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设计

一、从教材出发开展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最核心、最常用的材料来源是教材,教材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与教材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教材中获得一定的启发。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经典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自身对社会、自然的认识为后人留下的文学财富。教材中的作品大部分都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关怀和强烈的情感元素。通过这些实在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美学教学资源能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形成,能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把握。例如,教材中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教师在解读过程中,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文章中的言语之美、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充分的分析,然后通过朱自清在文章描绘的优美的荷塘画面将景色和人文情怀展示出来,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将美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构建,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地融入美景之中,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通过交流提升审美能力

美的感受不仅能够在自身的感知中获得,同时也能在相互之间的沟通中提升。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从作品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将自身的心理认知和体验感受进行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的理解。学生对于美的理解深度上的提升,也是审美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材《故都的秋》中,教师首先将秋之美景向学生展示,利用秋的视频使学生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使学生的身在课堂之内,而心已经飘忽课堂之外,充分地将自身对美的感受延伸拓展,同时引导学生与父母沟通、与同学沟通,交流自己感受到故都的秋是怎样的情景,通过对于不同感受的对比,最后指导学生完成一篇自己对故乡之秋的感受文章。通过交流提升审美能力,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将亲情之美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将亲身感受到的美通过沟通和交流进行传递,在表达过程中提升美的境界,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再次感受美。

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呈现立体之美

文字对于美感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本身没有其他感受的冲击,高中学生无法从简单的文字中感受美之所在,更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对其进行描绘,这样导致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难度增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角度并举的模式来吸引学生的视觉。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优美明丽的图片、直接客观的视频、复杂生动的声音来将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画面来感受美,同时也能透过视觉、听觉来感受到美的存在,呈现出一幅图文并茂的景象。例如,在教材《荷塘月色》中,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荷花美景的图片,伴着月色淡淡光亮将荷塘映照,似有似无的感觉,月色、荷塘之光和荷花相互作为衬托,学生就能直观感受到美。而通过对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和心理特点的把握也就会越来越接近作者的内心,去感受作者之感。

四、根据不同阶段教学内容逐步提升审美感受

通过对心理学方面的了解,人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体验、联想和创造的过程。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这一点,按照层次水平的不同来逐步提升。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对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进行研究,分析其基本的认知能力范围,从而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感受不同的美。在高中教材中,一年级感受的是散文的美,教师应当重点关注语言和结构之美,意境的感受需要通过实践的积累才能完成。二年级主要是对我国文学作品、诗歌和小说的解读,这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提升自身的感知能力。三年级议论文较多,通过这些文章能够对学生形成评价体系进行认识和输出,使学生能够感受思维辩证过程的美。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教师需要严格对其进行关注,重视教学形式的发掘,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来使学生掌握审美的核心内容,通过多个角度和多层次审美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审美能力提升的目的。

作者:马占权 单位:甘肃省景泰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