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阅读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应该是每一位高中生所具备的最基础能力。学生通过大量文章的阅读,可以积累生活经验、陶冶情操。阅读教学作为解读课本的重点方法,读者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从深层次去体会和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思想。教师对特定的语言文字以及对特定的单词进行讲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老师进行互动,从而多角度的与老师进行对话。老师对文中有意义的单词进行重构和整合,更重要的是有仔细认真的态度和富有感情的讲解可以使学生眼前一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文章描绘的场景浮现在他们眼前,触动并激发他们的直觉感受,最终获得精神享受。
一、以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促进新文化知识的建构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进行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感受,把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课文和语文知识点中。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应该平时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阅读,采取一些比如布置作业,要求多背诵一些好的句子和段落等方式。使他们积累必要的语文素材和常识,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感受。而且教师也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常识和生活经验,并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当代语文教育学》中写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例如:教学《师说》之前,笔者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回想在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蜀道难》之前,笔者让学生讲他们知道的李白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探究其文化底蕴。上面的两个例子有效的说明,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先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忆已有的经历和常识,并有效的和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结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拉近他们与课本的距离,使他们自己的经历和常识可以很好地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合理地建构教学策略。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与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共性,忽视对个性的要求。一切都要有参考答案或者是标准答案,很多人认为,语文的教学是没有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的。一些老师甚至过于依赖教参,一切都以教参为教学宗旨。其实语文教学必须将思想的缰绳松开,让学生和老师的思维发散开来,要营造一个思想开放、上课积极性高涨的课堂氛围,淡化教参环境。还要充分发挥老师提问学生这一环节,使不积极的孩子被调动起来。最重要的是不能随意评论学生,应予以鼓励表扬,使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进行交流和互换,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经验互长的局面。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提问时的设计要有开放意识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特有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多一些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二)教师应及时引导、促进、提升
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是说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没有秩序的,或是一盘散沙。一堂课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课堂氛围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细心聆听学生对教材的感受与见解,同时要及时引导,及时评价、总结、拓展、补充,不能整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虽然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章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因为有的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例如在学习《短歌行》一课,先进行课文的导入,然后进入整体感悟,在此次教学中,教师及时的介入、引导,提升了学生对“忧”的更深理解。
三、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发展、拓展、延伸作为首要问题来抓
(一)善于挖掘教材,多方面利用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好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学习价值。“教科书要适应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有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在图书资源或者拥有书籍数量极少的山区学校,教师更应该善于将仅有的教材进行深层次内容的挖掘,将有限的资源变为阅读的宝库,使一本书的内容变为两本以上书籍所起的作用。这样也可以使学生有很好的感知和概括总结能力,将语文教学发挥到极致。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首先,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并总结材料。然后,教师在学生汇报总结过程当中作出适当点评、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发挥想象,写出相关的内容,自由创新,力求写出新意。这样可以把文章的精华部分予以充分吸收,合理分配教材中的零散知识点,学生也能够很好的积累语言的精华,并且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其学习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课内外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广泛涉猎
首先,要把课文作为阅读的基础,并且按照国内外、知识的种类进行归类,然后重点向课外文章进行拓展。拓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以一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文章进行发散。如戴望舒的《雨巷》、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以作对比阅读。或者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也就是部分向整体拓展。如:《林黛玉进贾府》,可与《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作比对。再或者以某位作家的某一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如鲁迅《祝福》可与《朝花夕拾》、《呐喊》等作品作比对。通过这些方面的对比,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其次,教师的教学必须要善于引入与即将所讲内容有关的生活常识或者文学知识,使二者更好的结合起来,让课文更加富有时代色彩和生命力。比如在《劝学》的讲解过程中,老师就要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
四、注重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批改学生的作文,总会感觉到学生的话语词汇贫乏,语言空洞,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事物。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整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要鼓励学生多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学习作家的表达手法,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考能力和模仿能力。在积累的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比如可以联系仿写、改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会转化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风格,并做到能够灵活运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化价值目标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而且要完善自己健全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从而达到一定的认知高度,到达一定的思想境界。逐渐加深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和理解。将阅读教学文化价值的总体目标确立为“以人为本。”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主要表现在古今中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民族间作品的阅读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关怀,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为了解文化差异,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形成开放的文化底蕴和胸襟。学生通过文化的整合和融合,感受不同的文化以及创新型文化。语文阅读教学文化价值是当代中国教育关键之所在,对未来的文化创新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五、总结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和现实的根基,但传统文化不等于民族文化价值,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价值,也就是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扬长避短。在高中生的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领悟、感悟和体验,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在与前辈的交流中,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感悟与认同,从而增加内心的感受,接受中国优秀文化的果实。在批判中提升自己,从而体会在阅读中感悟到的文化价值。
作者:史伟麟 韩晨旭 杨俊晔 郭晓玲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 长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5).
[2]全日制义务教育文化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2).
[3]张文哲.文化价值理念——语文阅读教学新视角[J].学科教育,2008,(5).
第二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分析
语文课程是高中的基础课程,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其它学科内容、促进知识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很多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方面较为困难,无法激起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现有问题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并没有被分为明确、独立的板块,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导致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找不到学习的明确方向。同时,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但是一些教师无法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在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出现了“四不像”的教学形态。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无法充分理解,课堂气氛十分枯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难以提升。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方法策略
(一)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打开其他学科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转变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积极遵循新课标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将原有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认知训练的方法转换成情感熏陶,促进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发散学生思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中以做题为主的教学方式,将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教学思路。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较为感兴趣的事物,并将其以巧妙的手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主动提升阅读量。例如在教师要求学生每天都抄写几首喜欢的中文歌曲歌词,并对歌曲中所蕴含的内在感情进行分析、描述,了解其中蕴含的写作手法,或是要求学生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并写一篇读后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在学习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得到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感情因素的运用
语文阅读的本质重在读。只有实现作品中作者与读者心灵的融合,才能够使读者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对作品的更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对其中情感因素的运用。例如在进行一篇文章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带有感情的为学生阅读课文,或是采用接龙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顺序依次站起来有感情的阅读自己所属段落,在感染其他同学的同时,也使学生自身更好地融入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中,进一步理解其中词句的含义和语言技巧,实现阅读效果的提升。或是在学生阅读前,教师收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材料,首先运用资料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阅读革命类文章前,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述革命时期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等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当时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刺激学生情感的迸发,使其能够快速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并获得思想、精神上的进一步升华。
(四)充分运用阅读笔记
阅读笔记是检验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效果的最佳手段。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运用阅读笔记,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例如要求学生每天都在阅读笔记上抄写五句阅读中认为比较好的句子以及十个比较好的词语,每读完一本书应在阅读笔记中写一篇读后感,将作品中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感悟,并定期回顾,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三、结论:
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教学的重视,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积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注重情感因素的运用,充分使用读书笔记,以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刘红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10(10):64-65。
[2]王桂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析[J].剑南文学,2013,1(1):353-354。
[3]程玄福.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9(9):198-199。
第三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阅读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优劣更是衡量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之一,所以,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我们应给与一定的重视,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办法,以期对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课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之一,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重心更多的放在对于文章写作结构、特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上,更侧重于一些阅读文体的表面功夫,没有引领学生对文章做更为深入的思想探究和见解交流,阅读教学方式变得程序化,不利于学生阅读知识面的拓展,同时有可能导致学生阅读逆反心理的形成。因此,针对当前阅读教学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势在必行。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教师主观认识匮乏:
据调查,有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于所教授的阅读教材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导致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文章教学多是停留于表面,不能深刻的挖掘文章的内在,不能体会文章中所传达的意境。
1.2阅读内容肢解化: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现有教学条件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会将课本作为重要的资源,每一节课的重点就是对此课文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内容就是对一个文章的结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这样的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并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行阅读、感情阅读而是全面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对阅读内容的肢解会大大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1.3课堂教学互动少: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一味地讲、一味地亮答案,不懂得解读和点拨,没有给学生们提供思考和答题的机会,这是一个较大的教学弊病,也是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现象,说来说去就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所表现的互动太少,不能有效地调动课堂积极性,形成有趣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就是要增加互动,只有互动才能有效解决和避免学生们见解能力差的问题。
1.4教学手段华而不实:
诚然现阶段信息技术在课堂之中已得到普遍的应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虽说此类型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往往也会由于教师这些教学手段使用的不当,或是对于这些教学手段礼金上的误区导致了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教师过多的将教学放在了多媒体的展示之上,却忽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另外,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阅读材料中的内容更为直观化的展现给学生,但是也恰恰是让本身应该想象的空间被直接占用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2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明确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更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以此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策略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文章中获取有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一种有效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受到教学模式的限制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没有突显出来,许多教师将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而没有认识到独立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当代的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情感的培养作用加强学生收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享受。
2.3注重交流互动,各抒己见:
既然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那么每个学生对于阅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所以阅读课上的交流不仅是学生思想的碰撞,还是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平台。高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要留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帮助学生进行观点的综合以及表达。为了防止有些学生不愿意思考或者表达,教师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尽量把机会留给平时不愿发言或者思考的学生。教师的主导监督再加上鼓励,会让这部分学生逐渐愿意加入讨论,慢慢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
2.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养成。”那什么是习惯呢?习惯是指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化的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的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田士成 单位:农安县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31):90.
[2]李世伟.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8):20.
第四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思考
摘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学生感悟和写作能的基础,也能带动学生其他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多阅读能力的进程带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感悟能力。
1阅读教学开展的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开展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地位意义相同,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学生都离不开阅读教学活动。通过统计相关资料,我国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阅读方面兴趣不慎浓厚,导致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欠缺,出现这类情况的原因是阅读教学的具体有效性不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实质意义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感悟文章中具体内含,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的提升自我文学的修养以及写作水平。由于语文的知识面比较广阔,因而通过阅读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文章深入了解的能力,通过各类文章写作手法的运用,积累文学素材,努力提高原创能力。
2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科学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是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以下两方面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2.1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在高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文教学的需求,就不能锻炼学生的各项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因而,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选取语文教材以外的各类文章,把这些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蓝本,这是锻炼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同时也对学生阅读能力,课文知识累计等方面产生较大的推助[1]。
2.2阅读教学融合写作教学: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借助于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那么教师需要知道学生将实际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写作流程内,因而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值得推崇。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中《边城》内容时,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文章内的各类优美语句以及巧妙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技巧,将详细刻画人物的写作方式灵活的运用到作文创作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现在掌握的知识,深化发展中提升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3结语:
高中语文阅读在整个高考阅读中地位意义非凡,现在很多高中语文教学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而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出现阅读教学不尽人意的情况,通过研究了解,当前高中阅读教学出现的各类问题,都需要在思考中深入研究,找到解决途径,提升高中学生的文学修养,让学生的阅读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吴嗣军 单位: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
参考文献
[1]谭春丽.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33):3-5
第五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先学后导教学模式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效果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其中阅读部分的教学更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以及难点部分。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先学后导”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模式之一,笔者结合多年从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对该类教学模式进行运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革新教师的阅读教学理念
“先学后导”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指在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熟悉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对共性问题进行辅导,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当该类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的阅读教学时,则应使得学生首先对文章进行阅读,通过阅读产生一定的感悟,对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进行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导”的过程中,并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面的教学,即以教师为中心对问题进行讲解。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使得自身的教学思路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以及空间,指导学生注重对阅读过程的参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将学生的思维进行点拨,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此外,良好的教学需要科学的教学计划作为支持。广大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读书计划,并运用合理的评价措施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监督,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延伸其阅读范围,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例如在对《荷塘月色》一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若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则将会从课程开始对文章进行分解,讲述文章的整体行文结构、各个段落的大意等。如此一来,则将会使得一篇优美的散文黯然失色。而在运用“先学后导”的模式进行教学时,则学生可通过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对作者的文采进行体会,对其思想进行感受。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关键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之后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对该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进而能够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提升阅读的效果。一般而言,在目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赏析能力、提炼能力等。通过阅读技巧的学习以及运用,正确的把握作者所想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能够使得高中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品评文章,提升其文化修养。此外,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课程之前,将第二天所要讲解的文章告诉学生,使其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工作。通过预习,不仅能够使得高中学生对文章的相关内容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勾画出所不能理解的内容,从而能够在后续的讲解当中有所侧重。同时,对文章阅读的预习能够有效地对其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运用,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阅读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提高阅读的效果。例如,在对古诗文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若没有经过预习,则学生的思维将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教学,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对阅读技巧的提升没有任何帮助。而当学生通过预习阅读之后,将会形成对文章的见解,之后再同教师的讲解进行对比,从而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
三、促进阅读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先学后导”是一种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而能够达到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的目的。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小组合作。笔者在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以学号等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协作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首先在小组之内交换阅读的感想,并通过小组内其他成员的帮助,对存在疑惑的内容进行解答。同时,在运用小组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了解到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其二,扩大阅读空间。在对教材当中的文章进行讲解完成之后,笔者将会选择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同类文章供学生选择阅读,以提高学生对某一类文章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其三,合理的评价。在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应肩负起引导学生掌握合理阅读方法的责任,同时还应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进行耐心的指导,避免简单直接的评价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影响,减弱其对高中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总而言之,“先学后导”是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先进教学模式之一,广大语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开展教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作者:薛桂香 单位:江苏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论析
【摘要】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更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最佳的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项艰巨的课题。本文从高中语文阅读现状、阅读教学认知和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
教学现状;阅读教学;实效性;策略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有句名言:“教育的目的不是向学生传授已知的东西,而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诱发出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更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为此,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充分领略文章内在本质,感悟作者的创作主旨,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判,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从而促进语文阅读实效性的提升。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不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偏离宗旨的分析和答题技能,更不是对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无情抹杀。当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人为性的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自主的分析与体验,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是本来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变成为模式化教学。
1.1阅读教学模式化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仍采用的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以高中语文教师为主导,以其阅读讲解为主干,强迫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动展开阅读活动,汲取语文阅读方面的知识。具体的来说,就是指语文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简单地将语文阅读的技巧、答案、内容传授给学生,把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放在文章的重难点上,过分地在文章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忽略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导致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兴趣匮乏,掌握语文阅读整个过程性的掌控和能力欠缺。
1.2阅读课程形式化。
当前,我国的高考体制严重束缚了语文课堂的灵动性,人为性的忽视了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更使诸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难重点倾力放在了现有课本的教育教学中,一切为了高考成绩展开所谓的教学过程,忽视了阅读课程的设置,使阅读课程成为了形式上的存在,无情的扼杀了学生们对课外书籍阅读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对社会发展知识极度欠缺,更为过分的是有的语文教师不仅不给学生提供助其成长的阅读书目和实质上的指导,还明令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刊,认为浪费时间无益于高考或学业水平考试。试问:如此教育教学,我们的学生如何才能在阅读课程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1.3阅读品质传统化。
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活在当下,学在当下,但远离了现实,脱离了实际,我们大部分高中学生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所展露的精神境界却很低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奔波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当今所提到的“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相差甚远。我们今天所提到的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就是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去落实课改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受益者。我们要在学生“原始需求”的基础上强化阅读教学力度,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其视野和见识的拓展,保证阅读品质的不流失。
2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认知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对于新的课程标准而言,语文学科对学生的精神品质的塑造,人文素质的提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就是金字塔最夯实的基础。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进行课程改革的重点,提升思维的有效途径。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单单的注重语文课本上所展示的知识要点,而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文化和历史交相辉映的时空,鼓励学生走进阅读、走入作者,把握作者所思所想所感,进一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感恩爱国、诚信善良的人性和行为,促进高中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2.1领略内涵、抓住本质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可以这样的说,我们在积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一些优美的散文或者经典的诗词来进行研读和分析,进而来触动内心的共鸣,达到最佳的感悟状态。但是在真正的现实操作中经常会因为因为一些诗词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涵养、思考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等诸多因素导致我们不能更加深入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分析。为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是通过学生拿到高分来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感悟文本所表述的内在中心思想,从而让学生抓住内在的本质,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2.2独立思维、彰显个性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标志点
高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各种思维都在不稳定之中走向成熟。他们所涉猎的知识将在潜意识之中影响他们思维的健康成长。可见,高中语文学习所选用的文本将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学习所选用的文本都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精心打磨、细心筛选的名家名篇或者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境界和魅力风格,其根本目的就是让高中学生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领悟文学的价值、审美的观念,博采众长,拓展视野,增强底蕴,学以致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让高中学生解放思想的束缚,放飞年轻人的思绪,直抒胸臆,阐述己见,以自己的见解探寻内在的本质,提升人生的境界。
3高中语文阅读实效性策略
3.1更新阅读理念,革新阅读教学模式
语文阅读是一种思维感悟的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一种认识社会、认识人生、感悟生活的认知活动。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阅读是一种心理历程进化的必要环节,而绝对不是简单的追求高雅和浪费时间。基于意识的改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我们就会真正的解放思想,摆脱传统语文教学,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更新,倡导实现语文阅读实效性最大化。一是,引导式阅读教学。引导式阅读教学重点是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文章、期刊等读物活动,学生在自主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指出文章的情境和内涵,提高自己的阅读体会和领悟能力。二是,情境式阅读。情境式阅读教学重点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分角色融入情境中展开阅读,辅之教师的指导,使得文章的内容、人物性格、故事情节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加直接的理解作者用意,提升自己对文章阅读的分析处理能力。三是,讲课式阅读教学。讲课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授课进行中进行主体互换,让学生取代教师,以教师的身份亲自站在讲台上讲解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再辅之教师的点评,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3.2强化阅读意识,培养主体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乃至思想认识的提高,只能通过阅读者本人才能有效完成。传统的阅读教学多是以教师的讲析和延伸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只能在授课者的引导下完成阅读培训教学,这是一种固化的常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进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但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和改革的深入,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原有的阅读教学已经不适合时展的需求,学生才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阅读教学中的辅助者,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必须通过其主体性实践活动来实现。唯有如此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意识,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3.3培养阅读素养,建立师生导读机制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把握着学生阅读的方向,避免了学生泛泛的阅读而背离主线的“原始需求”。可以这样的说,教师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我们处在一线的教师都清楚,阅读的本质是要实现用语言符号去体验、感悟、理解、评价、鉴赏作品,实现心灵的共鸣。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与理念,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把自己所掌握的阅读理论和阅读方法融入到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大力倡导师生导读机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4重视阅读指导,培养良好阅读品质
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终生收益的阅读品质。一是,目的性研读。目的性研读就是指重点阅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文章,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或根据需要浏览文章,综述大意,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二是,引导性阅读。引导性阅读就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方向性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三是,笔记式阅读。笔记式阅读就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段落摘录下来,消化并吸收,学以致用,不断加强学生语文素养,促使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相长,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董颖 单位: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戚辉.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2(06).
[2]张辉.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2(23).
[3]荣艳玲.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
[4]郑乐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4(05).
[5]张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探讨[J].新课程(下),2014(12).
第七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对于21世纪的高中生来说,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读书会改变人的一生。多读好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形的重要阶段,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他们,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高中生去读一些好书。阅读还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表达感情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水平。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意识不到写作的重要性,这就使得我们进行高中探究性阅读教学变得难以推进。
关键词: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研究
当今各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成为衡量教学水平是否提高的一大指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的阅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中语文也比较注重对学生阅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部也在积极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加强阅读的重要性。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进,本文就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为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努力。
一、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存在的问题
1.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在很多中学教学中,都把一些语文基础知识作为重点来强调,而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因为许多语文教师觉得提高阅读水平是一个需要长期打磨的过程,短期内不会收到什么效果。而一些语文基础却可以快速提升。不可否认,在中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这个大背景之下,阅读这个需要慢慢提升的科目,确实是很容易忽视的,再加上,学生对阅读的这门课程并没有重视起来,因为阅读相差的分数不是很多,并不能像数理化那样拉开很大的分差,所以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阅读的重视性不够。
2.缺少阅读时间。
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学生们阅读的时间也是很少的。其实阅读教学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阅读不只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阅读可以说是语文的百分之八十。很多语文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读书对于日常写作的重要性,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文章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描写,还有对写作技巧的处理和运用,都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多读书,读好书,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思想结晶,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3.阅读没有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很多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单纯地强调阅读技巧,而忽视了阅读来源于生活的,生活才是一切灵感的来源,如果脱离了生活,那么阅读就会变得空洞乏味,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如果说华丽的词藻可以给文章穿上美丽的衣服,那么富有生活性的内容就是文章的骨血。丰富的生活经历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而且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解决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阅读的重视。
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著名的思想家以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阅读是改变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总之,阅读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这不仅是站在考试的角度上说的,而是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上说的。阅读是一个人情感表达的好助手,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更好地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而且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我们去生活。高中作为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阅读的重视,去提高阅读成绩,提高语文水平。
2.增加阅读时间。
学校可以增加阅读课的数量,同时老师还可以布置阅读作业,通过这些方式来增加高中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时间的增加帮助那些不善言辞的内向的孩子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使那些天性活泼的外向的孩子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以及观察这个世界,所以说阅读时间的增加对高中生的意义是非常大的。阅读时间的增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可以使学生变得更加热爱阅读和语文学习。
3.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不仅是阅读,任何科目的学习我们都需要结合生活,因为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阅读,学生们可以把丰富的生活经验运用到阅读之中,这样会使文章变得富有生活化以及富有感染力,这对于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们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真实的思想感情运用到阅读中去,我们必须意识到丰富的生活经验是一部好作品的灵魂。一位著名的思想学家说,生活是艺术的全部,失去生活的艺术是不存在的。所以,文章切不可脱离生活而存在。
三、总结
在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语文中的阅读教育也变得亟待改变。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的探讨和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好书读得多就如同有无数的好朋友。读书带来的是见识不同世界与学生价值观的完善,不浅薄,不迷茫,有坚守,知进退。对世界不怕了,气质也就有了。阅读会让人更加善于思考,在无趣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同时阅读也可以让高中学生不再沉迷于社交网络、碎片化信息、热点信息,会让高中学生意识到从何处获取真正价值。更重要的是,会让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逐步在大脑中建立一个不断反馈和升级的认知系统。
作者:付云燕 单位: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
参考文献:
[1]徐育兵.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常见误区与应对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7
[2]邱玲.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4.04:51-55
第八篇: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分析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推动高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探究性阅读教学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发生质的改变,即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它强调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对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构建探究性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营造探究性阅读氛围
和谐的阅读氛围是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阅读兴趣丧失,即使再优美的文章也难以吸引学生眼球,探究性学习就成了空话。兴趣丧失,则阅读氛围死气沉沉,阅读教学便无活力,在此种情形下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探究性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如何营造探究性阅读氛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优化阅读教学内容。二是丰富阅读教学手段。三是实施赏识教育。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是师生心灵碰撞和交流的场所,注重链接师生心灵的教学才是成功的。例如,在《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方式营造探究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为探究性教学奠定基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在教案设计时,教师要尽量丰富教案内容,并结合教学方案适当增添趣味性、探究性内容;在经典段落设计朗诵环节,设置朗诵比赛项目;在课堂内容讲解环节,可巧妙设计探究性讨论、学习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本文的特点巧妙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并将课堂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理解语言,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有效学习。
二、设置探究性阅读情境
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手段,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期待有着重要的诱导作用。设置探究性的阅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析疑、探疑和解疑,从而让探究性教学走向理性和深刻。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和理解能力,他们见多识广,因此,教师设置情境时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特点,结合教材实际,并引入多媒体课件,从而让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性情境中,问题是学生探究的重要载体之一,教师可以以问题或问题串的创设为载体,抓住学生有一定问题意识,懂得质疑、思考的特点,巧妙借情境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性阅读,从而在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引领下实现高效阅读。如《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声情并茂的演讲稿,该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内容,牢固掌握演讲稿特点,并深刻理解“梦想”的深层含义。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演讲特点”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影响如此之大,它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文本17~25自然段,进行思考与探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出‘梦想’的基本内容与深层内涵。”当学生通过探究文本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再次设置问题:“梦想实现的方式是什么?”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和文本设置相关的多媒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梦想的理解,在讨论中感受文本不一样的意蕴。
三、设计多样化阅读举措
在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在探究性阅读环节是否具有良好状态,是否能充分发挥潜能,全面提升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措并举,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知。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增强感知能力,才能全面理解课文内涵,进而提升文本加工、处理的能力。其次,重视课堂朗读。课堂朗读是增强文本感知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对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最后,强化教师的引导。在文本感知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巧妙指导与点拨,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紧扣“清”“净”“悲凉”等特点对故都的秋做了描述,继而又通过联想的方式实现了对“故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对比,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故都的秋的“秋声”“秋色”与“秋味”。想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多措并举,搭建探究平台,使学生能够结合文本的写作结构和写作背景去深入品味,并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感悟,使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在探究课堂上,学生通过感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朗诵环节,借助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最终体会此文“情景俱到”“且细且清”“真切灵活”的特点,达到全面感知文本的目的。
四、善用迁移性思维策略
探究性阅读是与学生思维发展密不可分的一种阅读教学模式,高中生的思维极其灵活,教师若能恰当引领,科学点拨,善用学生的迁移性思维,就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文本。因此,它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联系与迁移,找出知识的横纵联系,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现有阅读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就同一问题找到更多、更科学的创新性解决途径,并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深入文本,抓住关键文本中的各个段落、句子之间的联系,并探究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便在以后的阅读中进行思维迁移,提高阅读效果。如在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烛之武游说时所用的说辞、技巧与方法等进行探究、分析与总结,然后将烛之武的游说之道推而广之。最后,教师可以基于本篇课文内容,对古人的游说技巧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拿烛之武的方式与古代一般人的游说方式方法进行比较,在以后遇到同类阅读文本时便能游刃有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触龙说赵太后》等多篇文章均涉及舌辩之士、游说技巧等,学生就能自发地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五、总结
总之,探究性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提升高中生阅读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作为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更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创新,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多措并用、思维迁移和提供课外文本等多元途径增强探究性阅读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卓聪敏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南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