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理论基础
1.1主体教育理论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得到强化,教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课堂问题教学模式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问题教学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学生首先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地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将问题进一步延伸,继而在分析问题的环节,力求在小组活动中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使之能够借助于团队的力量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解决问题环节也同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教学的最终的对象是学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2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就否定了智育的唯一性的作用,这就为学校的教育指明了一条相对于明确的道路。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要依靠自己的智力因素,而且还在发展着自己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当前的学校教育却往往忽视到这一点,只是强调学生在智力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标准。
2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2.1课前预设不足导致提问趋于主观化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将语文教学等同于单纯识记的学科,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与家长只是把学生得了多少分作为评价语文教学是否高效的唯一指标,尤其是在教学的方法运用上,强调知识的灌输高于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讲解优于学生的活动。在这种“以考定教”主导意识的支配之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教学的模式被弃之一边而无人问津,这一错误的导向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提问教学的实践。
2.2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提问低效化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传统的提问思维与模式依然占据一定的“市场”。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46%的教师认为提问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至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则作用甚微,19%的教师承认自己还没有个性化的提问策略,如何提问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改变利益相关者的思想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学校领导的认可、社会的支持是高中语文实施课堂提问教学的原动力,当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直接性的原因,教师是高中语文提问教学的实际操作者,如果他们不创新思路、改变固有的提问教学的模式,就不会使高中语文课堂提问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2.3片面追求“高效课堂”导致提问对象的分化
提问策略的运用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巧妙地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能动性,使得课堂不再成为优秀生的天下。但是现实却并非如此,在日常的高中语文的课堂上,基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许多教师并不情愿采用提问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师往往会主动地采取提问的教学模式,但是毋庸置疑,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表演课,许多教师在此类课堂上施教的目的并不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为了要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基于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有意识设定不同类型的问题,当然,问题的设定具有极大形式化的意义,难度不大、照顾面广、这就达到了公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3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提问实效性策略
3.1追求课堂教学的创新
创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鼓励学生通过问题的设计对课文内容创新,就要摒弃传统意义上的固有模式,以多元化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设计的乐趣,并在此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程中来,在这里,多元化的提问方式不拘一格,诸如自主性提问、探究式提问、互助式提问等都可以成为提问可选择的方式之一,多元化提问方式的运用,将会促进问题课堂形成互相竞争、积极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
3.2教师做好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是个相对困难的环节,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关注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至于难易程度、问题的来源,以及问题的指导都不需要去考虑,因为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在问题涉及的实践中担当起来“幕后英雄”的角色,灵活而有效地控制问题的难易、进度与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效果。问题课堂就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堂,在这里,不存在墨守成规的问题,不论学生还是教师都有可能遭遇到不可预料的问题,在这里,如何将看似一盘散沙的课堂控制住,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法施教就成为考验一位高中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由此来说,教师就要在教法的运用方面进行研究,使之既能够为学生所接受,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又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
3.3针对学情开展课堂提问
研究清楚问题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有意识将学生群体予以细化,并把设计的问题融合到学生发展实际中来。学生主体不是整齐划一的,基于思维模式、知识结构的不同会产生差异化的问题设计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的设计时有意识使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可选择性。所谓的开放性就是指,问题预设与随机相结合,教师在问题预设环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程度与理解程度,以有层次性的提问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所谓的层次性就是指重视课文内容的层次性、学生思维的层次性、学生个人差异的层次性这三个方面,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地使随机出现的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避免出现问而不答尴尬局面。
4结语
总之,该文主要是就课堂问题教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提出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问题,该文立足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实践调查、文献研究的方法,既为论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使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着力于对课素质教育大背景之下问题教学问题予以分析,从而使得研究更具有说服力,因此说,抓住了现实高中语文课堂上问题教学所面临问题这一关键点,就等于掌握了提高课堂提问的主动权。
作者:夏优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二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应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充当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转变观念,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首先是还“声音”给学生,我们要让课堂中充满学生的讨论声,回答问题的声音以及读书声,尽可能让原本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其次是应当还“微笑”给学生,我们不单单要把自己的微笑给他们,同时也应当让学生能够保持有自己本来的微笑。换句话说即是要让他们可以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努力地创设快乐和谐的课堂环境,让高中阶段的“苦学”真正变为“乐学”,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真正的提高;最后是要将思考空间还给学生,过去的高中语文课堂通常是教师满堂灌,一个人带领整节课,而学生除了抄笔记就是做练习,根本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关研究证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我们应当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够自主构建知识,这比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有用得多。
2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个人主动积极的参与某一活动,认识某一事物以及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所以,我们应当在高中语文教学时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从而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是新课内容的巧妙导入,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教学时,灵活的设置导入语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应选择相对简短或者略带激情的语句,或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小笑话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设疑,在课堂教学时,我们灵活的设置疑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教学内容来给出一些有趣生动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跟随教师一起走入课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独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最后是应当积极的组织进行各种丰富的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运用教学资源,科学的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我们要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关键的在于必须要转换课堂主体,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因为高中阶段语文知识量较大,学生要想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仅仅凭借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要靠自己来学习。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的开辟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当转换角色,比如说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来体验当教师的感受,让学生向学生讲授知识;又比如说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让学生自由的分析写作,学生自己去分析作文命题,走上讲台说出自己关于作文题目的想法,如此不但能够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进行讲解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我们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例如说关于道德的主题作文,我们可以给出道德观念在学生中的作用、学生基于道德水平的认知等,很多学生都喜欢去讲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这样的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非常喜爱,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4发挥多元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我们对学生实施评价时,必须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站在发展的角度展开评价,评价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赞许和表扬他们的进步的地方,肯定学生独到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让他们可以从自主探究中获得更多的喜悦。第二,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我们要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已经对教师评价。他们在自主评价时能够逐渐的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从而让自己可以对学习进行反思,更加有效的发展和完善自我。第三,应当多元化多角度的进行评价,评价应当要建立在对学习过程和过程变化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不但要从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出发,同时也应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多元化的展开评价。比如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展开评价,或者对学生某一阶段取得的进度进行鼓励;不仅可以对语文知识内容和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同时也能够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5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强化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让他们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主探究,运用知识,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此才能够让高中语文课堂重新获得生机,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李园 单位:新疆博州实验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
一、情境与情境教学
1.基本定义
情境,一般情况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我们从出生起就无时无刻不处在情境之中,其概念也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之中,情境与教学结合的案例自古有之,真正使得情境与现代教育结合形成理论体系,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李吉林曾将情境教学解释为:“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所创建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根据特定的目标而进行有目的的创建场景的教学方法,通过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的提炼和加工后创建符合教材和教学目的的场景。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从情感认知角度激发学生的机能,旨在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整合其思维,产生新的认识,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启迪和提醒,完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建构正确的、全面的认知体系。
2.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正如《文心雕龙》所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情境创设的过程,是将抽象的语言所描绘的情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以及运动觉相互联系起来的形象化的过程。
二、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情感
由于教师重复授课,对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情境创设等都较为熟练,导致在后期重复授课时,注入的感情并不如开始时充沛和真挚,使得创设的情境氛围大打折扣。
2.教学环境受限
情境教学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社会和生活提炼加工带入情境中,因此更需要开放的教学环境。但现今高中语文课堂受到种种原因的限制而无法真正走出单纯的课堂,局限在小课堂的教学环境决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也是局限的,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3.学生依旧被动学习
情境教学是不同于传统教学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意在让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可惜在一些设置情境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留给学生的感受和思考时间甚少,急于公布“正确答案”,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总是等待正确答案而不去自己思考,自然难以产生独特的理解。
三、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优化
第一,在教师情感上,需要更多真挚的感情,适量地创设情境,而不是一味追求情境而忽视情感的渲染,只有从内心出发,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环境必须走出小课堂,走进社会和大自然中,使学生实地观察产生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仅仅依靠文字、影像和音乐。缺乏真情实感会使得那些蕴含深情厚意的文章显得单薄。对于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课文,老师可以带学生多多走进生活,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本应该蕴含浓厚的人文性,更多地承担着人文教育的任务。但在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文氛围的教学环境,只单纯讲究教学的技巧,而忽视了人文意识,既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拓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只有在人文美的熏陶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三,除了人文氛围,在教学环境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美好的氛围也十分重要。情境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而自由的、开放的、轻松愉悦的良好教学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宽松自由、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励学生自主好学,促进学生自信乐学,方是情境教学的精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除了在经济领域,当代教育领域也受到了改革春风的影响。尤其是情境教学的出现,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人们将教育研究方向从原先的认知层面转向了情境层面,开拓了教学理论新视野。通过在高中语文课堂开展情境教学,使语文课堂更为生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仍需高中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以完善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作者:梁伟仁 单位:河北省滦平县第一中学
第四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有意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内涵,调动情感功能。
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字字句句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都渗透着作者的情感。我们通过挖掘教材蕴含的情感(亲情、爱国情、英雄情等),既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假如就词论词,就句论句,就会支离破碎,只有用情感的红线串起来,词句的生命力才能清晰的表现,作者用词遣句的匠心、寄寓其中的情感才得以传送,学生自会在领悟无声胜有声、无言胜有言的写作之妙的同时,领悟其中丰富的人间情感之美、生命永恒之美。
2.创设情感语境,激发情感功能。
胡适先生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作者赋予自己的作品情感,写得动情;教师又寄以自己的作品理解,教得动情;那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学得动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情感语境,激发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并使情感体验强化认知活动,使认知更清晰深刻,情感感悟更加刻骨铭心。
3.不断完善教师人格,升华情感功能。
学生在校学习,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有许多成分来自教师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实践中,老师心情舒畅、激昂奋进地与学生接触、交流,学生会精神百倍,专心致志,全身心地与你相融;反之,学生也会抑郁不乐,让你感到一切是那样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而且会感觉越来越糟。教师的一举一动皆视为表率,一言一行都当楷模,这就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所以,教师人格因素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有效践行“3+1”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超越教室的学习和成长,“3+1”(课堂展示、学生互动、教师总结、教师展示)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我教学生活的新武器。新模式带来的新理念,将会把学生的学习完全从传统的课堂、教室这个几十平方米的领域里面超越出来,走向更广、更大的领域。
1.课堂展示。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因此,高效课堂主张人人参与,个个展示,突出学生的“展示性”学习。以口头展示为主,一人、两人或者多人合作展示皆可,阅读要声情并茂,朗诵出作品的情感来。课堂展示既可以是疑难求助,又可以是对话交流,还可以是质疑对抗,要体现出展示的互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发现的一些规律性东西,包括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体现展示的创生性和必要性。
2.学生互动。
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方案,使学生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积极愿望。课堂上,应该重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先应给学生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这样,学生在讨论时才有话讲,才可能出现各种观点的碰撞,激起创新火花,学生互动才省时又高效。
3.教师总结。
把教师满堂灌45分钟的课堂变成教师最多讲解15分钟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梳理最重要的知识点并压缩成最少的时间讲给学生,应该突出重点,一步到位,在教学过程中,用简洁的字眼来突出强调,这样学生不仅准确地掌握知识点,而且能留出很多时间学更多同样有效的东西。
4.教师展示。
教师展示是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围绕本节课讲解内容,进行主题教学展示,可以诵读,可以播放PPT,可以自我创作,使教师展示起到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更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仅活跃了课堂,还拉近了师生距离,更多的产生对某一认识的共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孤单,驱除乏味。
三、有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1.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就是指导学生会听课,课堂上用心听,课外有心听。帮助学生学会做课堂笔记,及时捕捉同学和老师发言的要点,理出讲解的纲目,明白知识的中心,诸如观点、内容、用词等。
2.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俗话说:一个嘴巴爱说的人,其语文素养都很强。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和发言锻炼其口才,每周一次主题报告会或者演讲会,鼓励学生要多动口,多动脑,练就出口成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阅读能力将会成为未来人的能力的考核标准之一。培养高中生阅读能力是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任务,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拓展阅读面,让其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4.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带领学生勤写、会写、爱写。练就好文章,写好字词句,过得基础关;丰富生活,用心观察身边的风景,积累写作素材;坚持写日志,写周记,让习惯助推写作能力的提高。在高考改革大形势下,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结合情感教学,运用“3+1”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就会如同沙滩上挣扎的小鱼回归大海一样能找到本来就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顺从教育教学规律,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是我们教师共同的愿望,让语文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阵地,成为发展国学精髓的传承人,是我们教师肩负的责任。
作者:李金豪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教育局
第五篇: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技术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益处
高中语文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有其必然性。多媒体技术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体会文学著作中的意境和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创作背景和韵味的理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致力于为语文的授课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创造一片新的领域。教师应当在吃透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下面我就先来谈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应用。
1.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跟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学生抱怨“语文中的古文真难理解、真不知道语文中片段的分析怎么下笔写、我的作文成绩怎么总是这么差”等等,语文成为了其学习的拦路虎。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读文章、不喜欢背古文古诗等。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对语文感兴趣,只有对语文感兴趣才能自愿去背古诗古文等,才能学好语文。将高中语文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再需要写大量的板书,只需要轻轻点击鼠标,大屏幕上便可以呈现讲解的内容,这样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细致讲解分析课文内容,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时间。在语文的学习中,古诗词和诗歌的学习和多媒体的结合的益处体现最为明显。因为诗歌、诗词单靠优美语言的讲解并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则可以从直观上让学生对诗词和诗歌的魅力进行感悟。例如在李清照《一剪梅》的学习中可以配上安雯的《月满西楼》,学煜的《虞美人》可以配上邓丽君的《几多愁》等歌曲,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然进入到诗词创作的情境中,不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课堂更加高效。
1.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培养成为了其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增强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多接触新的材料和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见闻见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增长知识面的需求,这就需要依靠多媒体技术和高中语文课堂的结合。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一重要课文时,单纯依靠教师对贾府金碧辉煌的描述和对课文关键词句的解析,学生很难再脑海中形成鲜明的贾府形象。然而通过截取86版电视剧《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学生可以跟随电视视角对钟鸣鼎食的宁荣二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通过演员的细致演出,认识到宁荣二府的赫赫威名,以及前来投奔外祖母的林黛玉的孤立无依和寄人篱下,从而了解到形成林黛玉孤僻性格和造成其悲剧的根源。辅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知识表述,便于学生的学习语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相关的知识链接、知识整理、练习题等放在文件夹中,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练习,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
1.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学生知识
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粉笔、黑板和教师的一张嘴构成了授课的主要工具系统。短短40min一节课学生学习的时间很有限,短短的粉笔和几平方米的黑板上教师写不了多快也写不了多少知识,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又会使知识传授停留在当前,真正进入心里的很少。此外,课本上的知识很有限,新课改上对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有明确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有很少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额外补充,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上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学生使用多媒体可以接触到庞大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眼界。即使教师只是使用flash或者powerpoint上课,也可以在课件上进行知识的补充。多媒体节省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补充课本之外的知识。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的反思
在当前多媒体技术和教育领域密切结合的今天,我们所听到的公开课、精品课等几乎都离不开多媒体,多媒体已经成为了班级课堂的主要角色。但是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2.1“语感贫血症”盛行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学或者是语言文字,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情怀衔接的重要媒介。语文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听、说、读、写,四个缺一不可。语文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语文对人最深远影响的展现。语文的人文情怀需要语言来表现,也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学生借助语言来品味文章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处,然而在当前多媒体技术充斥的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语感培养已经被多媒体的音频所取代,学生再也难以细细咀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古诗词韵味,“语感贫血症”在高中课堂蔓延。
2.2制约教师业务的精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对课本和教参细细研读,依靠“粉笔加黑板”这一工具彰显其教学艺术。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学生的成绩也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相关之处。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网上可以搜寻到大量的教学课件,这些课件内容涵盖很多,有的教师便抱着坐享其成的心理,用网上下载的课件授课,而不是经过自己细细研读课本和教参,这样必然会限制教师业务能力的增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和高中语文课堂的结合有益有弊,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规避其不足,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长远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作者:张红梅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汤家河高级中学
第六篇:自主式高中语文课堂构建
一、何谓自主式课堂
所谓的自主式课堂是课改下所倡导的,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目的的新的教学方式。而且,该方式也有助于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更有助于语文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
二、自主式语文课堂的构建
1.自主式课堂在新课教授中的应用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最多的知识,也为了高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采取的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接受式教学之中,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所以,在课改下,我们要有效地将自主式课堂应用到新课教授中,以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课堂的主体意识。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确保文本目标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授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带着目标去自主学习,并自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王夫人眼中的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在写凤姐出场的时候采取“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方法?(3)通过阅读你能读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分别是什么性格吗?……组织学生自主思考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2.自主式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保障。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实施自主式课堂,要鼓励学生在自主鉴赏中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在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式课堂中确保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阅读《故都的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式课堂中喜欢上阅读,在授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鉴赏,如,“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等,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同时,学生在鉴赏中还能感受到故都“秋”的魅力,这样,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三、自主式课堂构建中需注意的事项
自主式课堂的构建不仅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自主式课堂的高效实现。那么,我们在构建自主式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首先,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为自主式课堂的“主角”,自主性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直接影响着自主式课堂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所以,在构建自主式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地构建出自主的语文课堂。其次,教师观念的转变。观念是影响行为的直接因素,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转变,课堂主体地位的转变也是决定自主式课堂的顺利构建的因素之一。所以,在构建自主式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观念,这样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中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认识到自主式语文课堂构建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在确保高效语文课堂顺利实现的同时,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大幅度提高。
作者:金艳 单位:山东省泗水县实验中学
第七篇: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探索
一、高效率、好效果的语文课堂
1.老师要深入把握教材,上课做到深入浅出
现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中重要一点是终身学习。老师要在课堂之外深入学习,把握教材的整体思想,理解其中的内涵,可以在课堂上脱书讲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课文《祝福》的时候,老师之前要做好研究。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握课文的深度意义,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简单分析说明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旨,而不是生硬地按课文的顺序来分析,这样做由于课文太长,学生容易走神。所以,老师要在上课之前深入学习把握教材,上课做到深入浅出,结合自身实际。
2.老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俗话说,教语文要“懒”,老师要做课堂的引导者。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问题引出来,让学生去自己探索讨论。比如,学习课文《琵琶行》时,老师不要自己一字一句地分析、翻译。老师可以把其中的生字词、难理解的句子、重点虚词等等,打成表格,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成小组自己去讨论,查资料、分析理解其中的句子,遇到难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的各种句型、翻译以及作者的思想,让学生真正的做课堂的主体,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性的指导。所以,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研究,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跃。
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1.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语文伴随着我们一直发展至今,语文的内涵是如此的丰富,也是如此的有意义。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了祖辈的生活,也了解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的独特气质。从古至今,中国一脉相承的那些优良品质,例如,《满江红》中岳飞的忠良,豪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不知强敌的那份孤傲;《苏武牧羊》中苏武对国家的热爱;《咏怀古迹》中昭君作为女子的那份“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勇气等等。在那些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先人的精忠爱国,那份执着,那份豪情万丈,这些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发扬,同时我们也有义务传承中华的文化。
2.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
语文是一门人文素养极其强烈的学科,也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语文,在我们陶醉清新古韵文字的同时,埋首在名人的经典论谈中我们也可以陶冶自身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自尊自信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有趣味。同时,学习语文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是我们独有的。总之,语文的学习对自身是一种修炼,是一种自豪。本文作者通过多年语文的学习经验,提出了如何打造高效高中语文课堂,并且提出了语文学习的意义,说明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也是对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的认可。
作者:刘坤娟 单位: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
第八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学案构建
一、主导性更强,将国家教材校本化
高中新课改浪潮带来了新的教程,高中语文的教材版本不仅多种多样而且时代性强,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每一册的阅读教学是四单元,每单元4篇文章,共有课文16篇;表达交流模块5个,探究模块3个,因此完成每个部分在学校的日程计划中的上课时间是9周36节,其中作文课需要大概8~10节课,除去探究部分的内容,就剩余20多节真正用于阅读教学。然而,入选新教材的课文解读有难度,依常规教学每篇课文需要3~4节课。容量相当大,时间相当紧,教师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上不完课。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立足于新课改的精神,立足于本校的师生实际情况,摒弃传统的教教材的观念,从琐碎重复机械的教案编写中解放出来,放开手脚,整合相关的教材内容,合理调控“教”“学”,进而构建更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二、主体性更突出,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往往对通过间接的途径被动接受的知识不能深刻地理解,而对于通过自己加工思考获得的知识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导学案实施践行的是“生本教育”,主张对学生信任、尊重和理解,大胆地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能借助导学案自主地学习发展提高,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例如《陈情表》的教学中,出现的表示举荐、任用、提拔某人做官的字特别多,包括举、除、拜、迁等字,可以让学生自行归纳积累,认识这些文化常识,并自己熟读课文揣摩李密陈的“情”和“辞不赴任”的真正原因,体会李密对祖母的孝情和对朝廷的忠情。
三、实用性明显,能“减负”而不“减质”
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导学案就是与此需要此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是教师精心备课的体现,对导学案的每一个问题教师都精选、精讲、精练。课前先让学生练习导学案,之后教师收集、检查导学案做汇总工作,课堂上再利用、讲解导学案,将巩固导学案和掌握教材有效结合,最终督促学生完成导学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批改,或提问,或辅导,或点拨,在严、细、实上有效地落实教学常规,尽量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消化工作,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学生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减少了学习的盲动性,优化了知识结构,提高了学习效率,实际上是“减负”却不“减质”,“增效”而不是“增负”。导学案的精心编写使用最终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学生身上,导学案所凝聚的教师精心备课的智慧最终转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导学案的实用性。
四、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化
教师编写设计导学案时,把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基本问题都反映到导学案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比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的导学案提出了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雨为什么冷并且融入作者怎样的情感?”创设出富有内涵的背景,开展丰富有创意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解答问题,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活动形式包括学生讲课、模拟采访、法庭、演讲会、辩论会、讨论、新闻等,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地选择。
五、结语
总之,导学案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讲、巧导、实练有机结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文进红 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第九篇:新课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建议
一、适当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前课堂上,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说,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完了,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知识,课堂上睡觉的、做别的作业等各种行为。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是很平常的。而在课改后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一改以往的作风,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多提问
语文课堂本来是一种多彩多样的课堂,但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现如今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反而是大家最不重视、感到无聊的课堂。因此,笔者建议在课改以后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活跃的氛围,而不是压抑和死气沉沉。老师应该多提问,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在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最关键的是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学到更多知识,考取好成绩。
三、老师除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该设置多样的活动
传统教学就是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提倡老师可以花一点心思,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或者让学生试着来讲课。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可以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四、针对语文各个板块而教学
我们都知道高中语文教学按照高考要求,应该有好几个板块。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分块提出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比如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就是很重要的两个部分。大多数学生,阅读和作文都是软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专门设置一些课堂去教授学生。当然,阅读和作文来源于语感和文学积累。所以,也可以专门空出课堂让学生读一些文学读本或者学习报之类的,都是很有用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有所创新,有所改变,这样才会有进步。
作者:刘春香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三中学
第十篇: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一、现阶段开发利用语文资源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现阶段的社会是一个具有庞大信息的社会,是由知识构成其主体的社会。在整个教育领域中,改革提出的重要一点就是重视学生的知识储备、内涵修养,并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就对学生发展就具有深远意义了,对学生在青春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可想而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整个高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1.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度挖掘
在现阶段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上,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学生教学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大多是来源于教材的,所以,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一个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教师通过以教材内容作为举例,使学生能够通过教材内容举一反三,形成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对自然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利用
现今阶段,教育领域提倡一种情境教学的模式,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自然资源对学生进行情境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然进行感悟,提高自身感知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大学生的知识信息储备量。
3.对社区人文信息进行课程资源的结合
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来进行学习,在高中语文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校外的朗诵比赛、故事演讲,来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问题。
三、结语
总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高中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作者:颜鲁森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