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识下高中语文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命意识下高中语文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命意识下高中语文论文

一、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多艰却而充满韧性,培养直面人生的勇气

教材中有很多直面人生超越生命的鲜活的例子。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面对着“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人生苦难,史铁生曾经痛苦过、彷徨过、迷茫过,也曾长时间地纠结于死的问题。而蜂儿、蚂蚁、瓢虫等在荒芜的园子中活出的精彩,感悟了史铁生,使他意识到在客观事实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坦然的面对现实并不懈地努力,也可以活出生命的精彩。于是,史铁生释然了,坦然地接受了“残废了双腿”的现实,“从腿开始思考人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在文坛上赢得了“史一样的作品,铁一般的生命”的赞誉。还有《老王》的作者杨绛先生,面对着那个特定年代给自己带来的人生的困境,她却还是以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自称,那是怎样的一种豁达的心态啊!面对丈夫钱钟书先生被打伤腿却以“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轻轻地一笔带过,这是一种怎样的隐忍与大度啊!而作品中的“老王”,则更是在住处徒有四壁、一只眼瞎的、生活仅是“凑合”的境况下,依然珍爱生命,保持善性,这是一种多么顽强健康的生活心态!读着教材中的这些人的经历,每个读者不仅会为之感慨唏嘘,更会被这些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坦然、坚韧的心态和品质所折服,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这些为抓手,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涵咏、讨论、思考、领悟,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以豁达的态度去认识和面对人生中的劫难。

二、利用教材引导学生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

生命存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载体,是生命创造价值的前提。在传统教育中我们往往只强调创造人生价值而忽视生命存在本身所固有的意义。加之,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陷入繁重的学业之中,根本无暇领悟生命之重、欣赏生命之美,从而导致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敬畏之情的缺失。他们践踏生命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句俗语说得好,“好死不如赖活着”,也许会让人觉得“境界很低”,但如果没有“赖活着”的生命,又如何去实现生命的理想,如何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指南录后序》中指出,当元军“驱予并往”时,“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是“将以有为也”。因为他出使北营的目的就是要“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当他被元军俘虏后,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他完全可以“引决”来保全名节,让朝廷为自己写匾立碑,光耀后世。但他一死之后,“救国之策”如何解决?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文天祥冒着名声受侮的屈辱“隐忍以行”。正是这种对生命存在的认识,使他领悟到生命之重,并最终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同样,韩信能够忍下当年的“胯下之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保存了生命之体,才能实现生命的超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本中的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该加以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对文天祥、韩信等人的理想、行为有客观而正确的认知,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实现人生理想和人价值中生命存在的作用和意义,领悟到生命之重,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对生命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情,不会轻易地践踏生命。

三、利用教材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关爱自己并关爱他人

生命意识是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教育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关爱自己,一是关爱他人。

(一)关爱自己。

关爱自己,也即热爱、珍惜自己的生命。培养学生自我的生命意识,激发个体对自身生命的热爱、珍惜之情,使个体喷发出无穷的力量,强化自己的生命意识,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超越。当“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面对“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时,他认识到生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死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而怎样活则是一件“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的事,能对怎样活有如此的认识,说明史铁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激发了他对生命的珍惜之情,重新树立起对人生的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面对病入膏肓的琼珊时,医生对她下的结论是“依我看,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而且“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正是论及到琼珊的生命意识的觉醒问题。医生要苏艾使琼珊“对冬季大衣的袖子式样发生兴趣,提出一个问题”。医生这样做,正是要以此来让琼珊明白生命的宝贵,进而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彻底唤醒了琼珊,使琼珊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应该好好地热爱它并珍惜它,这种唤醒也让她最后认识到以前的“不想活下去”的念头“是个罪恶”。在教学过程中,面对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史铁生和琼珊对待生命的态度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深层心理因素。在思考过程中,学生渐渐发现:正是外在美好事物激发了史铁生和琼珊对生命的热爱,意识到必须要关爱自己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价值的超越,从而改变了对待生命的态度。事实上,我们在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主人公对待生命态度变化的过程,实际上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强化学生关爱自己的意识。

(二)关爱他人。

关爱他人,也即敬畏、尊重他人乃至世间一切生命体。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敬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5•12大地震时,国家为死难者举行了为期三天的“下半旗,鸣长笛”的国哀悼念活动。这正是共和国关注人权,尊重人的生命权力的意识的具体体现。而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可谓比比皆是。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老贝尔曼才会不顾个人的生命安危,去完成他的“杰作”,在琼珊屋子对面的墙上画那最后的常春藤叶,来唤醒琼珊的生命意识。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杨绛先生会对那个给予自己帮助的老王倾尽自己的所能来帮助他,同情他,关心他,并不断地反省,最后发出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警语。因为有强烈的关爱他人的意识,海伦•凯勒会在第一天要看人,要看所有的人,同时会在三天时光即将结束时给“看得见的人们一个”“忠告”,要人们“善用每一个感官”。在教学过程时,每当讲到这些关键之处,我们应引导学生去思考贝尔曼唤醒琼珊、杨绛在最后发出警语以及海伦给人们提出忠告的的深层心理根源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慢慢意识到正是怀有对他人乃至世间一切生命体的敬畏、尊重之情,才会使他们做出这样的举动,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作者:鞠洪刚 单位:苏州市相城区江苏省黄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