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做好教学备课工作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不仅需要师生关系和谐,也需要教师准备充分。“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效课堂的“砍柴刀”,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师授课的好坏。在作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老师用着同一个课件,年复一年地对着不同班级的学生讲授。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教材一天没变,那么他们所准备的课件便可以一天一天地沿用下去。在作者看来,这种做法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每一篇文章都可能有千百种读法,因此,真正负责任的教师应当静心解读每一篇教材文本,读出个性,读出见解,当然,这并不是指教师非得求偏求异,而是要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带不同的学生时,都能用心地备课,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语文教学。
二、打造高效教学课堂
在具备上述两个重要条件之后,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就在于打造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授业的主要平台。评价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不在于教师到底教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真正接受了多少知识,吸收了多少知识,因此,打造高效课堂才是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要实现高效课堂,则需从以下三点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
对于任何人,学好一件事物的首要在于对该事物存有兴趣,学习高中语文也一样。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是学好语文最直接也是最快捷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需通过知识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并成功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拥有了足够的兴趣,其便会主动地去追求和研究关于语文知识的一切,自然而然地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来。
2.营造良好氛围
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讲究课堂的讲课艺术,关键点则在于是否能成功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内容稍显枯燥、复杂,但只要教师能充分调动起课堂气氛,便能成功地活跃起整个课堂的气氛。教师在课堂中,需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各种教学艺术,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够使他们拥有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对于这点,作为高中语文教师的我,也需要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进行不断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3.内容设置合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者发现,有不少老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高效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岿然不动”,无论如何改革,其始终沿袭着自己的“老路子”,在语文课堂上“满堂灌”,学生自然苦不堪言;另一种则是“放任不管”,上课几乎不讲,光让学生“自主”。毫无疑问,以上两种都没有理解新课改的意图。真正的教学内容设计,应该是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教师从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讲解,只需要精选重点、要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腾出足够的空间去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究,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王爱琴 单位:山西省阳泉市交通职业中专学校
第二篇
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提问技巧的运用
学生对语文阅读文章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关系到其对整篇文章意思的把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重点及难点词句进行思考和提问。具体方法为: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重点、难点词句时,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将文中的词语与现实生活中的词句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通过提问实现从创立设想到分析设想再到理解设想的转化。通过这种引导式提问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阅读难点的方法和技巧,为以后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通过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视和质疑,由质疑到探究,不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主要信息的提炼和思考,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重视阅读的作用,扩大阅读量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权利,也违背了生本理念。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读”,而不是教师的“教”。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才能逐渐领悟文章的内涵,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作者对生活的领悟融入学生的心中。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没有意识到课外延伸阅读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为了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必须扩大课外阅读量。阅读量的增加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同时着手。
一方面,教师要扩大视野,从各种媒体资源上阅读大量的文章资料,这里的“量”不仅体现在广度上,更体现在深度上。教师大量阅读主要是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在教学中,才能从广度和深度上对教材文本重点知识的分析,才能根据阅读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机动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进行高效阅读教学。
另一方面,大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主要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宽度和阅读深度,只有扩大课外阅读量才能使学生获得教材之外的更多知识,通过阅读量的不断增多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阅读量的提升,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深层次解析,引导学生迁移教材文本的阅读方法,教会他们内引与外联的学习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内引,要求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阅读经验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帮助学生理解课外阅读对象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外连,要求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总结出的阅读技巧引进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更加透彻地理解教材文本内容。
三、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落实生本理念
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材资源选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笔者认为最能体现“生本理念”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
第一,话剧教学法。有些阅读文本情节生动、故事性完整、人物性格鲜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让他们有机会依据自己独特的思维揣摩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征,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充分展现他们心中作品角色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话剧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剧中展现的角色特点和作品本意是否吻合,在交流中逐渐把握文学作品真正的内涵。话剧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实现“生本理念”下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探究归纳法。“生本理念”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提前告知学生有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特点,让学生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探索、推敲、归纳,一步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探究归纳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把握,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总之,在“生本理念”指导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和技巧,从而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作者:曲英华 单位:赤峰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从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为研究客体,以文言文课后练习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分析框架,从知识过程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两方面梳理文言文的课后练习,旨在了解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设计规律,从而帮助教师有效地处理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认为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系可以用一个二维表格来表示,从两个维度来分类:一是知识维度,分为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二是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方面。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和第四题属于事实性知识中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第二题属于事实性知识中的术语知识,第三题和第十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第五题、第七题、第八题和第十一题属于程序性知识中有关具体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的知识,第六题和第九题属于概念性知识中分类和类别的知识。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维度的主要类别及其亚类来分析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可以做如下归类:第一题和第四题属于记忆/回忆类别,第二题、第六题、第八题、第十题属于理解类别,第七题、第九题属于分析类别,第三题和第五题属于应用类别,第十一题属于评价类别。
二、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练习设计评析
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3篇文言文课文的课后练习作为一个整体来梳理。首先,知识维度分析:事实性知识题目共计3题,占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11题的27.3%;概念性知识题目共计2题,占18.2%;程序性知识题目共计6题,占54.5%,元认知知识的题目数量为0。其次,认知过程维度分析:记忆/回忆题目有2题,占必修一文言文课后练习11题的18.2%;理解类题目有4题,占36.4%;应用类题目有2题,占18.2%;分析类题目有2题,占18.2%;评价类题目有1题,占9%;创造类题目数量为0。由此可以看出,课后练习并没有设计有关元认知的题目,元认知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元认知的缺失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欠缺。虽然题目设计用语中有先行组织者的提示,但是先行组织者并不能替代元认知知识。
必要的策略性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必不可少,因此在练习中也必然要求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元认知知识的题目。创造性练习的设计同样必不可少。以每篇课文为一个整体,纵向比较一课之内练习的设计,可以得出每课的设计思路:由事实性知识的考察到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再到程序性知识的检验。分析得出,人教版必修一的课后练习设计体现出重积累和重评价的特点,这是值得肯定的,即重视文言词句的积累,重视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但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横向比较,可以发现3篇课文的题目设置有重合现象:3篇课文都是按照统一的路径来设计题目——梳理文意、疏通字词、评价参考资料,这与学生螺旋式上升的认知结构相违背。
模式化的课后练习设计,无法体现每一篇文言文的独特教学价值,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不同课文时已有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千篇一律的刻板设计,是不科学的,也是亟待改进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编制的启示:第一,语文课后练习应该以“能级递进”为改革思路。应该探索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找到它们由低到高演进的“级”,据此建构语文课后练习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序列。正如刘占泉所说:“革除旧教材的三大弊端,变‘文选系统’为‘训练系统’,变‘文体循环’为‘能级递进’,变‘讲读中心’为‘自学指导’。”第二,可在小学阶段就选编短小精悍有趣的文言文进入教材。纵观人教版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文言学习的重心向后偏移明显,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现代汉语文学习的特殊要求。虽然高中生的理解力增强,但其语言学习的敏感性和记忆力在下降,过晚学习文言文对学生建立合理的语言结构有所影响,容易造成文化精神的流逝。
总之,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民族精神养成、人格修养提高、德行的养成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致力于编制语文教材的研究者可以探索建立文言文教学体系,搭建起科学化和民族化相统一的语文教材整体结构。
作者:王娜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