗读、纠正字音,结合课文注释和课前练习,了解作品的内容,这些方式和传统的预习相比,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参与到预习活动中,从而初步感知作品,为课堂中的探究活动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度,教师要精心选择素材并制作好微课,切勿单纯让学生去读一读课文,或直接让学生自己去读。
二、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更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从应用情况来看,很多教师还是将它和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混为一谈。微课并不等同于电子白板,微课更多的是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的一些短视频,其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难点,微课的应用方法应有所区别。
1.答疑解惑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会存在诸多障碍,而若要教师直接给学生解释,效果并不是很好。但通过课前制作的微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看,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作品最后写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为何“惦着江南”,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把这一点解释清楚较难,而借助微课阐明“家事拖累”“忆往怀旧”“政治苦闷”的原因,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当然,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观看微课外,还要让学生结合微课和阅读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样才能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2.点拨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语文知识,不仅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还要根据单元要求和课文的特点,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观看,帮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此,教师可根据单元课程知识的侧重点而进行点拨和指导。以《祝福》为例,教师可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理解。如第一次写“祝福”的情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进行介绍: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靠像祥林嫂这样的女人“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微课弄清“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深刻含义,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又如《荷塘月色》的通感和《氓》的兴中含比都可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学习。
3.总结归纳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结合以往的语文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更喜欢对每一篇课文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很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实,在教学中若能较好地利用微课这一形式,结合单元课程的目标、特点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更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边城》中翠翠的形象分析为例,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先找到能体现翠翠形象的词句。如“过渡人来了……‘外公,外公,你听我吹,你唱!”利用微课引导学生对该句子进行分析,再结合微课归纳翠翠从不发愁的特点。如此,通过微课,让学生在小说阅读中学会归纳总结,效果会更好些。又如关键词的分析,如《荷塘月色》中的“心中颇不宁静”,《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也可以采用这种形式,从而做到举一反三、类比应用的作用。同样,学习了《雨巷》可拓展到《断章》《错误》,学习了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可拓展到《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在观看中总结方法,类比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当然,在制作这一类微课时,要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的一类作品,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篇作品而逐渐拓展到一些作品的分析,这样效果才会更好。再如议论文的写作教学,通过微课展示写作方法、例文,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应用微课所提及的方法,效果也很好。
三、微课在练习中的应用
很多学生对练习是较为反感的,尤其是单纯的书面练习,更让学生头疼。借助微课,通过拓展延伸、类比应用,不仅可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学会应用。以《五人墓碑记》中过渡句及其作用的练习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微课引导学生去找过渡句并分析其作用,再以微课来呈现,辅以教师的点拨。如第5自然段的开头“嗟夫”,表示上文(3、4自然段)的叙事已终结,由此转入大段议论。这样,让学生在看中思考、练习、巩固,摒弃了单纯的书面练习形式,学生更容易掌握。在练习中还可借助微课引入一些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欣赏。如学完《兰亭集序》《阿房宫赋》后,引导学生对与作品相关的一些视频资料等进行了解,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微课的制作需要技术,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若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预习,初步感知,在探究活动中利用微课来为学生答疑解惑、总结归纳,课后再以微课引导学生展开练习活动,便可充分发挥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作者:王帅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成为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下面笔者针对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是我国高中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之一,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起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等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问题,教学模式的改变能够有效改进教学质量,利用不同的教学组织策略也能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交流小组组织策略
1.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
交流小组组织策略顾名思义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分配的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相互团结、共同协作的精神。当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中采用交流小组策略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针对教学任务制订小组分配方案。该过程必须针对教学计划和班级内部学生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堂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醉翁亭记》文言文语法学习和翻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作者的心理情感进行教学方案设定,将学生分为注重情感分析组、注重语法分析组、注重翻译语序分析组,利用小组内学习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分解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学习心得交流教学。第二步,实施交流小组合作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教学计划,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小组分配教学。第三步,小组之间进行学习成果交流。由每一个小组选取代表就其组内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
2.交流小组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交流小组策略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单方面地发展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通过交流小组策略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组织教学还能够在传统的合作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合作教学对学生团队力量和协作精神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改进当前高中语文课堂合作教学的教学效果,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质量。通过交流的方式打开学生的策略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
1.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主要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建立已知、未知、合作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教学构建,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其应用的详细内容为:教师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已知内容的分类;其次,根据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梳理程度进行未知的分类;最后,根据分类结构对学生展开合作教学。例如,在学习《群英会蒋干中计》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信息调查,从而掌握学生的已知知识内容和未知知识内容;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将他们分为两组进行课堂教学,两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最终掌握系统全面的知识内容;最后,根据组与组之间的学习成果,由教师对《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的关注点和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结构梳理,帮助学生强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效果
过程探索组织策略的应用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和强化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课下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整体、全面进行知识内容的梳理。例如,在《群英会蒋干中计》课堂过程探索组织策略合作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更加有效地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历史背景、中心思想、古典知识、文字技巧等进行了总结和对比分析,与传统教学中单一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相比,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和分析。最终,充分发挥合作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主要分为交流小组、过程探索两种组织策略方式。这两种组织策略方式在其应用过程中均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实施,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各种组织策略方式的合作教学在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高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方式的应用,还需要对其组织策略进行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作者:王晓芳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石油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心理学策略
摘要: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师生如何利用这一平台开展积极高效的教学活动,让高中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和学生的“沉默屋”,是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介绍如何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教学方案,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并融合关注、倾听、引导和换位思考等心理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从而为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有效性;高中语文;心理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评价教育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利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紧张愉悦的情绪,忘我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到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教育心理学策略为建立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多年高中语文的教学经验,利用多种心理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希望能与同行共勉。
1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设计教学方案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是信息加工的个体,学习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要明确学生已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他们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知识框架的完整性、提取记忆的速度、知识迁移的灵活程度、学生对知识的表达能力以及知识同化的能力等基本信息,据此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以作者写作目的为切入点,迎合同学们要求了解这首词写作背景的需求,让同学们了解当时同志在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年代,工人运动相继爆发,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确立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这首意气风发的词。课堂设计以有效教学为目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教师引导和鼓励同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录音示范、教师领读、学生初读和细读等手段,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将革命先辈的革命壮志和博大情怀深深印刻到同学的心中,让同学感受作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充满希望的心情,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理解词人如何以乐景表达自己的惆怅心情和心怀天下的壮志。同学们的回答令我惊叹,有的同学认为作者笔下的景是壮美的,说明作者是非常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还有的同学认为,词人是通过描写祖国山河如此壮美,中国人民却无法主宰,以此来强调革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者正是在这强烈的反差中表达自己的革命决心……。这种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同学对作者人格魅力的领悟,启迪了学生的心智,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力和感悟力,通过教师的深入诱导,让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来完成对这首词思想精髓的把握。
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提升学生学习动力
积极心理学更强调人类积极的品格,要求人们要用正面的、欣赏的角度去评价人类的情绪、想法和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本着鼓励和欣赏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营造一个积极、活跃和愉快的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验思考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1创设积极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学生正当的兴趣是值得别人尊重的,它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其中而不知疲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遵循这一规律,正确引导同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范围内,不拘泥于课本,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类别的书籍来阅读,一个班级内同学的兴趣不会相同,如有的同学喜欢科普类文章,有的同学喜爱侦探小说,还有的同学喜欢诗词……,只要同学的兴趣是积极向上的,老师都应该鼓励同学们积极阅读,并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开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同学们自由讨论,相互交流,积极辩论,通过这一方式,同学们不再把阅读课当作负担,而是课下积极准备课上交流讨论的素材,久而久之便提高了同学的阅读兴趣,帮助同学们养成终生阅读的好习惯。另外,老师也可以引导和推荐给同学们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好的文学作品,如丰子恺、沈致远等的小说,周伟、唐?等的散文,学会欣赏美文美语,体会人物情感,并从中悟出人生真谛,老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用鼓励和肯定的态度引导同学从文学作品中获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2.2发挥群体活力,提高教学效率:
积极心理学认为,群体研究能够发挥其内部各自优势,从而使群体成员获取巨大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把同学分成几个兴趣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问题开展讨论,由于小组内成员兴趣爱好基本一致,因此讨论起来也非常积极,每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并由小组其他成员点评,期间不乏精彩的辩论,在开始的时候问题的答案可能还比较肤浅,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问题的真谛逐渐浮出水面,答案渐渐趋于完善,如果一个小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邀请其他小组共同讨论。这种教学形式不但锻炼了同学积极思考、勇于发言的能力,也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积极学习的动机,挖崛了同学们无限的内在潜能,从而增强了同学们热爱语文和终生学习语文的决心。
3融合心理学方法创建高效课堂
关注和倾听是教师利用心理学策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向每个同学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关注,让同学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从而让同学们放下戒心,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内心的想法,从而避免了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发生。引导是教师利用心理学策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用激励和富有启发性的词语,引领同学们对问题的焦点和核心进行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逐步理清文章的脉络,及时纠正自己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从而有效地提炼出问题的本质,高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换位思考是教师利用心理学策略与学生建立密切关系的捷径,教师通过让自己处于学生的角度来与同学沟通,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准确、及时地抓住学生的想法,并把这些想法和感悟与学生沟通,同时也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面对各种问题,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于是师生的和谐关系就在这种换位思考中得到巩固,使教学活动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顺利开展。高中语文教学在教授学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独立性在逐步增强,逆反心理和盲目崇拜的倾向同时存在,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水平层面,更需要教师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学策略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李丹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徐聪.论高中语文教材新体系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1.
[2]周烨.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的阅读心理学误区[J].文教资料,2010,21:72-73.
[3]韩成勇.心理学在高中语文作文课上的点滴渗透[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71.
[4]高会,程宏骏.从心理学视角建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范式[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2,11:39-41.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堂信息技术探究
摘要:
语文是门重要的语言学科,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奠基作用。随着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中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所以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身份”,为此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教学要根据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用新时期的教学新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作品和理论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投影仪、视频等载体进行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传播,能够为学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
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各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应用。其中信息技术辅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课堂的学习增添了更多的活力,让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这不仅让教师减少了板书的内容,还将很多复杂的教学内容通过“声光电”的模式进行有效简化,让“死”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变得有色彩,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对多媒体画面和动听的音律,以及教师精彩的评讲得以“享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激情得以调动,再加上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学生参入课堂教学,进行互动交流,以此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载体多、内容丰富、交流互动性强、功能多、应用广泛等特点,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学生一般课业负担较重,语文是一门识记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感到枯燥乏味。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大部分文字变成丰富多彩的图形、动画、声音、影片等直观的形式,代替了传统教育的繁琐枯燥。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2)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的相关软件制作出所需的多媒体教材,把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还将学生充分带入到了学习情境中,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有利于提高教师对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通过所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学习能力。制作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课堂上教师还要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系统化、科学化、简单化地教授教学重点。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增强了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
2多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语文知识或者语文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则能够弥补这种情况,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再现课文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随着近些年来学校不断地压缩课程,使得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的全部内容,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而信息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屏幕的快速播放,节约了自己做笔记的时间,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做好课件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教师和学生除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外,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能将原本比较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比较生动,也能将抽象的思维变得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语文知识。例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许多学生都会感觉自己没什么东西可写,或者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相关的写作素材或者写作方法,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有所感悟,就会明白写作的要领,在写作的时候,也就能“下笔如有神”了。
3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因注意的问题
3.1转变教学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中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自身的作用。
3.2教师要对自身有个正确的角色定位,教师是教学课堂的指导者,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意识到自身角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能过分地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自身对于学生以及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3.3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要注重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将信息技术正确纳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其自身的功能性,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大力推动了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然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有弊。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学过程时,要按照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信息辅助教学的功能。
作者:刘丽艳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俊伏.信息技术使语文阅读教学异彩纷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4).
[2]辛海超.新时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